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血散薯(红藤山乌龟)

血散薯:别名:金不换、一滴血、独角乌柏、山乌龟、石蟾薯。
【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血散薯Stephαniα dielsiαnα Y. C. Wu 的块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全株无毛。茎常带紫红色,枝、叶折断有红色液汁流出。叶互生,纸质,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长,于叶柄近基部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近圆形,长 5~15 cm,宽 4.5~14 cm,顶端有凸尖,基部微圆至近截平,两面无毛,掌状脉 8~10 条,向上和平伸的 5~6 条,网脉纤细,均紫色,全缘或有时具数个不规则粗齿。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腋生、常具小型叶的短枝上,雄花序 1~3 回伞状分枝,小聚伞花序有梗,常数个聚于伞梗的末端;雄花萼片 6,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均有紫条纹;花瓣 3,肉质,贝壳状,常紫色带橙黄,内凹,内面无腺体;雄蕊花丝合生呈柱状;雌花序近头状,小聚伞花序几无梗,雌花萼片 1,花瓣 2,较雄花小。核果红色,倒卵圆形,小,内果皮长不超过 1 cm,其上雕纹末端呈弯钩状。花期 5~7 月,果期 7~9 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林缘、溪边、山谷多石砾的地方,生于石缝及峭壁上。分布于我国浙江、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南部及贵州南部。
【药材性状】块根略呈扁球形,直径 6~13  cm,顶端微凹陷,残留茎基直径 5~7 mm。表面深棕色,粗糙,有纵向凸起的皮孔,长 1~3 mm。断面可见维管束排列成 3~4 个同心环。气微,味苦。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秋、冬季为佳。采挖后,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的横切片,直径 3~7 cm,厚 2~5 mm,略卷曲,切面灰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切面可见筋脉点排成 3~4 个同心环。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块根含生物碱,其中有克列班宁、青风藤碱、千金藤碱、去氢千金藤碱、番荔枝宁、左旋-四氢巴马亭、异粉防己碱、头花千金藤碱、高阿罗莫灵碱、小檗胺等生物碱。
【药理作用】

① 镇痛和镇静作用:左旋四氢巴马亭、左旋箭毒碱和高阿诺莫林碱等的碘甲烷衍生物有镇痛、镇静等作用。

② 肌松作用:本品块根所得的脂溶性生物碱,进行 N-甲基化后得总碱的碘甲基季胺盐,有横纹肌松弛作用,临床上用于中药麻醉和针灸麻醉时有满意的肌松效果。四氢巴马亭经碘甲烷化得碘花甲基左旋延胡素乙素也有较好的肌松作用。青藤尖碱的甲基醚的碘甲基季胺盐有很强的肌松作用。

③ 降血压作用:千金藤碱有阻断神经节作用,有降压作用,能抑制试验动物胃的收缩。

④ 抗肿瘤作用:千金藤碱对小鼠移植性肉瘤 S₁₈₀ 和大鼠移植瘤 W₂₅₆ 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⑤ 其他作用:千金藤碱对大鼠辐射损伤所致白细胞减少有预防作用,显著提高小鼠急性放射病的存活率。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肝经。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胃痛,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疟疾,风湿疼痛,外伤疼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疡肿毒。本品块根又为提取颅痛定的原料。
【用法用量】需炮制后使用。1.5~3 𝐠,研末,0.5~1 𝐠。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末用蜂蜜或醋调敷。
【用药警戒与禁忌】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附注】同属植物华千金藤 Stephαnie sinicα Diels 的块根,民间用作清热解毒,祛痰除湿药。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血散薯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地不容

地不容:异名: 地芙蓉、乌龟梢、金丝荷叶、
,地乌龟,金线吊乌龟、山乌龟、地胆、金不换、抱母鸡、一文钱、荷叶暗消、乌龟抱蛋。

【基原】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血散薯、广西地不容和云南地不容等的块根。
【原植物】l. 血散薯 Stephαniα dielsiαnαe  Y. C. Wu。又名:黔桂千金藤、一点血。

      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无毛。块根近长圆状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常露于地面,直径 10~15 cm,外皮褐色、粗糙、有许多疣状小乳突。茎常带紫红色,枝、叶折断有红色液汁流出。叶互生,纸质;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长,于叶柄近基部处盾状着生;叶片阔三角状卵形,长、宽均为 6~12 cm,先端有小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圆形,全缘或有时具数个不规则粗齿。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复伞形,小聚伞花序有明显的梗,疏松簇生于假伞梗的末端,萼、瓣均紫色,花瓣贝壳状,内凹,内面无腺体,雄蕊花丝合生成柱状;雌花序头状,花期不见假伞梗,花被左右对称,萼片 1,花瓣 2。核果较小,内果皮长不超过 1 cm,其上的雕纹末端呈弯钩状。花期 5~7 月,果期 7~9 月。
      生于山谷、溪边、林中、石缝及峭壁上。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2. 广西地不容 S. kwαn𝐠siensis H. S. Lo。
       本种形态与血散薯相似,其特点是:块根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内面淡黄色或黄色,茎枝圆,有直条纹,无毛。叶互生;叶柄长 4~9 cm,基部膝曲,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相等,均为 5~12 cm,先端短尖或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有时上部有角状粗齿,两面无毛,上面淡绿色,下面苍白色,密生小乳突。雄株和雌株均为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的总花序梗长 1~7 cm,假伞梗 6~10 个,长 0.5~2 cm,有小苞片,小聚伞花序很多,伞房状密集于假伞梗的近末端,雄花萼片6,淡绿色,排成 2 轮,外面密生透明小乳突,花瓣 3,淡黄色,肉质,贝壳状,外面密生透明小乳突,内面有两个垫状大腺体,雄蕊柱长 0.7~1 mm,花药 4 个;雌花序的总花序梗较粗,假伞梗长 3~4 mm,雌花花被左右对称,萼片 1,花瓣 2,子房无毛。核果红色,花期 5~6 月,果期 6~8 月。
       生于石灰岩山壁缝穴中。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广西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3. 云南地不容 S. yunnαnensis H. S. Lo 又名:一滴血、红藤(云南红河)。

       本种形态与广西地不容相似,其特点是:枝、叶折断有紫红色汁液渗出。叶片三角状圆形或三角状扁圆形,长 3.5~11.5 cm,宽 4~12.5 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近平截或微凹。雄花萼片具紫色斑纹。核果宽倒卵形,内果皮长 5~6.5 mm,背部有 4 行短柱状雕纹,先端膨大呈头状,每行 15~17 颗,胎座迹近正中穿孔。花期 5~6 月,果期 6~9 月。

       生于湿热河谷的石灰岩上。分布于云南。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去除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血散薯 Rαdix Stephαniαe Dielsiαnαe    

主产于广东;广西地不容 Rαdix Stephαniαe  Kwαn𝐠siensis 主产于广西、云南;云南地不容  Rαdix Stephαniαe Yunnαnensis 主产于云南。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云南地不容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性状】血散薯:块根略呈扁球形或球形,直径 6~13,顶端微凹陷,残留茎基直径 5~7 mm。表面深棕色,粗糙,有纵向突起的皮孔,长 1~3 mm。商品多为类圆形的横切块片,直径 3~7 cm,厚 2~5 mm,略卷曲,切面可见维管束 (三生构造) 排成 3~4 个同心环。气微、味苦。
      广西地不容:块根类球形,直径 5~25 cm。切片直径 3~12 cm,厚 0.5~1 cm,略卷皱,表面凹凸不平,切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有略呈环状纹理。折断面淡黄色。
       云南地不容:块根略呈扁球形,直径 4~18 cm。切片直径 2~6 cm,厚 3~5 mm,卷曲不平,外皮可见突起的类圆形皮孔,切面皱缩不平,略可见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同心圆状。折断面黄色或灰黄色。

【成分】地不容含生物碱:轮环藤宁碱,头花千金藤碱,左旋箭毒碱,异紫堇定,荷包牡丹碱,青藤碱,橄榄形暗罗醇碱,小檗胺,异谷树碱,黄心树宁碱。
      云南地不容块根含生物碱:青风藤碱,左旋四氢掌叶防己碱,右旋光千金藤碱,左旋光千金藤定碱,左旋紫堇达明碱,千金藤碱,掌叶防己碱,去氢紫堇达明碱,千金藤宁碱及斑点亚洲罂粟碱。其中青风藤碱的含量为 0.84 %,左旋四氢掌叶防己碱为 0.51 %,右旋光千金藤碱为 0.10 %,去氢紫堇达明碱为 0.O2 %。此外尚含头花千金藤碱。
【药理】升白细胞作用:千金藤素 (头花千金藤碱) 有升白细胞作用,可防治辐射和化学疗法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药性】苦,寒,有毒。归肝、胃经。
1.《滇南本草》:味苦,性温,有毒。
2.《滇南本草图说》:味苦、辛,性温,有小毒。

3.《云南中草药》:苦、辛,寒。
【功用主治】涌吐痰食,截疟,解疮毒。主治疟疾,食积腹痛,痈肿疔毒。
1.《滇南本草》:治一切疟疾,吐痰倒食。专治一切痈疽疔毒发背。
2.《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镇静,理气,止痛。治急性胃肠炎,神经衰弱,疮疖。
3.《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疟疾,腹痛,心气痛。
4.《云南中草药》:理气止痛,法风除湿。主治感冒,口腔炎,喉炎,慢性胃炎,胃痛,消化不良,食积腹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 𝐠 ,研末,0.5~1 𝐠。外用: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宜忌】孕妇禁服,体弱者慎服。内服宜炮制。过量易致呕吐。 
1.《滇南本草》:气虚者禁忌。

2.《滇南本草图说》:气血虚弱之人,忌用此药。只可敷疮,不可妄服。
【选方】

1. 治疟疾,食积胃痛:

地不容末开水送服或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2. 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不出头者:

地不容,用鸡蛋清调搽,留顶,一夜即出头。出头后,切勿妄敷。热毒只采叶贴患处即愈。若服即中其毒,慎之。《滇南本草图说》。

3. 治毒蛇咬伤:

地不容取汁同雄黄末调之,大解蛇毒。以其滓敷伤处,虽蝮蛇五步之内,毒亦不加害。蛇药甚多,其效至速不出此药。《湖南通志》。

【临床报道】 防治白细胞下降:用云南地不容中的千金藤素制成千金藤素片预防及治疗因肿瘤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166 例,每日 60 m𝐠,分 3 次服。其中预防给药 121 例。即在放、化疗开始时即给药,直至疗程结束,有效率为 79.3 %;治疗给药 45 例,即在放、化疗后白细胞降至 3 500 时再给药,直至疗程结束,有效率为 78 %。
【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气血虚者禁忌。吐痰甚于常山,恐伤人命。常山吐痰,有转达之能,地不容无转达之能,故尔忌用。

感谢广西河池  韦永杰老师 提供图片
感谢广西河池  韦永杰老师 提供图片
感谢广西河池  韦永杰老师 提供图片
感谢广西河池  韦永杰老师 提供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乌龟的功效与作用
汝兰
头花千金藤
千金藤
千金藤素概念火爆,北交所生物谷连续两日“30CM”涨停
金线吊乌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