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中药大辞典》藿香 (附:藿香露)

藿香:异名: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基原】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藿香 A𝐠αstαche ru𝐠osα ( Fisch. et Mey. ) O. Kuntze。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40~110 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
体。叶对生;叶柄长 1~4 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 2 ~ 8 cm,宽 1 ~ 5 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 5 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 8 mm,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 3 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 4,二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 4 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 2 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 6~7 月,果期 10~11 月。
       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

【采收加工】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 2 年,产量以第二年为高。6~7 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二次在 10 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药材】藿香 Herbα A𝐠αstαches 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性状】地上部分长 30~90 cm,常对折或切断扎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 0.2~1 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瘢痕,节间长 3~10 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长 2~8 cm,宽1~6 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

【成分】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 80 % 以上。并含有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对甲氧基桂皮醛,α-和 β-蒎烯,3-辛酮,1-辛烯-3-醇,芳樟醇,1-丁香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荜澄茄烯,菖蒲烯;还含有顺式-β,γ-己烯醛。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椴树素,蒙花苷,藿香苷,异藿香苷,藿香精。
【药理】

1. 抗菌作用:试管实验藿香煎剂 (8 %~15 %) 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藿香乙醚浸出液 (3 %) 及醇浸出液 ( 1 % ) 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在煎剂 15 %时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 3 % 及醇浸出液于 5 % 及水浸出液于 10 % 等浓度时均呈抑制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2. 抗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 (15 m𝐠/ml )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 m𝐠/ml )以上时,有杀死钩端螺旋体作用。
3. 抗病毒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病毒作用。

【炮制】1. 鲜藿香:取新鲜药材,除去杂质、枯叶、老梗及根,切段。鲜藿香主要用于解暑。
2. 藿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老梗及根,下半段略浸,上半段喷潮,润软,切短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1.《滇南本草》:味辛,微温。
2.《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入心、肝、肺三经。
3.《安徽中草药》:性微温,味辛,甘。

【功用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1.《滇南本草》:治胃热。
2.《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呕。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3.《草药新纂》:行气健胃。治胃病,疗霍乱、呕泄、气郁等证。
4.《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止呕和胃,除湿辟秽。治肠胃型感冒,湿滞脾阳,寒热头痛,呕吐不欲食,胸脘满闷,痧胀口臭等症。
5.《湖南药物志》:理气发汗,醒脾和胃,辟恶止呕。主治暑天口渴头晕,小便黄或闭痛,鼻渊。
6.《吉林中草药》:法湿解暑,温胃止呕,行气止痛。治伤暑感冒、脾胃不和、胃腹冷痛。
7.《广西本草选编》:祛风化湿,和中止呕。主治感冒发热,胸闷腹胀,呕吐,腹泻,风湿骨痛,湿疹,皮肤瘙痒。

8.《福建药物志》:治手足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 𝐠;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搽。
【宜忌】不宜久煎。阴虚火旺者禁服。

【选方】

1. 预防伤暑:

藿香,佩兰各等分。煎水饮用。《吉林中草药》。
2. 治急性肠炎:

藿香 9~30 𝐠,水煎(不可久煎),另用大蒜头 4~6 瓣,捣烂,和红糖 15 𝐠 拌匀,冲服,每日 1~3 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3. 治胃腹冷痛:

藿香 6 𝐠,肉桂 6 𝐠。共研细末,每次 3 𝐠,白酒为饮,每日服 2 次。《吉林中草药》。
4. 治胃寒呕吐,胃腹胀痛:

 藿香 9 𝐠,丁香 9 𝐠,陈皮 9 𝐠,制半夏 9 𝐠,生姜 9 𝐠。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 治妊娠呕吐:

藿香梗 9 𝐠,竹茹 9 𝐠,砂仁 4.5 𝐠。煎服。《安徽中草药》。

6. 治慢性咽炎,鼻炎,鼻窦炎:

藿香叶 240 𝐠,猪胆 4 个。拌和晒干,研细末,水泛为丸或制蜜丸,每次 3~6 𝐠,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安徽中草药》。
7. 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

土藿香,入枯矾少许,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8. 治刀伤流血:

土藿香,加龙骨少许,搽上即愈。《滇南本草》。
9. 治湿疹、皮肤瘙痒:

用藿香茎,叶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临床报道】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马齿苋颗粒 10 𝐠/包,藿香颗粒 10 𝐠/包,6个月~1 岁,每次半包:1~3 岁,每次 1 包;3~4 岁,每次 1.5 包,均每日 3 次。治疗 30 例,结果治愈 23 例 ( 76.7 % ),显效 5 例 ( 16.7 % ),有效 1 例 ( 3.3 % ),无效 1 例 ( 3.35% ),总有效率为 96.7 %。

感谢浙江义乌中医院 成志俊老师 提供图片

附:藿香露
【基原】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 A𝐠αstαche ru𝐠osα (Fisch. et Mey.) O. Ktze. 的茎叶蒸馏所得的芳香水。
【药性】《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微温,无毒。
【功用主治】1.《纲目拾遗》:清暑,正气。
2.《中药成方配本》:芳香宣浊。治暑湿气滞,胸闷呕恶。

【用法用量】内服:温饮,6~12 𝐠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感谢丽水市中医院 林娜老师 提供图片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处方一本全》藿香

藿香:别名:土藿香、排香草、大叶薄荷。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

【用量】4.5~9 克。
【验方】

① 头痛发热、胸腹胀痛、呕吐泄泻:

藿香 9 克,白术 9 克,茯苓 9 克,大腹皮 9 克,陈皮 6 克,桔梗 6 克,紫苏 6 克,甘草 6 克,半夏 6 克,厚朴 6 克,白芷 6 克,水煎服。

② 单纯性胃炎:

藿香 9 克,佩兰 9 克,半夏 9 克,黄芩 9 克,陈皮 6 克,制川朴 4.5 克,水煎服。食积加麦芽 15 克;呕吐剧烈加姜竹茹 9 克,黄连 3 克;腹痛加木香 6 克。

③ 无黄疸型肝炎 (湿困型):

藿香 9 克,苍术 9 克,制香附 9 克,郁金 9 克,板蓝根 15 克,蒲公英 15 克,厚朴 6 克,陈皮 6 克,水煎服。

④ 手、足癣:

藿香 30 克,黄精 12 克,大黄 12 克,皂矾 12 克,上药浸于 1 000 毫升的米醋内 7~8 天,去渣备用。用时将患部放入药水中浸泡,以全部浸入为度。每次 30 分钟,每日 3 次。浸后忌用肥皂及碱水洗涤。



下面部分摘录于《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藿香

土藿香:别名: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八蒿、鱼香。
【来源】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 A𝐠αstαche ru𝐠osα (Fisch. et mey.) O. Kuntze 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40~110 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 1~4 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 2~8 cm,宽 1~5 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而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 5 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稍弯,上端微凹,下唇 3 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 4。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黄色,顶端有短毛。花期 6~7 月,果期 10~11 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

【采集加工】北方当年收获,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 2 年,产量以第 2 年为高。6~7 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 2 次在 10 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炮制】鲜藿香:取鲜药材,除去杂质、枯叶、老梗及根,切段。藿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老梗及根,下半段略浸,上半段喷潮,润软,切短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饮片性状】鲜藿香为不规则小段,茎、叶、花序混合。鲜茎呈四棱形,略带红色,疏被柔毛,断面中央有白髓;鲜叶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短柔毛;轮伞花序穗状,花冠蓝紫色。气香,味淡。藿香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混合。茎略呈方形,外表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被柔毛,髓部白色。叶皱缩而破碎,纸质,灰绿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藿香含挥发油 0.28 %,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 80 % 以上。并含有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对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3-辛酮、1-辛烯-3-醇、芳樟醇、1-丁香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荜澄茄烯、菖蒲烯;还含有顺式 β,γ-己烯醛。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椴树素、蒙花苷、藿香苷、异藿香苷、藿香精、广藿香醇、广藿香酮、木栓酮、表木栓醇、3,3′,7-三甲氧-4′,5-二羟黄酮、3,3′,4′,7-四甲氧-5-羟黄酮、齐墩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
【药理作用】

① 抗真菌作用:试管实验藿香煎剂 ( 8 %~15 % ) 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藿香乙醚浸出液 ( 3 % ) 及醇浸出液 ( 1 % ) 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在煎剂 15 % 时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 3 % 及醇浸出液于 5 % 及水浸出液于 10 % 等浓度时均呈抑制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② 抗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生 31 m𝐠/ml 时,有杀死钩端螺旋体作用。

③ 抗病毒作用: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病毒作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适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用法用量】6~10 𝐠,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搽。不宜久煎。
【用药警戒与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藿香又名排香草、野藿香、土藿香、杜藿香、广藿香、枝香、青茎薄荷、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猫...
藿香
荆芥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老鹳草
牛尾独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