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常用中成药应当如何选择?

    现在大家似乎都在家中都常备感冒药物,很少感冒了再去医院开药,是方便了,但是疗效却不能保证了,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常用感冒用中成药物的作用特点,让大家在自行选药时也能对症治疗。

  1.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1)对于单纯风寒感冒初起,一些家庭自备小偏方即可解决。比如:

姜糖饮生姜3片、红糖适量),尤适用于伴有腹痛喜暖者;

葱豉汤葱头2个最好带根须,淡豆豉2匙),尤适用于小儿、脾胃弱者,由于食积以后感冒者;

三白汤葱白、萝卜白根、白菜根各1个),尤适用于孕妇、哺乳期患者,药性平和不刺激,无不良反应。

常用的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有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葛根汤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感冒软胶囊等。

风寒感冒颗粒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这是一个纯辛温解表的方子,和葛根汤颗粒类似,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注意方中用了麻黄,更适用于风寒束表无汗者。

荆防颗粒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该药除了辛温解表药以外,还有羌活、独活祛风湿,还有前胡、枳壳、茯苓等止咳化痰,因此对于咳嗽白痰,风寒夹湿的头痛身重的风寒感冒更适合。

(2)表寒未解,里边有热流清涕、打喷嚏、咳嗽白痰居多,咽喉红痛,会有黄眼屎等。舌尖边红,或舌头整体不红,但可见比较明显的红点,舌苔薄白满布或白腻或有点浮黄在表面。
这种情况需要解表与清里同时进行,如感冒清热颗粒、防风通圣丸、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
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看成分该药除了辛温解表药之外,还有薄荷、苦地丁、芦根等少许清热利咽的药物,所以对于伴有咽干咳嗽的风寒感冒更适合。其实这个适应症属于风寒略有化热的类型。
2.风热感冒
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1)单纯热在表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舌头上不会太水滑。
这种当然还是治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代表方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常用疏散风热药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石膏、桑叶、菊花、柴胡、蝉蜕、葛根等。常用中成药有维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维C银翘片山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等,甘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薄荷素油)中西药复方,银翘散+扑尔敏(抗过敏)、扑热息痛(退热)和维C(抗炎),典型风热感冒用药,注意的是联合西药治疗时别重复用药。
(2)热证入里了,表里都有热除了黄涕、黄痰、鼻子热以外,可能还有眼睛红、口渴明显喜冷饮、比较怕热,大便干、小便黄等症状,主要区别看舌头,整个舌质都偏红,舌苔偏黄,偏干。
注意
这里所说的“入里”不要理解为六经中的太阳传入阳明,应当以卫气营血辩证理解为由卫分表证,入里传至气分、营血分,或者简单理解为由体表入里到了各脏腑,如肺胃之热、肝胆之火引发咽喉肿痛,颈项肿胀、目赤等,邪热壅肺造成咳喘、胸痛等,胃肠实热造成大便秘结等的能。这时就需要清各种脏腑热,常见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龙胆草、大青叶、板蓝根、苦地丁、大黄、知母、麦冬、生地等等。
表里都有热,就要辛凉解表+清里热,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复方双花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银颗粒、连花清瘟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清开灵颗粒、牛黄解毒片等等。
蒲地蓝口服液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全是苦寒清热,清热解毒+清上焦火的黄芩,适合肺热、热毒壅盛所致的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
复方双花口服液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蓝根)也是全是苦寒清热药,但与蒲地蓝比起来,金银花、连翘还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因此也有解表作用,用于风热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淋巴结炎
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疏散风热药加一味苦寒的黄芩清上焦火,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咽痛、咳嗽
蓝芩口服液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诸多苦寒+一味甘寒的胖大海,黄芩、栀子、黄柏又能清泻三焦火热,适合肺胃实热所致的咽痛、咽干(胖大海甘寒养阴、利咽),同时伴有口舌生疮、口臭、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肺胃热盛症状的更适合
喉咽清口服液土牛膝,马兰草,车前草,天名精)3味甘寒+1味苦寒,都能清热解毒,土牛膝、车前草还能利尿,使邪热从小便排出,土牛膝、马兰草、天明精都有化瘀的作用,消肿作用好,甘寒药多能清热能养阴,对于热盛津伤的口渴明显,便秘的更适合,说明书适应症:用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喉红肿,咽痛,发热,口渴,便秘;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疏风解毒胶囊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甘寒养阴(芦根),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适合风热感冒,咽痛、咳嗽等。
注意
 
甘寒养阴的芦根,在银翘散、桑菊饮中也都有应用,对于温热病来说,有易化燥伤阴的特点,往往都会配点甘寒养阴的药物。如果本身就是阴虚津少的体质,患风热感冒后更应该选取有甘寒养阴得药物。
柴银颗粒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桔梗、苦杏仁、薄荷、鱼腥草)。方中有银翘散的底子,疏散风热,另有葛根、青蒿,有退热效果,同时黄芩与青蒿相配,和解少阳、清泄湿热,且方中没有用甘寒养阴的药物,所以,该药对舌苔黄腻,内有湿热积滞的更适合(比如小儿食积后感冒的),此外桔梗杏仁相配,一升一降宣通肺气,又有肺痈要药鱼腥草,所以对伴有咳嗽的也适合。
注意
 
这还有一味特别的药,在银翘散中也用了,就是在辛凉解表药中加了一味辛温的荆芥(银翘散中还有淡豆豉也是辛温的),本来热盛加温药火上浇油吗?其实不然,加少许辛温药物是为了辛温开凑,便于透邪外出,这就隐藏了一个适应症,那就是不出汗或出汗少,如果实在是热盛凑里开泄,大汗淋漓的就不适合了。当然,朱丹溪言“咽痛必用荆芥”(后世也有“咽痛慎用荆芥”的说法,有机会可以再展开聊聊)或许也是方中用荆芥的原因。
连花清瘟颗粒连翘、金银花、麻黄(炙)、苦杏仁(炒)、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该药在疫情期间一度断货,算是当时的“网红”。但当真正应用它的时候似乎有些人却收效甚微,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成分,看它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
首先有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这是《伤寒论》中治疗热病邪热壅肺、肺气上逆所致“汗出而喘”,症见咳嗽、咳痰、气喘、身热等,还有一味大黄,通腑邪热,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泻下能够清肺热,明代吴又可《温疫论》中就提过治疗瘟疫“下不厌早,下不厌频,驱邪务尽”的理论。还有前面提到的清代吴鞠通的银翘散的主药,疏散风热,清泄肺热。此外,还有藿香,芳香化浊,驱邪避疫,能够化湿、解表、开窍,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扶助正气。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整体来看它还是适合邪热壅聚在肺的一个纯纯的实热证,气分热盛证,退热途径有向外热、直清里热、腑泄热等多条途径,可见这是个壮热,如果感冒了,热仅仅在表,没有那么重,或者压根就是个风寒感冒,或者年老体弱、脾胃亏虚不耐攻伐,那么用此药可能就达不到理想效果,更不可能在健康没有热的时候用它来起预防作用了。
清开灵颗粒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其实这个药的组方思路原自温病名方安宫牛黄丸,除了清热解毒,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它所治疗的热已入营血分,威胁心包,影响神志。说明书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因此它更适用于表证已除,热入营血的高热神昏,这比连花清瘟所治的热更深入,单纯的风热感冒出现的鼻塞、流体症状用它不合适了。
3、胃肠型感冒
(1)积食化热    里热,可能是邪气(表寒或表热)入里化热,还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热,比如食积,这个多见于小儿、脾胃虚弱者。
积食以后,人体正气趋于里奋力运化,在表的正气不足,容易感受邪气,反过来也一样,在表感邪后,正气奋力抗邪,内里正气不足,运化失司,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化热。
所以《伤寒论》在桂枝汤方后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所以好些孩子感冒后食欲不振。
这种情况,可以灵活搭配用药,比如表寒+食积,可用荆防颗粒+保和丸;如表热+食积,有小儿豉翘颗粒,也可柴银颗粒+保和丸。
(2)湿阻中焦  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稀水状,便后痛减,头痛昏重、胸膈痞闷,重者可伴有乏力、口干渴等脱水症状。
脾被湿困,和前面的积食困脾一个道理,夏秋暑湿当令,更容易侵袭人体,这种情况可用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方中几乎全是温药,芳香化湿、甘淡渗湿、苦温燥湿,以祛湿为要。好多人拿它当作了夏季感冒用药,甚至拿来解暑,其实不对,这个药主要还是祛湿解表为主,舌苔白腻水分较多的比较适合。至于暑热、湿热较重,或单纯风热感冒,用它就不合适了,所以要详细辩证,不要盲目地在夏天就用藿香正气水。
除此之外,还有风燥感冒、虚证感冒等等类型,临床治疗相对复杂,常用中成药也不多,这里就不作详细分析了,总的来说,还是风寒与风热居多。
大家自己在家选择用药时要注意:
1.首先辨明是风寒还是风热,上篇科普中提到过,关键点在嗓子疼不疼。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要用反了。
2.然后看是单纯的表证,还是已有里热。在表的话,就用发散的、轻宣的使邪从表解,如果没有里热,“下手”就要轻点,蒲地蓝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就不要急着用,别没解着表,还伤了脾胃,引邪入里。如果有了里热看热在哪,表里都热还是只有里热,热在咽喉,热在肺胃,热壅于肺,选药不同,还有热盛伤阴的问题,有明显口渴,便干的,选有甘寒养阴的药物更好。
3.小儿感冒脾胃养护很重要,平素不要撑着,感冒期间少食多餐、清淡饮食,不用滋补,不想吃就少吃,不要硬喂,增加脾胃负担。
4.整不明白的,高热不退的,腹泻不止的一定及时就医,尤其老年人,感冒有时也会危及生命。
5.抗菌药物不要随便应用,这就涉及到微生物感染的问题,也是要对症用药,有机会咱再详细讨论。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门诊时间:每周三、周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头条
临床笔记丨儿童中成药,你真的选对了么?(感冒篇)
哪些是寒凉中成药、热感冒药、寒凉中药?
风热感冒,你一般选用哪种药?(内附风热感冒适用药)
双黄连口服液治风热感冒
儿科疾病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之小儿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