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转载]巴马活力有机农耕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

  物候也叫候应,是指植物和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随季节、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现象。它是农业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物候现象可以研究自然界生物在气象条件下所进行的生长、发育状况的变化规律,有效地进行农事活动。
  金鸡啼鸣破晓,牵牛放花迎朝,夜莺黄昏捕食,晚香玉对月挥馥,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都是物候的具体表现。
  据诸书记载,我国古代二十四节、七十二候,就是以物候观察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七十二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发芽”,“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这些花钟,草表与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节、七十二候表 

节气
      物候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陡负冰
雨水
 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惊蛰
 桃始华,仓庚(黄鹏)鸣,鹰化为鸠
春分
 玄鸟(燕子)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见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蝼蝈(青蛙)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芒种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鹿角解,蜩(婵)始鸣,半夏生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大暑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鸿鸟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
寒露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大雪
 鶡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冬至
 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小寒
 雁北乡,鹊始巢,雉鸲
大寒
 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此外,我国古代尚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应花期而来,所以叫信。《荆楚岁时记》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因为一个月是二气、六候,从小寒到谷雨共四个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相应。

二十四番花信风

节气
第一候花
第二候花
第三候花
小寒
梅花
山茶
水仙
大寒
瑞香
兰花
山矾
立春
迎春
樱桃
望春
雨水
菜花
杏花
李花
惊蛰
桃花
棣棠
蔷薇
春分
海棠
梨花
木兰
清明
桐花
麦花
柳花
谷雨
牡丹
酴醾
楝花

  候应,包括生物候应、植物候应、自然现象候应三大项。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苏东坡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动物对气候的敏感。候鸟始飞迁,秋去春来,传送着节气的变化,如“燕子来,齐插秧,燕子去,米汤香”等。
  动物鸣叫能反映节气。杜甫诗云:“燕喃呢,布谷鸟啼,各有其时”。“野人无日历,鸟啼知四时。二月鸣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啼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雅厌草茂”。又如“布谷鸟儿叫,种谷时间到”、“鸪鸪(戴胜)到,种高梁”、“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骨抓(烧饼)”。
  昆虫活动也能反映节气。“椒发芽,蚜虫发,棉花出苗,蚜搬家”,指出花椒树发芽的时候,蚜虫开始活动,聚集在花椒的嫩叶上,待到棉花出苗,就迁移到棉苗上为害了。人们掌握这个规律,便可及早利用天敌或药物防治。生物候应反映着季节时日,能使我们有准备、有计划地安排农活。
  植物候应是通过各地、各种作物的冬芽萌动、发叶、抽穗、开花、结果、落叶等反映季节的变化。花草“一岁一枯荣”的变化,同样报告着节气的信息。如表达四季:“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吊满树,冬季寒梅伴老松。”、“紫罗花开在春天,玫瑰花开在夏天,菊花开在秋天,梅花开在冬天”。又如:一月甘蔗节节长,梅花阵阵香。二月橄榄两头黄,杏花吐芳香。三月春梅口中香,桃花一片红。四月枇杷颜色黄,蔷薇都开放。五月杨梅红似火,石榴黄喷喷。六月莲子水中扬,荷花开满塘。七月石榴正开口,凤仙满山沟。八月菱角舞刀枪,桂花满园香。九月里,棕子甜,菊花齐争艳。十月蜜桔满园红,芙蓉闹小春。十一月把柚摘,山茶满树开。十二月北风冷,柿子送过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候应愈来愈细,花钟草表,又有了时辰的禀报:牵牛花开在四点,蔷薇花开在五点,龙葵花开在六点,芍药花开在七点,莲花开在八点,半枝莲开在十点,马齿花开在十二点,万寿菊开在十五点,茉莉花开在十七点,烟草花开在十八点,剪秋罗花开在十九点,夜来香花开在二十点,昙花开在二十一点。
  花钟草表的指针,从南到北,指导着农业生产的程序:“菊花开,麦出来。”“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山青葫芦地青瓜,榆树挂钱种棉花”。
  自然现象的物候也称非生物候应,是从见霜雪、结冰、解冻、风云变化,山势高低等情况反映节气。“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自然现象,虽然没有声音、语言,却有它自己的结构,表达其本质。如“天河南北,拾收种麦”,“东风一笑花千树,碧尽群山又几重”。苏轼在《棹舶风》中写道:“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说明春末时节,夏季风开始活跃,从海上带来的丰沛水汽,常常在江南形成雨势,即出现黄梅雨。随着夏季风的逐渐推进,雨带也向北推进。苏轼把梅雨和风联系在一起,说明雨断风来是很有道理的,人们依据这个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就有了“伏天有雨,仓里有米”,“六月里,扯连阴如同点点下黄金”等农谚。
  一般地势升高200米,年平均气温就下降1℃,所以在海拔高的地方,物候现象要比平地推迟。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说明了平川和高山气候的不相同。既然“山高一丈,大不一样”,那么人们播种就有了“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经验,来适应气候的需要。
  物候作为一门科学,是十八世纪中叶,瑞典植物学家创立的。现代气象学家在我国物候学的基础上,又充实发展了这门科学,与二十四节气配合应用,使它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物候,花信风
清明七十二候与二十四番花信风
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与八节二十四花信
大寒:画个圆满,好好过年
24节日农事的谚语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春日寻花,推荐东瀛花草图谱三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