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秦岭——淮河线和北方地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教材选取了南方地区的一些突出特征进行学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及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本课时主要针对南方地区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学习,教材中非常简练地介绍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山地丘陵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景色秀丽,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同时,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加大了各种图的分量,减少了识记内容,降低了难度要求,给教学留有较多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4)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通过读《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运用比较法与北方地区对比,突出南方自然环境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加深理解区域特征。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该区的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该区的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这几天我们感觉到天气越来越冷,夜一天比一天长,大家都很辛苦每天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所以呢今天回家一定有好吃的----饺子)今天什么日子?学生答:冬至日。问:冬至日阳光直射点移动有什么特点?答:在南回归线,离我们北半球最远,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少。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夜越长,可见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那么谈及气候,谁来说说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在哪?答:秦岭----淮河线。

巩固旧知引入新课:学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31页“秦岭---淮河线”作业巩固这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和四大区域划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方地区。(投影南方地区景观图片)

[板书]   第二节  南方地区

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欣赏反映南方地区的视频短片。

提问:你眼中的南方是什么样(请几位同学简单谈谈对南方地区的初始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评价。

提问:通过上节北方地区的学习,一起想想认识一个区域的特点应从哪些方面来入手?答: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河流等),工农业生产特点等。

讲解:认识区域特点可以从方方面面,不同区域间肯定是有差异的,区域内也有差异,往往从区域内体现出的共性入手。比如我们这节课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课件展示南方地区学习内容。

明确目标:这节课主要通过前两个课题的学习,帮助大家熟悉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势。希望我们学习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课前向学生介绍本节的重难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位置”图,结合课本83页内容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包含的各省区,直辖市及行政中心)。

板书:一、位置和范围

板书总结: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2、范围: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多媒体展示本区少数民族组成)

过度:知道了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下面你们自己在图中找找本区的相关地理事物。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完成课本83页活动1、2、3,并讨论交流活动4。

板书:二、自然环境特点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形图,指图让学生说出活动1、2、3内容,并补充我国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区别以及对发展经济的有利之处。

 板书总结:1、地形 ①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②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有典型的水乡特色(延伸:南北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南水北调,杂交水稻之父,南船北马,南稻北麦。南方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等)

③山地丘陵区植被茂盛(对比:南北植被类型)

 多媒体展示“鱼米之乡”

   学生阅读: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广大的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又是“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延伸: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地区,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提问:南方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透过“鱼米之乡”我们来看看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注意与北方对比。)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所在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及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南方地区气候特点。

板书: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回答: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河湖众多,淡水鱼等水产品丰富。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古代就是我国重要农耕区。

总结、扩展:这节课我们对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了解,重点地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典型特点,希望回去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的等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2、范围: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二、自然环境特点

1、地形:①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②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有典型的水乡

③山地丘陵区植被茂盛

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对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豪和爱国热情。存在的问题是:注意时间的把握,语言的锤炼,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6章)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携手助学项目论坛]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几个优秀教案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