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军区
userphoto

2023.10.25 浙江

关注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1956—1991)
荣誉红旗勋章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军[1](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Прибалтий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缩写 ПрибВО)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区军级军事单位,负责指挥和管辖驻扎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加里宁格勒州的部队。
目录
1 历史
2 历任司令员
3 参考
4 相关内容
历史编辑
1940年7月11日,在苏联红军相继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后,在原来的加里宁区军的基础上设立了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区军辖区包括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加里宁州西部地区,区军司令部设在里加
1940年8月17日,区军更名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区军(Прибалтийский Особы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与此同时,爱沙尼亚划入该区军辖区,加里宁州的防区移交给莫斯科区军
1941年6月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区军改组为西北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员为费·伊·库兹涅佐夫
1943年10月30日至1944年3月23日,红军总参谋部曾短暂地恢复了该区军的建制。
1945年7月9日,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的基础上重新设立,辖区包括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东普鲁士(后改加里宁格勒州)。
1956年1月,爱沙尼亚划入该区军的辖区。
1974年1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法令,向波罗的海沿岸区军授予红旗勋章
1991年11月15日,由于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苏联国防部将波罗的海沿岸区军改组为西北集群(Северо-Западная группа войск)。在苏联解体后,西北集群由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所继承,驻扎在波罗的海国家的部队陆续撤回至俄罗斯境内,部分重新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
1994年9月1日,西北集群的建制被撤销。
历任司令员编辑
任司令员任期备注
1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洛克蒂诺夫1940年7月—1940年12月死于大清洗
2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1940年12月—1941年6月1941年6月改组为西北方面军
3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比亚齐1943年11月—1944年3月
4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1945年7月—1954年5月1955年晋升苏联元帅
5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戈尔巴托夫1954年5月—1958年4月
6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1958年4月—1959年11月
7约瑟夫·伊拉克利耶维奇·古萨科夫斯基1959年11月—1963年3月
8格奥尔基·伊万诺维奇·赫塔古罗夫1963年3月—1971年6月
9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多维奇·戈沃罗夫1971年6月—1972年7月
10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马约罗夫1972年7月—1980年7月
11斯坦尼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波斯特尼科夫1980年7月—1984年1月
12阿纳托利·弗拉基米罗维奇·贝捷赫京1984年1月—1987年2月
13维克多·伊万诺维奇·格里申1987年2月—1989年1月
1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库兹明1989年1月—1991年9月
15瓦列里·伊万诺维奇·米罗诺夫1991年9月—1991年11月
1991年11月—1992年6月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司令员
西北集群司令员
16列昂尼德·谢尔盖耶维奇·马约罗夫1992年6月—1994年9月西北集群司令员
参考编辑
Прибалтий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 — Википедия
...................
对阵北约的利刃波罗的海沿岸区军,戈尔巴乔夫都没敢动它
作者:失落的黑死神
题记:本题记内容、文中最后一个插图说明,仅代表本号编辑的观点,与作者无关。
本号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历史,更有效地把握现今与未来。本期邀请“失落的黑死神”介绍一下苏联、俄罗斯在对付北约方面的一些军队沿革知识。随着苏联的解体,之前对付北约的前沿阵地在今天反而成了北约磨刀霍霍对付俄罗斯的前沿,之前作为苏联砍向北约的利刃的后备地区反而成了今天俄罗斯反侵略的前沿。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这样的案例——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国家兴盛军队才能兴盛,在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历史沿革的背后,反映的是苏联的兴盛与衰落解体、俄罗斯的再衰落、普京大帝强势出世下的俄罗斯。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主要驻扎地现在都成为,美国-北约对俄挤压的前沿。曾经的“兄弟”即使没有红眼现在也是黑了眼。读来令人唏嘘。
而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历史沿革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化,对于我们今天的军事改革有什么借鉴呢?再介绍完该区军的历史沿革之后,我们再聊聊。
另外,如果有对美军、日军等其他国家军队比较有研究的朋友,也可以投稿。本号鼓励各观点间的理性碰撞。
苏联于1981年拍摄了关于“苏军西方军81事演习”的纪录片——《这样的士兵不可战胜》。该片播出的时候,世人都被排列有序、密密麻麻的苏军坦克军团震撼了!在西方人的头脑中,它成了苏军在冷战时期的恐怖实力的象征。
这一画面中出现的苏军部队,正是苏军波罗的海沿岸区军近卫第11集团军下属的坦克第1师。
1.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特殊性
图片中大量出现的坦克包括有1973年服役的早期型号的T72主战坦克、1979年服役的T72A主战坦克,然而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在此时几乎已经全部换装了T72主战坦克。就全员换装第三代主战坦克而言,80年代初的苏军各大区军内,不说是国内的区军,甚至是驻扎在民主德国的苏军精锐部队也无法达到这个水准。
驻德苏军的5个军陆集团军中部署在北线的3个集团军直到1976年开始才换装了T64主战坦克,然而部署在南线德累斯顿和富尔达平原上用于面对美军第7集团军的苏军近卫坦克军第1集团和近卫第8集团军则依然在使用着老旧的T62主战坦克,直到1983年之后才逐渐的换装了新式的T80主战坦克。
要知道驻德苏军是苏军中战备等级最高、精锐部队最多的,其实力绝对是苏军中最强,但在这个时期,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在装备方面甚至还能和驻德苏军相提并论,由此看来,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就在装备这一块已经显示出了其不弱的实力。
1945年1月26日,原本战斗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此时已经被苏军包围在库尔兰半岛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改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布防在东普鲁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改名为北方集团军群,然而在二战结束之后,苏军除了彻底的解放了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土之外,还将原属于德国的东普鲁士划入了自己的半途中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于1945年7月9日在原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基础上组建而来,就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加里宁格勒的土地上。其第一任司令员也就是原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伊万-巴格拉米扬元帅。
苏联元帅伊万-巴格拉米扬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在冷战时期下属的长期保持4个师的编制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作战部队处于就绪状态的近卫第11集团军全部驻扎在加里宁格勒,其任务就是担任苏军西北方向的预备队,在与北约开战之后将会作为预备队投入到德国方向去支援驻德苏军的战斗。
另外,波罗的海沿岸区军还直属了几个独立的摩步师,这几个独立师的驻地都分散在波罗的海沿岸的3个加盟共和国当中,因此波罗的海沿岸区军没有利用这几个独立的摩步师再组建第2个集团军,而是几个师全部都直属于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主要负责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本土防御任务,因此这几个师的战备等级相对于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近卫第11集团军而言还是很低的。
苏军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及之后的西北集群历任司令员如下:
· 苏联元帅伊万-巴格拉米扬,1945年7月9日至1954年3月31日
· 大将亚历山大-格尔巴托夫,1954年5月31日至1958年4月17日
· 大将帕维尔-巴托夫,1958年4月17日至1959年11月17日
· 上将约瑟夫-古萨科夫斯基,1959年11月17日至1963年3月14日
· 大将格奥尔吉-赫塔古罗夫,1963年6月25日至1971年6月8日
· 上将弗拉基米尔-戈沃罗夫,1971年6月8日至1972年7月17日
· 大将亚历山大-迈奥罗夫,1972年7月17日至1980年8月4日
· 上将斯坦尼斯拉夫-波斯特尼科夫,1980年8月4日至1984年1月20日
· 上将阿纳托利-别捷赫金,1984年1月20日至1987年2月5日
· 上将维克多-格里欣,1987年2月5日至1989年1月5日
· 中将费奥多尔-库兹明,1989年1月5日至1991年8月25日
· 中将瓦列里-米罗诺夫,1991年8月25日至1992年7月16日
· 上将列昂尼德-迈奥罗夫,1992年7月16日至1994年9月1日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负责范围
2.国家兴、军事兴——冷战后期80年代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发展
1980年代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精确到师一级单位的编制如下:(先介绍各直属部队)
-----红旗波罗的海沿岸区军(1974年1月15日荣获“红旗”头衔,司令部位于拉脱维亚里加)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沃尔诺瓦哈摩托化步兵第3师(61415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步兵第3师,部署于立陶宛克莱佩达,低配基干师,兵力1700人)
-摩托化步兵第107师(22238部队,1968年7月18日由调往远东的摩步第265师预备力量在其原驻地上新建而来,部署于立陶宛维尔纽斯,低配基干师,兵力2000人)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叶利尼亚摩托化步兵第144师(22238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步兵第29师,部署于爱沙尼亚塔林,低配基干师,兵力2000人)
-坦克训练第24师(29760部队,前身为1956年6月9日组建的重型坦克第24师,部署于拉脱维亚的多贝莱,高配基干师,兵力3000人)
-摩托化步兵第153师(20657部队,1972年由摩步第107师摩步第597团改编而成,部署于立陶宛地区,动员师,无兵力,只拥有一堆被摩步第107师的淘汰下来的老装备)
苏沃洛夫勋章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的近卫红旗尼曼河炮兵第149师(41603部队,前身为近卫炮兵第149旅,部署于加里宁格勒)
-.荣获库图佐夫勋章的近卫红旗空降兵第7师(61756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空降第322团,部署于立陶宛维尔纽斯)
---近卫红旗第11集团军(15215部队,1968年2月22日荣获红旗头衔,司令部位于加里宁格勒)
-荣获列宁勋章、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和两次荣获红旗勋章的近卫红旗莫斯科-明斯克无产阶级摩托化步兵第1师(18885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步兵第1师,部署于加里宁格勒,II级缺编师,兵力8000人)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东西伯利亚-戈罗多克摩托化步兵第26师(14010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步兵第26师,部署于加里宁格勒古谢夫,低配基干师,兵力1700人)
-红旗因斯特堡坦克第1师(18885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坦克第1军,部署于加里宁格勒,I级缺编师,兵力7200人)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波美拉尼亚坦克第40师(15309部队,前身为二战时的近卫骑兵第2军,部署于加里宁格勒苏维埃茨克,高配基干师,兵力2500人)
---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军空部队(司令部位于拉脱维亚里加)
-近卫红旗斯大林格勒-柏林歼击航空兵第1师(06928部队,部署于立陶宛地区)
-塞瓦斯托波尔歼击轰炸机第132师(45141部队,部署于加里宁格勒地区)
共计,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下属包括3个坦克师、5个摩步师、1个炮兵师、1个空降师、2个军空师以及1个动员师。
红旗勋章
3.波罗的海沿岸军团的先进坦克
其中需要注明的是,近卫第11集团军下属的近卫坦克第40师,该师原本在装备T55、T62等老式坦克的时候战备等级为I级缺编师,并且维持7000人的兵力,但是在1979年换装T72主战坦克之后,该师的战备等级反而下降为高配基干师,也就是下属仅有1个团是具备战斗力的,其余所有单位都处于只有基干人员,即只有军官和士官的状态,装备保持满编,但人员仅维持25%的编制,也就是仅有2500人的兵力而已。
可以看得出该区军的布防基本上就是下属几个独立师分别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的3个加盟共和国当中,然后近卫第11集团军被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地区。不过注意这上面的空中力量仅计算了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军空部队,没有算入国土防军空第6集团军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部队。
直到1981年9月4日至12日的西方81大演习,该区军与白俄罗斯区军联合进行演习,白俄罗斯区军的实力相对较弱,不说此时,就是直到1988年1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50万裁军时,白俄罗斯区军下属10个坦克与摩托化步兵师中也仅有一半换装了T72主战坦克,其余5个师除了人员缺编严重之外,装备也都是老旧的T55和T62坦克。
此外还有1个装备了由驻捷克苏军近卫坦克第15师在换装T72坦克时淘汰下来的老式T62坦克的没有兵力的动员师,然而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作为苏军在与北约开战之后西北方向的预备队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防御部队,因此起码实在装备上保持了良好的水平,下属的8个坦克与摩托化步兵师几乎是清一色的T72主战坦克。
T72坦克
苏联1973年服役的T72主战坦克,与之后的T72A相比,该型坦克上外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车长指挥塔前方的光学测距仪,此时的T72坦克是通过光学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进行合像式测距的,从T72A之后就取消了光学测距仪,只用激光测距仪。请注意红圈。
苏联1979年服役的T72A主战坦克
然而就在此时,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军空部队下属的编制发生了变动,在编制内苏军又新建了歼击轰炸机第39师,用于取代原有的歼击轰炸机第132师,直到1982年,歼击轰炸机第132师才全部被转属给驻扎在波兰的远程航空兵第4集团军。
在之后的几年内,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下属的部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变动。
4.戈尔巴乔夫幽灵闪现后
但是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各种各样的裁军计划也逐渐出现。
1986年,正在换装米格29歼击机的近卫歼击航空兵第1师被解散,下属的3个歼击航空兵团中,装备米格29的近卫歼击航空兵第53团变成了军空军第15集团直属,1989年改为歼击轰炸机团并编入了歼击轰炸机第39师,近卫歼击航空兵第54团转属给部署在拉脱维亚的国土防军空军第27,并且在之后将原有的苏15TM替换为新式的苏27重型歼击机,装备米格23M的近卫歼击航空兵第689团也一样转属给了国土防军空军第27,原本装备的米格23M于1989年换装为新式的苏27重型歼击机。
1987年9月14日,区军直属坦克训练第24师改名为第54训练中心。
1988年5月,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军空部队恢复番号为以前的军空军第15集团。
截止到1988年12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将要大裁军50万人,此外,苏军在欧洲的4个驻外集群除了驻扎于波兰的北方集群之外,其余3个驻外集群也将要开始计划撤往苏联本土。
直到1989年7月,区军直属的动员师摩步第153师被改为第5191装备存储基地,1992年该基地解散。
1989年9月,近卫第11集团军下属的近卫摩步第26师被改为近卫第5190装备存储基地,直到1991年11月该基地解散。
1989年10月,区军直属的近卫摩步第3师被转属给波罗的海舰队指挥。
不过就上述情况看来,戈尔巴乔夫的50万裁军计划似乎对波罗的海沿岸区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裁掉的2个师1个是没有人只有一堆装甲车和卡车的动员师,改成了存储基地之后兵力反而还要变成几百人。
另外一个则是一个兵力严重缺编的低配基干师,因此整体而言,50万裁军计划对于波罗的海沿岸区军并未有多大影响。甚至,关于被转属给军海之后的近卫摩步第3师,该师的战备等级被升级为II级缺编师,人员从1700人增至8000人的水平,并且还增加了额外的师属独立坦克营的编制,实力反而变得相当的强大。
戈尔巴乔夫傻乎乎地与里根对表,好像和美国搞好关系就能掌控世界,结果,玩着玩着被美国玩残了。与美国交朋友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跟谁交朋友也要有代价,但和美国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因为苏军中央集群从捷克斯洛伐克的撤军,早在1989年7月,原驻扎捷克的歼击轰炸机第236团就被撤往拉脱维亚,由军空军第15集团直属,但是很快又在1990年被苏军解散了。
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因斯特堡摩托化步兵第18师,也于1990年3月从捷克撤到了加里宁格勒地区原近卫摩步第26师的驻地上,该师被用于替换近卫摩步第26师,因此也隶属于近卫第11集团军的指挥,不过这个近卫摩步第18师采用的则是驻外苏军新的4个摩步团没有坦克团的编制。
可以说经过了戈尔巴乔夫50万裁军之后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军不光没有被削弱,反而就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部队而言,整体实力反而有所提高。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建国后,十大将有几位当过军区司令员
苏联大清洗中被杀的高级将领
皮定均将军简介 皮定均怎么牺牲的?
1945年8月18日
1
为什么波罗的海三国破防:苏联解体烂账与隐患(上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