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洋军阀各大派系知多少,他们之间又有何渊源?

1、新建陆军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训练“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继续训练新军,袁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原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2、武卫军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镇压戊戌变法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特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聂士成部淮军分支武毅军为前军,仍驻芦台(当代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当代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今北京大兴)。

1)武卫中军,从组建到正式撤编,前后存在时间,不到一年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荣禄奉命在保定整编从北京逃出的武卫中军各部溃军,后因荣禄被调离,该军遭裁撤。

2)武卫前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武卫前军损失惨重,统帅聂士成也在守卫天津的战斗中阵亡。继任统帅马玉昆(原武卫左军)因管理失误,导致该军大部溃散。

3)武卫后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统帅董福祥成为各国通缉要犯,慈禧为首的清廷被迫将其革职,将甘军各部划归陕甘总督节制。之后,甘军一直活跃于西北,民国后逐渐演变为马家军。

4)武卫左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武卫左军损失惨重。后因清廷厚待,该部得到补充,实力更胜于战前。民国后,因与袁世凯颇有渊源,该军得到重视。

5)武卫右军,随袁世凯进入山东镇压义和团,从而躲过了庚子国难,成为武卫军中唯一保存完整建制及装备的部队。

6)武卫右军先锋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山东巡抚袁世凯奏请清政府批准,将山东旧军34营裁减为20营,依武卫右军营制,增设一军。该部主力后发展为北洋陆军第五镇。

3、北洋常备军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以武卫右军(前身为袁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的建设。拟先编练常备军一镇,待饷银富裕后,再扩编两镇四协。

4、北洋六镇

1905年2月(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再次提议统一全国军队番号,将原有常备军各镇一律改称陆军各镇。5月,以北洋常备军(袁世凯嫡系)、京旗常备军(由旗人精壮者训练而成)和原武卫右军(袁世凯嫡系)、自强军(张之洞编练)为基础,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

5、北洋派,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因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使得北洋派系逐渐走向分裂。

1)段祺瑞派(皖系),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在1916年至1920年期间,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2)冯国璋派(直系),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该派系首领大多出身直隶,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冯国璋坐镇江南,组建长江三省同盟,意图与皖系势力逐鹿天下。

3)曹锟派(新直系),北洋军阀嫡系分支,源于北洋第三镇。曹锟在段、冯之间左右逢源,冯国璋病逝后,其继任直系首领,并先后在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皖、奉两派,成功掌控北京政府。

  • 保派,特指活动在曹锟左右,居于保定的小团体。

  • 洛派,特指追随吴佩孚的直系主力军。

  • 津派,特指直隶督军王承斌组建的小团体,其与保定派有着“反吴”的共同目标。

  • 宁派,特指江苏齐燮元集团,其源出北洋第六镇。因其资历较低,不足以服众,故被迫依附于曹、吴。

  • 冯派,特指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集团,其源出北洋军陆建章部。该军能征善战,因利益纷争而与吴佩孚矛盾激化。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与孙岳、胡景翼发动北京政变,致使新直系主力大溃败。

4)吴佩孚派(新直系),北洋军阀嫡系分支,源于鄂、豫两省直军。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凭借南方诸多军事力量对奉系扩张的恐惧,而再次崛起。但不久,吴集团便成为北伐军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其大部分部队在北伐战争中,被国民革命军收编或遣散。

5)孙传芳派(五省联军),源于东南地区以直军为主体的军事同盟。浙奉战争后,浙督孙传芳将隶属于北洋军政府的苏、浙、闽、赣、皖等省残余武装合编为五省联军。该部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一支军事集团。

6)国民军系,由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内部分裂出的一批部队组成。该集团通过大肆收编溃军,抢夺地盘,迅速成为北方一支实力雄厚的军事集团。

  • 国民一军,由冯玉祥部直军(原北洋第十一师)发展而来。

  • 国民二军,由胡景翼陕军(原陕军第一师)发展而来。

  • 国民三军,由孙岳部直军(原北洋第十五混成旅)发展而来。

  • 国民四军,由郭松龄奉系叛军(原奉系京榆驻军)残部组成。

  • 国民五军,由直鲁军方振武部(原鲁军第二梯队)发展而来。

7)西北军,由国民军各部残余发展而来。该军在北伐战争期间扩充9个方面军,20多个军,号称50万人,成为国民党内部兵力最多的武装集团。

  • 韩复榘派,由蒋冯战争期间倒戈的西北军第20师发展而来,中原大战后割据山东。

  • 宋哲元派,由中原大战后退往黄河以北的西北军嫡系残部发展而来。该部通过收编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残部,实力大增,成为华北地区举足轻重的一支武装力量。

  • 孙连仲派,由中原大战后退往黄河以南的西北军嫡系残部发展而来。

  • 杨虎城派,由陕豫刀客发展而来,曾加入国民三军,可视作西北军旁系。蒋冯战争期间脱离西北军,中原大战后割据陕西。

  • 石友三派,由蒋冯战争期间倒戈的西北军第24师发展而来,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本和中共,以反复无常而闻名。

  • 方振武派,原国民五军,可视作西北军旁系。

  • 孙殿英派,由河南地方武装发展而来,可视作西北军旁系。

  • 庞炳勋派,原国民三军,可视作西北军旁系。

6、毅军,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姜桂题奉命办理长江防务,在浦口编练江防军。1908年8月(光绪三十四年),毅军第二任首领马玉昆病逝,姜桂题接任武卫左军总统官,成为毅军第三任统帅。姜为军界前辈,很受袁世凯重视,其毅军体系同样也被袁视为北洋一脉。1913年,毅军主力因蒙边战乱移驻热河。先后依附皖系、新直系、国民二军、奉系等,终因反复无常,为奉系军阀解除武装,末任军统米振标被扣押。

1)定武军,北洋军阀、毅军分支,由原毅军姜桂题所属江防军十营发展而来。民国后,张勋仍忠于清廷,所部均留发辫,故该部亦被称作辫子军。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与掌握实权的国务院总理段祺瑞矛盾激化。张勋伪装成黎、段两派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在徐州成立北洋同盟,积极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7月,入京调停的张勋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旋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溃,张勋本人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其留守在徐、兖地区的定武军主力被苏皖等省改编。

2)安武军,由武卫右军左翼扩充改编而成。该部在民国初期曾多次与淮上军、安徽革命军、讨袁军作战,为北洋军中坚力量。张勋复辟失败后,它又兼并定武军主力,使军力达到鼎盛。

3)宏威军,由入豫镇压白朗起义的赵倜部毅军发展而来。该部长期驻防河南,后与新直系矛盾激化,为直军击溃。

7、北洋旁系,由依附于北洋军阀的各地方武装组成。

1)奉系军阀(东北军),由清末奉天旧军发展而来。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成为称霸中国北方的强大军事集团,后易帜为东北军。

  • 旧派,特指早年追随张作霖的绿林豪杰。代表人物有孙烈臣、吴俊升、张作相等。

  • 士官派,特指奉系为扩张实力,而招纳的一批留日士官生。代表人物有杨宇霆、姜登选等。

  • 陆大派,奉军中下级骨干,由“陆军大学”和“东北讲武堂”毕业生组成。以张学良、郭松龄为首领,因种种因素导致该派系与士官派势同水火。

2)直鲁联军,源于直鲁地区李景林、张宗昌部奉军(半嫡系)。为共同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系,李景林与张宗昌合兵一处,将所部改称直鲁联军。该部在郭松龄倒戈事件后成为奉系内部相对独立的一支武装力量。

3)晋绥军,由清末山西新军发展而来。是民国期间生存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军之一。

  • 徐永昌派,原国民三军,以客军的身份入晋,成为晋军重要组成部分。

  • 傅作义派,原晋军属第35军,该部在抗战期间稳步发展,为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华北地区实力派。

  • 商震派,原晋军属第32军,该部在中原大战后脱离晋军,在蒋介石、张学良的支持下迅速将所部扩编为两万余人。

4)镇嵩军,由豫西土著武装发展而来。1912年陕西军政府将秦陇复汉军裁减下来的数千人,多属豫西人,故被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

5)振武军(济军),由清末广西巡防营(济字营)发展而来。其在民国初期颇得袁世凯重视,为两广地区军事实力派。

8、回马,由清末西北回民武装发展而来,该部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1)宁马,由控制宁夏地区的马千龄子系发展而来。

  • 马鸿逵派,马福祥子,在蒋介石扶持下,控制宁夏长达十七年。

  • 马鸿宾派,马福禄子,其部队后在解放战争中起义。

2)青马,由控制青海地区的马海晏子系发展而来。

  • 马步芳派,马麒子,在蒋介石扶持下,在西北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

  • 马步青派,马麒子,其部队后为马步芳吞并。

  • 马仲英派,马宝子,其部队后入新疆发展,但为盛世才部击溃。

3)甘马,由控制甘肃地区的马占鳌子系发展而来。该军本是西北三马家族中最强大的武装势力,但在青马与中央军驻甘部队的夹击下,一蹶不振。后被来自四川的邓锡侯及陕西的孙蔚如部所剿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人物志:冯玉祥“倒戈”
民国军阀浅析
民国军阀派系
民国十位割据一方的强大军阀
北洋军阀六巨头(组图)
直皖战争:用上亿日元装备起来的皖军为什么在五天之内就被打垮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