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东宁要塞?

长期以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一直没有个统一的结论,甚至是争论不休。先是说虎头要塞,后来又有东宁要塞的说法。那么,先来看看这两个要塞的由来。

从20世纪初以来,日本始终把俄国(苏联)当做最大的潜在对手。1931年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后,在中苏边境上直接与苏军形成对峙。为加强对苏战争准备,从1934年起,关东军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内蒙古海拉尔(今呼伦贝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修筑了17个筑垒地域(要塞),筑垒带总长800公里,共有4500个永备工事。要塞由东向西分别为:珲春,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虎头,富锦,凤翔,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法别拉,乌诺尔,海拉尔,阿尔山。此外,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部、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和大量二、三线一般阵地和野战阵地及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和公路,工程巨大。

▲侵华日军要塞分布图

▲乌诺尔要塞遗址

▲海拉尔要塞遗址

▲阿尔山要塞遗址

为对付苏联远东方面军,在“东满”地区要塞最为密集,占了一半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整个要塞由构筑在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丘陵上的用永备阵地组成,以猛虎山阵地为主阵地。虎头要塞地区正面宽约12公里,纵深达6公里。每公里正面有7个炮兵永备火力点、12个机枪永备火力点、8个机枪土木质火力点、6个观察所、2个钢帽堡垒、6个炮兵阵地。该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地上军事设施主要由火山石列车炮阵地、巨型火炮(口径40厘米)阵地、榴弹炮阵地、加农炮阵地、高射炮阵地、野炮阵地、虎头军用机场、虎头陆军医院、陆军兵营等;各要塞外围战斗掩体、交通壕蜿蜒数十里,连通各主要阵地。地下设施主要有指挥所、观察所、弹药库、燃料库、粮食库、兵舍、将校舍、医务所、伙房、浴池、上下水道及水井。

▲虎头要塞遗址

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为当时东亚最大的军事要塞,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并将虎头要塞作为对苏进攻的战略基地。日军为修建虎头要塞,耗资数亿元,动用十几万中国劳工。而这十几万劳工,除了被累死、病死、折磨死,大多数在修建完成后被集体枪杀,只有极少数逃生。

1939年虎头要塞主要工事基本完工,但连接各要塞的砂石警备公路网及兵营等辅助性工程,一直修建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39年3月,关东军建立第四国境守备队,进驻虎头要塞。第四国境守备队建立初期,司令官为仓茂周藏少将,守备兵员8000人。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期间,是虎头要塞守备队全盛期。守备队兵力增至12000人,火器配备也明显增强。虎头要塞内所有的仓库里,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1万名士兵3个月以上。

1943年后,日军南线战事吃紧,不断从关东军抽调精锐师团投入太平洋战场,光调走的完整建制师团就达20个,致使关东军实力大大下降,兵员严重不足,兵力配备捉襟见肘,各要塞守备部队不断缩减。1945年7月,虎头要塞守军改编为第十五国境守备队,总兵员约1400人,仅及原第四国境守备队全盛时期的1/7,队长为西胁武大佐。

▲虎头要塞遗址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发起歼灭关东军的远东战役。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麾下150万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中国东北、华北,外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在三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展开。其中,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对虎头地区日军实施攻击。

▲苏军坦克部队越过松嫩平原

▲苏军占领日军海拉尔筑垒地域的火力点

8月9日1时30分,集结于伊曼地区的苏联第一方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基地炮兵,向虎头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苏空军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阵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轰炸。使虎头筑垒地域的道路、地面工事、通讯设施、铁路和车站均遭到严重破坏,并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日军立即进入预备阵地和地下工事。守备队本部及其属下的步兵队本部、炮兵队本部、步兵速射炮中队、陆军病院进入中猛虎山工事;步兵一中队进入西猛虎山工事;步兵二中队进入虎啸山工事;步兵三中队进入东猛虎山工事;步兵四中队进入虎北山;两个炮兵中队各进入炮阵地,凭借要塞进行顽抗。

当天拂晓时分,双方停止射击。虎头的居民乘机撤离,奔向西部黄泥河子、腰营屯旧址,并有少部分人去虎林县城。

6时左右对岸苏军再次进行炮击和飞机轰炸。日军即集中各种火力拦阻射击,企图阻止苏军渡江。但苏军在当天,从伊曼、上尼柯里斯阔耶、克尼热夫斯阔耶等三个方向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越过河滩和沼泽地带,向纵深推进5-12公里,前锋推进虎头西南地区,消灭了日军守敌,切断了虎头至虎林县城的铁路和公路。

然后,由苏军第二六四师和一九筑垒守备部队,联合向后山地下要塞的顽敌发起了猛攻,日军多次组织反冲击,进行白刃格斗,战斗相当激烈,阵地几次易手。

8月10日,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又推进15-25公里。第二六四师除留该师一○五六、一○五八两个团与一○九筑垒守备部队继续联合歼敌外,其余部分向虎林进军。

8月12日,苏军再次发起总攻击,陆空遥相呼应,以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对日军火炮阵地及要塞设施进行毁灭性破坏,苏军步兵攻击部队在坦克掩护下,与日军在各阵地展开白刃战。经过连日的战斗,在苏军优势兵力的攻势下,日军主阵地被分割,外围阵地大部分丢失,主阵地地面工事体系均遭破坏,制高点也已丧失,兵器特别是火炮损失严重,人员伤亡过半。

8月15日,苏军消灭了敌炮兵一中队;8月17日,消灭了敌虎北山步兵第四中队;8月19日消灭了敌守备队本部、步兵队本部、炮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8月21日、22日,消灭了敌步兵一中队、炮兵二中队;8月26日守敌全部被歼,苏军终于攻克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东虎山阵地遗址

整个虎头战役,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投入进攻部队2万人,激战18天,于8月26日完全攻陷自诩能坚守6个月的虎头要塞。虎头要塞各支撑点的日军1387人,除53人逃跑外,全部阵亡。加上收容要塞内的日军守备队家属和“开拓民”等,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而苏军也付出了伤亡千余人的代价。

虎头战役结束时为1945年8月26日,比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晚了整整11天,由此,虎头要塞被后来的国内外学者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2003年,虎林市政府在战役遗址修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园和纪念碑。

▲虎头要塞苏军纪念雕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

▲迟浩田上将题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虎头要塞并不是最后攻克的日军守备工事。关东军的其他要塞,除一些在日苏开战前已经弃守的外,也相继被苏军攻克。而虎头要塞被攻克时,东宁筑垒地域(要塞群)各要塞守军仍在顽强抵抗,拒不投降。

▲东宁要塞地堡

东宁要塞群,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东宁镇的中俄边境一带。1933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宁后,便开始大量屯兵,修筑军事工事,驻扎日军最多时达10多万兵力,从1934年起,日军强征大量中国劳工和强迫大批战俘修筑东宁要塞,主体工程历时三年,至1937年基本结束。其他工程的修筑则一直延续到1945年。它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工程规模浩大,被当时侵华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又是一个“东方马其诺防线”)、东方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侵华日军在此屯驻了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并构筑了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

东宁要塞群主要包括勋山、胜哄山、朝日山、236高地、三角山、麻达山、409高地、北天山、南天山、十八盘等要塞,地上、地下工事主要有甬道碉堡、炮台、隐蔽部、防坦克壕、战壕、交通壕等,是现存亚洲综合规模最大、最具典型意义的筑垒地域之一。

苏军将肃清这些守军的任务交给了第一六筑垒守备部队。为了摧毁敌人的工事,调来了独立大威力榴炮二二三旅、独立特大威力炮兵三十四和一○○营。其中有两个大威力炮兵营实施直接瞄准射击,摧毁特别坚固的工事。此外,为了压制敌人的支撑点,还出动了约两个轰炸航空兵师,对敌支撑点进行周期性轰炸。在得到这样多加强的条件下,突击队有步骤地肃清了各支撑点和防御枢纽部的敌人。

▲东宁要塞勋山遗址

进攻东宁要塞的战斗,苏军以1万余人兵力,从8月11日向东宁地区的郧山要塞和胜洪山要塞进攻开始,打到第17天,8月28日,日本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来到要塞,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和向苏军投降的命令。两天后,即1945年8月30日,守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此时,距日本宣布投降已经整整过去了半个月。约900名日军官兵从要塞走出,并抬出150具尸体。

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宣布投降后,由于战事激烈、战场复杂导致日军通讯中断,尚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仍负隅顽抗。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中佐从延吉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石门子要塞,向日军第783大队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停止了有组织性抵抗,901名残兵败将于8月26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向苏军缴械投降。但是,出丸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斗,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后来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立即报告苏军,苏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强攻,到8月30日,东宁地区残敌全部肃清。此役苏军伤亡1500多人。那么,按此时间,完全结束战斗的日子比虎头要塞还要晚两天。

1999年在勋山地下要塞一个300平方米的仓库内建立了“东宁要塞陈列馆”,2008年扩建为东宁要塞博物馆。东宁要塞博物馆的解说词是这样介绍的:“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所以,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东宁要塞遗址陈列馆和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李德生上将题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那么,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一个称为“终结地”,一个称为“最后战场”,实际上意思都一样。你虎头要塞找了迟浩田上将题词,咱东宁要塞也不落后,找了李德生上将题词。都是上将题词,难分高下。

从要塞守军投降的日子看,一个是8月26日,一个是8月30日,应该没啥好争的吧!但是虎头要塞那边从未放弃“终结地”的“名分”,东宁要塞也依然坚持“最后战场”的“称号”。

不过,对于“终结地”似乎始终没有一个官方的权威的定义。“终结地”一定是苏军对日军吗?未必吧!

1945年8月30日,山海关之战,八路军在苏军火炮的掩护下,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成功夺取连接关内外的雄关要塞,共击毙和俘虏日军200多人,打死打伤和俘虏伪军1500多人。这场战斗比攻克虎头要塞晚4天,更有理由作为“终结地”。

▲1945年8月30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部队攻占山海关

并且,在虎头和东宁两处要塞战斗结束后,东北境内的其它地方还进行过一些战斗。比如横道河子车站的战斗,持续到9月1日结束,1500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投降;9月2日,在牡丹江以西30公里处,一支2000多人的日军队伍和一支苏军部队展开激战,战后,残余日军潜逃进山区;在密林要塞的小股日军一直顽抗到9月3日,苏军才将这里最后一股日军消灭;9月5日,日军一支150人的特工队,袭击平阳镇苏军司令部,最后被全部消灭。此外,在吉林和辽宁省境内,零星战斗也持续到 9 月初。

在关内,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本投降后收复日军盘踞的城镇时,遇到成建制的日伪军拒不交出武器,负隅顽抗,发生过多次战斗,仅举几例(歼敌有日军的):

9月1日,冀鲁豫军区中路军第三纵队长垣战斗,歼日伪军1100余人;

9月7日至8日,山东军区第五师峄县战斗,毙伤日伪军124人,俘日伪军1421人;

9月20日至22日,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十五、十七团等玉田战斗,歼日军350余人、伪军1500余人;

12月19日至26日,华中野战军第七、八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高邮战役,歼灭日军1100人、伪军4000余人;

12月27日至3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特务一团、特务二团,警备六旅十一团、十二团,以及平禹县大队、齐禹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和民兵禹城大战,歼灭日军1360余人。

1946年1月12日,八路军鲁中军区对驻守山东博山据点的400多名日军发起进攻,次日拂晓,残敌突围,向胶济路逃窜。

1946年1月23日,据守鲁中地区华丰煤矿的日军洼田守备队4000余人,拒不投降,向济南方向撤退,被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叶飞部包围,经过谈判,日军全部缴械。此时距日本宣布投降已过去了5个多月。

以上战役战斗,都是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对侵华日军和伪军的,应该算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吧,那么理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到底谁是“终结地”,真不好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方志」神秘的珲春五家山要塞——“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述说
东宁、虎头筑垒地域之战斗
虎头要塞攻坚战——二战最后一役
二战最后一仗:血战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覆灭记!
1000余人10余门重炮,虎头要塞,日军作为对苏战略基地
虎头要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