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主要中央机构[1]
  
 
     元朝是中国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元朝的中央机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设立的,其基本特点是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并立, 而以中书省为核心。 
 
    元朝中书省的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蒙古国成立的1260年。当年3月,忽必烈于汉地即大汗位, 推行“汉法”,仿照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由此开始。建立了中书省, 其地位、性质、官职及权力运行方式,都与金朝的尚书省一致。但是元朝的历史上并非只有中书一省, 尚书省也曾有三次与中书省并设。设立的职官名目仿照中书省,有丞相、平章、左右参政等。三次设立尚书省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理财, 但在尚书省设立期间, 其权力却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宰相机构,中书省成了闲局。只是尚书省设立的时间有限, 而中书省仍是元朝的行政中枢。元朝中央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六部和各寺监。六部直接对宰相负责,宰相监督百官执行政务的职能, 主要也是针对六部, 省和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十分明显。元朝有中书总庶政, 枢密领兵戎,而台监司纠察的说法。枢密院在制度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上奏军务、举荐官属等方面可以不通过中书省自行其事。御史台是元朝的最高监察机构, 设立于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在官制系统上,御史台独立于中书省之外, 可以自行奏事、自行举荐官属, 宰相很难插手其台内事务。 
 
    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和中枢机构区分不明显, 虽然设有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 但只是虚衔,没有实权 
 
    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二年(1261年)即皇帝位, 至元八年(1271年)建国号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即位以后, 沿袭金朝的机构设置, 建立以中书省为主,以院、府、司、寺、监为辅的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 改自金朝的尚书省。中书省的设置,改变了中原王朝实行了数百年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期间,中书省制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体系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中书省略有影响的是尚书省的设置。尚书省时置时废, 与中书省前后三次并立,三次设立尚书省的时间总和不超过6年, 总体上并不影响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的地位。在尚书省设立期间,原归中书省管辖的六部也相应地划归尚书省管辖。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六月,中书省在左右二司外正式成立左右二部,左部包括吏户礼三部, 右部包括兵刑工三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十一月, 罢领中书左右部,并入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四月, 并六部为吏礼、户、兵刑、工四部。至元三年(1266年)又并为左右二部。至元十三年(1276年), 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为定制。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虽然在中央机构设置过程中借鉴了一部分宋朝和金朝的经验, 但依旧保持着浓厚的蒙古族传统。这使得元朝中央行政机构具备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将管理国家事务与皇家事务及贵族个人私产的机构混为一体,如寺这一级机构的设置中所包括的太仆寺、尚乘寺、长信寺、长秋寺、承徽寺、长宁寺、长庆寺、宁徽寺、延徽寺等,都是管理皇帝、皇后个人私产及人户的机构; 二是机构增设过分繁琐, 职权重叠很多, 例如负责理财的机构就有很多,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也设置了很多; 三是宦官机构没有一个统一机构管理,而是同国家各类机构一并设置。 
 
       元朝的建立, 是以军事行动为基础,也是通过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完成的统一。元朝的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四种。忽必烈时期又组建了左、中、右、前、后五卫亲军。蒙古建国之初,中央没有专设的军事领率机构, 由大汗和宗王各自统率军兵, 怯薛协助处理军务,大汗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在军事指挥上拥有绝对权力,但重要的军事活动通常由宗王、贵戚和重要将领组成的忽里台(意为大聚会)讨论, 最终由大汗作出决定。忽必烈即位后,为了保证全国军政的统一, “效行汉法”, 先后设枢密院、兵部为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各地各类军队兵籍统由枢密院管理、调度, 在国家政权的整体架构中与中书省、御史台三足鼎立。枢密院的强势地位造成了兵部地位的下降,基本上属于军事后勤部门。此外,设通政院、武备寺和太仆寺分别掌驿传、军器管理和马政。元朝末年, 又设大抚军院,统领全国兵马。 
 
    元朝设置的司法机构体现了保护统治者政治经济利益的特点。刑部是主要的司法机构。刑部虽然掌管全国刑狱,但是蒙古人的刑名实际上由大宗正府负责。元代提高了御史台的地位,使其构成了与中书省、枢密院互不统属的国家三大权力机构之一。其下所属的殿中司, 即宋代的殿院, 可以直接为皇帝服务; 所属的察院,有很大的独立性。其一台二院的结构是唐宋台、殿、察三院制的发展。
       朝主要中央机构:一省(中书省)、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一台(御史台)
 



中央机构






品级



备注



 
中书
 



中书令一人  
 

 

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四月戊戌朔(1260年3月25日农历五月初一星期四)清晨,沿袭金朝的尚书省设置中书省。中统三年(1262年)十月,以领部分领中书户、工二部事, 称之为领中书左右部。至元元年(1264年)十一月, 罢领中书左右部, 并入中书省。
中书省设中书令一员, 以皇太子兼任, 未立皇太子时此位空缺。
至元十年(1273年),立皇太子,行中书令。大德十一年(1307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祐三年(1316年),复以皇太子行中书令。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命皇太子领中书令,如旧制。
 中书省的内部办事部门有断事官厅[中统元年(1260年)始置]、检校厅、参议府、照磨所[中统元年(1260年)始置]、左司和右司、架阁库[至元三年(1273年)始置]、蒙古架阁库、回回架阁库等。其中左司[中统元年(1260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分置两司]负责管理吏礼房九科[南吏,北吏,贴黄,保举,礼,时政记,封赠,牌印,好事科]、知除房五科[资品,常选,台院选,见阙选,别里哥选科]、户杂房七科[定俸,衣装,羊马,置计,田土,太府监,会总科]、科粮房六科[海运,儹运,边远,赈济,事故,军匠科]、银钞房二科[钞法,课程科]、应办房二科[饮膳,草料科]。右司负责管理兵房五科[边关,站赤,铺马,屯田,牧地科]、刑房六科[法令,弭盗,功赏,禁治,枉勘,斗讼科]、工房六科[横造军器,常课段匹,岁赐,营造,应办,河道科]。中书省下辖六部, 分别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人


正一品

右、左丞相是实际上的中书省长官。由于蒙古人尚右,所以右丞相排在前。太宗始置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员。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右丞相、左丞相各2人。中统三年(1262年)七月,不置左丞相。至元六年(1269年)十月,复置左丞相。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中书丞相二员。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专任右相,其一或置或不置。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增设左丞相1人。



平章政事四员


从一品

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置平章二员。二年(1261年),置平章四员。至元八年(1271年),平章复设三员。二十三年(1286年),平章汰为二员。二十四年(1287年),平章二员。二十九年(1292年),平章为五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1293年),又增平章为六员。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平章三员。四年(1311年),平章仍五员。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定置四员,自后因之。至正七年(1347年),置议事平章四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设第三平章1



右丞、左丞各一人


正二品
 

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置左、右丞各一员。三年(1262年),增为四员。至元八年(1271年),右、左丞各一员。二十四年(1287年),中书省右、左丞无。三十年(1293年),设右丞二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右丞商议省事者,又以昭文大学士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中书右、左丞五员。四年(1311年),中书右、左丞止设四员。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定置右丞一员、左丞一员。
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增设左丞1人。八月,增设右丞1人。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增设左丞1人。

参政二员

从二品

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始置参政一员。二年(1261年),增为二员。至元七年(1270年),参政三员。八年(1271年),参政二员。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参政三员。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定参政为二员,自后因之。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增设参知政事1人。七月,增设参政1人。

参议中书省事

正四品
 

 中统元年(1260年),始置一员。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累增至六员。大德元年(1297年),止置四员,后遂为定额。



吏部尚书三员

正三品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年),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以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员。至元三年(1266 年), 复为左三部。至元五年(1268年), 又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员。至元七年(1270 年), 始列吏部,尚书一员,至元八年(1271年), 合为吏礼部。尚书一员。至元十三年(1276年)分置吏部,尚书增置七员。十九年(1282年),尚书裁为二员。二十一年(1284年),尚书三员。二十三年(1286年),尚书二员。二十八年(1291年),增尚书为三员。



户部尚书三员

正三品

中统元年(1260年),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分立户部。尚书三员。至元三年(1266 年), 恢复为左三部。至元五年(1268 年), 又分设户部。尚书一员。至元七年(1270年), 始列户部。尚书二员。至元十三年(1276 年)六部分立, 户部成为中书省管辖下的独立一部。尚书增置一员,二十三年(1286年),六部尚书定以二员为额。二十四年(1287年),以户部所掌,视他部特为繁剧,增置二员。成宗大德五年(1302年),省尚书一员.
户部的管辖机构主要有都提举万亿宝源库[至元十六年(1279年),始为提举万亿库,二十四年(1287年),改升都提举万亿库,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分立都提举万亿四库]、都提举万亿广源库[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始置]、都提举万亿绮源库[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始置]、都提举万亿赋源库[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始置]、四库照磨兼架阁库、提举富宁库[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始置]、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世祖至元,始设交钞提举司。二十四年(1287年),改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宝钞总库[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元宝库为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烧钞东西二库[至元元年(1264年),始置昏钞库。二十四年(1287年),分立烧钞东西二库]、行用六库[以城门为名。中统元年(1260年),初立中都行用库。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京师改置三库:光熙,文明,顺承库。二十六年(1289年),又置三库:健德,和义,崇仁库]、大都宣课提举司[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改宣课提举司。其属四:马市、猪羊市,世祖至元三十年(1294年)始置。牛驴市、果木市,,世祖至元三十年(1294年)始置。 角蟹市,至大元年(1308年)始置。煤木所,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始置]、大都酒课提举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始置]、抄纸坊[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印造盐茶等引局[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始置]、京畿都漕运使司[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初立军储所,后改为漕运所。至元五年(1268年),改漕运司,十二年(1275年),改都漕运司,十九年(1282年),改京畿都漕运使司。二十四年(1287年),内外分立两运司,京畿都漕运司如旧]、都漕运使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使司,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其属七十有五:河西务十四仓:永备南仓,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充溢仓。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稔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备仓;通州十三仓:有年仓,富有仓,广储仓,盈止仓,及秭仓,乃积仓,乐岁仓,庆丰仓,延丰仓。足食仓,富储仓,富衍仓,及衍仓;河仓17:馆陶仓,旧县仓,陵州仓,傅家池仓。秦家渡仓,尖冢西仓,尖冢东仓,长芦仓,武强仓,夹马营仓,上口仓,唐宋仓,唐村仓,安陵仓,四柳树仓,淇门仓,伏恩仓。直沽广通仓;荥阳等30纲:济源,陵州,献州,白马,滏阳,完州,河内,南宫,沂莒,霸州,东明,获嘉,盐山,武强,胶水,东昌,武安,汝宁,修武,安阳,开封,仪封,蒲台,邹平,中牟,胶西,卫辉,浚州,曹濮州纲]、 新运粮提举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始置,隶兵部。开设运粮坝河,改隶户部]、京师二十二仓[万斯北仓,(中统二年(1261年)置。)万斯南仓,(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置。)千斯仓,(中统二年(1261年)置。)永平仓,(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永济仓,(至元四年(1267年)置。)惟亿仓,既盈仓,大有仓,(并系皇庆元年(1312年)置。)屡丰仓,积贮仓。(并系皇庆元年(1312年)增置。)丰穰仓,(皇庆元年(1312年)置。)广济仓,(皇庆元年(1312年)置。)广衍仓,(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置。)大积仓,(至元二十八年(1292年)置。)既积仓,盈衍仓,(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置。)相因仓,(中统二年(1261年)置。)顺济仓。(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置。)通济仓,(中统二年(1261年)置。)广贮仓,(至元四年(1267年)置。)丰润仓,(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丰实仓。通惠河运粮千户所[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置]、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国初,中统始置景州提举司,管领景州、滦阳、新匠三冶。至元十四年(1277年),又置檀州提举司,管领双峰、暗峪、大峪五峰等冶。大德五年(1301年),檀州、景州三提举司,并置檀州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而滦阳、双峰等冶悉隶焉。他如河东、山西、济南、莱芜等处铁冶提举司,及益都、般阳等处淘金总管府其沿革不一]、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国初,立河间税课达鲁花赤清沧盐使所,后创立运司,立提举盐榷所,又改为河间路课程所,提举沧清课盐使所。中统三年(1262年),改都提领拘榷沧清课盐所。至元二年(1265年),以刑部侍郎、右三部郎中兼沧清课盐使司,寻改立河间都转运盐使司,立清、沧课三盐司。十二年(1275年),改为都转运使司。十九年(1282年),以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寻罢,改立清、沧二盐使司。二十三年(1286年),改立河间等路都转运司。二十七年(1290年),改令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二十八年(1291年),改河间等路都转运司。 盐场22所:利国场,利民场,海丰场,阜民场,阜财场,益民场,润国场,海阜场,海盈场,海润场,严镇场,富国场,兴国场,厚财场,丰财场,三叉沽场,芦台场,越支场,石碑场,济民场,惠民场,富民场]、山东东路转运盐使司[国初,始置益都课税所,管领山东盐场,以总盐课,后改置运司。中统四年(1263年),诏以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司。至元二年(1265年),命有司兼办其课,改立山东转运司。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立都转运司。延祐五年(1318年),罢胶莱盐司所属盐场。盐场19所:永利场,宁海场,官台场,丰国场,新镇场,丰民场,富国场,高家港场,永阜场,利国场,固堤场,王家冈场,信阳场,涛洛场,石河场,海沧场,行村场,登宁场,西由场]、河东陕西等处转运盐使司[国初,设平阳府以征课程之利。中统二年(1261年),改置转运司,置提举解盐司。至元二年(1265年),罢运司,命有司掌其务,寻复置转运司。二十二年(1285年),立陕西都转运司,诸色税课悉隶焉。二十九年(1292年),置盐运司,专掌盐课,其余课税归有司,解盐司亦罢。延祐六年(1319年),更为河东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隶省部。其属三:解盐场,河东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安邑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



礼部尚书三员

正三品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年),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置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以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员。至元三年(1266 年), 复为左三部。至元五年(1268年), 合为吏礼部。至元七年(1270 年), 开始设置尚书省礼部。尚书三员。至元八年(1271年), 合为吏礼部。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部分立, 礼部成为中书省管辖之下的独立一部。二十三年(1286年),六部尚书定以二员为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复增尚书一员 
礼部所管辖的机构主要有左三部照磨所、侍仪司[至元八年(1271年)始置]、拱卫直都指挥使司[至元三年(1266年)始置,十六年(1279年),隶宣徽院。二十五年(1288年),归隶礼部,至顺二年(1331年),隶侍正府]、仪从库、仪凤司[至元八年(1271年),立玉宸院,二十年(1283年),改置仪凤司,隶宣徽院。二十五年(1288年),归隶礼部。大德十一年(1307年),改升玉宸乐院。至大四年(1311年),复为仪凤司,仪凤司其属五:云和署[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至大二年(1309年),拨隶玉宸乐院]安和署[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置]常和署[初名管勾司,皇庆元年(1312年)初置]天乐署,初名昭和署,至元十七年(1280年)始置。至大四年(1311年),改为天乐署]广乐库[皇庆元年(1312年)始置]、提点教坊司[中统二年(1261年)始置。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提点教坊司,隶宣徽院,二十五年(1288年),隶礼部。提点教坊司其属三:兴和署,祥和署,广乐库]、会同馆[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置。二十五年(1288年)罢之。二十九年(1289年)复置。元贞元年(1295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其属有收支诸物库(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以四宾库改置)]、铸印局[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白纸坊[至元九年(1272年)始置]、掌薪司。
 



尚书三员

正三品

元中统元年(1260年),  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别置工部, 以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员.至元三年(1266年), 又恢复为右三部。至元五年(1268年), 复为兵刑部。尚书二员。至元七年(1270 年), 始列部,尚书一员。至元八年(1271年), 又合为兵刑部。至元十三年(1276年), 复析兵部自为一部, 二十三年(1286年),定尚书二员为额。至治三年(1323年),增尚书一员
 兵部所属机构有大都陆运提举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始置运粮提举司。延祐四年(1317年),改大都陆运提举司.大都陆运提举司所属机构有海王庄、七里庄、魏家庄、腊八庄四所],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中统二年(1261年)始置。至元十二年(1275年),隶兵部],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大德八年(1304年)始置。至大四年(1311年)废。其属东局织染提举司],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至元三十年(1293年)置], 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泰定元年(1324年)始置]。
 



刑部尚书三员

正三品

元中统元年(1260 年), 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右三部中分出工部, 兵刑仍为合一部。尚书四员。至元三年(1266 年), 又恢复为右三部。至元七年(1270年), 始别置刑部。尚书一员。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部分立后, 刑部正式成为中书省管辖之下的独立一部。二十三年(1286年),六部尚书定以二员为额。大德四年(1300年),尚书增置一员。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刑部添设尚书一员。
刑部所属机构有司狱司[大德七年(1303年)始置]和司籍所[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隶刑部]。
 



工部尚书三员

正三品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年), 以兵、刑、工为右三部。尚书二员。至元元年(1264年), 工部自右三部分出。尚书四员。至元三年(1266 年), 合并为右三部。至元七年(1270年), 开始设置尚书省工部。尚书二员。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部分立, 工部成为中书省管辖下的独立一部。二十三年(1286年),定尚书二员为额。24年,以曹务繁冗,增尚书二员。二十八年(1291年),省尚书一员。
工部所属机构主要有左右部架阁库[中统元年(1260年),左右部各置。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并为左右部架阁库]; 诸色人匠总管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其属11:梵像提举司[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梵像局。延祐三年(1316年),升提举司]出蜡局提举司[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局。延祐三年(1316年),升提举司] 铸泻等铜局[至元十年(1273年)始置]银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镔铁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玛瑙玉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石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木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油漆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诸物库[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管领随路人匠都提领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置];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二十四年(1287年),以八局改隶工部及金玉府,领五局一库:收支库,大都毡局,大都染局,上都毡局,隆兴毡局,剪毛花毯蜡布局];   提举右八作司 [中统三年(1262年),始置提领八作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升提举八作司,二十九年(1292年),分为左右两司];提举左八作司[中统三年(1262年),始置提领八作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升提举八作司,二十九年(1292年),分为左右两司];  诸路杂造总管府[至元元年(1264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1277年),又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其属二:帘网局[至元元年(1264年)始置]收支库[至元三十年(1293年)始置];茶迭儿局总管府[宪宗朝置。其属二:诸司局[中统三年(1262年)始置]收支库];  大都人匠总管府[至元六年(1269年)始置。其属四:绣局,纹锦总院,涿州罗局,尚方库];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延祐六年(1319年),拨隶崇祥院,后又属将作院。至治三年(1323年),归隶工部。其属五:织染人匠提举司[至大二年(1309年)设]。杂造人匠提举司[至大二年(1309年)设],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大都等处织染提举司,收支诸物库];提举都城所[至元三年(1266年)置。其属一:左右厢[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受给库[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符牌局[至元十七年(1279年)置];旋匠提举司[至元九年(1272年)置]; 撒答剌欺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以札马剌丁率人匠成造撒答剌欺,与丝同局造作,遂改组练人匠提举司为撒答剌欺提举司];别失八里局[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置];忽丹八里局[至元三年(1266年)置];平则门窑场[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光熙门窑场[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置];大都皮货所[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通州皮货所[延祐六年(1319年)置];晋宁路织染提举司[其属:提领所一,系官织染人匠局一,云内人匠东、西局二,本路人匠局一,河中府、襄陵、翼城、潞州、隰州、泽州、云州等局七];冀宁路织染提举司、真定路织染提举司[其属二:开除局,真定路纱罗兼杂造局]; 南宫、中山织染提举司, 中山刘元帅局, 中山察鲁局, 深州织染局, 深州赵良局, 弘州人匠提举司, 纳失失毛段二局, 云内州织染局, 大同织染局, 朔州毛子局, 恩州织染局, 恩州东昌局, 保定织染提举司, 大名人匠提举司, 永平路纹锦等局提举司, 大宁路织染局, 云州织染提举司, 顺德路织染局, 彰德路织染人匠局, 怀庆路织染局, 别失八里局, 宣德府织染提举司, 东圣州织染局, 宣德八鲁局, 东平路疃局, 兴和路荨麻林人匠提举司, 阳门天城织染局, 巡河提领所。


御史台 

 
 
大夫二员

 
从一品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 为从一品机构。御史台称内台, 又称为中台。大夫从二品,二十一年(1284年),升大夫为从一品。至治二年(1322年),大夫一员。后定置御史大夫二员 

 
中丞二人

 
正二品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中丞从三品,二十一年(1284年),升中丞为正三品。二十七年(1290年)升中丞为从二品。大德十一年(1308年),升中丞为正二品。皇庆元年(1312年),增中丞为三员。二年(1313年),减一员。至治二年(1322年)后定置中丞二员 

 
侍御史2人

 
从二品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侍御史从五品,二十一年(1284年),升侍御史为正五品。二十七年(1290年)升侍御史为从。大德十一年(1308年),侍御史为从二品。至治二年(1322年)后定置侍御史二员 

 
治书侍御史二员

 
正三品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从六品。二十一年(1284年),升治书为正六品。二十七年(1290年)升治书为从五品。大德十一年(1308年),升治书侍御史为正三品。至治二年(1322年)后定置治书侍御史二员 

 

 

御史台之下设殿中司[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 年) 设立殿中司]和察院[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察院]。所辖机构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至元十四年(1277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杨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1286年),迁于建康,统淮东、淮西、湖北、浙东、浙西、江东、江西、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十五年(1278年),增江南湖北、岭南广西、福建广东三道。二十三年(1286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隶内台。三十年(1293年),增海北海南一道。大德元年(1297年),定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以监江浙、江西、湖广三省,统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十道];陕西诸道行御史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以云南按察司所治,立云南行御史台。始置云南诸路行御史台。大德元年(1297年),移云南行台于京兆,为陕西行台,而云南改立廉访司。延祐元年(1314年)罢。二年(1315年)复立,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河西行御史台(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销)三处行御史台和22道提刑按察司[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山东东西道,河东陕西道,山北东西道,河北河南道。至元八年(1271年),置河东山西道、陕西四川道。十二年(1275年),分置燕南河北道。十三年(1276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1277年)复置,增立八道:江北淮东道,淮西江北道,山南江北道,浙东海右道,江南浙西道,江东建康道,江西湖东道,岭北湖南道。十五年(1278年),复增三道:江南湖北道,岭南广西道,福建广东道。十九年(1282年),增西蜀四川道。二十年(1283年),增海北广东道,改福建广东道为福建闽海道。以云南七路,置云南道。以女直之地,置海西辽东道。二十三年(1286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隶内台。二十四年(1287年),增河西陇右道。是年,罢云南道。二十五年(1288年),罢海西辽东。二十八年(1291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三十年(1293年),增海北海南道,大德元年(1297年),徙云南行台于陕西,复立云南道。其后遂定为二十二道。
  内道八,隶御史台:
  山东东西道,济南路置司。
  河东山西道,冀宁路置司。
  燕南河北道,真定路置司。
  江北河南道,汴梁路置司。
  山南江北道,中兴路置司。
  淮西江北道,庐州路置司。
  江北淮东道,杨州路置司。
  山北辽东道,大宁路置司。
  江南十道,隶江南行台:
  江东建康道,宁国路置司。
  江西湖东道,龙兴路置司。
  江南浙西道,杭州路置司。
  浙东海右道,婺州路置司。
  江南湖北道,武昌路置司。
  岭北湖南道,天临路置司。
  岭南广西道,静江府置司。
  海北广东道,广州路置司。
  海北海南道,雷州路置司。
  福建闽海道,福州路置司。
  陕西四道,隶陕西行台:
  陕西汉中道,凤翔府置司。
  河西陇北道,甘州路置司。
  西蜀四川道,成都路置司。
  云南诸路道,中庆路置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元史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一 ----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四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转帖连载10)自树“功德碑”的吐蕃人:桑哥
元史卷一百六十
元朝的政治制度
阿合马
本纪第二十四 仁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