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高血压日聊一聊高血压前世、今生!

全国高血压日

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因此把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显示虽然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有所提高,但是仍处于较低水平,调查还显示≥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也依然呈上升趋势,知晓、控制高血压仍然面临挑战。

高血压防治形式严峻,病死率高,但很多人对高血压危害仍然漠视,我想这与大家对高血压认识不足、不在乎有关。在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高血压、为什么要控制血压,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高血压的发现、诊治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01

高血压的发现历史

在谈高血压的发现历史之前,我想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测量血压的重要仪器-----血压计,可以说血压计的发现、应用,奠定了人们对血压的认识以及高血压的诊治。血压计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733年,一位叫海耶斯的牧师,首次测量了马的血压,这开启了人们对血压的认识。

▲1835年 ,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 ,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这是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脉搏和血压。但当时设备粗陋,读数不精。

▲1896年,希皮奥内· 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水银血压计,它用一个充气的袖带阻断血液的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这个血压计一直沿用至今。

▲上个世纪90年代,电子血压计问世。

再谈今天的主题,高血压的认识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探索和研究过程。

在上世纪中叶,和很多不在乎高血压的患者朋友一样,人们(包括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动脉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压让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压是一种代偿机制,不应该干预」

由于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广大高血压患者没能得到必要的降压治疗,最终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受害者,其中包括二战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据记载,罗斯福总统血压升高多年,常高达 180/110 mmHg以上,并经常感觉头痛。但他的私人医生却依据当时的医学标准坚持认为「总统没有生病,身体很健康」。

由于不降压是当时医学普遍认识,甚至有医学人士对总统血压提出质疑的时候,他的医生仍然坚持并作出批评,“血压增高是人体代偿反应,总有一些傻子要控制它”。

这样,一个最富强国家的伟大领袖,逐渐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等症状和体征。1944年3月,正在诺曼底登陆计划紧锣密鼓筹备的当口,总统先生终于因“心衰”倒下住院了。

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这是典型的高血压慢性并发症进展过程之一。但当时的医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年后的 1945年4月12日,正当罗斯福正襟危坐、由画家描绘水彩肖像时,突发脑溢血,并于当晚死亡,给世人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罗斯福肖像》以及无尽的遗憾。

干掉美国总统,是纳粹德国梦寐以求、难以实现的事情,但是被“高血压”轻松的完成了,以至于希特勒大喜过望的宣布,我们还没有失去战场!

后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清楚认识到了高血压危害,签署了国家心脏法案,成立国家心脏研究所,并拨专款展开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近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研究之一:Framningham 研究终于闪耀登场。1957年,Framningham研首次定义高血压为≥ 160/95mmHg,真正的让人们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疾病,需要控制。

1977年美国JNC(joint national committee)发布了世界上首部高血压预防、发现、评估、治疗指南,开创了高血压防治的先河。随后蓬勃发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推动者高血压指南的变化,在AHA2017学术年会上,AHA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

02

高血压危害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高血压一些的危害,也就是罗斯福总统所患的心力衰竭、脑出血,实际上高血压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心脏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可以使冠状动脉供血下降,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另外高血压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破裂引发心肌梗死。

脑卒中

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硬化,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发生。

肾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坏死,导致肾衰竭,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而迅速增高的血压,可使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眼底损害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甚至会引发失明。

03

高血压防治

为了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建议大家:①按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②如果血压升高,不论有无症状,应立即去看医生。③了解自己有没有出现高血压相关的器官损害和合并症。④了解自己有没有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果您是高血压患者应:

改善生活方式:无论什么样的高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是根基。包括戒烟限酒、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小于6g)、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建议应用长效降压药物,常用有五大类即钙离子阻滞剂(如络活喜、波依定)、ACEI类(如雅施达、蒙诺)、ARB类(代文、安博维)、β受体阻滞剂(琥铂酸美托洛尔、康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04

高血压治疗误区

没有症状不吃药

高血压是慢性损害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一般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气急、心悸、耳鸣等典型症状,可能并不严重。很多患者高血压很多年出现了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所以,发现高血压一定要及早治疗,把高血压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2 相信保健品不吃药

目前医学来说,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血压值来降低并发症发生,不要相信所谓的灵丹妙药、保健品根治高血压。很多保健品,没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不但会耽误病情,还可能吃出其问题。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找医生咨询。

3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

很多患者吃药后血压控制不错,认为高血压好了,或者担心再吃下去血压会低,这都是不争取做法。中断降压药物,心脑血管并发症发作几率会翻倍增高,而且降压药吃一段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了,每天是一次药是为了补充前一天代谢掉的那部分药物,不会导致血压更低.

4 降压药后漏服吃两片

当降压药漏服时,千万不要擅自加量,有的人一次吃两片,这样做有可能导致血压骤降,诱发脑梗塞而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您吃的是长效降压药物,漏服一次血压一般波动不会太大,记得下次继续吃药就可以了,但需要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可以临时应用降压药物来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治疗新策略
关于高血压的16个谣言,一定要看!
高血压用药20问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高血压基础知识
2017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 mmHg
H型高血压光吃降压药可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