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序》点画之三:向相点、相背点、上下点、两点水

《兰亭序》中的点画都非常生动活泼,富有意趣,这主要得益于王羲之娴熟的书法功夫,对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创作《兰亭序》所处的环境与状态。毫无疑问王羲之的审美情趣与“魏晋风度”有关,也与其年龄阅历的不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从书法历史的角度看,王羲之所处的时代以及书法发展演变历史的新阶段有关,与王羲之的审美理想和对书法的悟性密切相关,也与书法演变历史的发展机遇密切相关。

正因为有这些基础,才有了王羲之这篇和书法同辉映的文章《兰亭集序》,也造就了王羲之书法的独一无二的巅峰地位。王羲之书法的地位,特别是《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可忽视唐太宗的大力推举,实际上在晋代——王羲之生命活动的年代,随着其书法艺术的成熟,从来都是书法圈的红人,就像现代我们的网红,否则也不可能会出现在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视野中,案头上。

《兰亭序》可以说是王羲之的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在其流传下来的以文章形式保留下来的作品恐怕仅此一件,而且是书文之原创。

王羲之最具代表或成熟的作品,虽然真正的真迹我们已经无缘目见,但从这件“下真迹一等”的作品,完全可以窥见其面貌。

经典之所以经典,其不同凡响之处,与这些一点一画,或者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证明着为什么。

就像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几组并列的点画那样,也在传达着魏晋法度的遗韵和王羲之的超逸绝伦,自然妍美,妍美流风。

写出行书的流动畅达感,难的系数并不是特别高,但所难的是流动畅达之中见稳健,稳健之中见节奏,节奏明快之中神品。

【相向点】由挑点和撇点组成。两点呈相向之势,相互呼应。

【若】字的上两点,显得对比非常清晰。昨天有自媒体网友谈到为什么自己的书法点画线条单一,结构呆板,字形缺少变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善于处理点画线条的变化形态。我们看这个两个点的写法。左粗右细,左为点右化为长竖曲线。左竖直右曲弧。左低右高。仅仅两点简单来看,就要四种变化特征。这样的处理不可能没有生动的变化之美的。

左点的用笔方法是由左上方向右平向落笔,右顿挫,驻锋向下运笔在做顿,提笔之画中向右提笔出锋。右撇点化为一条右弧线,起笔接左点笔势,起笔略高。入纸后轻顿调锋左曲线左下运笔。注意收笔出,不是提笔出锋,而是笔宋画端,提笔收笔与左点内。整个运笔过程非常完满。

【茂】字的两个比较“若”字的上两点,显得更加轻灵流便圆活。点画位置仍然是左低右高,左点粗重缩小,两个点画运笔铺毫幅度相近。左右点高低对比非常悬殊。整体看造型左点以圆轮廓线为主,右画以方轮廓线为主,所以见棱见角。

左点起笔由上到下,落纸后向左挫锋,在左下偏右左顿,顿出下角轮廓,然后不提笔,挫锋向右上调整好方向以后提笔出锋。右撇的起笔较高,注意二者间的比例,欲竖先横,调锋向下,在做曲弧线向左运笔。收笔前仍然不了直接率意而下,可见提笔渐细运笔变化,并与下一笔一气呵成。类似的连带书写,要经过反复临摹练习才能够掌握。

【相背点】由挑点和撇点组成,两点呈相背之势,笔断意连。

【兴】字的下两点,相背点。左重右轻,两点略微平齐,基本在一条平行线上。注意运笔过程要交代清楚,就是起笔行笔收笔出锋,虽然短促紧凑但用笔节奏要清晰。如左点的起笔由右上到左下铺毫入纸,先下做顿,以侧锋右向铺毫运笔迅速上提笔出锋,右点起笔接上笔势,右下斜顿,顿出点的右下角,顿挫出轮廓,提笔左向出锋。

【与】字的下两点左点近楷,右点取行书笔意,过程一组对比关系。这两个点取势较险,呈八字形取势,上合下开。左点顺势落纸铺毫,写得与米宫格线近,然后向竖下作顿,提笔向右上出锋。右点接左点出锋笔势,注意露锋落纸后的节奏变化,有一个铺毫向右下的动作。驻笔出右下角带笔向左出锋收笔。收笔方向向左和左点收笔位置在一条线上。

【上下点】由两撇点组成,两点可连笔完成。

【终】字的右下两点,连带书写,这两个点写得非常遒劲优美。第一个点以方笔为主,第二个点见曲线和圆笔轮廓线。注意用笔节奏,不可率意。两点之间的连带直中见曲。收笔方向是回锋内收。

【于】字的右下两点,和上画笔断意连。上点造型近直角三角形,由右向左下撇出。与下点连带牵丝,竖直,下点笔锋落纸后由左向右铺毫边行边顿,出锋不提笔以侧锋而为之。注意收笔出锋方向在整体字形内。和左部竖钩的钩底轮廓线在一条线上。竖向看两个点的轮廓线大约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

【两点水】上点用右点或撇点,下点用仰点或挑点,一上一下,一短一长。

【况】字左两点,上点横平,下点如一个✓形状。以上点为参照,下点略微偏左一些。上点轮廓近平行四边形,收笔由画内向左出锋,和下点的过度牵丝,间呈左弧线飞渡。下点的书写用笔略为复杂一些。落纸后有一个向下铺毫运笔过程。顿挫出下轮廓后略提笔向上渐行渐提,需要注意收笔角度 并不是直接向右部的竖画,而是偏向竖直上方。行笔至左部“口”的左竖上部凌空由上左向右落笔,笔断意连。

【次】字左竖点,上点圆,略斜,角度近四十五度。落笔铺毫后顿出右下角略做衄挫,提笔出锋。下点做圆顿,较为紧凑。出锋提笔向上。两个点的轮廓线以圆弧线为主,非常饱满。

写好连带点画,要先做足读帖功课,临摹练习前不妨先分开临摹练习一下,然后在组合在一起,书写时一方面要注意第一点起笔和上一笔的连带关系,同时要注意两点间的断与连的关系,包括出锋收笔方向,总之要笔意连贯,一气呵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点画之四:三点水、横三点、横四点、聚四点
《兰亭序》中的点的造型是非常丰富,一方面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以自然妍美为风格特点,没有唐代以后书法的法度森严的约束,再者则是《兰亭序》这件作品其本身并不是刻意创作的作品,只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上于半酣之际
最详细“永字八法”书法分解,网友说:从此练字有了正规的笔法
《兰亭序》章法分析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322裹束22-用笔和裹束的要点
《兰亭序》技法指南:深层解析6种点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