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件二千年前的襌衣,为何成一级文物且禁止出国?专家:看它几克

衣服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是极其常见,想穿就穿。但是在古代,衣服主要以丝绸为布料,而丝绸就是由蚕丝织造的纺织品;古人要从蚕茧抽出蚕丝,又一针一线地织成布;别说在古代用蚕丝做成衣服难,就是在如此发达的现代也未必达到古人的制作技艺。所以古代的丝绸比黄金还贵,能穿上好衣裳的都是富贵人家。

丝绸作为中国的特产,古代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

而随着这件二千年前的禪衣的出土,它那“薄如蝉翼”的质地,更加印证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发展水平。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轻如烟雾的衣服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也闪烁着文化与历史的光芒。

它有一个名字,叫做直裾素纱襌衣,西汉织绣,在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该墓主人为汉初长沙相利仓妻子辛追。除此件襌衣外,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绢、绮、罗、纱、锦等丝织品和衣物。但是,为何禪衣成一级文物且禁止出国?

首先,直裾素纱襌衣出土后,经专家测量: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量却才49克,不到一两重。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实在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其次,此件襌衣的组织结构为平纹交织,透空率为75%左右,堪称古代版的“透视”装。制织素纱所用原料的纤度较细,足见其用的蚕桑丝品种和生丝品质都很好。虽然素纱一般为未经染色的纱织物,但是丝缕极细,轻盈精湛,孔眼均匀清晰,体现出工匠的高超技艺。文物部门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一件,却历经了13年的苦心研究,才制成重49.5克的仿素纱襌衣一件。可见当时的缫丝织造技术也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直裾素纱襌衣是存世年代最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它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关于直裾素纱襌衣成为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原因却是事有蹊跷,主要如下: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共出土的素纱襌衣原本是两件,这件49克重的是其中之一,另一件为48克重。1983年,48克重素纱襌衣毁于被盗。于是这件49克重素纱禪衣变得更加珍贵。

而1993年,新加坡盛情邀请我国号称“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进行出国展览,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剑被展柜卡住并留下了一条长达7毫米的终身残痕。这件事成为了中国文物历史上一处永远的痛。此后国家为了保护文物不再发生意外,2002年规定了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国宝直裾素纱襌衣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文/宝爸说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_3.丝绸的工艺-织造
失传了二千年的老祖宗的老话,再不收藏好,就真的没了!
苏州丝绸导游词
中国古代“丝绸”的价格为何堪比黄金,由这两个因素所决定
5·17苏州丝绸博物馆,领略昆曲戏衣之霓裳雅韵
马王堆的“蝉翼衣”:重量之轻,技艺之高,时至今日也无法仿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