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转“莎翁”——世界文化史上的头号IP是怎样炼成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很多人不知道,4月23日这一天,同时还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日子。

有关莎士比亚的史料记载少得可怜,几句话就可以交代完: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成年后,娶了一个长他6岁的平凡妇人,名叫安妮·海瑟薇,共同生育了三个孩子。莎士比亚长期往来于位于斯特拉特福德的家和伦敦之间,因担任演员、作家和剧院主办方而扬名伦敦。于1616年4月23日在斯特拉特福德的家里去世。

当然,莎士比亚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还是其作品,包括被戏称为“亨利宇宙”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等历史剧在内的37部戏剧和超过150首十四行诗。

距离莎士比亚去世的年代已经太过久远,久远得让很多学者质疑,作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是不是真的存在过,一个乡村青年演员又是如何汲取大千世界的养料化平庸为灿烂的。在莎士比亚之后,无论是英国还是整个世界,出现了诸多比他更杰出的作家,为世界文坛贡献出无数比莎剧了不起的作品,可为什么偏偏是莎士比亚,数百年如一日的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传颂,成为世界文化史上当之无愧的头号IP。

打破文化藩篱

三月底,大英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为成都带来了一场对话——《莎士比亚连结:在英国与中国的文化对话》。在成都图书馆,英国文化机构的代表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利用、分享馆藏资源、推动地方公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合作,鼓励全国乃至全世界一起“玩转莎士比亚”。

对话活动现场

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德距英格兰第二大城市伯明翰14公里,不过1小时火车车程。伯明翰图书馆拥有全球第二大规模的莎士比亚著作收藏,藏有4万余本各时期出版的莎氏著作,包括第一至第四版对开版本及其他珍贵且稀有的版本,是研究和推广莎士比亚文化的重要场所。

早在1868年,伯明翰就建立并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公共莎士比亚图书馆。一方面,伯明翰人以“我们的莎士比亚”为荣,“OURSHAKESPEARE”,如其口号,就是要突出莎士比亚故乡的地域优势。另一方面,要将莎士比亚推广到全世界,就应该让莎士比亚超越时空的限制。早在17世纪,英国剧作家本·琼森就将莎士比亚奉为“时代的灵魂”,并预言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2016年,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英国不少机构都举行了不同的纪念活动,伯明翰图书馆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联合大英图书馆等策划发起了纪念莎士比亚的一场非常有分量的展览,初衷是要跟所有别的地方都不一样。”伯明翰图书馆的汤姆·艾普斯亲自参与了这场名为“OURSHAKESPEARE”的展览,展品囊括了十分珍贵的莎士比亚最初出版的一些著作,包括大名鼎鼎的“第一对开本”。同时与社区图书馆合作,展览期间举行讲座、培训等教育活动,“我们还在展览中融入音乐、化装舞会等元素,并且与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机构合作,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

莎士比亚故居

为了把莎士比亚推广到全世界,从19世纪开始,英国人就有意识地普及莎剧,将莎士比亚的剧本翻译成盲文及英文以外的文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焦阳研究莎士比亚多年。她说,早在1903年,上海达文社曾出版过一本《英国索士比亚澥外奇谭》;1904年,林纾与魏易合作译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林纾对莎剧的翻译不无开创之功,但其笔下的莎士比亚还仅是“西方一位神奇超凡的故事大王”,当白话文学成为我国文艺主流时,才被田汉、梁实秋和朱生豪等人介绍到中国。

2017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吸引了近4万4千名公众参观。中国经典文学的珍贵古籍、英国经典文学手稿及中文译本、评论书籍等联袂展出,充分展现了中英两国经典文学的高峰水平。大英图书馆文教部部长杰米·安德鲁斯认为,如今莎士比亚依然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些珍贵文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打破文化藩篱,把莎士比亚的魅力传递给全世界更是他们的愿景。

鼓励跨界混搭

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广英国文化艺术的机构,委员会图书馆部主任苏·威廉森很早就认识到,为了让所有人感受莎士比亚的魅力,就应该把莎士比亚请出书本,让大家知道,莎士比亚不仅可以被阅读,还可以被排演、被朗诵、被说唱、被戏谑、被调侃、被反转、被解构、被颠覆……

成立于1961年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SHAKESPEARECOMPANY简称RSC)座落于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德,不仅是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剧团之一,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演出水准最高的职业剧团之一,而很多英国演员都以演莎剧为荣。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剧照

几乎每个雄心勃勃的英国演员都曾在舞台上扮演过莎剧中的角色。以伊恩·麦克莱恩(IANMCKELLEN)为例,他演过《指环王》里的甘道夫,《X战警》里的万磁王,但他依然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莎剧演员。

伊恩·麦克莱恩从小对莎剧着迷,13岁时首次出演莎剧,随后开始整夜整夜地看奥列佛、吉尔古德等人的莎剧表演。196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投身演艺职业,开始了舞台表演生涯。2018年,78岁高龄的老爷子重返《李尔王》舞台,在伦敦西区约克公爵剧院连演一百场。慕名而去的观众无不为他精湛的演技动容,而舞台上的他,已经不是在扮演李尔王,而是成为了李尔王。

伊恩·麦克莱恩 在《李尔王》演出后台

NTLIVE在成都的正式首秀是“卷福”版《哈姆雷特》。这部莎剧在伦敦上演时就被英国媒体称为“史上戏票卖得最快的演出”,票价被黄牛爆炒到500英镑。热度延续到成都,首映当天,峨影1958电影城巴可巨幕厅的300多座爆满。在2018年8月,“NTLIVEIN成都”满三周年之际,主办方经数据统计,共有39部作品52场放映逾6000人次观看,最受成都观众追捧的仍然是原汁原味的莎剧。

“卷福”版《哈姆雷特》剧照

“我们设立了一项关于2015-2020年在中国开展莎士比亚文化推广的专门计划。”苏·威廉森介绍,这项“中国计划”获得了180万英镑拨款,包括将英国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所珍藏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等文献翻译成中文,并尝试将其进行搬上舞台。

此外,苏·威廉森说,他们还致力于将中国的经典剧作,尤其是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经典之作翻译成英文,目前已完成《窦娥冤》的翻译,接下来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所有举措都旨在促使跨时空、跨文化的对话。

文_ 本刊主笔 > 侯雯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津 和 斯特拉特福
大不列颠游走记(第二天)
英国旅游掠影(下)(2008年)
英国--斯特拉特福
寻找莎士比亚的踪迹
同此冷暖(28)行走英国之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