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安洼文化系列三,水鸟的灵气

水鸟的灵气

冯秉顼

小时候,家乡一带四周都是水,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我们村南依文安洼,北临中淀,大清河穿村而过。堤防围护,河淀相通,淀洼水草丰盛;沟壕纵横,芦苇丛生,水村林薮。水源充足季节,大的水面深邃无垠,好似天际相通,茫茫一片,为各种水鸟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每当仲春惊蛰之后,和风习习,洼水溶溶,多姿多彩的水面上早已构成了一幅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的生态美景。

各种水鸟在这里繁衍生息,多的数不胜数。不但有麻雀、燕子、红脖儿、蓝靛儿、白鹤、黄莺、画眉、窝竺、“枣核儿”、鹞子、老鹰、鹌鹌、鸪丁、呱呱鸡、鸿雁、野鸡、野鸭等最常见之鸟,而且有少见的鸬鹚、鹭鸶、翠鸟、鹬、鸳鸯、天鹅、地甫等贵重珍禽;既有鹈鹕(淘河)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小水鸟(又名骚葫芦)这样的小巧玲珑之体。它们生活在洼淀的滩头上、壕沟里、大洼中、苇丛间,摆动着奇特的舞姿,在空中盘旋,与人们朝夕相处。春风送暖,飞出的水鸟扑楞着翅膀,拍打着水面飞上飞下,你追我逐。夏日炎炎,芦苇葱茏茂密,芦荡里响彻着各种水鸟清脆的鸣叫声,能让你从中读出无尽的变化的诗意。

大自然为水鸟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水鸟又根据自己的体态、习性、能力来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我们说水鸟有灵气,其实它的灵气就表现在各自的灵性上。

说起水鸟,我首先想到的是鹭鸶,家乡人管它叫“长脖子老等”。因为它脖子很长,具有坚强的耐力,常常性情高傲地伫立水边,苦苦地等待鱼的游来,迅速捉住吃掉。鹭鸶种类很多,有苍鹭、白鹭、灰鹭、草鹭之分。而已白鹭最美,通体浩白,头上有冠羽,背上有蓑羽,羽枝像散毛一样披在身上,在苇丛中建窝。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为它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李白的《白鹭》:“白露下秋水,孤飞如空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旁。”写出了在秋风萧瑟、碧水清冷的空间,白鹭不畏清寒,飞身而下,独立沙洲的闲适心情。“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外客闲暇中心若,似是而非谁得知。”白居易的《池上寓兴》一诗活灵活现地透过白鹭闲暇的外表,写出“老等”待鱼充饥之苦的神态。

与“长脖子老等”这种大鸟相比,鹌鹑当属小巧玲珑了。因为它尾巴短,毛又少,我们管它叫“秃尾巴鹌鹑。”这种鸟的生命力很强,一出蛋壳就会飞,平常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玩耍,真有点目中无人的感觉。其实,它的悠闲只是表面,警惕的眼睛始终盯着四周,一旦发现“敌情”,就蹲着不动了。人到了它跟前,它扑楞疾飞,擦着草皮儿一转眼就到了十米以外去了,那灵巧劲,顽皮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但抓它不到,还要吓你一大跳。怪不得人们编的顺口溜:“窑爪子、卖香油,比不上鹌鹑、猴儿”,把它列入“四大滑”之一了。

说到鹌鹑的“滑”,又使我想到鹌鹑的“笨”,鹬,也是淀洼中的一种水鸟,早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享有盛名。它个子不大,嘴却极长,专在浅水中捉吃小鱼。但目光短浅,不瞻前顾后,非要用带钩的长嘴去捉吃蚌的肉,结果惹得蚌生气了,以至被紧紧夹住,双双落入渔人之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至于洼淀中的“气象学家”,自然要属生活子啊芦苇丛中的呱呱鸡(学名大苇莺)了。我对这种鸟十分熟悉,上小学时,每到放学的路上,小朋友们三一群俩一伙的都要窜到苇塘中去掏它下的蛋,这是儿时的一大趣事。它在苇上打窝的高低,直接和当年的雨水大小有关。每逢涝年,夏天它早在苇尖上搭好了窝;而一遇旱年,它又在苇根上搭窝。其预测旱涝的准确性竟有十之八九,就仿佛老天事先便跟它打好了招呼似的,你说奇不奇?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里声……”古代诗中所写的鸬鹚,就是大清河上的鱼鹰。山有山歌,水有水韵,小时候,站在永济桥上,观赏牧鹰人渔猎的热闹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鱼鹰的外形像鸭,黑色羽毛中又微带一些紫、蓝、绿色光泽。嘴粗长而且最前端有钩,极善于浅水,眼睛发绿,能在水中看清各种鱼虾。喉下有一个皮囊,能暂存捕捉到的鱼虾。渔家牧鹰前,先用皮草条劈成丝,扎住它的皮囊下端,鱼进不了胃,只能在皮囊中暂存。牧鹰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窄小的鹰排子,在牧鹰人手中矫若游龙,前后各有几个鹰架,放鹰时,一声令下,鱼鹰“哑哑齐下”,在水上一会扎猛子潜入水中,一会仰头浮出水面。有的鹰嘴里叼着鱼头钻出水来,牧鹰人手疾眼快,一手抄回子,把鱼头抄进去,一手抓鹰,把鱼扔进舱里,顺手拿出一条小鱼填进鱼鹰嘴,解开皮囊活扣,让其吞下。稍微休息后,再度跃入水中,新的渔猎开始了。过去大清河边的人说“三只鱼鹰养一家,”足见鱼鹰捕鱼之多。

鸭、雁满洼飞是那时家乡的一大景观。鸭子是指过去经常活动在河淀里的野鸭,品种有大麻鸭、大绿头、小绿头等。因为他们的头部和颈的羽毛都是呈绿色,非常好看而得名。人们为了打野鸭子,专门研制了小巧灵活的枪排。小时候,炖上一锅野鸭肉,可以香的你满嘴流油,至今回想起来还让人心动。野鸭的肉不但好吃,它们的绒做成鸭绒褥子,也是高档产品,可以说它全身都是宝。

提起水鸟中的君子。我这里要介绍一下大雁和鸳鸯。雁是典型的候鸟,那时人们流传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大雁叫一声,穷人吃一惊”的谚语。每年春分前后飞到我们这里繁殖,那时常见到雁群在淀塘边降落休憩和觅食。大雁喜食鱼虾,也吃大洼里的特产——地梨儿,它能把小小的脖子扎到泥里,用坚硬的嘴来回搅,把地梨儿在稀泥中掏出来吃掉,留下不少“雁掏坑”。秋风过后,又飞往南方越冬。《文安县志》记载:“鸿雁大者为鸿,小者为雁,家乡统称鸿雁。”鸿雁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善于飞行和在水面上游,飞行时很有纪律,有头雁带队,不时变换着队形。上小学时,我们念的课文有“大雁大雁朝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的句子。

雁属鸟纲里的鸭科,主食植物,它是众人公认的“高洁之鸟”。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说雁有信、礼、节、智四德。失偶后不在另觅伴侣,甘愿为成双成对的群雁执勤放哨,成为雁怒。一遇袭击,则鸣叫报警,保护雁群安全撤退,使大家免遭伤害。它的这种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精神历来被人们所赞颂。

水鸟鸳鸯是一对挚爱的情侣,是坚贞爱情的典范。鸳是雄鸟,羽毛五彩斑斓,在它的双翅上各生有一只三角形的银杏羽,呈梧桐色。鸯是雌鸟,羽毛的颜色远不如鸳漂亮,体态也较鸳小。俗话说:“棒打鸳鸯不分离”。在水中,它们形影不离,亲昵相处,互相啄对方的羽毛,那种亲昵的程度胜过爱恋的情侣。倘遇猎人、猛禽伤害,一只死去,另一只则在附近徜徉、留恋、哀鸣、绝不离去,不吃不喝,殉情而死。

偶翻古籍,曾有这样的记载:“文安胜芳镇,水泊处也。渔人纲一雄鸳鸯,其雌回翔,停船不去,渔人不知也。割以刃,雌鸣益哀,旋出釜吹火,

汤沸,雌骤下投釜中。渔人悔,投于河,相戎毋再戈”。《光绪顺天府志·杂事下》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怪不得自古以来,我国就用鸳鸯象征坚贞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了。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由于家乡连续干旱,河水断流,洼淀干涸。再也看不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景象了。每当听到飞鸟的鸣叫和看到它们的雄姿,我都会默默地祈祷:归来吧,我魂牵梦绕的水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鹭雀同栖
林风眠绘画作品欣赏(八)
滨水鸟步美如画
雁阵阵阵现三国,人茫茫茫比雁多
繁星 | 鹅喜子
与大雁的亲密接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