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济南著名景观“齐烟九点”

华山

鹊山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周长风

“齐烟九点”是济南的著名景观。众所周知,这一词语乃点化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名诗《梦天》中的名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通肚脐的“脐”,“中”的意思,“齐州”即“中州”,犹言中国。诗句是说从天上遥望华夏九州宛如九点烟尘,而大海则像一杯水。因北魏和唐宋时济南称“齐州”,所以李贺诗句被后人借来概括、形容遥望中的济南山景,这实在精妙得很。

那么,“齐烟九点”命名于何时?如何解说方称允当?这是济南地域文化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齐烟九点”一说应始于清代

据目前所见的文献,“齐烟九点”一说应产生于清代,但之前已有其产生的文学基础。以“烟”来形容空蒙山色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如唐代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秋岭云》诗句:“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五代牛希济《临江仙》词句:“洞庭波涛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济南城四面皆山,城南是绵延不绝的泰山余脉,而城北以及东西,则散落着以历史名山华山和鹊山为代表的众多各自独立的小山,登上城南临城最近、海拔高于鹊华诸山,且为游览胜地的千佛山(古称历山)上远眺,自然而生鹊华诸山如点黛凝烟之叹,若逢细雨迷蒙,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升任山东巡抚的蔡经,其七律《登历山对华亭,同张漳源侍御》(二首之二)云:“百顷苍茫凌菡萏,诸峰罗列琐烟霞。”“百顷”指大明湖。“菡萏”,指城东北的华山。华山,本名华不注,即荷花骨朵附着于水的意思。“琐”,通“锁”,环绕义。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时任山东巡抚的黄克缵作七律《九日同温用廷侍御千佛山登高》,写道:“缕佛山亭倚槛秋,如螺华鹊翠烟浮。”这里已把华鹊二山比作“翠烟”了。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月至十七年(1660年)秋,著名文学家施闰章任山东学政,作七绝《千佛山(在历城)》有句:“不须更向峰头望,目尽齐州几点烟。”

清乾隆六年(1741年),历城人任弘远作七绝《辛酉新秋雨后,许凤章邀同孙太学胜甫登千佛山,坐净天居眺望,座客有善丝竹词曲者》七首,其四有句:“开窗倚槛看齐州,九点烟青远近浮。”

清康乾年间寓居、终老于济南的浙江义乌人方起英(1692-1753)作七律《重登千佛山题壁》有句:“湖水半城思旧雨,齐烟九点入残秋。”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历城人尹廷兰作七律《千佛山晚眺》有句:“九点齐烟天尽处,半城秋水雁来初。”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直隶沧州人(今属河北)叶圭书来任历城知县,当年即在千佛山半腰建“齐烟九点”坊,从此“齐烟九点”名声日隆,成为千佛山上的主要景观之一,各地游客到此必览。可以说,叶圭书主持建设“齐烟九点”坊,是极富创意之举,使得这一景观有所依托而不至于被人淡忘,今天由于高楼遮挡和山体损毁,站在牌坊之上的一览亭也仅仅能清楚地看到华山,但是有坊在,“齐烟九点”便还在济南人的记忆里和传诵中。

遗憾的是,1985年牌坊由原来的木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坊额仅复制了叶圭书题写的“齐烟九点”四个行书大字,所署的时间、官职、籍贯、姓名等等皆没有保留,先人的历史就这样被粗鄙的后人无情地删节。

千佛山之外的观赏佳处

由上述明清诗篇可以得知,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观览视野、出游意趣,千佛山上无疑是欣赏“齐烟九点”的最佳处,但却不是唯一佳处,古代济南城内很少高大建筑,屈指可数的高大建筑非但不会遮挡山景,还给悠然远望提供了别样选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山东乡试正考官、浙江嘉善人曹鉴伦的长诗《趵突泉歌》有句:“高阁凌空俯曲栏,揽衣登眺恣怡悦。点点齐烟在望中,鹊华并峙峰啮啮。”诗中的“高阁”即泉池北侧的吕仙阁。今阁仍在,第一层称泺源堂。

任弘远的五言诗《鹊华桥》云:“舟系绿杨堤,鹊华桥上望。齐州九点烟,了了明湖上。”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历城人李廷芳的五律《汇波楼春望》写道:“春水一湖碧,齐烟九点青。”此句有注,云:“济南城北诸山,郡人取李长吉'遥望齐州九点烟’句,谓之'九点烟’。”

今天来看,这句注非常重要,更是非常准确。它的要点有三:一是“齐烟九点”在“城北”,不包括城南;二是郡人借李贺诗描述的是“诸山”,并非“九山”;三是这一景观起初称“九点烟”,据其他文献也称“齐州九点烟”,皆直接截取李贺诗句,文辞平实,后写入诗词则雅化,常写作“齐烟九点”或“九点齐烟”。至“齐烟九点”坊建成后,就最终定型为命名景观最为常用的四字词组。

哪座山属于“九点”的言说

确实,“齐烟九点”乃泛指,不可泥于实数。济南城北有大大小小十余座山峰,连同千佛山北望之中的城东和城西的山峰,更是难以数点。“齐烟九点”创名之初,就没有权威人士将“九点”一一落实,后来也没有人组织评定,若有也徒生争议、白费口舌,不会得到公认。

前面诗中屡屡提到的鹊华二山,体量大,形状美,文化丰富,历史悠久,是山水名胜的象征。除此之外,在李廷芳前后,人们,包括济南人和外地人,还是会有意无意地言说哪座山是属于“九点”之一,“九点”是哪几座山。

清乾隆年间监生,对济南掌故多有记录考证的历城人朱照,在《锦秋老屋稿》写道:“卧牛山,在'齐州九点烟’之一。虽不及鹊华高峻,然回环有势,则非鹊华所及也。”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祖籍江西吉水的历城人钟廷瑛《标山下三绝句》之二写道:“杳霭齐烟九点通,青苍不与故山同。”这是说标山乃“齐烟九点”之一。

清道光年间,历城人王贤仪在《辙环杂录》写道:“驴山在济南城东十五里,山不甚高,'齐烟九点’之一。”

这样单说哪座山是“齐烟九点”,则一般没有争议,全对,因为城北诸山都在泛指之中。

王贤仪在《辙环杂录》还写道:华山“上锐而下大,与鹊山东西列,合卧牛、金舆、标山、药山等山为九。山石黑色而坚,若浮置者,皆生石花,与泰山同,所谓'齐烟九点’也”。在这本书里,王仪贤曾写道卧牛山“一名金舆山”,而这里又将卧牛、金舆分作两山。实则却是华山自古另名金舆山。虽然王仪贤认为“九”是实数,但加上前面讲到的“驴山”,也只举出了六座山。从关于“金舆”的差错便可得知,他也不能确切地指明是哪九座山。

郝植恭所言乃空中俯瞰

到了清光绪元年(1875),时任堂邑(辖境在今聊城市)知县的直隶三河(今属河北)人郝植恭来济南任乡试同考官,路经城西匡山,作《游匡山记》,开头写道:“济南诸山,得泰岱余脉,支分条达,冈峦回复,故山虽不甚峻,而类多幽秀。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

清乾隆《历城县志》疆域图上,匡山西南有猎山(今称腊山),猎山之南有崛山,有学者认为此即郝植恭所言,实则清代猎山与崛山皆属长清县,崛山今写作“橛山”,属市中区党家街道,位于与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交界处,与开山相连。猎山尚从来不在“齐烟九点”讨论范围,站在济南城头也遥不可见的崛山更是如此。

郝植恭所言“崛山”应是另一座“橛山”,即千佛山东南不远的佛慧山,旧时山顶有明代建造的文峰塔,不甚高大,从城里远远望去,好似揳上的一个橛子,文峰塔明清时又称“文笔峰”,所以俗呼佛慧山作“橛山”。郝植恭虽然列举了九座山峰,但是他也自知并无甚依据,因此用了“之属”,意即还有其他。

再是,按郝植恭所言,欣赏这一景观并无立足点,只能像李贺从空中俯瞰,鹊华二山若父母并立于北,东南西三面的七山“如儿孙环列”。其言与先前二三百年间济南人的一贯解说明显不同,再者千佛山、佛慧山比鹊华二山高出许多,因此郝植恭的说法是想当然,其比喻也就不会恰当。但是他对“齐烟九点”的解释在清代似最为详细,《游匡山记》又被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收录,因之后世常常转载、引述,不免遭其误导。

凡将“九点”逐一坐实者皆错

1927年周传铭在所著《济南快览》写道:“泰山为五岳之尊,而济南适得泰山之余脉,故支分条达,冈峦回复。山虽不峻,而甚幽秀。有千佛之屏障于南,其他环城而峙者,为华不注山(亦简称华山)、鹊山、鲍山、匡山、药山、标山、栗(应为“粟”,本文作者注)山、崛山等,皆为地理或历史上有名之胜地,古人所谓'齐州九点烟’是也。九点烟之中,尤以千佛为群山之冠。”这明显抄自《游匡山记》。

1939年罗大鹏编《市民须知》(济南市民须知社印行)介绍“齐烟九点”写道:“市北计有九山,古称之'齐烟九点’也,华山,鹊山,药山,鲍山,又称济南之四大名山也。”后面由东向西依次介绍卧牛山、华山、黄台山、鹊山、凤凰山、鲍山、金牛山、药山、匡山,共九山。按文中的介绍文字,“鲍山”其实是标山。从编者一再“标”“鲍”不分,以及毫无根据地讲“鲍山”等济南“四大名山”,便知所言并不可靠。

1940年济南市公署秘书处编辑的《济南市观光指南》,“名胜”部分有“市北名山——齐烟九点”一节,依次介绍华山、鹊山、药山、鲍山、卧牛山、黄台山、凤凰山、匡山、金牛山。

以上两书明确地说“齐烟九点”指的是“市北名山”,这是对的。然而再进一步明确提出是哪九座山,就难以周延,总有令人质疑之处。

比如《济南市观光指南》的“齐烟九点”竟然有“凤凰山”而无“标山”。标山自古有两座山峰,东西并峙,相距不足一里,后来东峰被命名为凤凰山。所载内容至清末、1926年印行的《续修历城县志》尚无此凤凰山的记载,该志收录的凤凰山诗,写的是城东40里的凤凰山。清乾隆《历城县志》和《续修历城县志》逐一记录县域村庄,皆无“标山庄”和“凤凰山庄”,《续修历城县志》记载城北有“凤凰庄”。城北凤凰山得名应在民国初年,或因山下的凤凰庄而得名。笔者所见文献,最早记录城北“凤凰山”一名的是1927年完稿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可以肯定,“齐烟九点”提出后的近200年间,济南城北根本就没有“凤凰山”,标山也不可能因有两峰,而被列作“齐烟九点”之两点。

晚清至今,总有文人将“齐烟九点”是哪九座山坐实,或以为便于讲解,然而这样不但与早期文献相抵牾,并且势必将原本属于“齐烟九点”描绘范围内的数座小山排除,顾此失彼,大煞风景。“齐烟九点”是基于想象和联想的形象化说法,就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乃言变化之多,若逐一认定,难免胶柱鼓瑟之讥。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之所以本文题目特意标明“济南著名景观”,是因为“齐烟九点”在历代诗文里多为写九州而用李贺典故,与济南风景无涉。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济南人张养浩七律《登泰山》有句:“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济南——遥望齐州九点烟
九点齐烟今何在
13.遥望齐州九点烟
遥望齐州九点烟
众山环抱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一城山色 古朴沉郁
随笔《游历标山凤凰山》作者/沉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