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造的香烟太优秀,日伪军拿武器情报来换,连毛主席都赞不绝口

抗战时期,军队里粮食匮乏,士兵们常常饥不果腹。

有一位将领,为了不让大家挨饿,竟一门心思研制起香烟来。

据传,他所造出来的香烟,好到连毛主席都赞不绝口!

毛主席

甚至,连敌人都不惜用情报和弹药来交换。

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为什么在大家都吃不上饭的时候,他却有心思研制香烟呢?

这香烟,到底又是不是真有传言中所说的那么优秀呢?

体恤士兵的好将领

1941年,国民党在皖南围袭新四军,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怀揣阴谋的蒋介石,反咬共产党一口,污蔑新四军叛变,将其番号取消,并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扣押。

这便是历史上的“皖南事变”。

在皖南事变后,蒋介石便不再给新四军拨款。

蒋介石

从此,没有了军饷的新四军,开始面临生存的难题。

士兵们常常填不饱肚子,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会随之被削弱,这下该怎么办呢?

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张云逸,为了解决部队的经费和粮食问题,愁眉莫展。

于是,他召集将士们一起开会,希望能集思广益。

会上,将士们各抒己见,纷纷出谋划策。

最后,一条建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者的认同。

那便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也就是意味着,由部队来种植所需要的粮食。

这个做法,的确非常符合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优良传统。

张云逸

但是张云逸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原因是,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这个做法并不可行。

当时的淮南地区,长期战火纷飞,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产量很低。

所以倘若部队自己种庄稼,所获得的收成也很难完全解决粮食问题。

等到张云逸将反对的理由一一道出后,众人便再次陷入了沉默。

横亘在面前的难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张云逸感觉胸口一阵憋闷,于是打算去透透气。

正当他走出会议室时,却恰巧碰见一个战士正在户外抽烟。

当时军队是禁烟的,理由是张云逸担心吸烟会伤害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张云逸

所以,当张云逸看到这位战士吸烟时,第一反应就是上前劝阻。

而这位被逮个正着的战士,面对张云逸的劝阻,脸上却写满了委屈。

“我们现在每天连饭都吃不饱,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抽根烟,暂时还能扛一扛。更何况,我们都背井离乡,抽烟还能帮我们缓解一下思乡之情。”

听到战士的解释,张云逸心里顿生愧疚之情。

他觉得自己身为将领,却没法让弟兄们填饱肚子,反而需要靠着抽烟来抵抗饥饿,实在是失职。

同时,战士的委屈也让他感到十分心疼。

在此之前,他立下规矩,禁止战士们吸烟,完全是从健康的角度考量的。

张云逸

然而,这些弟兄们上了战场,就生死未卜了。

能不能平安归来,完全是个未知数。

如果上战场前连根烟都不能痛快地抽,那还真是可怜。

这么一来,一个大胆的念头忽然闪过张云逸的心头:

不如我们就自己来办一个烟厂吧!

这样,不仅能满足弟兄们的需求,多余的产量还可以外销出去,挣来的钱反过来可以解决生存难题。

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举多得?

第一个军中烟厂的诞生

有了这一大胆的想法之后,张云逸回头找到了胡弼亮,探讨如何着手建一个烟厂。

张云逸

胡弼亮很喜欢抽烟,听说要办烟厂,一下便来了精神。

但是回归到现实的问题,当时军队没有经费,弟兄们连饭都没得吃,又哪里有闲钱用来建一个烟厂呢?

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想到这里,胡弼亮脸上的神色便一下子黯淡了下来。

就在这时,张云逸掏出了自己仅有的42块钱,递给了胡弼亮。

胡弼亮见状,瞬间明白:这42块钱,就是副军长张云逸同志的全副身家了。

其实,这点钱如果拿去买烟,买回来估计一个人都分不到一根。

但是,胡弼亮却从张云逸坚定的神情中,读懂了一个使命:一定要把烟厂建起来。

这也是新四军目前能够解决生存问题的唯一办法了。

张云逸

于是,胡弼亮接过这笔“启动资金”,开始筹办建立烟厂的事。

可是办烟厂需要建厂房、买设备,手里的资金根本不够,这下该怎么办呢?

胡弼亮一时眉头紧锁。

当时,新四军刚刚解放了天长县铜城镇。

一天,胡弼亮正好来到铜城镇考察,镇民们见到新四军,都感到很亲切。

他们纷纷向胡弼亮倾诉自己遇到的糟心事,根据镇民反映,当地老百姓都会自制香烟。

他们首先将种植的烟叶晒干,然后卷成香烟,一斤烟草,大概可以卷60包烟。

然而,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大部分的烟草都被投靠日寇的无良商家收购了。

烟叶

这些商家以一块钱一斤的低价买进,转头却以一块钱一包烟的高价卖出,把当地烟民都坑惨了。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联合国民党,对种植烟草的老百姓进行打压,直接导致镇上的烟厂都开不下去了。

这不,烟厂的股东们正在为如何处置烟厂的问题而发愁呢!

胡弼亮听到这个消息,顿感眼前一亮。

我们正愁没钱建烟厂呢,这不正好可以接手镇上的旧烟厂吗?

这真是老天送来的好机会啊!

于是,胡弼亮当即找到了烟厂的老板,跟他商谈接管烟厂的事。

很快,双方就达成了一致。

飞马牌香烟

旧烟厂由新四军接管,部队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厂房和设备来生产香烟,而原有股东们可以得到20%的利润分红。

至此,双方的难处都解决了。

当地老百姓很快听说了新四军办烟厂的事,纷纷表示支持,并为军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于是,我国的第一个军中烟厂便由此诞生。

张云逸对此十分满意,并亲自管理烟厂。

他把军人的严谨作风用到军中烟厂的生产管理上。

生产的第一要务,就是稳抓质量。

为此,他特地成立了一支专门的烟叶采购队伍,从生产优质烟叶的地区进行采购。

除了在材料源头把关外,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秉持着一丝不苟稳扎稳打的作风。

张云逸

不符合质检要求的产品,全部都要打回重做,相关部门还要追责检讨。

这样一来,由新四军生产出来的香烟,跟市面上的香烟相比,在质量和口感等方面都凸显出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很快,这些香烟便成了当地烟民手里的抢手货。

烟厂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天产量可达六百多条,张云逸的眉头舒展开来。

现在,从我们自己的烟厂里生产出来的香烟,不仅能满足战士们的需求,多出来的产量还能外销出去,所得到的收入有效地解决了军队的经费问题。

“飞马”牌香烟成硬通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个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大胆设想,就这样被张云逸等人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

烟厂的收入,让新四军重新拥有了经济来源。

陈毅

这样一来,战士们不仅可以吃饱饭,还有烟抽,军队还有了多余的经费,新四军的战斗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还亲自为军中烟厂所造出来的香烟取名为“飞马”,意寓为革命事业如骏马奔腾。

从此,“飞马”牌香烟便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传奇历史。

1943年,张云逸作为新四军副军长,前往延安开会。

他得知,毛主席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喜欢点上一根烟。

于是,张云逸便带上自己造的香烟,给毛主席品尝。

毛主席早已听闻新四军通过自建烟厂,解决生存难题的优秀事迹。

但他点上一根“飞马”牌香烟,抽上几口后,更是不禁连连赞叹:这全国第一家军中烟厂所造出来的烟,实在是太香了!

毛主席

张云逸听到毛主席的夸奖,心里高兴极了。

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自家的“飞马”牌香烟走出去,飞到敌占区。

这样,新四军就可以用从敌方烟民手里赚到的钱,来养自己的兵。

于是,张云逸等人为了推广“飞马”牌香烟,想出了很多法子,并且运用到了实践中。

比如,当时敌占区不允许新四军的香烟进入,敌占区烟民抽的都是“大英牌”的香烟,那是外国货,是英国佬造的。

那么,怎么让“飞马牌”攻入敌占区市场呢?

张云逸等人拿着“大英牌”的烟盒子琢磨,很快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偷梁换柱”!

张云逸

他们让上海地下党的工作人员帮忙印造大量的“大英牌”烟盒,然后套在“飞马牌”烟盒的外面打掩护。

这样一来,“飞马牌”便顺利瞒过了敌人的眼睛,顺利攻占了对方的市场。

很快,“飞马牌”香烟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犹如一匹骏马在各个城市的香烟市场上驰骋起来。

首先,在淮南一带,无人不知“飞马牌”。

随后,又一路引吭高歌,销到了江浙地区,甚至一举打入了上海市场。

当时的“飞马牌”有多火呢?

据记载,在烟厂门口,每天排队等着拿货的商人都大排长龙。

甚至,有人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站在门口等候,生怕第二天一开门货就被抢光了。

烟厂的生意,在当时可谓是一种现象级的火爆。

为了提高产量,烟厂还增加了厂房、设备和人手。

飞马牌香烟

很快,产量便翻了一倍,从每天的六百多条提高到了一千二百多条。

据张云逸回忆,当时烟厂每个月除去交给股东的利润外,仅上交到军部的净利润就可高达30万!

1944年,在华北地区遭遇旱灾时,烟厂得到消息,迅速施以援手,捐出了1600万元!

由此可见,当时烟厂的利润之可观!

“飞马牌”的政治战绩

当时,“飞马牌”香烟进入敌占区,都被老百姓们以“四爷的烟”代称,意思便是:这是我们新四军自己造的香烟。

当时,“四爷的烟”一度供不应求。

敌军里有些人为了抽上一口“四爷的烟”,不惜出卖自己的组织,拿情报和弹药来交换。

当时,新四军二师的侦察员居长玉,发现敌军中有一个伪军队长是个大烟鬼,叫陆建华

飞马牌香烟

于是,他决定用“飞马牌”香烟来套出敌军的情报。

有一天,居长玉找到那个伪军队长,谎称自己正在拍戏,急需借对方一套军服来做道具。

那个伪军队长原本一口回绝。

不料,居长玉顿时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包“飞马牌”香烟来。

敌人是个大烟鬼,一见面前出现这市面上抢都抢不到的香烟,顿时脸色一变,喜出望外。

居长玉告诉他,如果可以借军服,就可以把烟拿走。

于是,他很快便弄来了一套军服,跟居长玉交换了香烟。

居长玉用借来的军服,混入敌占区,偷走了敌人的枪支和弹药。

大烟鬼陆建华一抽这烟便上了瘾,时不时拿自家的手枪来换烟。

飞马牌香烟

居长玉假装跟对方交朋友,常常约他吃饭喝酒,实则是想从他嘴里套出敌军的情报。

果然,有一次陆建华喝酒喝得正高兴,无意中透露了日伪要下乡抢粮食。

该情报很快被上报到师里,新四军当即下令埋伏,在路上把日伪军一举歼灭。

在抗战期间,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不得不说,“飞马牌”香烟作为硬通货,在战争期间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举足轻重。

抗战胜利后,“飞马牌”香烟的足迹更是拓展到了山东、济南、徐州等地,所到之处,都很受烟民欢迎。

直至1992年,“飞马牌”香烟才逐渐淡出市场。

飞马牌香烟

“飞马牌”香烟达到半个世纪之久的传奇历史,至此缓缓落下帷幕。

我国第一个军中烟厂的创办史,也是我国军人在抗战时期智慧与勇气的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队弹尽粮绝,他为战士建烟厂,质量好到敌人拿弹药情报来换烟
张云逸大将关心战士,做一件事,竟创造了一种时髦
部队弹尽粮绝,将军迫于无奈建烟厂赚钱,日军拿弹药情报来换烟抽
“飞马”牌香烟逸闻
1942年,张云逸办烟厂,竟做成名牌,毛主席说:你是做生意的好料子
新四军产的飞马牌烟有多火?烟商穿过敌占区彻夜排队,四爷硬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