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 灵感 艺术——试论酒神精神与书法创作
userphoto

2023.02.03 山东

关注

吴南平/文

摘要: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历来与不少著名书法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概述了中国酒文化的酒神精神,描述书法家在酒后创作的过程,从心理角度分析酒对人脑的作用,进而阐述酒神精神与书法创作的本质是:以道家哲学为源头的一种追求自由、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无意识创作状态。评析在当代的书法创作中酒神精神正是书法家所缺少的,对当代书法创作形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酒神精神;无意识;灵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是诗的国度,书法的国度,同时也是酒的故乡。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在商、周以后,酒成了上到君王朝廷朝拜、宴会,下到普通老百姓各种民间婚丧礼仪必备的饮品。随着酿造酒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及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在艺术表达上更是如此。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而这也在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被誉为“画圣”的唐代画家吴道子,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风景,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在酒的催化作用下,灵感大发,作画神速,一日而就。而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虽有点夸张,但不能忽视酒能激发作者创作灵感写下的优美诗歌。现代著名国画家傅抱石也好饮酒,据说,他与关山月一九五九年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创作的由毛泽东亲自题名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时,正逢国家经济困难,很难买到酒。他就写信给周总理,要酒喝。周总理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完成了叹为观止的举世之作。在他们的眼里,酒是情感获得自由奔放的催化剂,又是激发灵感的源泉之一。同样,对于书法家们,他们也常常酣饮后,书胸中之真性,任情感流于笔端与纸之间,淋漓挥洒,一任天机,为后人留下了浪漫的佳话和少得的艺术珍品。

孟云飞题写 炎黄美酒

中国的书法艺术,到了宋代由于受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尤其是诗文的创作,更注重感情的抒发,书法与酒的关系也就走得更近了。如果从书法角度来说晋尚韵,唐尚法,那宋尚意也不为过。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苏东坡为人豪迈,性情奔放,不仅体现在他创作的诗词上的豪迈奔放之情,在书法创作中,往往酒后作书不计工拙,因而其书法天真灿漫稚拙,透露出一种无意于佳而自佳的天然之作。除了苏东坡外,另一位书家也个性狂放,倜傥不羁,更是酒中豪杰,那就是后人称为“米颠”的米芾。他不仅在绘画上有杰出的造诣,创造了米点画法,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古人说,字如其人,米芾是最好的印证。从他书写的八面出锋字体形态中可以看出他奔放自由和放荡不羁的张扬个性。《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趣事:米芾在雍丘担任县令的时候,苏东坡回京师途中路过雍丘,米芾便设宴盛情款待,除了酒菜外,还在旁边放了笔墨和宣纸三百张,东坡见后大笑不已。于是两人便每酒一行,即铺纸共作字。身旁的两个书童研磨理纸,都忙不过来,满足不了他们酒后作书的需要。酒饮完了,菜吃光了,纸也用完了,于是两人交换书作各自离去。可以想象他们饮酒作书时候挥洒自如、交流书得体会的情景。所以酒虽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使书家创作的状态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观止的传世之作。

为什么王羲之、张旭、怀素,以及苏东坡、米芾他们都一样,往往醉后作书,一任笔墨在纸自由挥洒,出神入化,醒后“终不及此”呢?从现代心理学研究角度分析来说,酒本来就是一种麻醉剂,当书家们饮酒后,使本来清醒的头脑一时受到了抑制,从而进入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书家们一直寻找的最佳创作书写状态,即所谓的灵感。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不受外界所干扰,完全任凭情感在笔端自由宣泄,信手挥洒,从而创作出一幅幅巧夺天工不可复制的艺术精品。书家也根据自己的酒量来确定是否达到这种状态。只有在似醉非醉的状态下,灵感才会呈现。如果完全喝醉了,失去了知觉,也就没有了无意识和所谓的灵感。正所谓:物极必反。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越了就适得其反。

诚然,从文字的诞生到形成书法艺术的今天,历经了几千年的曲折和沉淀,成就了一大批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书法大家,也留下举世属目的书法艺术精品。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书法艺术也迎来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繁荣气象。然而,在书法繁荣的背后和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背离书法艺术本义的创作形式。由四川美院张强创作的“书法踪迹学”以及后来的“双面书法”,其实与西方的行为艺术表现别无两样,只是换一个载体和表现形式罢了。虽然我们鼓励和提倡创新精神,允许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存在,但不能创新到失去了书法以汉字为创作元素的载体中去。张旭光曾指出:书法创作要“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学科,无论怎么创新,都不能脱离“汉字书法是用线条的运动来表现节奏感和韵律的一门艺术”这个原则。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的艺术表达形式。但作为中国固有的独有的书法艺术,个人认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书法本义的基础上,允许在表现形式、汉字结体以及章法上创新。在功利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才会守住书法纯洁的一片净土。而书法能够像舞蹈、音乐、武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观赏,也是较以往只在书斋赏玩和展厅观赏的一种突破。让全民参与,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培养,我想,书法艺术将以新的姿态和符合当代人审美趋势继续向前发展。在以往书写汉字实用性转化到以观赏性为主的今天,书法艺术将更加纯粹。也符合了艺术的自然发展规律。正如周庄所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自己的志趣寻找真善美,去书写生活,书写感悟。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2.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古代画论类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杜甫.《饮中八仙歌》.转引金学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3.

[5]刘熙载.《艺概》.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6]马宗钦.《书法与文化形态》.上海出版社,1997.

[7]歌德.《艺术创作中的心理条件》.转自《美学》第四期.

(原载于《大众文艺》 2016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醉之后,能做点什么?
书法家的“兰亭模式”
李远东书法展
一角书语:张旭、怀素
「翰墨名家」书法家许伟林艺术作品赏析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3讲 五乖五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