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2年,一普通教师写信“告御状”,毛主席看后潸然泪下: 必须严查

【前言】

1972年12月,福建的一位普通小学教师为了“告御状”,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两千多字,并反反复复的读了三遍,才郑重的装进了信封当中。

而这封信在经过4个月后,才于1973年的4月份转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80岁了,疾病缠身,时常需要卧床静养,但当他看完那封信后,却眼眶通红,不禁潸然泪下。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主席更是给那位小学教师亲自回信,并下令:“一定要严查!”

这位小学教师究竟是谁?他所写的告状信又是怎样的内容呢?

【“上山下乡”运动】

要想明白这位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告御状”,就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那时候还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政府也一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苏联国家交好,两国更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自那之后,我国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都发展的十分迅速,彻底改变了曾经中国贫困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参加工作和能够读书的机会。

只不过这样“双赢”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从50年代末开始,我国和苏联在许多的国际问题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苏联本身就“心高气傲”,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后,就气冲冲的解除了和中国友好邦交的关系,并将曾经支援中国的一千余名专家全部撤走,还带走了全部的图纸和机器。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中苏两国的合作正式破裂!这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了,很多的项目也被迫停止,就连学校也面临了停课。

特别是1966年高考停止后,广大知识青年更是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这对当时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可能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的地方却越来越少,这导致了当时的大街上游荡着许多的无业青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这让原本正在蒸蒸日上的中国也蒙上了一层灰色。

要知道根据当时的统计,那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1100余万人,其中拥有城镇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就有400余万。

所以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并妥善解决这些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毛主席在1968年12月下达了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其实早在1946年,毛主席就让自己的儿子毛岸英打了头阵,让他成为了第一个下乡的知识青年。

当时是毛岸英是刚从苏联学成归来,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到哪里都是一身板板整整的军服,在与别人交谈时,更是不自觉地摆手摇头,这让毛主席十分不舒服。

毛主席认为这样的派头,是根本无法融入周围的百姓和战士们的,只会让毛岸英和他人产生一种无形的距离,这很不好。

所以为了彻底的改造毛岸英,毛主席就直接将他送到了农村,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

也正是经过这次农村的生活历练后,毛岸英深切感受到了父亲的用意,和百姓们打成了一片,并且深入的了解到了当时中国的现状,同时也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和对革命的崇高追求。

看着这样的毛岸英,毛主席的心中也满是慰藉,所以在60年代的时候,毛主席才会提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

因为那不只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还是国家一次伟大的大胆尝试。毕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进步”,让让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的知识青年,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

在国家和毛主席的号召下,无数的热血青年纷纷到农村插队落户,从一望无际的北大荒荒原到雨林遍地的西双版纳,从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到峰岭耸峙的连绵丘陵,从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到临海听涛的橡胶林场,到处都是知青的身影。

而这样做的后果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地方的知青们帮助当地的农民铺设了柏油马路,修建了小型的发电厂和煤矿,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还有许多知青开始自发的担任老师,来给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农村孩子授课,一切都在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不断发展着。

可没想到却有一些“害群之马”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钻了空子,趁着知青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时候,竟然对他们进行了欺凌,甚至还抢占他们的工作名额。

就连当时国家对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给他们每月发放的36斤口粮,生活费8元,也在仅仅执行了11个月就无疾而终了,导致许多知青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都食不果腹,而其中就有“告御状”的小学教师的儿子......

【小学教师李庆霖】

这位给毛主席写信“告御状”的小学教师名叫李庆霖,家住福建省莆田县,出身贫民家庭。

李庆霖从小就深知家庭的艰苦,所以他只能自小就刻苦读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靠着知识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窘迫的现状。

幸而“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庆霖毕业后被分配到莆田一所小学教书,虽然依旧清贫,但好歹有口饭吃,并且他也遇见了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并生下三个孩子。

在国家提出要“上山下乡”运动时,他的长子李良模才年仅13岁,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还是忍痛将孩子送到了农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还好,知青下乡,村里的百姓都十分的欢迎,毕竟这些城里来的都一个个的见多识广,而党中央这样安排的意义也是要让农村共同进步富裕的。

而这些知青也在一开始都有国家的补助,所以即使是平日里辛苦劳作的时候比较多,但却也是吃得饱、穿得暖的。

所以当13岁的李良模离开家时,李庆霖夫妻两人也只是对孩子的离开感到深深的不舍,却并不担心儿子的温饱问题。

而这李良模也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别看他年纪小,但懂得却不少,本身他的父亲就是小学教师,所以他也早早的就识文断字,明白当下国家的时局。所以在看见母亲不舍得流泪时,他也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劝解道:“你们不用担心,我完全能照顾好自己的,并且我此行还是真正的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只是在这些知青下乡还不满1年的时候,那些本该给他们的补助和生活费却都没有了,要知道农村的农民参加劳动后,是有大锅饭和分红的,而这些知青却是什么都没有,只能靠着国家的补助过活。

现如今补助停了,不少的知青还需要自己原本家庭的补助,本身这些知青大多都是家庭里的壮丁,不靠着他们往家里拿钱就算了,现如今还要贴补他们,实在是让许多的家庭都揭不开锅了。

李良模本身也明白自己家并不富裕,说白了甚至还有些贫困,所以他轻易不会求助于家里。即使父亲心疼儿子偶尔会送来生活费时,李良模也都只留下口粮的钱,多余的说什么也不要。

直到有次父亲李庆霖从其他人口中才得知,原来国家给知青们的补助已经没有了,儿子每天压根都吃不饱,并且还要辛苦劳动,衣服破了也是补了又补,甚至生病了也只能硬挺着。

身为父亲的李庆霖,得知自己的儿子在农村生活的如此艰难,他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宽慰儿子也宽慰自己,他总是和儿子说:“忍一忍,也许过几年就好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就过去,可是这些知识青年的处境非但没有转好,还越来越严重了,不少好的职务都被上头有人的知青占领,还有些则就是来农村走个过场,期间还欺压百姓,调戏女知青。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的,并且即使是敢言,也是找不到门路。

心疼儿子的李庆霖,出于愤懑和父爱,决定鼓起勇气,向各级领导写信直谏,将知青们最真实的情况反映给党中央,因为他坚信,只要这事情让毛主席和周总理知道了,一定会严惩那些“害群之马”的。

李庆霖一开始是找儿子落户的荻芦公社反应情况,可他们却说这件事情他们无权过问,所以他又找到了莆田县政府但都是无疾而终了。

走投无路的李庆霖感到十分的绝望,自己的长子李良模在农村日渐消瘦,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所以在1972年12月的一天,李庆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直接给毛主席写信。

但那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将近80岁,身体也是疾病缠身,虽然国家大事他还在过问,但却也变得深居简出,所以这封信要想交到毛主席的手中,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啊!

李庆霖辗转反侧犹豫了好久,始终拿不定注意。毕竟,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如果真给毛主席写告状信的话,或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万一这封信没有到毛主席的手中,而是到了别有用心人的手中,那他和家人们又要面临着什么呢?

可是想到儿子那三年没剪的头发和白饭泡水的午饭,李庆霖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给毛主席写信,真要是有任何问题,就独自一人承担......

【毛主席回信】

李庆霖担心自己写信“告御状”的事情走漏风声,便连自己的妻子也没有说,就将自己关进屋子里一天一夜,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千多字。

抱着“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心理,李庆霖直接将自己儿子所遇到的所有困难、上山下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一些权贵干部“走后门”、让自家子女“走过场”全都写进了信里。

随后,李庆霖又将这封信仔仔细细地检查几遍,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用词反复推敲,又将一些影响不好的话或修改或删除。

在确定好这封信万无一失后,他才工工整整的誊抄在一张工整的信纸上,如果遇到一个错字或者笔画不工整的地方,他就得撕掉重新写一遍。

就这样,经过一夜的推敲,李庆霖写给毛主席的信被他装进一个信封中封好,上面写着醒目的六个大字:毛泽东主席收。

也正是这一夜的思绪扩张,让他想到了一个可以将信交到毛主席手中万无一失的方法,那就是先交给外交部的王海容,再由她交给毛主席。

信件正式寄出去后,李庆霖整个人都感觉乏力无比,他坐在路边的石块上,低声呢喃道:“不管怎么样,信反正是寄出去了,其它的就听天由命吧。”

而这封满载李庆霖期盼的信件,直到1973年的4月份才正式的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而那信中的内容则是让一向冷静无比的毛主席都为之一震。

并且在毛主席仔细阅读完信件中的内容后,更是直接潸然泪下,他原本实施这个政策是想要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并且带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却没想到竟让那些“害群之马”钻了空子。

毛主席也明白李庆霖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写了这封信,而心中他对儿子的那种心疼和爱意也深深的触动了毛主席。所以主席思考良久,提笔给李庆霖写了一封回信:

“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将这封回信和从自己稿费中提出的300元钱寄出后,毛主席就立即根据李庆霖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严查和整顿。

就连一向温文儒雅的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也勃然大怒:“此等恶劣的法西斯行为,必须从严从重处理。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

叶剑英元帅更是义愤填膺地附和道:“必须严惩,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结语】

当时这件事情被党中央高度重视了起来,毛主席更是不止一次的说道:“此事一定要严查,看看是哪些个敢作乱!”

在这场彻底整改知青下乡的活动中,针对所出现的一些列问题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得到惩罚批评的人一个也没有落下,他们都承担了相应后果。

下乡的知青们也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待遇,包括之前停止发放的生活费,就连他们的医疗问题也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除此之外,福州军区的司令员韩先楚也一直关注着这一事件的进展,并且还特地派人将李庆霖接过来,正式见了一面,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

李庆霖此次的义举,虽说是有私心想要帮助自己的儿子,但也在无形之中拯救了无数的下乡知青们,所以那段时间不少的人都特意前去感谢李庆霖。

但李庆霖每每听见那些感谢的话,都会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他告诉众人,真正要感谢的是毛主席,如果不是毛主席对群众来信一贯重视的话,或许也就没有接下来的事情了。

毛主席一直都是这样,即使是信件没有署名,只要到了他的手中,他都会亲自过目,认真处理,哪怕晚年力不从心,也要提出处理意见,或转交给有关方面调查核实、认真解决......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毛主席致敬!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师向毛主席告“御状”名扬天下 后来被判无期徒刑拒不认罪
1973年,毛主席收到一封举报信,看后却潸然泪下,还寄给对方300元|李庆霖
知青家长的一封求助信,让主席潸然泪下,周总理拍桌怒喝:彻查
1973年,毛主席收到一封举报信,叶剑英看到后勃然大怒:立即彻查
1973年中央收到一封告状信,毛主席看后落泪了,叶剑英大怒:该杀
1973年,毛主席看完一封告状信后泪流满面,叶剑英大怒:真是该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