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挺进大别山是个失败吗?

从战略角度看,老蒋到底算不算个菜鸡?

问这个问题,倒不是对他的嘲讽,他这一辈子打的胜仗确实太少,再加上别热衷于微操。手下稍微有点水平的将领,也对他不以为然。1947年蒋军还在高歌猛进,老头子就直接微操到团,搞得大家都很不爽。

“最高统帅”微操到团

自古以来,不管啥层次的领导,自己水平有限,偏偏表现欲又无限,那当然是一副“又菜又爱玩”的形象。

不过,如果就此断定他能力很差,那为啥能把红色政权逼得被迫长征呢?其实,拿刘伯承元帅的话来说,老蒋是地主的儿子,拿破仑的脑壳。

一旦跳出具体战役战术指挥,涉及到战略博弈层面,老蒋其实也能抓住某些重点。比如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果从战场胜负来看,蒋军围剿部队只要进入苏区,没有不打败仗的,但第2、3次反围剿,我军都能歼敌3万左右,而第4次反围剿时,红军的人、枪虽然大大增多,但却只能歼敌1万多人;第到了五次反围剿,更是难求一胜。这固然主要是由于我们这边出了个巷战专家,搞瞎指。

但同时也是由于老蒋采取了毒辣但有效的策略。

要知道,核心苏区最鼎盛时也只有28个县,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250多万,老蒋当时的战略就一条:把围剿军队都堆到苏区去大杀大烧,使劲破坏、消耗,从30多万人、50多万,押到100多万大军,敌我双方加起来近120万军队,在28县弹丸之地反复拉锯,修工事、要材料、喂马匹,啥都从苏区出,光砍树割草就受不了。

再加上老蒋有意大面积破坏,从1931年开始下黑手,要求蒋军搞“清野焚毁”、“大小各村庄务全烧毁,勿遗”、“对匪巢只有焚烧乃能解决”,还亲自微操到普通士兵,要他们“专用火油在欲烧之区域,使用皮带或分水壶分布火油”

论能否占领,都对当地搞烧光、杀光、抢光,1933年还对手下说文解字,“推剿匪之剿字,就是刀入匪巢、杀戮尽净之意,否则不足尽剿匪之义,务令各部烧杀勿论为要”

由于难以捕捉到红军主力,蒋军实际上把作战对象瞄准了苏区的生存环境。

这样每次围剿都不会落空,虽然红军靠内线作战能打赢,但即便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暂时打破了围剿,但苏区人力物力也被严重破坏,粮源、兵源一次比一次困难,第二年敌人却又来了,力量的衰竭也就无可避免。当时如果按教员的方针,“由内线转到外线,把敌人拖出苏区之外去打,中央苏区是可以保住的”。可惜在这个要命关头,教员却被解除了指挥权,红军被巷战专家带着坚持和敌人拼消耗,最终是人也没保住、地也没保住,只能被迫长征。

而有了这次成功经验,蒋公就形成了路径依赖,解放战争时又把这套烧杀战术搬了上来。对根据地继续来了个准予烧杀不论,且应彻底督查其实施”,号召、并监督蒋军官兵尽情发挥。

——有时候不得不说,蒋公手令看得越多,越有毫无底线的感觉:1930年代,老蒋没啥国际知名度,在江西山沟沟里尽情耍流氓,也就罢了。

这都二战胜利了,你蒋公已经贵为安理会五常之尊,居然还在自己国土上搞大烧杀,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从当时的战略格局看,解放区面积固然大大扩展,但蒋管面积扩大得更多,有3亿多人口可以征丁征粮,还收缴了大量日军武器和物资,又有美国爸爸大腿可抱,有海量的财政、粮食、武器援助可拿,财力和军队作战能力大大增强,解放战争爆发时,蒋军以长江沿岸为基地,以长江以北至黄河南岸为进攻解放区的出发阵地,靠津浦、平汉铁路联结,加上长江航运及陇海铁路,另外还编成了大量的汽车团加强部队机动性,而我军的铁脚板又不见得比红军时代更快,蒋军却可以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华东、华中、西北战场东西呼应,快速转运和集中力量。

抓住了这点,老蒋的战略方针,就是仍然是围剿苏区那一套,无论如何都要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保证几百万蒋军的吃饭、抓壮丁、征民夫、砍树、割草、修工事、搞鹿砦,一切消耗出在解放区身上。“不打胜仗不要紧,反正我杀进解放区,就是吃也要吃死你”。不妨设想一下,我军一百多万,蒋军两三百万,加起来四五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光拉屎每天也要拉五、六百万堆,人吃马嚼,而国统区却可以不受战争影响、或少受战争影响,如此折腾个三五年,双方此消彼长之下,会是什么后果?

其实哪里需要三五年,拿晋冀鲁豫解放区来说,“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山东解放区情况就更不妙,有些地方征粮已经征到了1950年,假如让敌人一直在山东打到1948年12月,“解放区一定要垮,山东一定不能支持”,即便“野战军还可能打些胜仗,消灭他几个军,可是这一、两个军的代价不能补偿战略的失败”。所以,光在内线搞诱敌深入,一次两次可以,多来几次,解放区民穷财尽、重蹈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覆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嘛,这时候的我军已经有了正确的领导,当然不会再继续守着解放区和敌人拼消耗,经过一年内线歼敌,大大消耗了蒋军兵力后,我军立刻实施了解放战争中最关键的行动:千里挺进大别山。

长期以来,不少键盘军事家对挺进大别山的行动,都暗戳戳的阴阳怪气:有的说这是我军绝望中的歪打正着,用大量部队的损失去赌了一把;有的说,去了没站住脚,被打了出来,其实是一场失败;甚至有人觉得,为了谁谁谁的面子,才把挺进大别山说成是一场胜利——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大概是宫斗剧看得太多,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只能用宫斗逻辑解释;或者是被对岸那种歼敌一亿的话术PUA得太严重,过于低估了我军军史的严肃性。

首先来看战略安排,挺进大别山,并不是一次孤立的、牵制性行动,而是1947年我军外线出击的组成部分,是动用数支大军,由津浦路东、西以及平汉路西南直插长江,着眼点是破坏对方军事重心和补给体系,把蒋军内线的交通网络搅个七零八落,把徐州和华中的蒋军重兵集团分割开来。结果就是割裂了蒋军的整体部署,使他们从此无法及时转运兵力与物资,华中不能支援徐州,徐州不能支援山东,各个战场都陷入了孤立,顾此失彼,终于被各个击破

实际上,当年国府的美国主子,嗅觉要灵敏得多,6月30日我军一渡过黄河,司徒雷登的马上就给这一天起了个名字叫“六卅事件”,立刻就觉得南京政权要大难临头。这就怪了,两个人打架,他说他失败,你说你失败,都觉得自己这方失败,“那难道是鬼赢了”?对此不用多说什么,挺进大别山时,我军还在山东陕北内线机动防御,但从这时开始计算,中原和山东部队仅仅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够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和蒋军最精锐的重兵集团决战了,这难道是失败“败”出来的实力?只需要看看这个,可以知道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速度之快,就能看出这一战略的有效性了。

蒋军大军云集围攻大别山

其次,挺进大别山后,我军算不算没有站住脚?确实,由于大别山位置过于重要,国府从一开始就迅速投入了大量兵力,试图把我军赶出大别山。蒋公还把白崇禧搬出来,特别成立了九江指挥所,把几乎半个长江流域都划给他统一指挥,连海军舰艇也大批调入长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然而结果呢?到1948年4月,在国府高官们眼里,大别山却是这副模样:

不但深红色的根据地区域坚如磐石,浅红色的游击区甚至扩展到信阳到武汉段的平汉铁路之上,不但威胁着蒋军主要铁路干线和大批公路,还建立了大量基层政权。经过了4500万人口的区域,能牢固控制其中2000万人口的地区,其他2500万人口的地区散布着我们的游击战。

切断了众多交通线

在这里,蒋军无法征丁、无法征粮,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反而有大批青年参加解放军,我军二十几万军队完全可以靠新建立的根据地财政支撑,1947年冬到1948年春,部队的棉衣、棉鞋都是在当地靠发展生产解决的,物力、财力的消耗倒了过来,完全打破了老蒋的消耗策略,这难道是没有站住脚的结果?

相反,我军能够从蒋管区的3亿人口里面,夺过来将近六分之一为我所用,蒋军不但遭遇了一次严重失血,还不得不调集几十个师在江淮、江汉、中原一带搞围剿,进一步加速了蒋管区的经济崩溃,还不如说是蒋军在原本属于他们的地盘上没有站住脚,被我军赶走了,更符合逻辑吧?

《孙子兵法》说,因粮于敌——就是要到对手的地盘上找饭吃,不让对方到自己地盘上找饭吃。对此,教员在1948年说得明白,我军用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破坏了国府的把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彻底破坏解放区的战略”,把战争包袱放到了老蒋自己的头上。作为一个战略家,他关注的并不是几个师、几个团在哪里部署,而是要战争中掌握主动、决定战争在哪里打、从而最终引导战争的走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几百万军队的吃饭、洗澡、睡觉、喂牲口问题,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耗放到敌人区域,敌人就受不了。如果长期放在解放区,我们也受不了。

而蒋军从1930年代用到1950年代的那套烧杀策略,对一支买办加地主政权的家丁队来说,是妥妥的扬长避短,毕竟他们根本不在乎普通民众的支不支持,只要能摧毁解放区,就能讨美国爸爸高兴,让地主老财满意,越不是人,反而越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低道德水平优势”。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有效——从世界军事史上看,很难有哪支弱小的反抗军能抵挡住这种策略。直到今天,不也还有某些相似性质的军队,对自己的人民使用相似性质的策略,也赢得了同一批主子们的满堂喝彩么?因此,认为蒋公是个菜鸡、不懂战略、瞎指挥,甚至客观上帮助了人民军队,未免太低估了这个中国革命之路上的终极BOSS,也低估了解放之路的千难万险。作为美协军中最能打的一支,蒋军是买办政权的战斗力天花板,除了美军和苏军,建国后,我军并不觉得其他哪支军队比蒋军更难打。

说到底,我们可以千里挺进到大别山,实行无后方作战,在双方力量对比还没发生逆转之际,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一方面是由于战略指导更大胆、更果断,是更高明的战略打败了老蒋的战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互相配合,到哪里都能搞土改、发动群众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到哪里都能站住脚,从而使蒋军几百万军队追之不及,阵脚大乱,最终不得不把兵力调动到我军希望的战场上去,从此永远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而蒋军的反人民性质,确定了他们做不到,傅作义倒是试过一次,搞了个对岸今天还津津乐道的所谓“冀中穿心战”,进了解放区,无非是到处挨打、处处踩坑,更别说在当地立足了——部队的素质不行、干部的素质更不行,如果蒋军也学我们,把十万人开进太行山,又能干什么?无非是抢粮、抓丁、搞破坏,扶持还乡团,最终会被消灭得更快、更彻底。

所以,老蒋这位终极BOSS并不菜,他只是遭遇了降维打击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哪里?主席讲过三个转折,每个都是含金量十足
1947年,国共双方打的难解难分,这支部队异军突起,扭转战争局势
战略急先锋,刘邓挺进大别山
一对亲兄弟,潜伏“侍从室”,蒋氏捶胸顿足:断送我半壁江山
二野比不上三四野?二野一次行动改变整个战局,解放战争胜利靠它
大决战在即,老蒋为何不能选择首战淮海?也说解放战争的六大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