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作名士妾,不为庸人妻,苏轼的这首词驰名古今

就在苏轼决定远离政治旋涡,终老黄州之时,元丰七年春三月,又传来了令他振奋的消息。

据说,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立即传唱大江南北,一连数年荣膺大宋金曲排行榜NO.1。终于有一天,传唱到了宋神宗耳中,神宗皇帝听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际,感慨再三道:“苏轼终是爱君的!”于是良心发现,传旨苏轼移汝州。

此后神宗崩、哲宗立,高太后临朝。

苏轼终于迎来了职场新生,被起为朝奉郎知登州;四月后,擢为礼部郎中;不到一个月,又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再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等到哲宗亲政后,苏轼被远贬惠州、不久再贬往更南更偏的儋州。

在惠州,苏轼写下了另外一阙著名悼亡词——《西江月-咏梅》: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西江月》,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表面看来似乎是咏梅,其实这是苏轼写给逝去的侍妾王朝云的一首悼亡词。

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深情地回忆起这位红颜知己:“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仅三十四。”

岭南瘴气夺去了朝云年轻的生命,苏轼悲不自胜。写下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雨中花慢》《题栖禅院》等诗文纪念这位曾经的红颜。其中《西江月-咏梅》更是将自己的一腔哀思寄托于词中,借梅咏人,写出了朝云的貌美如花及高尚情操。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梅花玉骨冰肌,即使是遍地瘴疠的惠州,仍在寒风中傲然开放,飘逸出尘。两句描述梅花的句子,就高度概括了王朝云天生丽质、不同凡俗的禀性。

王朝云因为家庭贫寒的原因,自幼沦落风尘,成了杭州歌舞班中的一员。熙宁七年(1074),苏轼通判杭州,娇小玲珑、骨格清奇的朝云在一众女子中表现的不卑不亢,卓而不群,如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莲亭亭玉立。苏轼一见大喜,将其收为侍女。

朝云感激苏轼为已脱籍,同时倾慕苏的绝世才华,于是决心追随一生一世。在被贬谪黄州、惠州的漫长岁月中,苏轼连丧发妻王弗、续弦王闰之,朝云不离苏轼左右,精心侍奉,不离不弃地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最失意的时光,给苏轼莫大的精神安慰。

惠州地处偏远,环境险恶,王朝云却“哪愁瘴雾”,对艰难困苦视若不见,跋山涉水追随苏轼前往。自幼生长于山水胜地杭州的朝云无法适应惠州水土,被瘴疠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注:另据《萍州可谈》记载: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东坡妾朝云随谪惠州,尝谴老兵买食之。意谓海鲜,问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数月,竟死。)

朝云虽是歌女出身,却惠质兰心,冰雪聪明,在苏轼的悉心调教下,很快就可以粗识文字,而且笃信佛学,颇有悟性与灵性,成了苏轼文学艺术上的知音。

“海仙时遣探芳丛,绿毛倒挂幺凤”意为,海上神仙也为梅花冰肌玉肤所倾倒,时常派绿毛幺凤这样的珍禽倒挂梅枝,前来探访。

据宋-朱彧《萍州可谈》记载,“海南诸国有倒挂雀尾羽备五色,状似鹦鹉,形小如雀,夜则倒悬其身。畜之者食以蜜渍粟米、甘蔗。不耐寒,至中州辄以寒死;寻常误食其粪,亦死。元符中,始有携至都城者,一雀售钱五十万。东坡《梅》词云‘倒挂绿毛幺凤’,盖此鸟也。”

庄绰《鸡肋编》中也考证了苏轼词中的绿毛幺凤鸟:“、、、广南有绿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状类鹦鹉,栖集皆倒悬于枝上,土人呼为‘倒挂子’。”

绿毛幺凤鸟倒挂,是岭南梅花开时的奇特景象。因此,苏轼联想,这或者是仙人嘉奖朝云特意派遣来的使者。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残红”句是讲,岭南的梅花洁白如玉,花叶四周皆红,即使在梅花开谢之后,梅叶仍有红色印渍,因此有‘洗妆不褪残红’之句。“涴”,即污染之意。写的虽是梅花的绚丽多姿,其实却是在怀念朝云去尽铅华的天生丽质。

苏轼另有一首《南歌子》极力描述王朝云的美貌——

云鬓裁新绿,霞衣曵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廉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在词中,苏轼将“凝立待歌”的朝云比做巫峰仙女,“一朵彩云”比喻朝云的飘然出尘,“鸾”“燕”比喻朝云翩翩的舞姿。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句,化用唐人王昌龄《梅花》“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感叹斯人已逝,一切都变得如晓云一样杳无影踪,不可捉摸。

随着品性高洁的朝云逝去,这一切都变成了“高情已逐晓云空”。孤独的苏轼,只能写下“不与梨花同梦”的悼亡词,回忆从前的美好时光了。

王朝云生前一直随泗上比丘尼学佛,苏轼也粗通佛理,所以在苏轼的一些诗词当中经常将朝云比作佛经中的散花、天女,自己称为维摩。在朝云染病之际,苏轼写下《三部乐-情景》云:“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

朝云也割舍不下苏轼,临终为他颂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四句偈语,出自佛教经典《金刚经》,朝云是劝苏轼对自己的死不必悲伤,经历的苦难也不必放在心上。人生就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转眼即逝,放下就得大自在。

朝云死后葬于栖禅寺松林中,苏轼在坟冢上建六如亭纪念这位红颜知己,在亭柱间镌刻楹联道——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的这首《西江月-咏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正是因为其中蘊含了知音已逝、真情难寄之情,饱含了词人对朝云的深切怀念。

苏轼《西江月-咏梅》独出机杼,自成一格,确实是其晚年词作中的佳构。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誉道:“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幺凤为第一。”《全宋词》中一共收录了一千余首梅词,如苏轼梅词的作品如凤毛麟角,苏轼的梅词所以出类拔萃,正是因为词作中有其人格魅力所在,他笔端的梅花,也是他人生际遇与人格的代言物。

有苏词如此悼念,朝云一生夫复何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苏轼|西江月·梅花
苏轼最美的一首梅花词,冰清玉洁、风雅别致,借花喻人表相思
古今咏第一咏梅词
苏轼的悼亡词除了《江城子》,还有这首《西江月》,同样很感人!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苏轼词作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