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这两个姓是坚决不能结亲的,看看你的亲结错没有

历史上的这两个姓,一个姓潘,一个姓杨。在杨氏家训中,就明确写着“潘杨不结亲”这一条。那么,潘、杨两家为什么不能结亲呢?

这事还得从潘仁美和杨家将说起,在《杨家将演义》中,潘仁美嫉贤妒能,陷害忠良,杨家一门被他害得家破人亡,自此杨家和潘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据说后来杨家的人在路上遇到潘氏人家,甚至还会刀戈相向。

(被冤枉的潘美)

不过,潘仁美举手表示:宝宝是被冤枉的。

为什么呀?

原来,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开国名将潘美。

潘美毕业于正规军校,正赶上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他看到当时的乱世乱相,曾说过这样的话:“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既然要立功名、取富贵,当然还是要找准有实力的大BOSS,当时他投靠的是周世宗。他在周世宗那里很被重视,年纪轻轻就做了将领。同时,他还认识了另外一个能干的大将赵匡胤,两人私交甚好。

(和赵匡胤私交甚好)

954年,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史称“高平之战”。刚继位的周世宗亲自督战,后周士气大振。在这场战斗,赵匡胤振臂一呼,一战成名,潘美也打了漂亮的胜仗,被提拔为西上阁门副使。

后来,赵匡胤成被部下拥立为王,发生了陈桥兵变。周世宗的儿子柴宗训禅让,新主赵匡胤登基。在这场兵变中,正是潘美召集后周群臣晓以大利,并宣诏天下,才使新旧王朝得以顺利更替。

北宋王朝初立,四方叛乱不止,潘美作为赵匡胤的嫡系干将,平叛劝降,征伐北汉,屡建奇功。

976年,赵匡胤亡,其弟赵光义继位。灭北汉,北汉名将杨继业归降宋朝。因为杨继业在北汉的时候,曾多次打败契丹,被称为“无敌将军”,所以赵光义对他很器重,不光“恩赐甚厚”,而且委以重任,让他镇守边关。

杨继业收重用,遭到了一帮宋朝大臣的嫉妒。纷纷向赵光义写信,说杨继业的坏话,表达对杨继业镇守边关不放心的担心。这其中,潘美是否也写过信,史上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不过,赵光义对杨继业很重视,把这些信装在一个大布包里,一并交给杨继业,表明他对杨继业的信任。

(杨继业)

赵光义之所以重视杨继业,更重要的原因,是喜旺杨继业在他今后征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986年,赵光义决定征讨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把军队分成三路大军,其中,西路大军的统帅是潘美,副帅是杨继业,监军是文官、驸马爷王侁。

北伐的过程中,辽军士气凶猛,经验丰富的杨继业认为此时不宜与辽军作战,但是监军王侁妒忌杨继业,故意说他枉为“无敌”称号,此时不战,更是别有用心,太宗厚恩,不是应该精忠报国……统帅潘美虽想制止,但是宋朝一向崇文抑武,因此面对文官王侁竟“美不能制”。

此时的杨继业明知进攻是死路一条,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率兵正面进攻,后来到了约定时间,王侁见辽军未出现,以为辽军已经撤退,为了争功,竟率兵擅离接应地,后听说杨继业大败,又赶紧仓皇逃跑。可怜杨继业弓尽弩折,好不容易赶回,却无援兵,最后力竭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悲伤的赵匡义)

对于杨继业的悲壮殉国,最悲伤的莫过于赵光义。潘美因为统帅,被削秩三级,降为检校太保。而文官王侁则发配充军。《东都事略》中记述当时“天下闻其死者,皆为之愤叹” ,大家纷纷指责潘美作为统帅,没有制止王侁,致使杨继业孤军作战,没有援兵,是故意借辽军之手灭掉杨继业。

其实潘美做为统帅又能如何。当时潘美只能按照赵光义确定的阵图打仗,并不能擅自做主。另一方面,兵权又在监军王侁的手里。是王侁擅自逃跑,才造成杨继业的被俘。不过民间不知真相,当然也不可能去指责皇帝和驸马,最终,潘美成了背锅侠。而且经过后世的口耳相传,潘美被越描越黑,杨家人则越来越气,所以就有了“潘杨不结亲”这一说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老令公”杨继业是不是“潘仁美”陷害致死?
杨业真的是被潘美害死的吗?想不到真凶是他
雍熙北伐:潘仁美为什么不救杨业,这口黑锅该卸下来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杨家将老令公杨继业之死,谁之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