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被“封神”的贝多芬,你其实并不认识他 |《名人传》精读第1天

麦家陪你读书

嗨,早上好,亲爱的小伙伴们,这里是麦家陪你读书。

在微信后台回复“读书计划”,获取读书人的专属福利:

加入顶级大咖作家团;

专享线下社群活动;

48本好书籍,365个好日子;

聆听好声音,滋养你的心;

参与活动,有现金奖励。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一堂大咖课】已上线,点击阅读原文,可免费试听。


从今天开始,我们陪大家读的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

20世纪初,罗曼·罗兰在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后来,他把这三个不同时期写的传记汇集成一册,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名人传》。

罗曼·罗兰通过大量史料和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人生的独到理解,再现了他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光彩,使人们品味到了他们的欢乐与痛苦、伟大与平凡。

但《名人传》并不是向野心家的骄傲诉说,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它是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和彷徨的人所写,是献给一切正在历难的心灵的福音。

今天我们将要精读的是《名人传》的第一部分《贝多芬传》。


人生最重要的两天就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自己为何出生的那天。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在波恩的一个破阁楼上。父亲是个没有才华又爱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对于贝多芬来说,从一开始,人生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父亲努力地发掘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并将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

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琴键上,或给他一把小提琴,逼着他练习。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贝多芬差一点就彻底放弃。所以有些时候,父亲甚至要用暴力才能强迫他学下去。


1787年,十七岁的贝多芬失去了他最尊敬的母亲。没了母亲,他早早地成为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

亲情是一种厚度,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贝多芬对其家族来说,就是天,就是地。他对手足、对后辈的庇护,贯穿其一生。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惨,可是每当他回忆起童年,那份悲凉的情感中仍有一份温馨。后来,即使身处大都市,也从未忘却莱茵河谷的故乡。

《七重奏》中以变奏曲形式出现的“行板”的主题就是一支莱茵地区的歌谣。《C大调交响曲》也是一个描绘莱茵的作品,是青年人笑迎梦幻的诗篇。贝多芬的心永远牵系着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梦想着能够再看它一眼。

他在一场夹杂着雪花的狂风骤雨里,于雷鸣中凄然去世,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双眼。真正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失去听力,对于常人而言,是残酷的不幸;对音乐家贝多芬而言,则是惨痛的折磨。

1796至1800年,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人生大门。贝多芬耳朵的重听现象越来越严重。耳朵里不停地嗡嗡作响,听力越来越差,内脏也让他痛苦不堪。

对于这种情况,他独自忍受了好几年,甚至对他最亲爱的朋友也没提过。他总躲着别人,将这个可怕的秘密深藏心底,以免被人发现自己的残疾。

在剧院里,他必须尽可能地靠近乐队,不然根本听不见演员们在说些什么。如果坐得稍微远一点,他甚至连乐器和演唱者的高音都听不见。可是当人家大声叫喊时,他又无法忍受……他变得敏感而又暴怒,急躁而又痛苦。


1816年,他的听力彻底丧失。自1815年秋天起,他就只能用书信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

1822年,在一场演奏会上,贝多芬经历了致命的打击。他要求指挥排练,但此时的他已听不见舞台上的演奏了。他大大地减缓了乐曲的节奏,乐队跟随着他的指挥,可歌手们却都自顾自地向前赶。于是乎全乱了,最后,他不得不放弃指挥,狼狈不堪地退出现场。

两年后,贝多芬在参与指挥《第九交响曲》时,全场向他发出一片喝彩声,可是他丝毫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手拉住他的手,让他转向观众时,他才看到全场观众都激动得站了起来,挥舞着帽子,为他鼓掌喝彩。

他的耳朵,让他置身于死地,而他的才华和毅力又令他重生。因为,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只是,生死之间是凤凰永不停息的涅槃。


贝多芬是一个充满爱与热情的人。他的爱一直都是那么纯洁无邪。在他的心中,对爱情深信不疑,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

而这样一个人,似乎生来就要受爱情的欺骗,成为爱情的受害者。他痴情地去爱,追逐快乐的梦想。可是当梦想破灭时,随之而来的是无比痛苦与煎熬。

他无奈地处在热爱与高傲反抗的交替之中,但仍坚持寻找最丰富的灵感源泉,直到年事已高,他那激昂的性格才隐忍于悲苦之中。

1801年,令贝多芬倾心的对象是茱丽塔,他那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乐曲题名就是献给她的。然而,他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段看似美好的爱情使他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个残疾人,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娶这个女子。而茱丽塔是个风骚、稚气,并且非常自私的人,这又让他很苦恼。

1803年11月,茱丽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贝多芬彻底失去了她,这次创伤让他痛不欲生。

生活中似乎有一种悖论,我们相信爱情,爱情背叛我们。我们相信真理,真理欺骗我们。

突如其来的爱情需要最长久的时间才能治愈。所幸,贝多芬挺过来了。

他于当年创作的《第二交响曲》透露出他的意志占了上风。一种无法抗御的力量把他的忧郁一扫而光,曲终涌起了沸腾的生命力量。贝多芬渴望拥有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法挽回。他渴望痊愈,渴求爱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1806年,他与特蕾兹相爱并订了婚。他的《第四交响曲》仿佛是一朵纯净的花,散发着平静岁月的芬芳。再凶猛的狮子,在恋爱时也会藏起自己锋利的爪子。

然而,这种恬静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婚约就取消了。不过,美好的爱情所带来的幸福影响一直延续到1810年。

靠着这种影响,贝多芬的才华结出了最完满的果实。例如那古典悲剧般的《第五交响曲》;夏季天堂神圣之梦的《田园交响曲》。而他把那支富于梦幻和畅想的奏鸣曲题献给了心爱的特蕾兹,并附有一封没有标明日期的信,上面写着“致永远的爱人”。


也许是因为财产的缺乏,地位的悬殊;也许因为他要为守住爱情秘密而感到屈辱,因而有了反抗心理;或许是因为他急躁、愤世嫉俗的性格,无形中让他所爱的女人感到痛苦,也使他因此感到绝望。

婚约取消了,可是两个人似乎谁也没有忘记这段爱情。直到特蕾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深爱着贝多芬。而贝多芬也从未忘记她,他说:“每次想起她,我的心都像第一次遇见她时那样,怦怦直跳。”他写下了六支生动感人,深邃真切的乐曲献给她,名为《献给遥远的爱人》。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为什么贝多芬极富才华,却仍是贫穷的?贝多芬最重要的耳朵失聪了,那他又是怎样与命运斗争,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他的才华又是怎么征服维也纳的群众的呢?我们将在明天的精读中一一解答。

贝多芬虽然极有才华,但他并未被上流社会完全接纳,他贫寒而又卑微的出身,“当我心无牵挂的时候,贫穷对我来说只是晚上吃馒头和吃牛排的区别,无损我的快乐,可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贫穷所带来的自卑。”

从贝多芬的经历,我们不禁思考,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麦家陪你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多芬的颁奖词
我也追星
名人失恋之后怎么做?
我是又矮又穷又丑,所以就注定要被抛弃吗?
【图文爱情】耳朵塞满痛苦,我听不见幸福
耳朵听不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