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是不是感觉无从下手?


正好,我又来骗粉


重点


巴金:《家》(觉新);《寒夜》(了解)
沈从文:小说艺术;《边城》(翠翠)
小说(二):沙汀《在其香居的茶馆里》萧红《呼兰河传》废名《桥》施蛰存《将军底头》
新诗(二):中国诗歌会;戴望舒
曹禺:《雷雨》(繁漪)
戏剧(二):田汉《回春之曲》、农民戏剧、夏衍《上海屋檐下》
文艺思潮(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理:评书体艺术
小说(三):钱锺书《围城》;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艾青:意象大
冯至:思想深

名词解释

1.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左联'以“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从事无产阶级艺术”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活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并积极开展创作,培养了大批新作家。 但在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2.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其中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同时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海派小说:30年代上海小说流派的统称,具有浓厚的商业化、世俗化色彩。多以现代都市的生活百态为主要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具有现代性。30年代海派的发展大致有两个阶段,首先是性爱小说,代表人物张资平、叶灵凤,大力展现男女性爱,浅薄而具有吸引力;第二个阶段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借鉴日本新感觉小说,融合精神分析学说。后续作家有黑婴、禾金。

 

4.新感觉派: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他们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借鉴了新感觉派的方法和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小说创作,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上承张资平的性爱小说,下启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

5.社会剖析小说:三十年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以茅盾为首,还有沙汀、吴组缃等人。善于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6.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他们常常描摹重大题材,提倡诗歌的“大众格调”,创作大众化、口语化诗歌,重视诗歌的普及和与民众的结合。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7.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8.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9.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让文艺给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10.评书体小说: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二是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三是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11.上海艺术剧社:中共党员夏衍、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于1929年共同发起组织,出版《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提出发展 “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组织两次公演,介绍外国左翼剧作家如法国罗曼·罗兰、德国米尔顿、美国辛克莱等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

 

1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进步戏剧团体而成立了,以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演剧大众化”的口号下,努力把话剧这种形式向大众普及。(1935年底解散,左翼剧运六年)

 

13.红色戏剧:开始是红军宣传队,以后成立专业性的八一剧团,又扩建为工农剧社,并在中央苏区及红军部队建立分社、支社,形成专业与业余结合,部队、农村、机关结合的演出系统,着重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与现场鼓动,是政府(与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部分。

 

14.国防戏剧:1935,左翼提出“国防文学”口号: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以至现场鼓动)功能,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同样向着“广场戏剧”的方向。

 

15.农民戏剧:由熊佛西主导,被作为 “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一部分 ,宗旨是消灭 “愚穷弱私”四大民族病源。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农民能够接受与欣赏的剧本,培养农民演员,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 ,探讨“观众与演员混合”演出方式 。戏剧以农民反抗地主、用科学破除迷信为两大主题。

 

16.无产阶级戏剧:1929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由郑伯奇、夏衍等人组织的艺术剧社在上海成立,首倡“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倡导戏剧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与民众相结合,强调戏剧的阶级意识,对推动中国戏剧向革命方向迈进,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17.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东北沦陷区文学和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沦陷区作家在日本的文化政策下艰难挣扎,一些作家坚持五四乡土文学传统,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真实生活,如山丁《绿色的谷》;一些作家从个体的战争体验出发,转向日常生活里的人性,如张爱玲;另外,雅文学与俗文学逐渐接近,通俗小说空前繁荣。

18.国统区文学: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基调为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文协成立,文学活动以“救亡”为中心,强调宣传性;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开始凝重反思,如老舍《四世同堂》,路翎《财主底女儿们》;解放战争后则开始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之际的反思,强调喜剧性讽刺,如钱锺书《围城》。同时,后期国统区文学也有对解放区文学和外国文学有所借鉴。

 

19.解放区文艺:范围在以陕甘宁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作家与当地群众接触,群众性文艺繁荣,文艺工作也吸收民间文艺,自觉探索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形成一些新文体,如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另外,作家很少注意现实生活的矛盾与黑暗,一味歌颂新社会,强调政治性,相对忽视了艺术性。总体来说,解放区文艺呈现明朗素朴的基调,转向黄土地,赋予了新文学特殊的“寻根”意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三)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2020年10月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雪花荐读】文韵鸡西/滕宗仁
钱理群:我的1940年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回忆
推荐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