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宋代茶书八种序言)

回望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想从让生活过得更美好这个角度,寻找一些支持的话,那大多数人都会聚焦到宋代。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样说来,关注宋人的世界,不仅对过好我们的生活有所助益,对民族文化之复兴也颇为重要。

说文化复兴未免话题宏巨,如何过好每个人的生活,则不可回避。处于一个快速变幻的时代,再来看这个问题,则有两方面的深意。

一方面,文化传承并非如技术演进,有着单向度的迭代进化;实际上,我们面对宋人的生活美学,往往需仰视方见其全貌,实无居高临下的自信。

另一方面,对生活的细腻品味,对生活中美的敏感,对于闲暇日少,节奏激荡的现代人来说,本非所长,时代之大势使然;这让我们怀古之时,又颇生艳羡之意。

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共业因缘,一味摹古并不是好主意。但无论怎样,总需先了解古人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其精神世界又有怎样的气象,方才谈得到推陈出新,找到当下的方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既有内涵、又有趣味,同时具有无限延展的空间。

这便是我们关注宋代茶文化,整理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

无论是理解古人的生活美学,还是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与着手。

一是知识与技术的层面。如同我们品一道茶,仅仅能说出真**好!恐怕是不够的。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感受其结构与层次,从而有更好的体验。这方面古人是要言不烦,尤其是《茶录》与《大观茶论》,都能直指问题核心,对今日颇有启发。而作为巅峰时代贵族文化的代表,徽宗的品鉴理念,更是大大超越时代,其对口感中重量感、空间感、平衡感的把握,实际上与现代葡萄酒领域专业人士颇能沟通,而反观其后的茶叶品鉴,则似乎是退步了。

不仅如此,即便在对山场与工艺这些技术范畴的理解上,宋人似乎也超过当代。这多少令人困惑,但想想这个时代,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市场、销量、利润,那对于一些可能“无用”的知识与技术的忽略也便可以理解了。《东溪试茶录》中对山场分布,茶园划分,品种特性等方面的记述,不仅开了品茶山场文化的先河,甚至可以说是今人尚未逾越的高峰。在书中宋子安已经构建了细致的“口感地图”,而这正和我近年来对古树普洱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想想现在大多数的普洱山头茶著作非但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甚至对于茶园如何划分,树种的多样性等最基本的知识都视而不见,未免令人唏嘘。

黄儒的《品茶要录》则更多的关注工艺方面的问题。面对工艺,古人往往有更开放的视野,不会奉某某茶国家标准为圭臬,只是比较不同侧重点的口感差异,这也给今人颇多启发。更值得关注的是,古人的工艺的丰富性,这就又涉及到背后的观念了。

古人相信我们的世界运行阴阳相生,五行运化,有着内在的和谐,今人则往往不以为然。我们不必迷信古人的观念,这是对的,但是却往往忽略了今人的局限。什么局限呢?从工艺的角度说,现代人往往只关注一个参数,杀青到什么程度,焙火到什么程度,含水率达到多少,形成了一种线性的思维,无形中误以为只要达到这些参数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衡量一款茶的好坏,并不限于这些,以生物分子成分之多样,结构之复杂,可能有的内涵物质,有的参数我们并未充分认识。古人因为上述的观念,思维的发散,反而会做一些不厌其烦的工作。比如反复加水研磨,过黄时水火并用、多次锤炼。这些方法或许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这样的操作却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众多的可能。

这些不仅在技术上对我们会有启发,在观念上,也会让我们的操作充满生机与趣味。而如果我们对《北苑别录》里面的工艺详细梳理的话,会发现,宋茶看似奇怪的工艺,和唐代以来的外丹、丹药传统密不可分。基本上每一个操作,都能在丹药制作中找到对应的依据。而丹药的背后是道家的自然哲学,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那我们所看到的工艺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还有众多的精彩等待我们去发掘。这也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展开。

除了知识与技术、观念与哲学,宋人之所以站在文化之巅峰,还在于艺术与审美的高度。这个在本书关于《大观茶论》的附文中多有涉及,这里不再展开。我们想借此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也是上本书(《茶经》注)里面提出的问题:中国究竟有没有茶道?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对今天有无意义?

茶道这个词,英文可以译为“teaceremony”,也可以译为“teaart”;因为英文历史上没有词语可以对应“道”,只能借用别的词语。这两个词初看只是翻译不同,实际上从礼仪“ceremony”入,还是从艺术“art”入,代表的则是不同的门径。很多人会认为,日本茶道是典型的从礼仪入手;看了这本书“点茶”的部分,可能会认为宋人会从艺术入手。这样来理解也可以,但是可能错过了主题。

考察日本茶道的历史,一休、珠光时代,也并无完备的仪式,即便有简单的仪式,也并未赋予太多的含义。珠光从一休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禅者之间的点拨与默契。到千利休时代,方才逐渐成其范式,同时也渐形成侘寂之美学。盖道之将行,顺应时地而已。仪式化的茶道如果失去其历史与心态的语境,则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

如果说日本人对道的态度是顶礼膜拜,树碑立传。中国的古人多认为,道不可须臾离,更无须大书特书,如果这样做,已经是“背道而驰”了。禅宗有无数的公案,但都是鲜活而非死板的,这方才是道的本义。同样,虽然宋人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点茶也可称是美轮美奂的艺术。但是这不过是道之运行,道之体现。如果将其命名为“道”,则无异于是对道真正的污染。这方是禅宗与道家皆达到高峰的宋代却没有形成所谓“茶道”的根本原因。

千年之下,习惯于现代知识体系的我们,对于茶,对于道,恐怕已无古人的自信。从这个角度说,日式茶道的程式化自有其市场,也无须排斥。只不过现代社会压力之下,人心看似强大却很脆弱,如果过于拘谨,层层包裹,难以舒展,这是求道之大忌。以趣味,以意乐进入,更容易让我们的警惕放松下来,邂逅不一样的世界。这方面恰是宋人的特长,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自有其深意。

无论从何而入,总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我们习茶、饮茶的初心,希望浓缩宋茶精华的这本书能帮到大家。(本文来源:茗寿堂,

本文标题: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宋代茶书八种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chaliyi.com/article/79746.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质胜文则野300 兴隆一期·续II 210217林海微澜
古典明式家具的美学智慧
以茶行道
生活美学|泡一壶茶,在秋天里等你
茶席秀丨一眼,如星光吻落眉边
现代人的茶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