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食文化的三大内涵

色香味的“美食文化”

饮食中的“礼仪文化”

“民以食为天”的“养生文化


        远古时期人们吃东西开始只是为了“充饥”、“果腹”,讲究“色、香”是因为可以引发食欲,而真正的美食不在“色、香”上,而在于“味”。而重视饮食之味从何时开始?估计是在商、周之际。

        《通典——禮典 第四十九》:“有虞氏四時之祭名:春曰禴(yuè),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其祭尚氣……夏氏時祭之名,因有虞。其祭貴心。殷禴禘嘗烝,亦因虞夏之制。王制云「春禴,夏禘,秋嘗,冬烝」。鄭玄云「此夏殷之法」。其祭尚聲……周祭,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以禘為殷祭之名。其祭尚臭……”

        古人祭祀一年四季有不同名称:春祭叫“禴”,夏祭叫“禘”,秋祭叫“嘗”,冬祭叫“烝”。这只是用来区别春夏秋冬,而用什么做祭礼并无季节之分,却有时代之别。开始时并不注重用牲之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例如虞舜时期“其祭尚气”,是指重视牲畜的“血腥”之气。以后到殷商时则重视牲畜的“声音之号”;到周代则重视牲畜熟食之“味”了。

        因为殷商时曾以“禘”为一年四季总的“祭名”,所以周人为了表示与商人的区别,有意把春夏秋冬的祭祀名称改为“春祠、夏禴、秋嘗、冬烝”。“其祭尚臭”就是强调要重视祭品的味道了。中国人在饮食中特别讲究“美味”可能就是从商末周初开始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美食文化”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已经臻至完美到了世界级的顶峰阶段。但也产生了两个“副作用”:一是培养了许多“重口味”的“吃货”。从天上飞的到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地里种的、树上长的、山里采的……把野生的吃光了就人工养殖,甚至用上化学配方实验制造。——美食挑起大众的好胃口,大吃大喝成风也是“世界第一”。

        第二个“副作用”是:因为“美食文化”太发达,而把饮食文化中的另外两方面的内涵忽略了。既忽略了“饮食礼仪”,更忽略了“饮食养生”。以致社会的文明礼仪不仅没有与“美食文化”的高度发展而相应发展,而且越是在大吃大喝的场合,越是出现不文明的乱像。

        另外,大吃大喝的结果是吃出许多大肚子、小胖墩,吃出许多“富贵病”,也吃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传染病。一个“癌”字三个“口”:一个乱吃的“口”,加个乱喝的“口”,再加个乱抽的“口”,问题堆成“山”,戴上“病帽子”——就是“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攻略饮食文化-西餐礼仪,吃西餐礼仪
中国的美食文化你知道哪些?
当春节走向世界,仅仅吃喝行吗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11中国文化复习课件
今年过年你还会大吃大喝吗?
中华民族流传的饮食礼仪(相关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