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背溪文化

城背溪文化

在湖北,发现的城背溪文化代表性遗址有宜都城背溪、花庙堤、栗树窝、枝城北,枝江青龙山,秭归朝天嘴、柳林溪,宜昌路家河、巴东楠木园、店子头等。遗址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的交接地带,多位于长江及其支流清江两侧的一、二级阶地上。

中文名城背溪文化

地理位置湖北

    城背溪文化

    80年代初期,在湖北种归柳林溪和宜都城背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的文化被称为“城背溪文化”。除了石器以外,城背溪文化还发现了以夹砂红陶为主的陶器,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掺炭或掺骨未的红陶以及磨光黑陶等,也占有一定比例,陶器上的纹饰以浅细绳纹为主,此外有线纹、戳印纹、锥刺纹、刻划纹等,也还有少量彩陶。器物形制比较简单。这种文化分布在长江岸边或临近长江的山头上。城背溪文化是作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区域文化代表之一的大溪文化的先导,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为“前大溪文化”。这种文化在湖南石门县皂市遗址的下层也有发现,其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

    名字由来

    城背溪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宜都城背溪遗址而得名。城背溪文化是湖北境内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上限不超过公元前6500年,下限为公元前5000年。[1]

    文化特点

    城背溪文化的陶器器类比较简单,呈现出一种原始、古朴之风。石器以打制为主,局部采用磨制方法,—般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漫滩上的鹅卵石。骨器有骨针、骨锥、骨铲、骨片等。[1]

    考究遗址

    在城背溪文化中我们却发现了大量的稻作遗存,主要是在遗址陶片中夹杂有大量的稻壳、稻谷和稻草。在城背溪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中,可以观察到稻谷壳形状细长、颗粒较大,与现代栽培稻接近。经科学测定,发现城背溪文化出土水稻的水稻花粉与现代水稻花粉特征一致,证实了距今8000年前的城背溪文化发现的稻谷应属于人工栽培稻,这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人工培植水稻之一,对于研究水稻栽培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工培植水稻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1]

    城背溪文化遗址中,动物遗骸数量较多,其中以牛骨、鹿骨、鹿角和鱼骨占大宗。此外还有贝壳、鳖甲、蚌壳等。城背溪遗址器物中有用作原始纺织的纺轮和用作渔猎的石质网坠等,还有大量的动物遗骸,说明当时人们的手工业、禽畜养殖业和渔猎经济都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1]
    城背溪文化不仅具有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较原始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国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文化特征,是湖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1]

    参考资料

    • [1]城背溪文化(图)网易新闻2014-05-202014-05-20[引]
    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河姆渡文化
    【东方陶瓷】湖北省新石器时期主要的遗址有哪些?以及重要遗址器物欣赏!
    长江下游诸原始文化
    中国人属于什么人种?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太原镇城村:5500年前,古人在太原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