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稀见地方志提要
湘阴县志四卷清康熙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唐懋醇修,谭绍琬纂。懋醇高淳县人,康熙初任湘阴知县。绍琬纂《长沙府志》已著录。湘阴置县始于南朝宋元徽二年,分益阳县罗湘西地建邑。南宋淳祐中邑令胡哲撰《湘阴图经》,于元志乘无可考。明修县志,据《湖南通志》所引载,有成化元年知县韩景修县志,嘉靖三十年知县张镫修县志,二志久佚。此志乃继嘉靖《张志》重纂,距《张志》修时,已越百二十八年矣。时《张志》犹存,据绍琬志跋谓:“旧志一帙,讹者十七,阙者十三。”故此志之修为匡正前志,且补百数十年之事物。湘阴为屈、宋之旧里,自古为文物之乡,固当传有名志,以相表里,而其邑志当于人物古迹之考据,为所重也。此志凡四卷二十门,惟田赋一门记嘉靖以来税则较备,余则记叙简略。但据谭跋称,共相考订者,有周良仕、蒋儒德、李象琯、丁佐、秦正竣诸人,亦皆名士。而于沿革考据,遗脱讹误者颇多。《乾隆县志》范元琳序谓:“康熙八年《唐志》,视其书捃摭遗文,金根帝虎之讹,触目皆是。田赋源流未详,学校选举,次序亦混;山川古迹,遗脱为多;人物宋、元以下,名臣高贤,表表史册者,间多遗漏。”直斥此志之失。

  宁乡县志十卷清嘉庆二十四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余英修,袁名曜纂。余英字菊潭,山东福山人,嘉庆二十一年进士,授宁乡知县。名曜字道南,一字焘岚,号岘冈,宁乡人,嘉庆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纂修实录。历官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按《宁乡县志》始于明正统间,正德四年邑令刘绚重修,嘉靖、万历继有增纂。清顺治十五年重修,康熙二十一年邑令王钱昌为之增补,四十一年邑令吕履恒又为重修,乾隆十三年邑令李杰超复修之。明志今皆散佚,清志犹存《乾隆志》及此志。此志为名曜与同邑周采亭、刘醇夫、胡玉潭等,纂成于嘉庆二十一年,悉依乾隆旧志体例,增补七十余年之事,叙述尚属简核。宁乡建置,始于宋太平兴国二年,析长沙、益阳、湘乡三邑地设县,属长沙。元至元间升为上县,隶湖广行中书省天临路,明清属长沙府。

  浏阳县志二卷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萧敷修,刘以身纂。敷字须山,江西庐陵人,举人,嘉靖三十九年任浏阳县知县。以身号竹溪,江西安福县人,举人,嘉靖间任浏阳县教谕。浏阳为三国吴周瑜之奉邑,置县始自吴。邑志肇昉于何时,未可考。此志创修于嘉靖庚申,敷与以身检图帙,询之耆旧,汇辑而成,而未引载前志。其书体裁,共分地理、建置、学校、职官、祭祀、名胜、食货、人物、方外、艺文十门,记载简约;虽记事物核实,而事物之重要者不多。惟食货篇载浏阳田粮,每亩一斗零七合古制也。太祖即位,有诉浏阳助陈友谅饷者,帝恚之,加科二斗一升四合,视昔为倍矣。荆、湘郡邑,明初因纳饷陈友谅而加课税者,不止浏阳一邑;而惟此志乃记其事,可谓敢言者矣。

  益阳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乾隆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高自位纂修。自位字紫庭,宁晋人,举人,乾隆十一年任益阳知县。《益阳县志》创修于明孝宗时邑令周济,续修于嘉靖间邑令刘激,重修于万历间邑令朱銶;清康熙二十二年,邑令江闿复增修。此志复增《江志》六十余年之事,全编为二十八门,凡五十七目,序次尚有条贯。艺文志,以屈原著述《楚骚》辑录,以为邑之乡贤所作,殊不免过于夸耀矣。按益阳踞洞庭上游,形势雄壮,物产丰富,古为荆、湘名邑,建县始于汉,属长沙国,因邑有益水出县东南之益山故名。后汉建安二十年,孙权与蜀争荆州,遣鲁肃将兵拒关羽于益阳即此地。唐移今治,元升为益阳州,属湖广行中书省天临路;明复为县,属湖广省长沙府。清初因之,湖广分省后,属湖南省长沙府。

  湘乡县志十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刘履泰修,刘象贤纂。履泰四川万县人,康熙十年由举人任湘乡知县。象贤字若启,湘乡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未仕。按本志沿革,自汉哀帝建平四年封长沙王子昌为湘乡侯,其名始此。东汉遂置湘乡县,迄今未更其名。湘乡志乘,创始于明成化间,正德乙亥知县张浚重修,嘉靖庚子知县庞钦明三修,万历庚寅知县揭士奇四修;清顺治己亥知县叶良礼五修,时秉笔者,为邑人龙孔然焉。此志继《叶志》重修,稿成于康熙十六年,时总纂署象贤名,而孔然犹在,亦尝相协纂辑者有刘兆龙、徐芳、丁爌、周书成等,分任采辑。当是时湘乡旧志,皆毁于明末兵火,此志之纂,仅按孔然志稿,如同肇创。按此志所载,于赋役、兵防诸门,纪明际之苛税及兵乱事甚详。据履泰自序所云:“湘厄于苛政者十年,厄于兵火者三十年,厄于租庸者,三百年之隐痛。”观其序言,阅其全志,其修志之旨,欲以申言当时贫民之隐痛耶。

  攸县志六卷清乾隆十六年刊,嘉庆八年补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冯运栋纂修。运栋浙江慈谿县人,拔贡,乾隆七年任攸县知县。雍正七年运栋宰咸阳时,会修通志,襄助编辑,历三载成《陕西通志》,马、班雅誉,流播西北。及官攸县,又成此志,亦号名编。《攸志》修于顺治己亥,续修于康熙甲子,嗣后冗修者六十余年。运栋此志成于乾隆丁卯,全书凡二十二门,体裁严整。嘉庆八年张范又为增补风俗、职官、选举、人物四门,征文考献,校核谬误甚多。

  岳州府志十八卷明隆庆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钟崇文纂修。崇文南昌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礼部仪制司主事,隆庆间出知岳州府事。岳州旧有弘治元年知府刘玑纂修府志十卷,简而太略。此志原为李元芳修纂成稿,崇文仕岳州时,重为更正详定,并增其所未备;郡人方启为之订正,胥焯及孙斯亿为之考校。其书编次,卷一图说、郡邑纪,卷二沿革世表、封建世表,卷三秩官年表上,卷四秩官年表下,卷五选举年表,卷六军政考,卷七职方考,卷八司天考,卷九秩祀考,卷十建置考,卷十一食货考,卷十二水利考,卷十三宦迹列传,卷十四侨寓传,卷十五乡贤传上,卷十六乡贤传下,卷十七外传,卷十八杂传。其体裁定图、纪、表、考、传五纲,采编年及纪传二体,而纪传中亦默寓编年序次。其书有表有论赞,体例慎严。郡邑纪谓:“岳郡古三苗之国,倚洞庭为险,轩辕、虞帝、夏禹亦尝巡守所至。”其所引证史传殊为附会也。又谓:“秦时岳属长沙郡,其后析长沙置建昌郡于巴陵;刘宋废建昌,即以巴陵为郡。隋开皇间废郡改为岳州,唐仍之;宋置岳阳军,后改为纯州。元升为岳州路,明洪武九年改为州,十四年升府,领县四,巴陵、平江、华容、临湘,二十九年又割常德府之澧州、石门、慈利、安乡来属,郡隶于湖广行省荆南道。”此段则较为可信之史料。职方考提封条谓:“岳州府在湖广省城西五百一十里,以天岳山名,其曰岳阳,则天岳之阳也。”山川条谓:“幕阜山一名天岳,在平江县。”然岳郡诸山,则以巴陵之君山为最有名,在洞庭湖中,《宋图经》名熊耳;内有小山十二,状如螺髻。《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二女娥皇、女英,所谓湘君也。”君山以此得名。

  岳州府志二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遇时修,杨柱朝纂。遇时字雨若,辽阳人,康熙十八年任岳州知府。柱朝字娲宫,别号天岳外史,临湘县人,四川平武知县。岳州宋时名岳阳,先有马子严撰《岳阳志甲》二卷,继有张声道撰《岳阳志乙》二卷,又有范晦叔之《岳阳风土记》,诸志只述岳州山川习尚故实。明有弘治、隆庆、万历三志,此志为清修府志之首,成于康熙二十年,全编分三十六门,序次井然。此书原为吴兴蒋氏旧藏也。

  巴陵县志二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赵士珩修,卢传标纂。士珩字楚卿,奉天海城县人,康熙十八年任巴陵知县。传标字子建,巴陵县人,贡生。巴陵为今湖南岳阳县,清时名巴陵,为岳州府附郭县。按本志沿革,晋始置县,遂名巴陵,属长沙郡,刘宋时分长沙置巴陵郡,梁改为巴州。隋改曰岳州,宋又名巴陵,元改为岳州路,明为岳州府,清仍之,郭县曰巴陵。其得名,因岳州城内西南有巴邺山焉。巴陵往事,久载郡志,县有专志,实此书始。据士珩序谓:“志成于兵事甫定之后,延传标及邑士冯子登、龚民载等为之。”其书体例尚属整严,因适郡志新成之后,巴陵邑事已大率臻备,补摭不难。又执笔者,皆为郡之名士,文笔雅健,可推邑志中之上品也。

  宝庆府志五卷明隆庆元年刊本(天一阁藏存卷四至五)

  明陆柬纂修。柬字道涵,金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大理寺丞,嘉靖四十二年出任宝庆府知府。宝庆为秦长沙郡地,汉置昭陵县,属长沙国;武帝元朔五年分昭陵为夫夷、都梁二侯国,皆属零陵郡。三国吴改置昭陵、昭阳二县,晋改昭陵为邵陵,昭阳为邵阳,历南朝、隋、唐、五代名未有更。迄宋改置邵阳郡,领县七,元始改称宝庆路;明为宝庆府,领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州、新宁县、城步县。兹据其沿革之名称变迁,以考其志乘之原委,见载于《宋史·艺文志》者,绍兴间霍篪、周之瑞撰《都梁志》八卷,时霍为郡守,周为教授,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又撰《续志》一卷。其后又有郑昉《都梁志》二卷,李韦《邵阳图志》三卷,巩嵘《邵陵类考》二卷,黄沃《邵阳纪旧》一卷,皆纂成于宋代。于元无考,明修诸志自永乐间始;正德间又修之,始名曰《宝庆府志》,嘉靖癸卯罗山刘启东重修。此志继嘉靖志重修,今存宝庆志书为最古。惜仅存此二卷,全书体例若何,未可稽考。参《康熙府志》录此志陆柬序,谓此志“发凡举例序,纂自余手,而考校之详,苏生之功居多,其后乃以学生段文岳赞其事刻成”。又据康熙《志》载崇祯修府志序、陶珙序云:“隆庆陆公所编,括以三才,责之参赞,言有大而非夸,皆虽约而语博,庶几信史。”观其序语,此志体裁之梗概可知矣。

  新化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康熙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于肖龙修,阳文烛纂。肖龙字云宾,河南内乡县人,顺治十一年进士,翌年任新化知县。文烛字洞逵,新化县人,庠生。新化在汉名梅林,晋名高平,至宋始名新化。明成化间司训蒋瑛修有县志,嘉靖己酉邑孝廉刘轩又纂县志十一卷,万历壬子邑进士邹廷望纂县志八卷。此志为肖龙官新化时,以康熙元年周苍涛撰修邑志十一卷不精;七年复延文烛辑为十二卷,依周苍涛所纂县志重编也。其书体裁,叙星野舆图,则远稽历代,殊与沿革有混。所记宫庙之仪,食货之政,兵屯盐马之制,稽考甚详。而官师人物之传,间有短评,所论皆直言无忌。

  城步县志十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王谦修,杨时宪纂。谦永年县人,康熙六年进士,十九年任城步县知县。时宪城步县人,顺治十五年贡生,考授县丞。按城步建县于明弘治甲子,据时宪序谓:邑志创自弘治间。而未言纂成于何年。又此志所列瞿九思、刘应龙二旧志序,亦未注明撰成年月。而凡例云:“县志前明虽屡经辑,已成灰烬,虽云重修,实同创修也。”又据王谦序云:“清初刊造《赋役全书》,城步因无志纪可查,误将明末额外加增官军月粮八百八十七石九斗三升造入知单,民受重科之累。前今屡详请豁,未蒙议允,无志之害,即此已见一斑。”据此志序例所载,清初时明志已毁矣。此志记载田赋之制,亦以清初以来较详,惟记邑境苗、瑶二族事颇详,如苗瑶种族之分布,且与汉人纠纷诸事,备详特书。总其书体裁,则无定例,因事标篇,编次颠倒。至于考订之精详,文笔之通畅,则更不暇论矣。

  新宁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九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崔锜纂修。铸字锦麓,沁源县人,顺治十八年任新宁知县。此志为锜手订体裁,与刘敕忠等纂成。总分舆图、沿革、分野、占侯、祥异、形胜、县治、赋役、仓卫、司堡、学校、祀典、坊道、水利、古迹、乡村、寺观、物产、职官、选举、名宦、人物、风俗、诗文诸门,目次编排,失先后之宜。舆图等门,叙疆界险阻,道里远近,与后修县志有不合处。又据志后邑人谢国安跋谓:“多与旧志所载不甚符合。”按国安所谓旧志,即万历时知县沈文系所修之志,日本东洋文库有藏。明董其昌《文集》内有《万历新宁县志序》,盖其时其昌为之作序也,原书未知有无董序。按新宁沿革,旧为长沙定王子义封邑,东汉为夫彝县,宋、齐名扶县,唐并入武冈,宋复于境之金城邨置新宁县,属宝庆府,新宁之名始于宋。新宁居宝庆之上游,在万山中,其山川形胜,不独为宝庆之咽喉,实为湖南通粤省要害处。今县境东西广百四十里,南北袤百三十里,东界东安,南界金州,西界城步,北界武冈。其地势山居其七,平原居其三,地脊民贫。

  新宁县志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四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牟国镇修,朱宏绪纂。国镇日照县人,以文林郎知新宁县事。宏绪字绍文,新宁县教谕。此志宏绪与邑绅林芝、诸生李枝茂增补康熙十九年《崔志》而成。其例分建置、县治、学校、形胜、都分、瑶崮、赋役、祀所、物产、风俗、祥异、兵纪、职官、选举、人物、碑记题詠、存疑十七门。其例特著诸瑶,别立瑶崮一门,以见新宁瑶、汉杂居也。又以风俗、物产二门并载一篇,亦以示汉、瑶风俗不同,物产亦异也。新宁《汉书》称夫彝,宋以前名竹临冈。宋绍兴时于金城村设金城原,后改为新宁县。明清仍名新宁,属宝庆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子牙凭啥大器晚成?四个条件,最后一条羡慕不来,却最为关键
这个古建筑标注太详细了(来自传统营造)
夸人顺口溜,名言顺口溜,创业顺口溜,都能提高情商,锻炼口才!
不同工作的人都喜欢什么手机?
44岁富婆网恋28岁小伙,为他转账400万,富婆:他有腹肌我把持不住
女性一定要知道的30条法律常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