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工高超堵口
userphoto

2023.07.13 河南

关注

林观海

埽工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以梢料、苇、秸和土石分层捆束制成的河工建筑物,可用于护岸、堵口和筑坝等。埽工的每一构件叫埽个或埽捆,简称埽。小的叫埽由或由。累积若干个埽个接连修筑构成的工程就叫埽工。先秦已有类似埽工的建筑,称为茨防。埽工在宋代普遍使用,卷埽技术比较成熟。其卷制方式为:以梢芟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然后推卷成捆,用竹索、草绳等捆扎维系,即成埽捆,每捆圆径数丈,长加倍。将若干埽捆下至河岸指定位置,并用桩、绳固定,即成埽工。埽工用料历代不断变化。宋代一般为“梢三草七”。用埽工堵口的方法有立堵、平堵和混合堵三种。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了“高超合龙门”的事迹,介绍了另一种堵口的方法,卓有成效。

北宋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和隋唐五代基本相同,大致经由河南、山东等地,从渤海湾南部入海。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商胡大决口,河水改道北流,经由河北大部,东北流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走今南运河于天津入海。此次黄河大决口改道北流,灾难深重,“岁灾民困”、“人户流亡,十失八九”,一片悲惨景象,朝廷派盐铁副使郭申锡前往主持堵口。郭申锡因循守旧,不从实际出发,用传统长60步的埽直接填堵口门。因为埽身太长(整块填塞)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不能断绝河水。此时,河工高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新办法,郭申锡并没有把河工高超的建议放在心上,因为当时所采取的方法已经沿用很长时间了,也是治水经验的总结。郭申锡信心十足地继续指挥实施封堵决口。可是60步长的埽刚一下水,便被洪水冲得没有踪影。郭申锡认为埽的数量不够,继续组织人向决口处投放,经过反复封堵,决口依然没有实现封堵,反而有所加大,水流变得更加迅猛。由于没有按期完成任务,郭申锡被朝廷降职。

河北安抚使贾昌朝被派来继续负责堵塞决口。他让高超详细地讲述自己的方案。高超认为目前口门经过进堵已缩至三四丈宽,这时的口门较窄,流势颇紧,应当将60步的长埽改短成三节,每节长20步,然后分为逐节下埽。有人担心,埽缩短了20步,不能一下子实现断流,如果被冲走,势必白白浪费掉,费用将增加一倍,决口也更加难以堵住。高超解释说,20步埽虽然比较短,但逐节分次下埽,洪水对埽的冲击力会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众人的力量就可以压住埽,避免被水冲走。待第一节埽压下固定之后,再下第二节。待第二埽固定后,决口只剩下20步,决口两端的人就可站在岸边进行施工,不必在水中承受着水的冲力,行动更加自如有力。第三节安置完毕,前两节早已被浊泥淤固稳定,这时再在埽上压上土层进行加固,跟在平地上施工一样,十分快捷方便。贾昌朝采用高超的三节压埽法,经过不断的努力,决口很快得到封堵。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澶州商胡堵口的技术,歌颂了高超这个河工勇于革新的先进事迹。在封建社会里,平民百姓的事迹是很难被载入史册的,只有像高超这样具有创新精神,于国于民立下大功的才能名垂青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
珍贵古籍《清代黄河河工图》
休道石人一只眼
河北張家口老照片【34P】
第三节(解读盘口语言)下集
第三节 从盘口看懂主力如何建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