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濮阳大弦戏
         河南濮阳大弦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朴实自然,由于多年来对于稀有剧种文化的忽视甚至歧视,这一精美的戏曲艺术逐渐远离我们。如何传承我们民族戏曲文化,防止艺术流失,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006年夏天的青歌赛,推出了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多是边远少数民族个性鲜明的原生态音乐。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优美动人的中原(内陆的)原生态艺术,但是,尽管优美、尽管很有价值,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河南濮阳的大弦戏,虽苍老步履蹒跚,但仍不失为中州百花园中具有鲜明风格的戏苑奇葩。
         一、大弦戏的历史探源
         通常被人们习惯称为“元曲”的北杂剧,和唐诗、宋词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它在我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①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由于其文学价值一直流传至今,甚至有人能背诵其中的精彩段落。因此,在文学的角度上,人们非常了解“元,或知道元曲中的词牌名称,甚至能按照词牌的平仄格式填写词牌,如“风入松”、“耍孩儿”、“月儿高”、“皂罗袍”、“驻马听”等等。如果按照“元曲”的曲牌、音调唱出来,就非常难。可是就有这么一个群体,能够按照“唐宋大曲”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叫做“散序”;第二部分,叫做“歌头”;第三部分叫做“破”或叫“舞遍”②把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以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戴建平先生③为代表的濮阳大弦戏。大弦戏的历史早于“梆子腔”。从其唱腔音乐本体上看,显然与北杂剧(北曲)、弦索腔、吹腔和明末时期广泛流行于河南一代的俗曲小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弦戏”是超然于梆子戏之外的一个剧种,大弦戏始于唐,兴于宋,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曾盛行于鲁西南和豫北地区。民国年间大弦戏流行地域以豫北为基地,曾经达到过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商丘、郑州、安阳、新乡、晋城、长治跨越四省,含八十多个州县的辽阔范围。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弦戏专业剧团还有七个,经过十年动乱的摧残至20世纪80年代时,四个省也只剩下河南省滑县、濮阳两个职业剧团了,可谓硕果仅存!


        二、大弦戏音乐、唱腔的艺术特征
        我们先来看大弦戏的音乐、唱腔构成: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锡笛,另有部分曲牌使用竹笛、大笛(唢呐)、啰笛(后由锡笛代替),整体上是以吹奏乐器为主。二胡、板胡、大提琴等弦乐器都是新音乐工作者加入后增加的。武场伴奏除板鼓(鞭鼓)、堂鼓、大锣、二锣、手镲外还有四大扇(大铙、大镲各一对)和“尖子号”。大弦戏的音乐体制基本上属于“曲牌联套”民族戏曲的文化传承———兼谈河南濮阳大弦戏的生存状态胡利利戏剧理论纵横(XIJULILUNZONGHENG0232007年/第3期(总第286期))戏剧文学体。由七大生腔三百八十多种唱腔曲牌组成。唱词多为长短句,结构较为严谨、规范,按照伴奏乐器与演唱风格的不同分为“细曲”与“粗曲”;“文曲”与“武曲”。凡“细曲”与“文曲”均以散板引子起唱,而后经过慢三眼板、快三眼板、一眼板最后仍以散板结束。“细曲”是大弦戏的主要组成部分,用锡笛伴奏,曲牌有“黄莺儿”(分高、塌两种)、“一封书”、“打枣杆”、“金钱花”、“山坡羊”(分原板、二板两种)、“傍妆台”(分原板、二板两种)、“海里花”、“玉娇枝”、“皂罗袍”、“桂枝香”、“懒画眉”、“驻云飞”(分原板、二板两种)、“锁南枝”、“步步娇”、“腊梅花”、“月儿高”、“泣颜回”、“皂角”、“甘州”、“归山秋月”、“江头金桂”等等。“粗曲”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旋律不很花梢,用大笛、啰笛或横笛伴奏。大笛曲牌有“步步娇”、“喜归期”、“斗鹌鹑”、“经七令”等。啰笛曲牌有“耍孩儿”(招头、原板、二板三种)、“高头撵”、“调子”(分快慢两种)。横笛曲牌有“石牌子”(分快慢两种)、“大序板”、“画眉序“、“坤山坡羊”等,除此外,还有些补充唱调,如“大青阳”、“烂青阳”、“罗罗腔”、“柳子腔”、“勾儿腔”、“秧腔”(实际应是弋阳腔的快读)等等。据说各类唱腔曲牌早期原有三百八十多种,现在能搜集到的仅九十多支;而在演出中常用的还不足四十支!大弦戏的调高比较复杂,仅锡笛曲牌就有四种,如:“海里花”、“江头金桂”1=A调;“驻云飞”、“驻马听”等1=D调,“山坡羊”、“黄莺儿”等1=E调,“懒画眉”、“皂角”等1=G调。啰笛曲牌1=E调;大笛曲牌1=G调或F调;横笛曲牌1=E调。


        三、大弦戏目前的生存状况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特有的民间音乐与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中国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就体现在不同的剧种里面。不同的剧种在剧目、音乐(声乐、器乐)、表演手法以及演出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个性体现出自己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各地特有的方言,民风民俗以及这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规范等等,也会沉积在这些区域性不同的戏曲种类里面。因此这些剧种便有了它在文化史上不容忽视的价值。而活跃在我国戏曲舞台千余年,历经风雨,至今依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濮阳大弦戏,更可谓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了。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乐腔、道情……这些稀有的少数剧种虽比不上河南的豫剧、曲剧、越调等势力庞大,但艺术价值并不比任何戏曲种类低微。由于受到“新潮音乐”、“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此包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正在急速地离开我们的生活,我们曾经拥有过的这一部分珍贵而独特的艺术文化资源正在丧失。而这种戏曲文化的丧失比起典籍和文物的丧失更无法挽回,文物典籍还有具体的物质存在,还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还原我们的历史,而像戏曲这种非物质遗产的艺术文化资源一旦流失,尤其在表演层面上的流失将是永远不可复得的!
    

        近年来,我数次去濮阳,非但看不到大弦戏的演出,而且县城的剧场也不复存在了。剧团家属院空空荡荡,排练厅大门紧锁,听不见演员吊嗓练唱的声音,看不见学员们苦练基本功的欢腾场面。看门的老人说剧团放假了,有演出时再集合。由于戏曲处于低迷状态,大弦戏的演出阵地由城市转为偏远的农村,而农民只能在春秋农闲时的庙会上才会听戏,因此,剧团每年只能唱三四个月的戏。剧团全年唱戏仅300场次,每场仅挣几百元,而县财政所拨发的资金仅够退休职工的工资,演员的生活非常清苦、拮据。剧团放假时,演员主要靠外出打工、做些小生意来养家糊口。④目前,大弦戏剧目已由最高时的三百余部减至二十余部,剧团办公房屋成了危房,舞台设备已20年没有更换过,没有高档音响。尽管如此,现有艺人仍坚持每年排出两部新戏,苦苦“守护”着这一民间艺术珍宝。⑤1988年,在濮阳县委、大弦戏剧团的强烈呼吁下,经省文化厅批准,由安阳地区戏曲学校(现安阳文化艺术学校)为大弦戏剧团培养了一批学员。二十年过去了,当时的三十名学员,多数人员已经转行,现在留团的仅剩6人,大弦戏演员已显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在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严重024断层。由于戏曲演员待遇差,家长普遍不愿让孩子学戏,缺乏生源,招生非常困难,又无专业戏校培养,大弦戏剧团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⑥

         四、拯救戏曲音乐,传承戏曲文化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纪,文化的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关系到一个民族在世界整体格局中的生存与发展。中华民族要想在未来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实施,迈出了非常成功的一步,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想,我们幅员辽阔的中国原生态民歌所覆盖的疆域、所辐射到的人群,恐怕远远赶不上在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综合性艺术———中国戏曲吧!
    
        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我们的主要媒体,用同样的力度,举办一个中央电视台××杯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或稀有剧种,或戏曲小品,或折子戏专场,或唱腔大赛,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她所产生的影响,所做贡献应当不亚于青歌赛吧!中央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中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而传承发展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承发展是延缓传统的动力”⑦。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多家电视台在戏曲节目方面以各种形式对我们的戏曲大力推广: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浙江卫视的《戏曲版》、河南台《梨园春》和安徽台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实施戏曲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许多的经验教训是应当吸取的。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艺人的地位,基本工资经费国家全包,艺人们的地位是提高了,但是大锅饭调动不起来艺术创造的积极性。这就牵涉到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既不能再吃大锅饭,也不能让艺术工作者整天迫于生计,出不了好作品、好艺术。
    2、挖掘、整理与提高是最好的保护,但是在提高的过程中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忽视自身的特点,缺乏个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传统与地域文化内涵都类同化了,没有了个性还有什么意义呢?一说改革就贪大求洋,搞程式化,没有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要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戏曲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被其他艺术所同化,或者一点一滴地消失灭亡。中国有极为丰厚的戏曲文化,对它的保护,实质上是对中华民族本土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戏曲要保持长盛不衰,就要充分保证对遗产的挖掘、保护,形成对戏曲文化的有效利用,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现代传承的目标。
    
         随着国家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濮阳大弦戏的艺术价值和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抢救、保护大弦戏这一即将消亡的“御,2004年,濮阳大弦戏被河南省列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保护试点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濮阳大弦戏列入其中。⑧这个千年艺术奇葩、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濮阳大弦戏,终会响遍中原、走向全国。

 注释:
①②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4月第一版126页、333页。
③《大河报》2007年1月5日第A17版。
④由戴建平提供。
⑤由戴建平提供。
⑥由时任安阳地区戏曲学校主抓教学副校长胡君邦提供。
⑦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音乐的最好保护》,《音乐研究》2006第一期第6页。
⑧刘小江等:《千年濮阳大弦戏》,《中国文化报》2005年7月19日。

(作者单位:安阳师东逊院音乐系)责任编辑郭翠君戏剧理论纵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海平弦传承人刘钧:为青海曲艺事业做贡献
武当神戏
昆曲传承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对策
[非遗]道情戏
非遗:巨鹿乱弹
老戏千年:莫愁前路无知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