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古代文化地標』

  《汝帖》是汝州文廟的一大亮點,與《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由宋大觀三年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閣帖》、《絳州帖》及『三代而下迄於五季字書百家』刻成,金文、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是我國古代碑帖之珍品。圖為《汝帖》局部。

  把『文廟博物館』一詞輸入搜索框內,google給出19.2萬項相符的查詢結果,百度給出14.9萬項相符的查詢結果。比如北京文廟現在是首都博物館,蘇州文廟是碑刻博物館,山西平遙文廟是儒學博物館……

  這是個意外的結果,又在情理之中。遍布全國的文廟作為時光河流的文化渡口,從此岸到彼岸,它擺渡的何止是一代代士子,更是古中國薪盡火傳的文脈根系。

  自曲阜的『故宅三間』變成第一座文廟開始,文廟便以厚德載物、倡導教化為己任。歷代王朝政府的推崇、無數學者代代相因的文明良知、民族文化自我保護的自覺意識、延續千年的廟學歷史,給文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收集、保存、珍藏歷史文物的廣闊舞臺。每一處文廟都堪稱是一座歷史博物館。庭院中的蒼蒼古樹,藏經閣中的圖書,東西廡的塑像、神位,四處散落的石刻,大殿中的祭祀禮器、樂器,門坊亭閣欄廡殿臺的建築造型和彩繪以及積年累月的種種收藏等,文廟博物館顯得特別豐富生動,自然天成。像曲阜孔廟漢碑、北京文廟的進士題名碑、國子監的十三經石刻、蘇州文廟內的宋代石刻等,『它們都是國之瑰寶,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長羅哲文說。

  『古代並沒有和博物館對等的詞,我們不能說歷代地方文廟都擔當了博物館功能。第一座文廟收藏了孔子的部分遺物,確有博物之意,別的地方官廟可能是博學而不博物,它會收藏許多典籍,擔當起圖書館的部分功能。而其最重要功能還是祭祀。』河南大學文學院王利鎖教授說。

  民國之後,文廟『祀其道,神教化』的社會功用日漸退隱,作為博物館的固有價值日益突顯,許多文廟成了各地的文物收藏征集之所,有的地方則直接設博物館於文廟之內。這種因廟設館的演進,無疑是當代歷史賦予各地文廟的新使命。

  記者自2006年7月16日開始,走了二縣一州一府四文廟,郟縣和太康文廟都承擔了當地部分文物收藏功能,洛陽的河南府文廟正在全面大修,此功能暫時缺失。汝州文廟則在文廟中既設了汝瓷博物館,又設了汝帖展覽館,融合博物弘文與承載歷史的功能,文廟的『文化地標』作用彰顯。『

  它曾被供於高堂也曾被棄於馬廄

  《汝帖》是汝州「三寶」之一,也是汝州文廟的一大亮點。』初抵汝州,汝州市教育局原局長高山、汝州市汝瓷研究所所長張天慶便隆重推薦。

  走進汝州文廟大成殿,講解員輕輕推開西廡厚重的木門,如同啟開封存800多年的一壇美酒,醇香飄然而至。

  20通石碑靜臥在展廳內,日光燈下閃爍著幽幽光華,石碑上鐫刻著先秦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書法精品。細看之下,鄭國大夫皇頡的字瀟灑俊逸,酒仙劉伶的書法自由奔放、灑脫不羈,李世民的書法意興天來,字外風雲,有皇家風骨……這數十方碑刻,便是被清代《直隸汝州志》推舉為可與《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的《汝帖》。曾任河南巡撫的清代碑刻學家畢秋帆在其所著的《中州金石考》中稱贊《汝帖》為『真宋室之鴻寶也』。

  清代詩人孫灝在《汝帖》詩中寫道:『望嵩樓高高入雲,舊藏汝帖天下聞。松煤拓紙歲萬本,官司厭苦征求紛。樓瓦飄零碑墜地,過眼煙雲等閑棄。誰從灰燼拾遺珍,石爛猶存古文字。』《汝帖》八百年流轉的命運盡在其中。

  後世名氣愈來愈大的《汝帖》,出自800多年前的一個小小地方官王之手。那是宋大觀三年(1109年)的八月,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閣帖》、《絳州帖》及『三代而下迄於五季字書百家』刻成,共12塊汝帖碑,匯帖12卷,每卷首均刊目錄,卷末刻帖的數目,共77家又23種,宋刻匯帖有目錄者並不多見。因刻於汝州,故名《汝帖》。

  刻成之後,王心滿意足,把它們鑲嵌在汝州官衙『坐嘯堂』的牆壁上,後移至望嵩樓上。望嵩樓在汝州北城門附近,唐宋時是天下名樓。樓高三十米,上下三層,憑欄遠眺,嵩山峻嶺盡收眼底。唐代大詩人李益曾登此樓賦詩:『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30年間兩上此樓的李益,目睹社會動亂給汝州百姓帶來的災難,感慨萬千。此詩已成千古絕唱,被選入大學教材。

  碑刻移於望嵩樓上,社會影響日益擴大,『松煤拓紙歲萬本』,已然轉變成一種公共財富,誰都能隨時拓印。

  明末戰亂,望嵩樓樓焚碑殘。汝帖碑刻被丟棄在馬廄中。清順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整一新,並加跋2刻,總共14塊碑刻,重新收藏於衙門,安置在西園存古軒中。當時范承祖為從民間收集碑刻,不惜以刑律威脅有可能收藏碑刻的老百姓。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義見所存碑文漫漶不復識,又自洛陽購得《汝帖》宋時原拓一部,重摹諸石,范承祖所做跋已失,白明義又加上序、跋和目錄,並加蓋汝州官印為記,碑刻變成了20塊,仍藏存古軒中。社會動蕩之中,碑刻屢有散失。1947年臨汝解放,州衙被毀,碑帖流落民間。

  新中國成立後,時任縣文化館館長的張久益等人多方收集,在火神廟街一老百姓家門口找到第一塊,當時這戶人家把它丟在門口當石凳坐。1983年,縣公安局在拆房時發現了一塊《汝帖》殘碑,正副三位局領導親自把碑送到文化館。『從第一塊找起,花了四五年時間,找到了10塊。在多人幫助下,到1983年總共找到18塊。又從開封博物館復制了兩塊,復制的也不是原拓。』張天慶所長說。

  『張久益致力於收集這些寶貝,「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張久益將收集到的大部分碑刻砌在牆內,外敷灰漿,少部分埋在深挖的土坑內,方保全了這些東西。』汝州文聯副主席彭中彥說。

  1983年以後,20塊石碑109帖的《汝帖》遷入文廟內,它囊括了宋以前數千年的書法。這時汝州文化局提出一個大膽設想——續帖。篩選宋以來千年傑出書家68人的代表作品,再刻制80塊碑帖,使《汝帖》總數達到100塊。2006年7月,記者在汝州文廟采訪時為止,『80塊碑帖刻石工作已接近完成』。

  它是『書帖祖宗』珍貴的『克隆』本

  2003年,上海博物館斥資450萬美金,從美國購回中國最早書帖集成《淳化閣帖》宋代原版。這次收購被稱為『書帖祖宗』回家!

  有人質疑450萬美金的高價,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說:『它是真正的「祖帖」,「祖帖」就是原版。宋太宗為偃武修文,在淳化年間,將宮藏歷代名家墨寶刻於棗木板上,第一次集中華書法之大成。一千年過去了,公認存世僅此一套的孤本,能不珍貴嗎?!』

  一部『祖帖』珍聞多,就連所用紙也大有講究。那是享譽神州的澄心堂紙,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張,鼓足勇氣也『此紙不敢書』。清代乾隆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每開張拍賣也得3萬元人民幣。『祖帖』數百頁全為正宗千年『澄心堂』,光賣紙也能賣好幾百萬元人民幣。

  《汝帖》同《淳化閣帖》又有什麼關系呢?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副院長、我國首屆書法博士鄭曉華教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觀年間汝州出現的《汝帖》、泉州的《泉州帖》等,這些翻刻《淳化閣帖》的各種「再生」版本,在歷史上都非常著名,在社會上流傳很廣。』

  當時,為什麼會出現像《汝帖》一樣眾多的翻刻本呢?

  宋初歷經晚唐、五代之亂,書法藝術所受摧殘十分嚴重。具體的表現:一是國民書法整體水平低;二是偌大一個國家,立朝近百年,沒有像樣的書法家。現在談書法,是作為一種視覺觀賞藝術,一個藝術品類。宋朝是被當做政治家、國家公務人員的一種重要職業素質來看待的。一個王朝書法水平如何,關系到國家文明水准、王朝尊嚴,也關聯到國家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就可以想見,當年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敕修《淳化閣帖》,是當做一項重要的『政治舉措』來實施的。

  基於統治者的文化壟斷,宋太宗印得很少,只賞賜給皇親國戚和中書省、樞密院大臣每人一套。更要命的是,不到100年,皇宮失火,刻帖的木板與所藏歷代名帖原作悉數被毀。導致後來陸續有以初刻本為范本加以修訂重摹的翻刻本出現,如慶歷年間敕修的『銀錠紋翻刻本』。2003年,上海博物館花450萬美金從美國收藏家手中買回的就是這個皇室翻刻本。而被汝州人視為市寶的《汝帖》,則是存世很少的地方官府翻刻本。

  『其實《汝帖》在碑帖如林的宋代並不出類拔萃,但經金、元兩朝對漢文化的瘋狂摧殘,到了明清時期,在別的碑帖大部分被毀的情況下,《汝帖》進入它的黃金時代,流傳全國,各地爭相翻刻引用。《汝帖》中還保留有兩首孤本詩,「他書征引,皆據此帖」。一首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詩,另一首是吳越國王錢的詩。』彭中彥說。

  明、清脫穎而出的《汝帖》,招致臨摹拓片者紛至沓來。『故宮博物院所存《汝帖》原石宋代拓片是最好的,它出自遼寧,據考證是徽欽二帝被擄北方時,從宋朝皇宮中流出的。可見當時《汝帖》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張天慶說。在采訪中,彭中彥提到他遠在北京的文友,在故宮看到《汝帖》宋拓後,不遠千裡,來汝州讀帖,看到《汝帖》碑刻,表示:『三生有幸啊!』

  《汝帖》恰如美酒,愈陳愈香。記者在汝州文廟大成殿西廡看《汝帖》碑刻,先是書法家們用毛筆、黑墨和紙張,營造出無比美妙的姿態神韻,然後是800多年前鐫刻者的鐵畫銀鉤,字字傳神,而且濃墨、枯筆等特殊效果,都刻畫出來了。

  中國人的一支毛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所以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說:『羅丹所說的通貫宇宙、遍及於萬物的線,中國的先民極早就在書法、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鍾鼎文、在漢隸八分、在晉唐真行草書裡,做出極豐盛的、創造性的反映了。』

  寫至此處,記者突然想起,在全國各地文廟的歷史遺存中,碑刻是最常見、最普遍且數量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許多文廟成為著名碑林,有的文廟碑林之名已盛於文廟之名,如西安碑林。蘇州文廟、杭州文廟、江陰文廟都成了碑刻博物館。1983年後,汝州文廟將《汝帖》碑刻收存,並開始『續帖』的艱巨工程,也是緣自對文廟這一文化特點的透徹理解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汝帖的内容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卷》[明]高濂(五)
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修内司本”探析
《绛帖》:最早的私刻书法丛帖
讀碑賞帖筆記
收藏知识之《碑帖作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