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哉嵩山·女皇封禪篇』系列之三 摧枯拉朽的嵩山封禪

  武則天封禪嵩山,所留的最要緊的文獻無疑是她親自撰寫、立於嵩山之巔的《大周昇中述志碑》,但該碑遭毀,碑文也沒有留存下來。圖為登封市有關部門根據『新、舊唐書』繪制的武則天封禪嵩山圖。本報資料照片

  武則天封禪嵩山,所留的最要緊的文獻,無疑是她親自撰寫、立在嵩山之巔登封壇東南的《大周昇中述志碑》。《舊唐書》雲:『登封壇南有槲樹,大赦日於其杪置金雞樹。則天自制《昇中述志碑》,樹於壇之丙地。』

  什麼是槲樹?

  槲樹是一古老的樹種,初夏開花,雌雄同株,落葉喬木,木質似松,但不似松的疙疙瘩瘩與枝枝丫丫,樹乾力爭向天,樹葉橢圓婆娑,將溫柔與堅毅、婀娜與雄強融於一身。這是武則天崇奉槲樹的原因?

  什麼是金雞樹呢?

  也許本沒有什麼金雞樹。『其杪置金雞樹』——在槲樹樹梢上,怎麼置金雞樹,樹上種樹呀?對此,《新唐書》曰:『登封壇南有大槲,赦日置雞其杪,賜號「金雞樹」』。自制《昇中述志》,刻石示後。』

  因為『養』了雞,槲樹就叫金雞樹,這種解釋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樹上放雞——當然該是雄雞了,無非是雞鳴通天的傳說起了作用,則天想借雞『生蛋』,『讓雞報告天帝她的登封告成與大赦天下。在這兒,雞是溝通工具。』鄭州大學昇達學院教授郭殿忱先生說。

  《新唐書》作者歐陽修曾兩登嵩山之巔,說不定那時槲樹還在,他的說法是可信的。

  北宋名士、曾以編修官參與修纂真宗朝國史的謝絳在1032年《游嵩山寄梅殿丞(梅堯臣)書》中說,他與尹洙、歐陽修等同登嵩山,『午昃,方抵峻極上院,師魯(尹洙)體最溢,最先到;永叔(歐陽修)最少,最疲』。於是,在峻極上院『浣漱食飲』,補充體力後,『從容間躋封禪壇』,於此下矙群峰,『謂非插翼不可到者』,望山下『邑居、樓觀、人物』等,『視若蟻壤』,感慨道:『世所謂仙人者,僕未知其有無,果有,則人世不得不為其輕蔑矣。』『武後封視(禪)碑故存,自號大周,當時名賢□(有「皆」、「著」、「著」等填此空字,記者猜測此字有些不恭,被拿掉過)姓名於碑陰,不虞後代之譏其不典也。碑之空無字處,睹聖俞(梅堯臣)記樂理國而下四人同游,?(「刺」的意思,有些開涮梅堯臣)刻尤精。』謝絳冷嘲熱諷完武則天朝的名賢大儒後,還不忘譏笑他的朋友梅堯臣在封禪碑上刻『到此一游』,亦非君子:『僕意古帝王祀天神,紀功德於此,當時尊美甚盛,後之君子不必廢之壞之也。』

  歷史就是歷史,謝絳對待歷史的態度,無疑值得梅堯臣等認真學習。

  但悲劇還是很快發生了,這恐怕是梅堯臣都不敢猜想的——因為他的『到此一游』和武則天的『功業之碑』一起被『毀掉』了。

  感謝趙明誠、李清照泣血撰寫、整理的《金石錄》為我們殘存了一點兒歷史信息並為毀碑立此『存照』:周武後《昇中述志碑》,武後撰,叡宗書。碑極壯偉,立於嵩山之巔。其陰鍾紹京書,字面皆工妙。(徽宗)政和中,河南尹上言,請碎其碑,詔從之。

  《昇中述志碑》遭毀,碑文亦不見於任何史料,這讓今天的我們『造假』都無從下手。

  謝絳『輕薄』的『當時名賢』到底是誰,我們倒還能猜個大概: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鍾紹京、魏元忠、李嶠、薛曜、懷素、崔融、桓彥范、張說、沈期、武承嗣、武三思、薛懷義、來俊臣、李旦(叡宗)、太平公主……

  這些光耀千秋或遺臭萬年的名字,也許沒全都刻在《大周昇中述志碑》,就是少去仨倆,還有我的掛一漏萬墊底。

  《大周昇中述志碑》『星光閃耀』可謂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它現在仍『鎮守』嵩山之巔,那無疑是『險峰』的『無限風光』。

  窺探封禪的神秘禮儀

  《舊唐書》雲:『封禪,所以告成功,祀事無重於此。』

  在中國的政治架構中,封禪是超越帝王登基、天子駕崩乃至太廟祭祀的國家大禮,無超其右;行過封禪大禮的皇帝,數來數去就那麼六七位。但無論哪位封禪者,其禮儀都鮮有史書記載。

  公元696年,武則天封禪嵩山時,已是73歲的老人。關乎她的封禪禮儀,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鑒》等,都語焉不詳——也許天機不可泄露,神秘的事業本就不該廣為傳播吧!不然,自秦皇漢武到高宗則天,他們把封禪搞得轟轟烈烈,恐人不知,為什麼史籍中總是難以留下一點兒細節的力量呢?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所說:『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通「梁甫」)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傳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闋然湮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

  封禪『門檻』太高,是帝國時代的『非常祀』。『三年不為禮,禮必廢。』況百年不為一次的封禪『非常祀』乎。

  司馬遷也曾參與漢武泰山封禪,也許終歸是『邊緣人』,也許他自認漢武封禪禮儀有點兒『荒誕不經』,所以《史記·封禪書》對此次封禪前因後果的記述不厭其詳,但說到禮儀卻語焉不詳。與司馬遷不同,李嶠雖不是史家,卻以十二分的激情參與則天封禪嵩山,自謙『謬忝司牧,躬陪錯事』,是整個封禪活動的靈魂人物,他撰寫的《大周降禪碑》碑文,對封禪禮儀著墨較多。該碑與則天撰寫的《大周昇中述志碑》並立在嵩山之巔、登封壇南,《大周昇中述志碑》在東南,《大周降禪碑》在西南。

  惜乎,該碑後來下落不明,連怎麼『人間蒸發』的,現在都無從追問。

  幸賴李嶠『凌雲之筆』,《全唐文》不棄收留——文字有些古奧,禮儀是個大約,因實在難得,稍加轉述:第一,是齋戒儀式。則天入齋宮沐浴齋戒,以示對天地神的虔誠:『萬乘停鑣,百司就列……天子乃幸齋寢,披仙幄……惟夫蠲意澄心,所以至誠盡敬。於是乎,山護野,風伯清塵,玉醴潛滋,金沙湧。神鍾驚曙,峰岩傳九乳之音;寒律移暄,草樹動三陽之色。征祥之報,影響不違。』第二,是太室之南舉行柴燎儀式,祭祀昊天上帝。『壬申(臘月初九),柴燎祀昊天上帝於岳南,顯祖立極文穆皇帝、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侑神做主。天子戴圓冕,披大裘,登三垓,植四邸,藉陳葙秸,器用陶匏。高炎四施,耀流沙而燭滄海;廣樂六變,來象物而降天神。感霏煙瑞露之征,延薰風景星之祉。』第三,是最隆重的祭天儀式。『(柴燎)大禮既畢,嘉應既臻,思欲契精爽於高明,剖靈符於峻極。甲申(十一日),御金蹕,登玉輿,環拱百神,導從群後,遂陵桂萼,攀松磴,跨崢嶸而出煙道,排列缺而天門。羽節高揮,上乾鳥星之次;黽壇下映,俯矙鵬雲之色。瓊文秘檢,絡之以銀繩;寶算休期,探之於金策:交大靈於咫尺,受洪於億萬。然後徜徉煙霄,怊悵(悲憫)古昔,凝神於九天之上,游目於八之表……仰斗杓之運行,仍布維新之令。是日大赦,改元為萬歲登封元年……千齡之統,由聖代而連九皇;萬歲之音,自神山而周四海。休氣低而翔輦,神光起而屬天。舞相趨,以降於行殿。』第四,舉行祀地儀式,祭後土於少室山。『丁亥(十四日),禪祭後土於少室下趾東南。顯祖妣立極文穆皇後、太祖妣無上孝明高皇後侑神做主。戈矛山立,玉帛星陳,登澗沼之毛,輯江淮之物。禹會之殊方異俗,俱執豆籩;漢祠之偉獸珍禽,悉加壇墀。撫空桑之琴瑟,斟郁鬯之樽?,咸秩眾靈,遍祀群望……陽烏珥而仙鶴飛,紫雲騰而黃霧起。靈之來兮如雨,瑞之委兮如山。』第五,也是最後,為朝覲儀式。則天登朝覲臺,接受百官及諸國使者朝賀:『於是事畢功宏,禮周慶洽。方欲輯圭璧,陳任,鋪六代之禮文,受萬邦之朝賀。宏規大業,其盛矣哉……我後乎出帝先(則天自稱武姓嫡出三代之周),遂康天步,登封降禪,拉宇宙之樞衡;立顯崇功,定皇王之軌式。鴻勛上格於穹昊,厚福旁浸於黎元。煒煒煌煌,亙寰區而宣壯麗;巍巍蕩蕩,橫山丘而殷聲名……天下之大功成矣,域中之能事畢矣。』

  至於武則天為什麼封禪嵩山,《大周降禪碑》開篇就講得一清二楚:歷數封禪之舉,『未有回輿按驛,覲中土之神靈;刻石泥金,崇外方(嵩山)之祀:名臣於是乎斷其去就,良史於是乎題其失得』。雖然『民主』熱議,讓人評說,但說到緣何封禪嵩山,卻『驕橫』地捨我其誰:『然則置表測日,陽城當六氣之交;祭林奠山,太室為九封之長:神翰降生於廊廡,王畿仰矚於峰岫。風雷所蓄,俯鎮於三河;辰緯所躔,旁臨於四岳:立崇乾事坤之兆,疏就下(禪地)因高(封山)之位,捨此地也,疇(誰)其尚焉!『

  封天禪地的轟然倒掉

  『知崇高之可封,悟梁甫之虛躡。』《大周降禪碑》的最後結語,可謂震天撼地——這不只是自我作古,簡直是摧枯拉朽。

  封天禪地的『思想基礎』源自先哲架構的『天人合一』,『法理案例』則是傳說的堯舜乃至黃帝用事泰山梁甫,這是秦始皇以降歷代帝王封泰山禪梁甫的根本。而封天禪地不能異地進行,這也是個根本——懷疑梁甫,無疑是藐視泰山。

  《大周降禪碑》雖由李嶠撰寫,但毫無疑問的是則天『定稿』。

  作為政治家,他們當然不能信口雌黃,總要鋪墊泰山倒掉的理由:『秦嬴(秦始皇)極暴,企踵於無為之朝;漢徹(漢武帝)窮奢,厚顏於盛德之事(封禪):人不見義,其來自久……』在這兒,《大周降禪碑》肯定秦皇漢武泰山封禪的『不義』,其實也就等於否定了他們泰山封禪的正當性。

  這還不算完,接著《大周降禪碑》又『踐踏』傳說中封禪泰山的先驅,張揚嵩山封禪的神聖:『躪(踐踏)前賢之規模,開含靈之耳目。方使炎農抱愧,愕睨於梁甫之阿;堯舜欽風,延佇於崇高之路:天下之大功成矣,域中之能事畢矣……神功與二儀並運,顯號將七曜俱懸。豈可使時邁無詩,於皇不作?臣嶠謬忝司牧,躬陪錯事:末光幸煦,長傾捧日之心;仟石徒攀,終愧凌雲之筆。』

  武則天封禪嵩山無疑是中國封禪史上的『成湯革命』:盡管『承天受命』的封禪大典是該在『天地之中』的嵩山與天交通,《大周降禪碑》所言所說自不是強詞奪理。但任何神秘主義都是怕擺事實講道理的——一旦進入理性的思辨,封禪就不免走上世俗乃至消亡的不歸路。

  也因此,接下來玄宗復闢李唐,封禪泰山幾乎成為一種天下重歸李家的宣告儀式——天子的側重點不再是與天交通,世俗的象征意義遠多於向天的神秘祈求,是有史以來最為『透明』的封禪活動。當中書令張說等共賀玄宗封天告成時,玄宗說:『朕以薄德,恭膺大寶……皆是卿輔弼之力。』而禪地時,玄宗露立祈請,仰天自誓,曰:『某身有過,請即降罰,萬人無福,亦請某為當罪。』——這純粹是借天地之神說『人話』,意不在天而在籠絡臣下與黎民了。

  而前代帝王都說些什麼『鬼話』呢?按賀知章的猜測,『或禱年算,或思神仙』,這事兒,是『秘請』,只有封禪者自己心知肚明——登封泰山前,玄宗問賀知章:『玉牒之文,前代帝王何故秘之?』賀知章曰:『玉牒本是通於神明之意,前代帝王祈求各異,或禱年算,或思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玄宗曰:『朕今此行,皆為蒼生祈福,更無秘請;宜將玉牒出示百僚。』玉牒之辭是:『有唐天子臣某,敢詔告於昊天上帝:天啟李氏,運興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極。高宗昇中,六合殷盛;中宗紹復,繼體不定。上帝眷佑,錫臣忠武……』

  玄宗一個『更無秘請』,讓神秘的封禪光明起來。而封禪的根本是與天交通,玄宗走到這個份兒上,也就等於宣告封禪走上窮途末路。

  接下來,宋真宗把天書封禪搞成了一場政治運動,意在消解『澶淵之盟』的不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封禪者。

  真宗在位25年,乾了兩件事:一是簽下『澶淵之盟』,一是上了『天書封禪』項目。

  『澶淵之盟』雖系城下之盟,但也不是特別過不去的丟臉事兒。偏偏王欽若為排擠寇准,硬把澶淵之盟『暗示』為『不堪』的事,讓真宗天天和自己過不去,越想越郁悶,總覺得要再上個漂亮的項目,衝淡『澶淵之盟』的羞恥。

  『說實在的,真宗是歷史上最不應該封禪的帝王。』登封市史志辦主任呂宏軍先生說。

  真宗這麼一『狗尾續貂』,就再沒有什麼帝王『鼠尾續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则天举行封禅大典,为何不去泰山而选择嵩山?
中嶽嵩山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三十五◎帝王部·封禅
武则天嵩山封禅留下的“三坛”今何在?
通典卷第五十四 禮十四 沿革十四 吉禮十三
【随笔】嵩山石淙会饮 怀古 || 百荷踪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