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百八十一篇朝歌原本乃是称殷是王都与盘庚宗支名称非是作为朝代称谓纣王暴虐令人发指究根源

             第一百八十一篇  朝歌原本乃是称殷 是王都与盘庚宗支名称非是作为朝代称谓

                            纣王暴虐令人发指  究根源在王位继承芥蒂被司马迁轻描淡写

   《汉语大字典》“殷”字解释说:“⑧古都邑名,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后世称为殷墟。⑨朝代名。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到殷。从盘庚迁殷到纣亡国,共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一般称为殷代。整个商代亦或称为商殷、殷商。”又《辞海》“朝歌”词条解释说:“①古都邑名。在今河南淇县。商代帝乙、帝辛(纣)的别都。”就是说,盘庚王率领商民们,是从今山东省曲阜市(当时商王都城,称“奄”),迁徙到冀南豫北地区,都城建在今安阳市小屯村附近。因为他们祭祀先祖“神灵”时,除了以前的种种丰盛“食物”,开始增加乐队演奏,于是就将这一涵义的“殷”字,作为“王都”名称。帝乙王时,在今淇县建造新的“都城”。按照当时惯例,被舍弃的旧“城邑”,称为“墟”;新的都城,则仍然是延续原先被舍弃“都城”的名称。所以,被舍弃的安阳市小屯村旧“都城”,被称为“殷墟”;淇县新建的“都城”,应该是被称为“殷”。大家知道商汤都邑“亳”,就有好几个,便是属于这种旧的都邑被舍弃,新的都邑延续原先都邑名称不改的实例。淇县的“都城”,之所以后世被称为“朝歌”,实际上是后世人们用以讥讽商纣王时候,都城贵族们夜生活,是饮酒、歌舞通宵达旦,直至早晨歌声不绝。所以,“朝歌”不是淇县商王朝末期都城原有名称,原本称为“殷”。

   商王朝被灭亡后,作为商王朝盘庚王后裔支系的宗族,也就以“殷”为称号,说为“殷”人,或“殷”民。所以将“殷”说成为朝代名,或者称作“商殷”或“殷商”的说法,都应该是错误。确切地说,“殷”只是商王朝晚期都城名称,亦是为商王朝盘庚王宗族支系称号。再者,将殷说为“姓”,也是误错。殷人原本应该是“子”姓,如胡尧先生编著《中国姓氏寻根》里搜集整理,还包括有边、褚、戴、曼、邓、樊、郝、华、桓、皇甫、孔、禄、梅、穆、那、牛、权、商、时、石、宋、索、汤、屠、沃、鲜于、向、萧、鱼、乐、钟、仲、庄、祖、左(其中有的是二个或二个以上“姓”的后裔支系,产生出相同的“氏”名),以及《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记载的,比干后裔林姓宗支,他们实质都不是“姓”,而是“氏”,即他们都是为“子”姓。其实我国现有的数千上万的所谓“姓”里面,90% 以上都不是“姓”,只是先秦时期衍生出来的“家族”,亦或“宗族”的称谓而已。

   商王朝到盘庚王之后,渐渐十分富裕起来,然而正是这种“富裕”,给商王朝带来灭顶的“灾难”。简略地说,依据古文籍里得以流传保存下来的零星史话史料,商王朝末期时,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是将宰杀的牲畜腌制后,一串串挂在门前的落叶树枝上晒干,孤儿村庄就挂着腌肉的树木,就像是“肉”的森林一般。再者,酒是使用粮食酿造出来的,依据《山海经》里记载,早在6千——5千6百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人群们,就已经发现发明酿制酒,只是当时人们将“酒”作为珍贵饮品,只是用于祭祀“神灵”。到了商王朝时期,家家户户都要自行酿造“酒”,平民们多只能用小罐储存一点,用于祭祀;贵族们则用大的坛子储存;国君们会用大缸储存,除了祭祀,国君与国君之间的访问宴会,重大节日,婚嫁喜庆,等等,也会饮用。商王朝末期,因为富余的粮食较多,贵族们于是使用大缸储存酒,除了祭祀,还可以饮用;国君们则是嫌大缸太小,用石料砌作大的“池子”,以储存酒。由此,就是所谓殷人“酒池肉林”史话的历史真相。

   就是在此背景下,殷人贵族们普遍好酒贪杯,喝酒很容易产生酒“瘾”,一些贵族们平时贪杯大吃大喝,等到祭祀祖先的时候,竟然既没有了酒,甚至连祭祀所需供奉的肉,也没有了。那时人们是以家族形式群居,村庄基本都是同一家族的亲属,很少有外部人员到来,原本都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由于好酒贪杯,许多人将自己的酒肉吃光之后,难耐酒瘾发作,便偷盗其他人家财物,引发出社会“治安”问题。这就是《尚书·微子》里所言,“殷(殷民),弗(不好啦)。或(为惑),乱(混乱),正(整个)四方。我祖(我们祖先建立的王邦),厎(被磨损破坏)。遂(随心所欲,胡作非为),陈于上(上面王也是如此)。我用(我们谏言),沈(解为沉)酗于酒(他们仍然沉迷酗酒)。用(导致)乱、败、厥德,于下(下面贵族们)。殷罔不(殷民纲纪丧失)。小大好(小民与贵族大人都喜好于),草窃奸宄”,就是当时这样历史真相。

   纣王身为天下之“王”,喝酒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纣王贪杯好醉,往往一连几天酒醉不醒,醒来已然不知是何月何日。第168篇已经辨析说过,商人之所以以“祀”字涵义表达为年,是因为商王全年天天都有被祭祀的“先祖”,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要祭祀到腊月三十,才能够使所有先祖都被祭祀到。不过一般的先祖神灵,包括“契”在内,只需“宗伯”按时对他们进行祭奠,就可以了。但是,包括先祖中担任夋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帝俊”;担任舜部落联盟或酋邦最高首领的“帝舜”;灭亡商丘阏伯,开创商邦国的“相土”,灭亡夏桀,创建商王朝的“汤”(包括汤、履、成、唐在内7位君主),以及从大丁至帝乙的30位“王”,他们都是最高神灵的天上的“帝”,对他们祭祀,王如果在都城,必须是由“王与王后”亲自主持祭祀仪式。当时人们是将所有的自然灾害,人为祸福,皆认为是祖先“神灵”作用的结果。出现灾难,就会祭祀祈祷祖先神灵保佑欀灾。不祭祀祖先神灵,祖先神灵恼怒,就会产生出种种自然灾害,人为祸难,疾病瘟疫,战争失败,等等,被认为是“神灵”的怪罪与降灾。故而纣王因为常常醉酒,需要他亲自与王后一起主持祭祀“上帝”活动时,他却不能够前往。尤其是这样的“祭祀”活动,又不能够延期改日,必须是在规定的“忌日”当天进行。如果偶尔地一次、二次纣王没有能够主持这样的祭祀活动,可以说难免会有疏漏,连连如此情况,不能不使王后感到恐惧,害怕会遭到先祖“上帝”怪罪。

   王后是九侯的女儿,据唐代司马贞、张守节,宋代裴骃等人源于《括地志》的考释,古代相州邺县境内有九侯城遗址,亦称鬼侯城,证明九侯是商王王畿内陆方70里的侯爵(级)国君。九侯的女儿是个贤淑女子,要是一般妻子,劝说纣王一次、二次,纣王不听,仍然如此,也就只能随他。再说,一般妻子平时没有王的召见,是见不到王,更是不敢说王听了不高兴的话。王要是厌恶决定不再见她,就是想说,也无处可说。然而王后是后宫主管,每次祭祀“上帝”,必须是王与王后亲自主持进行。王喝酒醉了事情,也必须是报告王后知晓。王后见纣王连连不主持祭祀先祖“上帝”,害怕会遭到先祖“上帝”的责怪惩罚,降下灾难,祸及纣王与王畿殷民,不得不累累连连不断地规劝,谏说纣王生活中不应该过分奢侈华贵,更是不能够因为贪杯酒醉,每每失却亲自主持对先祖上帝的“祭祀”活动。一次,二次,纣王还会认识自己错误,说得多了,纣王也就很厌烦。然而喝酒有瘾,纣王控制不了自己酒瘾,对王后的规劝谏言渐渐越发厌恶,终于一日纣王恼羞成怒,传“命”杀死王后。“王命”是至高无上,任何人不敢违背,王后被杀死。

   王后被杀死后,纣王怒气仍然未消,又“命”将王后身上佩戴的所有饰品全都取下,甚至佩戴在胳臂上的玉环,也被取下来,然后草草埋葬。考古发现商武丁王王后妇好墓葬,随葬的青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陶器、蚌器,总共有1928件,另外还有6800余枚贝和海螺,这些大量精美随葬品,乃是王后高贵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上,是死后在阴间继续享用。再说即使是平民,也会有几件劳作工具与生活用品随葬,纣王使得王后一件随葬物品都没有,俨然成为是一个女奴隶被埋葬,王后父亲九侯见此情况,实在是气愤填膺,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为重要的是,纣王贪杯醉酒不能按时主持祭祀先祖“上帝”,女儿害怕引起先祖神灵的怪罪,累累连连规劝纣王,不要贪杯,应该按时主持祭祀活动,是恭敬先祖神灵的行为,完全正当,没有丝毫过错。纣王在恼怒中杀了她,不仅不认错,反而将“王后”象女奴隶一样埋葬,极度气愤下的九侯,严厉谴责了纣王这样做为。纣王听后,很是恼怒,传“命”杀九侯,并且将九侯尸体剁成肉泥,煮熟后拿到“祖庙”里祭告先祖神灵:九侯忤逆王,被杀被醢。尔后传“命”王畿国君们,到“祖庙”里吃九侯的肉。

   其中包括有梅伯、鄂侯、冀侯。商王统治下的国家,分大中小3个等级:地方百里或百里以上国家国君,称“伯”;地方70里国家国君,称“侯”;地方50里或不足50里国家国君,称“子”。再者,在远离王畿的地方,商王授命某一伯国国君,为王节制该地域200个上下的国家,称“方伯”。可知商代没有“公”的等级,《史记·殷本纪》所说,“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应该是错讹。梅伯、鄂侯、冀侯见是九侯被醢,而且还要吃其肉,就询问九侯犯有何罪?被醢后,还要吃他的肉?被告知说:王每每因为醉酒,不能亲自主持祭祀“上帝”,王后累累连连劝谏王,不可贪杯,不能缺席主持祭祀上帝的活动,这样作会引起先祖神灵怪罪与降灾。于是王杀了王后,并且将王后无任何随葬物品埋葬。九侯因此严厉批评谴责王,故而王“命”杀九侯,醢之。他们听后,都为九侯与他的女儿不平,鄂侯代表三人向纣王谏言:王后这样作为,并没有过错,请求王能够重新按照“王后”礼仪安葬九侯女儿,并且给予九侯家族安抚。纣王听了,很是愤怒,传“命”杀鄂侯、梅伯、冀侯,并且将鄂侯身上的肉剐下来,制成肉干。

   这种残忍暴虐行为,不能不令有良知的贵族们,心中不满,却没有人敢于再说什么。对此,纣王至亲叔叔比干与箕子,还有同胞长兄微子,此前他们对纣王经常醉酒数日不醒,不能亲自主持祭祀先祖“上帝”,都有过谏言,无奈纣王听不进,我行我素。现在出现残杀贤淑的王后;醢九侯;杀戮谏言的梅伯、冀侯;脯鄂侯;如此倒行逆施,人人敢怒不敢言,他们作为纣王的至亲长者,不能不出面规劝谏言纣王,3人商量后,一道去谏言纣王。比干与箕子虽然都是商文丁王儿子,身份则略有差异,箕子封地名箕,子则是地方50里的子爵(级)国君。同样,微子就是被封地方50里,封地名称为微的子爵(级)国君。比干封地名称为比,如果也是地方50里的子爵(级)国君,应该是称为比子,之所以称比干而不是称比子,说明比干是商文丁王的“嫡”次子,即是商帝乙王的同母胞弟,被封是地方70里的侯爵(级)国君。而箕子与微子,都是庶子身份,被封子爵(级)国君。

   比干身为“嫡”至亲叔父,为首劝谏纣王,应该继承先祖开创的辉煌业绩,发扬光大,致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圣德的“王”,不应该饮酒累累贪杯至醉,关键是不应该因为酒醉导致不能主持对先祖“上帝”的祭祀,那是对先祖“上帝”不恭,会导致先祖“上帝”的怪罪降灾。王饮酒应该“自持”,更不应该残杀贤淑的王后。九侯、梅伯、鄂侯、冀侯等国君,他们先辈曾经跟随商先君灭亡夏王朝,尔后又远征天下四海,立有赫赫功绩,他们谏言都是有道理,不应该杀戮他们。不料想纣王听后,则是说:看来叔父应该是一个“有圣德”的人,我听说圣人的心,长有7窍,今天我想要看看叔父的心,究竟是不是生有7窍。于是当场就将比干的胸膛剖开,鲜血淋淋的心被取出来,奉至纣王面前。见此情景,可把在场的箕子与微子都吓坏了,他们绝没有想到纣王会这么残暴虐杀自己的“嫡”至亲叔父。尔后纣王又传“命”将箕子囚禁,箕子正是由于受此惊吓,后来常常发有癫狂症状。

   同样,微子也是害怕恐惧,又非常痛心疾首,微国地处王畿之内,随时都会遭受纣王荼毒,于是向父师、少师请教说:我叔父箕子已经被“剖比干之心”吓得癫狂,我应该怎么办?是自己禁锢在封国家中,再也什么话不说,什么事不闻不问,以至老终?还是远远逃离王畿?现在你们不能指明告诉我,我以后也是会被纣王逼癫狂。这样情况,怎么办呀?《尚书·微子》里记载,“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叔之讹,指箕子),出狂(产生出颠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就是此件事情。

   纣王之所以会对自己“嫡”至亲叔叔比干,如此残暴,其实还有一个小的插曲。已如第96篇里引《吕氏春秋·仲冬览·当务》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之妾之子。’纣,故,为后。”其中的妻、妾二字,是后、妻二字误讹。就是说,纣王生母原先只是帝乙王的妻子,她生了微子与仲衍之后,前嫡妻王后病故,于是帝乙王策立微子母亲为嫡妻王后。如是,微子与仲衍是为妻生的“庶子”,之后生下的受德,则是“嫡子”。正如民间有言:大呆子,二騃子,三犟子。微子就是属于这种典型的“忠厚”老大,而受德则是属于这种典型的巧言诡辩,且个性有些倔强的小三子。本来受德成年之后,身为“嫡子”继承王位,是没有任何悬念。可是帝乙王与王后,却是十分喜爱性情忠厚的微子。按说,王位继承是以先王“策命”为准则,帝乙王如果直接“策命”微子继承王位,当然谁也无权违背王“命”,作为是同胞兄弟,别人不会有非议,如第96篇里说过,楚文王亡故后,哥哥雄囏就是息妫妻子身份生的“庶子”,正常地继承了王位,就是实例。偏偏帝乙王夫妇踌躇不定,召开家族会议商讨,会上包括比干、箕子在内的宗族亲属们,几乎一致称赞微子忠厚行德,一定会成为有圣德的王。就在帝乙王决定策立微子继承王位之际,大史则谏言说:不能策立微子。先祖订有制度,有王后生的“嫡子”,妻生的“庶子”不得继承王位。实际上人人都是知道这一“祖制”,也知道受德是“嫡子”,微子只是“庶子”。经大史这样一说,谁也不敢悖逆“祖制”,后来受德继承王位,死后庙号为“帝辛”。后世人们是以周人谥法“残义损善,曰纣”的谥号,称他为纣王。

   正是因为比干、箕子等人,先前说过微子忠厚行德,将来一定会成为有圣德之王,极力推崇由微子继承王位,故而使得纣王对他们心中早有芥蒂。现在3人一起去谏言纣王,比干又是为首劝说纣王要“自持”(即自我把握不醉酒,不能耽误主持祭祀先祖“上帝”工作),纣王心中很是不满,于是才会假借诡言“圣人有7窍”,作为借口而“剖比干之心”以视。如果不是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纣王自当不可能这么残暴地虐杀“嫡”至亲叔父比干,并且将叔父箕子也予以囚禁。

   对于微子十分恐惧,父师劝他还是逃离“王畿”为好,以免遭受比干、箕子等的灾难。帝乙王将女儿嫁于西伯姬昌为嫡妻,微子于是率领微国臣民,迁徙来到西伯姬昌节制管辖的渭河流域。姬昌听了微子讲述以上情况,不能不感叹地说:王怎么能够这样地做呢?随后便将微子之国,安置在今陕西省眉县境内,并且帮助微子扩展成为地方70里的侯爵(级)国。后来又让微子担任节制眉县周边地区一、二十个小国之“长”。西伯姬发伐纣时,正是微子率领属下这些小国派遣的军队,跟随姬发征伐纣王。《尚书·牧誓》里提到的“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其中微者,就是微子。

   微子私自逃离王畿到西伯姬昌麾下,崇国国君虎又向纣王报告说:西伯姬昌听到微子讲述王杀王后;醢九侯;脯鄂侯;杀梅伯、冀侯;剖比干之心;等等情况后,感慨叹息说:王怎么能够这样做呢?纣王闻悉,很恼怒,囚姬昌于羑里。这可急坏了姬昌嫡妻,纣王姐姐。自然她会亲自到王都找纣王说情,姬昌对于王,历来忠心耿耿,从未介于朝廷事情。微子迁徙到姬昌辖下的地区,微子没有叛逆王,姬昌收容他,有什么罪过?你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囚禁姬昌呢?纣王确实也没有借口可讲,却是依然将姬昌囚禁不放。直到第7年,姬昌嫡子伯邑考来到王畿,作为纣王的亲外甥,为了讨好取悦于舅舅,为纣王驾驭车辆,希望他能够释放自己父亲。就是这样情况下,纣王杀死伯邑考,将伯邑考肉烧熟,送给姬昌,告诉说:是伯邑考的肉,王命他吃掉。姬昌明白:不吃,就是违抗王“命”,不但自己性命丢掉,周国随即就会被灭亡。姬昌于是不得不含泪吃了嫡子伯邑考的肉,随后上一道奏章,说明自己绝对不敢违背“王命”,不论王做的如何,自己都会忠心耿耿侍奉王旨意。纣王这才十分高兴,立即释放姬昌回鄷城,还赐给姬昌一柄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

   上述纣王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可是在《史记·殷本纪》里,却是被轻描淡写为:“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可知司马迁所说,有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洗白商纣王?
商纣王是周人给的蔑称,还原真实的商朝亡国之君帝辛
浅析比干的死因
孔子祖先的历史,他的祖先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朝代
嫡长子继承制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什麽意思?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考古显示周朝隐匿了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