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王国维与中国戏曲

王国维与中国戏曲

章景曙

 

   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贡献,不在艺术实践,而在理论总结;他在学术层面上的造性的研究、探索成果,关系乎中国戏曲的命运、地位及价值的革命性、历史性的发现及科学结论。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提到中国戏曲时,必然会提到王国维,就像提到英国戏剧,必然提到莎士比亚;提到德国戏剧,必然提到莱辛和布莱希特一样。使戏曲进入文学、美学和学术的殿堂,使中国戏曲这颗明珠拭去千百年来所蒙受的尘垢而重放夺目异彩,使中国戏曲得到振兴,王国维的巨大贡献,已足以使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王国维研究戏曲,前后用了四年时间,其主要目的最初是要振兴中国戏曲,能与西洋戏剧媲美。我们不能忽视写于1907年《自序二》中的一段话:“因词之成功而有志于戏曲,此亦近日之奢愿也。然词之于戏曲,一抒情、一叙事,其性质既异,其难易又殊,又何敢因前者之成功,而遽冀后者乎?但余所以有志于戏曲者,又自有故。吾中国文学之最不振者,莫(若)戏曲。若元之杂剧,明之传奇,存于今日者尚以百数,其中文字虽有佳者,然其理想及结构虽欲不谓之幼稚,至拙劣,不可得也。国朝之作者,虽略有进步,然比诸西洋之名剧相去尚不能以道里计。此余所以自忘其不敏而独有志乎是也。而一年后,他的兴趣却从创作戏曲剧本转向了戏曲史料的蒐罗和整理。1908年夏撰《词录》后,发现“古人所作戏曲何虑万本,而传世者寥寥”,除臧懋循之《元曲选》、毛晋之《六十种曲》外,若《古名家杂剧》、《盛明杂剧》等,今日皆绝不可睹。(《曲录自序》)作为一个学者,他有责任要填补这个缺漏。可以说,这是他着手戏曲史研究之初的一个“大胆假设”。另一方面,他受西洋文化及美学思潮的影响,想以此改变中国历来重诗词、轻戏曲,视戏曲为“庸人乐于染指、壮夫薄而不为”的传统。他赞同西方的观念,认为戏剧是与诗歌、小说并重的,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悲剧”更是艺术的顶点。他十分推重歌德、莎士比亚。于是从1908年“长夏苦热”开始,“聊用消夏”,就专心致志于中国戏曲史资料的整理及研究,他是在一个很高的美学起点上来着手这项旷古未有的“工程”的。他想来验证他在《人间词话》中反复论述的词起于唐五代,盛于宋代,经元代戏曲而曲兴词衰的“文学升降”(即兴替)规律。他特别自题居处“学学山海居”,因为他所推举的李开先号称“词山曲海”,有“学山海居”之目。他苦心孤诣先后编成了《曲录》(六卷)、《戏曲考源》、《唐宋大曲考》、《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古剧脚色考》、《优语录》、新编录鬼薄校注》等一系列典籍,在此坚实准备的基础上,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宋元戏曲史》这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扛鼎之作,其重要性远远超越了钟嗣成、周德清、徐渭、臧懋循、沈德符、吕天成、潘之恒、王骥德、焦循、金圣叹、李渔等前人的有关著作,稍后的吴梅,其名著《顾曲尘谈》、《中国戏曲概论》等尚能逮及。

在《宋元戏曲史·序》中,开宗明义就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词、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把历来被视作低俗下等、不入正史的戏曲艺术提升至文学的层面,登堂入室。王国维尤其给予元杂剧很高的评价,认为元曲“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因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元曲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这里所提出的自然美学观,是王国维从《人间词话》中所传递过来的进步的审美理念,他反对摹拟雕琢的形式主义,而强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的“境界”说,他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古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形容之,此古文学上所未有也。”王国维这一观点,是对文人士大夫语言传统的叛逆,基于此,他在臧否元杂剧代表人物时,不同意明宁献王朱权等人对关汉卿的鄙视,而认为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传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还第一次把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认为“亦无逊色”,是他第一个肯定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

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戏曲艺术起源和形成的问题,抓住戏曲艺术“必合言词、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特点,提出了“真戏剧”的概念,并就“脚色”、“行当”、“曲牌”、“故事情节”、“代言体”等戏曲因子进行鞭辟入理的阐述,在总结中发现并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至今尚无人能推翻他的观点。

“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萧管。”奏萧管、吟词曲,是他幼时闻其父乃誉公居家自娱的常课,他家的厅堂题名“娱庐”,虽不去戏园观看演出,但王家特有的艺术氛围使他从小耳濡目染,加上海宁又是戏曲繁盛之地,王氏家族更是推波助澜者,1907年就在盐官王家举行全国昆曲大会,由王国维叔祖、曾任上海县令的王欣甫主持,全国昆曲名流云集,蔚成气候,这些对王国维不无产生熏染。

 

(作者系海宁市名人研究中心主任,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维研究会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宋元戏曲史》的撰写,论王国维对戏曲史学研究的贡献
“戏剧”“戏曲”辨析 ——解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20世纪上半叶的元杂剧研究
《宋元戏曲史》读书笔记
王星琦: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读书笔记(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