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濮阳生活习俗:服饰
首先是发型,民国时期,成年男子去掉了前清时的大辫子,官场人物多留大背头,俗称“洋头”,农村男子则多剃光头,婚后妇女前留“留海儿”,两旁留两绺头发齐腮,其余头发梳于脑后为脑后髻。小女孩则沿用旧俗。不剪发,前有“留海儿”,脑后扎一长长的独辫。男孩则多在头的前上方留一片头发,共余剃光。1960年后,男子兴短发平头、分头、大背头,农村老汉仍留光头。青年女子多留长、短辫及短发头;已婚妇女为剪发头,老年妇女仍旧为脑后髻。近几年来,多从新尚,成年男女多整流行发式。冠戴方面,民国时期小男孩春秋季串亲戚、节日戴“公子帽”(俗又称“生子帽”),冬季戴虎头帽。女子多扎头巾。成年男子戴独盖夹帽,俗称“兵帽”。老年妇女则戴两边齐耳、前齐眉、后露髻的黑夹帽。1960年后,农村男子毛巾裹头盛行,并以毛巾的顶式和颜色分别老少。近些年冠戴多从时尚。服装方面,民国时期,富贵人家男子多着“长袍马褂”,贫苦人家男子冬穿对襟小袄,春秋差汗褂、长裤。好均着大襟大腰式的褂裤。鞋袜方面,解放前,平民穿“两道眉”鞋为常。新婚男子,鞋上还有妻子精心制做的“云子钩”(状如钩云的图案)。冬天穿黑色粗布做的骆驼鞍状的棉鞋,俗称“骆驼鞍”。成年女子由于裹足,多穿前头尖的“一马光”鞋,有的上面绣花,称绣花鞋。小儿生下所第穿一双鞋做成猫头状,前部有眼有眉,故又称“眉眼鞋”。这种习俗至今还保留在农村。解放前,男袜多为布袜,这种袜筒和底分开做,袜底厚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年男子服饰
解读民国时期服饰特点
常熟掌故——服饰发型
老北京的服饰文化
以发寄魂与身体之孝:红瑶人蓄长发的文化逻辑
民间传统风俗,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你知道吗?有什么讲究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