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族濮阳苏姓源流


蒙古族濮阳苏姓源流
在濮阳市境内生活着一支蒙古族苏姓族人,保留有《蒙古濮阳苏氏族谱》,该谱清楚地记载了蒙古濮阳苏姓的源流,始祖为苏克明,元太祖成吉思汗六世孙,其世系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生元监国拖雷,元监国拖雷生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生元镇南王脱欢,元镇南王脱欢生元威顺王宽彻不化,元威顺王宽彻不化生义王和尚(汉名为苏克明)。
义王和尚生元天顺元年(1328年),随父兄居武昌遏制中原,幼习骑射,文武兼备,至正十三年(1353年),奉诏进京为元顺帝侍从,统五卫亲军,至正二十五年秋,因功被封义王,兼统五卫亲军。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下旬,明军围攻元大都,元大都将破,元顺帝下诏淮王贴木儿不花监国(义王叔父),义王苏克明佑之,同守京师,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太子妃出建国门北奔。八月初,明军攻克京师,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等被杀。在京师城破之前,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决定自己留下与京师共存亡,为保皇族血脉,命侄儿义王苏克明带领亲属和少数精兵将勇逃离北京,义王苏克明按照叔父的命令,含泪带领亲属南走濮阳马家寨(今濮阳县马呼屯),被明军围困,义王阻击围困之敌,令长子、次子、三子带领亲属突围,待王子和部分亲属安全冲破围困往西逃走后,义王和尚改姓苏,取名苏克明隐居于濮阳。
一、苏姓得姓由来
1、指草为姓
据史载,苏姓,其祖先本是元朝皇族。至正二十八年明军北伐,元军败退。义王和尚(也就是后来的苏克明)率领亲属逃离,走到濮阳马家寨时,被明军围堵在药材地里,明军发现后,追问其姓名,义王指一指身边的苏子棵(一种药材),言以此草为姓,这才瞒过了明军。这一说法在《郓城县志》有记载:五界首乡苏楼苏氏,原氏蒙族,元末明初,其祖四处奔逃,被明军围在药材地里,追问其姓名,遂指苏子,明军信其言,放行,自此姓苏。
2、死而复苏,以苏为姓
查苏德彪先生所撰《明朝辖下蒙古苏氏在鄄城的发展》及《元世祖后裔镇南王孙》等文,有义王和尚“死而复苏,以苏为姓” 的说法。文章说:义王和尚到濮阳后,收集人马,拥兵自保,听到京城失陷,叔父淮王殉难的消息后,义王和尚晕厥倒地,良久方苏。自此,改称苏姓,取汉名克明,意为死而复苏,克明复国。
3、以旗徽为姓
蒙古人的军旗、军徽,蒙古语称“苏力德”,在明军势盛、兵慌马乱的形势下,义王和尚要躲避明军的追捕,暂时不能称自己是蒙古人,更不能称是皇亲,于是就选一个与“苏力德”的“苏”字为自己的姓氏,取名“克明”,自然含有“克明复元” 的意义,以隐约地把“苏克明”三字解释为高举蒙古人军旗、军徽攻克明军,兴复元朝,这些在当时的汉人是不易理解的。
以上三种说法,均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总而言之是说,义王和尚在京城将陷、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携着家眷亲信逃离京城,来到濮阳,选了一个汉姓“苏”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蒙古濮阳苏氏姓人代代相传的家族理念和统一认识。
二、相关史料
1、 蒙古濮阳苏氏族谱
查《蒙古苏氏族谱》,有《小传》一文,为苏氏五世祖苏佑所撰。文中记:“高祖府君讳克明,生于元季……洪武初占籍于濮,人传骁雄勇健,时当草味,常乘骏持槊以自随,卒免于难。”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苏克明不是濮阳一代的土著居民,也不是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移民,而是元朝的皇室后裔,且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事领袖。
1993年《重修族谱序》有载:“吾濮阳苏氏本元蒙古族之后……迫于时势,以上世莫可考为由,隐匿本源……”在苏氏族谱中,明确地表明了蒙古族本源。
每年的春节或清明节或农历十月初一等祭祖时,蒙古苏姓族人总要在苏氏宗祠贴上代代相传的对联,一联为“昔实元朝君亲,今为苏氏始祖”,另一联为“基开蒙古有元世,家传基业占濮阳”。这两副对联明确地概括了蒙古濮阳苏姓的家族本源。
2、 碑铭石刻
鄄城的苏老家、北王召(旧时属濮阳)一带,近期发现一批石碑和石刻、石雕,从这些文物中,可清晰看出蒙古濮阳苏氏的家族渊源。北王召苏氏家祠院内正殿两侧各有一碑,其左侧为“祖庙碑”。碑刻上记载:“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公生于元季,明洪武兴,隐居于濮,相传为皇族宗派。自来有遗像,瞻其衣冠伸笏,号钢锸公”。文末载明,此碑刻于光绪二十二年。由此可见,苏氏族人认定自己属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裔。
蒙古濮阳苏氏宗祠内另有一对石狮,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毕宝启先生鉴定:“门前石狮一对系明初时物”。无独有偶,2004年春,蒙古濮阳苏氏族人代表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成吉思汗大祭时,发现成陵前的一对石狮与苏氏宗祠的一对石狮惊人地相似。如果仅以一句艺术的偶然巧合去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蒙古濮阳苏氏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与蒙古黄金家族之间根深蒂固的家族渊源。
蒙古濮阳苏氏宗祠门外,临北王召街道,有一座“蒙古濮阳苏氏历史纪念碑”,碑铭上写到:“……我蒙古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号钢锸公者,本元室宗亲孛儿只斤,和尚也……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封义王。义王之曾祖父系元世祖忽必烈,祖父为镇南王脱欢,父宽彻普化,封威顺王。是则我蒙族,苏氏本源也。”这段文字,明确具体地表明了蒙古濮阳苏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文末又对蒙古苏氏解放以来改称汉族的具体原因进行了介绍:“公元一九五四年初选民登记,临濮区负责人某,以汉化为由,责令登记为汉族。且事过数载,习以为常,然祖宗本源岂可易载!”这也表明蒙古濮阳苏氏族人恒久不变的民族心理。
蒙古濮阳苏氏始祖苏克明墓碑,位于苏老家村西,鄄城县园艺一场二队果园内,碑正中楷书“大明始祖苏氏讳克明钢锸公府君之墓”,此碑为苏氏五世孙苏佑于明嘉靖四十三年所立。此碑与其他碑的不同之处在于碑顶雕有五支箭令,据专家考证,这五支箭令与苏克明画像中头戴五梁冠正好相对应。查阅《中国古代服饰史》可知,“五梁冠为左右散骑常侍至殿中少将作监所戴……”这正与苏克明(义王和尚)在元朝的身份相吻合。
逢年过节,蒙古濮阳苏氏宗祠正殿总要供奉祖上留传下来的苏氏始祖苏克明的龙牌,龙牌上书:“元亲王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号钢锸公府君之神主”。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苏氏族人一直记着自己的祖先是元朝的亲王。
〖JP+2〗人们常说,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游牧生活。从苏老家、北王召二村近年出土的文物也可以证明。苏老家东南一华里处有苏氏四世苏思墓地。2000年,墓地出土了一组石雕,其中有石马、石人、石羊、石牌坊等。最近又出土了北王召拦街御史牌坊,本是明朝皇帝为苏氏九世祖苏述所立,牌坊横额上雕刻的骑兵图案,也反映了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的特征。
3、史书方志
关于蒙古濮阳苏氏的家族渊源,史书方志上也有明确的记载。《元史》对义王和尚的记载显得有些简单,只记述了他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顺帝开建德门北奔,“京师将破”之时,“即先遁,不知所之”。至于和尚究竟遁到哪里,史无下文。这样的记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和尚“先遁”本来就是一个秘密行动,且《元史》又为后人所修,修史者很难了解这次秘密行动的具体过程,更不可能知道和尚“遁”往何处。
《曹州府志》则有这样的记载“濮州苏氏,其先本元蒙古之后,至兵部侍郞佑,始以进士起家,官总制,以诗文名海内”。《曹州府志》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6年),曹州知府周尚知主持,刘藻撰写。周尚知在《序》称刘藻为“终养里居,精古通今,素为海内矝式”,可看刘藻在《志》中说“其(指苏氏)祠堂藏始祖所用铁槊重百斤,今尚存”。也说明刘藻亲自到蒙古濮阳苏氏宗祠作过考察。
那么,《曹州府志》中的“濮州苏氏,其先本元蒙古之后”是不是义王和尚呢?对此,在《郓城县志》中找到了答案:“五界首乡苏楼苏氏,原系蒙古族,元末明初,其祖四处奔逃,被明军围堵在药材地里,追其姓名,遂指苏子,明军信其言,放行,自此姓苏。”这里的“其祖四处奔逃,”与《元史》中的““京师将破,即先遁,不知所之”正好呼应,表明了“自此姓苏”的五界首乡苏楼苏氏,正是元朝义王和尚之后。从《蒙古濮阳苏氏族谱》可以发现,五界首乡苏楼苏氏,正是蒙古濮阳苏氏的长门长支。
三、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带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嬗变性,即使经过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民族习惯都会有所传承和记忆。濮阳蒙古苏氏族人在濮阳生活600余年,居住在汉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与周围的汉人和睦相处,密切往来,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他们心理上,蒙古文化和习惯仍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至今仍保留一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蒙古族固有文化特征。
1、语言特征
蒙古濮阳苏氏族的通用语言是汉语,但是有些地名等特殊的环境中保留了一些蒙古语词汇。如现村庄名北王召,其中的“召”字就是蒙古“寺庙”的意思。明初,苏氏始祖苏克明在这里修建祖庙,当地蒙古人用蒙语称“召”,保留至今。现在不但苏氏宗祠叫“北王召”,就连村庄、集市名称也随之而称“北王召”了。最近,蒙古苏氏族人又在祖庙正殿的正门上方,挂上了蒙汉两种文字的“北王召”匾额。据苏姓老年人回忆,明初以来,在苏氏祖庙中供奉的牌位,曾经是用蒙文书写的,后来,黄河决口才被破坏,至1951年,第三次修谱时,才修了汉字的始祖牌位。近几年,蒙古苏氏族人又集资修建了蒙古苏氏敖包和蒙古苏氏历史纪念碑,都用蒙汉两种文字刻写了碑文。有些人还用蒙古语给孩子取名。
2、衣冠服饰
濮阳蒙古苏氏目前穿着的衣冠服饰,与当地的汉族群众并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服饰趋向多样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衣冠服饰,都在不断地更新并互为借鉴改进,蒙古濮阳苏氏族人长期受汉文化影响,其原有的衣冠服饰特点已很难清晰表现。不过,从蒙古濮阳苏氏始祖苏克明的画像上,还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其元代服饰的特点。苏克明的画像,据传是明初匠人所绘,距今已有600多年,由于保存条件的局限,画像已变黄,多处断裂,不能悬挂了。现在苏氏宗祠所悬挂的苏克明画像,是后人根据残破的遗像复制的。经元史专家波少布先生考证,画像上的服饰“既有元代的历史遗迹,又有明代的现实风釆”。“头戴五梁冠,额前有五愽山,身着右衽盘绯袍,衬以白中单,宽袖青缘,白带黄缓,玉佩珠饰,手执象笏,足登白腰方头蓝靴。这与苏克明所处的时代,及其所任职务基本相符。”画像“更多地显示了元代的历史风貌,同时,也有明代的文化痕迹”。
3、民风民俗
濮阳蒙古苏氏族人在婚嫁、祭祀、节日等方面,还保留着一些蒙古族的风俗。
(1)婚嫁习俗
实行“族外婚”是蒙古族的古老婚俗,绝对禁止同部落氏族内部通婚。濮阳蒙古苏氏族人一直恪守这一族规,祖辈相传,沿袭至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有一王桥村,村内有千余王姓蒙古族人,因其祖先是蒙古濮阳苏氏的后裔,因故改称王姓,他们与蒙古濮阳苏氏宗族从不通婚,更不用说苏姓与苏姓的男女了。
(2)祭祀敖包是草原蒙古人古老的习俗
蒙古人最初把敖包作为地方保护神来祭祀,后来逐渐演化为祭天、祭地、祭祖先,祈求安宁和幸福。据蒙古濮阳苏氏族人讲述,元末明初,蒙古濮阳苏氏仍沿袭着祭祀敖包的习俗,后来在农业文化的熏陶下,这种信仰逐渐变化、演变。苏老家村北有一空地,正月里,人们常到那里去,围绕空地自右向左按顺时针方向转圈。事实上,这正是历史上曾经信仰过的转敖包的习俗。近年,蒙古濮阳苏氏族人在这重新垒石建起敖包。这再次表明,一个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传承沿袭,一般是不会自行泯灭的。
(3)禁忌
 濮阳蒙古苏氏忌讳过中秋节,据说这是因为历史上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现在,苏氏族人在中秋节也买月饼,并在亲戚之间赠送,但不祭月、不祝贺,这可能是因为长期与汉族通婚、随俗的缘故。但是,这种被动地入乡随俗,与当地汉族群众大张旗鼓地欢度中秋佳节仍有明显的不同。这与蒙古人的传统是一致的,因为蒙古人一直到现在仍是不庆祝中秋节的。
适逢宗祠大典,苏氏族人常请民间戏班到宗祠演出,演出一般为四天、六天或八天,但无论演出时间长短和剧目多少,苏氏族人是绝对禁忌上演《兵困马家寨》和《反徐州》两个剧目的。因为《兵困马家寨》歌颂的是元朝末代的叛臣耿殿臣,《反徐州》则歌颂的是明朝反元的主要首领徐达。这虽然是一种狭隘的民族心理,但可以明显地看出苏氏族人对元朝、对蒙古民族的情感,对与蒙古族对立的明朝将领以及对叛臣代代相沿的敌对心理。
四、蒙古濮阳苏氏族人的传说
蒙古濮阳苏氏族人和其他蒙古族人一样,重大家族史料保留靠口传相承。
1、蒙古族和汉族是姨表兄弟。蒙古濮阳苏氏族人都知道,蒙古上古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蒙古族和汉族是姨表兄弟,他们是一家人。相传在天地初分之际,太阳神有两个女儿,当黄河注入东海时,人世间有了第一叶轻舟。太阳神的两个女儿坐在轻舟上来到了山清水秀的神州大地,姐姐下嫁到南方后生下的孩子,就是汉族的祖先,二女儿下嫁到北方生下的孩子,就是蒙古族的祖先。
2、蒙古濮阳苏氏族人,从始祖苏克明起,代代相传,蒙古濮阳苏姓是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裔,教育后人永不忘本。
3、义王生九子一女,始祖义王和尚,到濮阳兵困马家寨,义王阻击明军,命令三王子(长子、次子、三子)突围出走,义王死前秘传后人,三王子突围时只看到往西突围成功,有机会一定要找回亲人团聚。关于兵困马家寨,后人编成戏剧传唱,主要是歌颂二臣,所以苏氏后人不看、不请、不听《兵困马家寨》。
4、蒙古濮阳苏氏族人祖辈相传说,皇帝老爷忽必烈,老爷九子脱欢是爷爷,威顺王爷始祖爹,苏家始祖和尚爷。
五、蒙古濮阳苏氏家族在濮阳的发展
苏氏家族定居濮阳后,垦田务农,并教育子孙钻研儒学,攻读诗文,耕读传家。明清以来,濮阳蒙古苏氏名人辈出,入官为宦者众多,成为濮阳名门望族。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苏氏族人考取进士5人,举人9人,贡生36人,入仕为官490人。苏克明五世孙苏佑为明嘉靖丙戌进士,累官至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在学业方面,苏氏族人有增广生96人,太学生19人,庠生207人,监生87人,武生37人。
从1368年苏氏定居濮阳,至今历29代640余年。如今的蒙古濮阳苏氏家族已繁衍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台湾等省,其中还有移居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地的,总人口达8万多人。

结束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民族的融合和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蒙古濮阳苏氏家族在濮阳的发展,再次证明,濮阳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各个民族和谐共生、和睦相处的灵秀之地。


参考文献:
(1)《元史》
(2)《明史》
(3)《曹州府志》
(4)《濮州志》
(5)《郓城县志》
(6)《鄄城县志》
(7)《蒙古濮阳苏氏族谱》
(8)《中华龙乡濮阳》
(9)《龙乡纵横》2009年第一期、第二期

(陈玉莲  苏银奎  苏晓静撰稿)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衍华:鄄城蒙古苏氏族源考
▶你知道吗?濮阳姓“苏”的人都大有来头!
成纪司皇汗蒙古黄金家族南阳王氏族為元世祖忽必烈后裔
姓氏文化:严姓
揭秘: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是怎么形成的?
五分钟了解《乞颜部》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源出古东胡柔然族,属于蒙古族始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