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滑县十二景(旧)

滑县十二景

县境名胜有十二景。乾隆丁丑《志》:知县吴公乔龄曰【邑旧有八景】续《志》又增四景。乃以白云茅屋冠诸景之上,非体。按二帝陵寝历今四千余年,国家每遇庆典必遣员祭告,典綦重,迹亦最古也,宜置首。他屋,末矣。然前贤遗迹,实系百代讴思,并著于图,俾骚人词客可以展当前之遐眺、掳怀古之幽静焉。今依次列后:





鲋岭松楸

鲋岭,即鲋鰅山,在城东北七十里,颛顼、帝喾之陵寝在焉。其地背山面河,郁葱然,佳哉!乃至宇宙间灵秀之区非古圣遗迹不能昭永久。今垂四千余年,屢经兵燹,而弓剑隐藏高深如故。唐太和四年,于陵前建庙,历代御祭,碑碣林立。庙前松楸古木左右拥护,浓荫蔽日,虬干参天,树大皆数围,春华秋实,与俎豆同其馨香。经其地者,仰止高山,殊令人有圣德千秋之感。
 

 




帝庙著灵

帝庙者何?祀汉寿亭侯关帝圣君也。在城北三十里,为白马坡斩颜良处。方帝之斩良,说者谓报效曹公。非也。曹虽奸雄,乃高张汉帜。绍遣良拒曹,万一得志,且进而问汉鼎矣。帝斩良解白马围,为生民为汉,非为曹也。夫以帝之忠义,家尸户祝,庙祀遍宇内原无足异。惟白马为建功之地,至今庙貌巍然,威灵尚在。远而望之,但见苍松古柏森列于崇冈之上,风声怒涛,犹凛凛然有生气。






双潭秋月

双谈及双龙潭,在城南门外三里龙王庙之堤下,东西有两巨潭,广皆数顷余。相传古有龙斗于此,积水成潭,遂名为双龙潭。双潭之间架一长虹板桥,游人往来可由南岸以通北岸。每当秋水澄清之际,藻丝荇带随风流动,潭内锦鳞游泳历历可数,沙自鸥翔集与波浮沉。至秋深,则苍茫大泽荻芦萧,三五之夜潭光月色上下辉映,尤为胜概云。




龙门夜雨

龙门在城南门外三里双潭西门斗口,即宋欧阳文忠《论修河状》内所谓(滑洲南有龙门埽者)是也。龙门为形胜之地,峭壁对立,悬崖千尺,东西相望形若岩关。其上则长堤互亘,蜿蜒数十里;其下则积潦所归,夏秋之交,水深数尺,非扁舟不能利济。若值风雨入夜,大声发于水上,颇有龙腾雨施之概。倘或秋雨连绵,时至夜深,而渔火明灭于龙门之间,景亦清绝。





狗脊云封

狗脊山在城外西北隅,近依城垣,形势与雉堞对峙,因旧产狗脊仙草可以入药疗病,故名狗脊山。暮春之初,仙草竟发,拾翠踏青、登峰釆药者时有其人。山虽不高,每一登临,北望黎阳大伾、善化诸山,;岚光翠微,近在眉睫间,尽可笼而有之。当旭日初生,或斜阳返照,而朝云暮霭横绕于半山之际,树色草色,苍茫莫辨,致樵苏之径如被封锁,亦培塿中之一也。





金堤浮翠

金堤在城西南二十三里,环抱城外西南境,如罗列云屏,有曲折相续之势。考金堤重筑于东汉之王景,由荥阳以之千乘,中经东郡白马,一名千里堤。故滑境之金堤皆自西南而来,今若断若连,故址犹存。遥望高阜之处,林木丛茂,绵亘回互,直与城外之护城堤蝉连相接。春夏之交,南北数十里浮空腾碧,草色芊眠,翠光可挹,殊堪为白马形胜之助。




白马灵津

灵津即白马县之灵昌津,在城西南废灵河县东北二十里,本名延津。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三二八年)石勒击刘曜至白马津之西南,于此处阻渡,流凘忽因风冻合,渡讫,复冰泮。勒自以为得神灵之助,遂改延津名为灵昌津。津旁有湖,宽十余里,亦名灵昌湖。隋之灵昌县、后唐之灵河县,俱因此津得名。至宋,废灵河,遂并入白马。自大河南徙,所谓灵昌古津者,惟见湖水浩淼,烟云变幻而已。





龙井烟迷

豢龙井在城东南五十里废韦城南隅,即古豢龙氏之乡。《左传》:“蔡墨对魏宪子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以服事帝舜。帝赐姓董,号曰豢龙氏’.”宋罗长源《路史》云,“滑州故韦城内有古豢龙井,在韦城东南隅,夫以龙之腾跃风云,变化不测,乃可以豢之。事亦奇矣。”今考其地,烟迷雾结,不可辨识。惟耕农野老每指其古井遗址,犹传为美谈。




天台表胜

天台山在城西门外桥北迤西数十步,山一成,高数丈。宋天禧三年,河决滑州天台山旁,诏发丁夫万人塞之以近天台山麓名天台埽。今虽河流久徙,而堤埽依然如故。且黄沙西拥,冈岭起伏,俱奔赴于此山之北,形势甚壮。此山向称名胜,巅平而阔,最宜登高,俯瞰城郭,烟树历历如画。咏唐人“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之句,恍见当日光景云。


 




画舫澄波

画舫斋在城内东南隅旧欧阳书院内。宋庆历中,欧阳文忠公修为滑州通判,作《画舫斋记》云:“予至滑三月,即其署东偏,治为燕私之居,名曰画舫斋”广一室,深七室。入于室者如入乎舟中。年久倾毁,明万历时,知县项城公廷谏重建。清顺治间,知县历城王公鼐再修。画舫之前,一泓澄碧,波明如镜,名曰文湖春风雅化,遗泽犹存。对面兴国寺塔,又名为卓笔锋。可想见当日文教之盛。






白云茅屋
   茅屋在城南门外二里瓠子堤上,元末,宋文恪公讷自盐山令解组归隐于此。其先尊宋忠肃公尝构西亭于瓠子堤上,题曰西隐。文恪更筑草堂,号曰白云茅屋。自接茅数椽往往有白云覆其上,因以名屋。后世司土者祷雨于此,又于屋旁建龙祠。嘉靖年间,知县任公环重建茅屋,匾曰文恪草堂。登是堂者,但觉地迵天高,风清日朗,而白云缥缈之景,犹俨然在目。





浮图瑞霭

浮图在城内西南隅明福寺。隋仁寿中,滑人杜明福施宅为寺,因号明福寺唐宝历二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公听重修此寺浮图。幕府白敏忠为之记云:“既而出家财修浮图,贾彼馀力因其隙时,人乐就役,物无枉耗。越七月,浮图成,峻层孤危,高无有伦,压地贯天,泉缩日低,铁轮周回,风铎四鸣,军城用为壮观”。今此浮图犹存,高十余丈,直入云际。自城外十余里望之,似有瑞霭拥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滑县舆地踏勘记
[诗社互联] 浙江新时代诗社社友参加河南滑台诗会作品专辑
​汉武帝《瓠子歌》二首及历代来滑览胜、凭吊宣房宫的名人诗词歌赋
《水经注》卷五所涉原阳、延津、滑县等考略
黄河白马文化
郑国联·散文‖游四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