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乐目连戏


南乐目连戏,是流行于南乐县民间的一个口述本,以《目连僧救母》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剧种,堪称戏剧的鼻祖。目连戏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有锯解、磨研、吞火、喷烟、开膛、破肚带彩特技和盘叉、滚叉、金钩挂玉瓶、玩水蛇、挖泗门等舞蹈动作,及金刚拳、武松采花拳、五龙出动拳诸多拳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均有独特之处。演出“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的日出。它共有100出戏,主要有“目连娘出嫁”“和尚下山”“挑经挑母”等。连续演出可以演七天七夜。目连戏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目连戏的演出场所也与其他戏种有很大不同,不需要固定的场所,扎个地摊都可以当作表演的舞台。 

目连戏,其故事源于佛教经典,至唐、五代时,出现多种有关目连的变文,故事渐趋完整。北宋时始有连演七天的《目连救母》杂剧。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到了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传奇剧本相继行世,多以目连母被打入地狱,受到各种磨难、报应,目连不避艰险,遍游地狱寻母,求佛救母为主要情节,同时宣扬了封建孝道、宗教迷信和因果报应。许多可以独立的民间故事短折戏,如《下山》《哑子背疯婆》《王婆骂鸡》《赵花打老子》等。到了清康熙年间,皇家曾搬演《目连救母传奇》。乾隆年间内廷又编演了《劝善金科》,全剧240出,10天演完。目连戏唱腔初为花鼓调,明末大平调兴起后,因其动作大、架子大、真刀真枪、雄浑豪放,适宜目连戏的武打表演,故自清代改为大平调。既可登台演出,又可扎场表演,游街时鼓乐齐鸣,三眼枪助阵以壮行色。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观演互动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一度广泛流传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   

目连戏自宋代由开封流传到河南南乐。南乐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古代的交通不便,地域偏僻,使该戏曲形式一直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其表演形式、戏剧程式等方面,无不带有传统文化痕迹。当地称目连戏为“玩鬼”,深受群众喜爱,几乎人人能演。“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封建迷信禁演。20世纪80年代,南乐目连戏(五鬼捉刘氏》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只有由目连戏第五代传人苏尚志口述、韩德英等整理的《目连救母》剧本和几张幸存的剧照可资参考。唯一能完整演出目连戏的苏尚志老人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子——两位年近花甲的农民,继承了目连戏一部分演出情节和表演技巧。1986年,恢复演出,但受影视文化的冲击,濒临灭绝。经奋力抢救,这一古老剧种在南乐起死回生。   

目连戏对中国的戏剧起源、沿革及发展传承等都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为研究华夏史学史、支学史、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提供了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相关链接:   

目连救母的故事

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戏千年:莫愁前路无知己
目连戏予何人唱,传承世间千百年
从闽南“打城戏”的文化发展,看它与佛道宗教之间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的种类及介绍
莆仙戏目连剧本特色(上)
【新莲花剧场】艺苑风景•品瓯剧 赏南戏 《张协状元》古城献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