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濮阳上古文明初探

 濮阳上古文明初探

史 国 

 

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可知距今1万前的濮阳地区还不适应人类居住,而太行山东麓低山地带的岩溶洞穴,就比较适合人类生活。安阳小南海人是已知的在豫北、冀南和鲁西地区最早聚居的人类群体。距今约2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转化、石器加柄而成为复合工具以及石器的分类等,而陶器的出现则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距今约8000年,濮阳地区开始有人类居住。在戚城遗址的最下层发现有磁山、裴李岗文化类型的遗存。这个时期,石器以四足三足石磨盘,枣核状石磨棒和长条形两端双面弧形刃石铲为主要标志性器物。此时,濮阳地区大面积的黄河冲积平原已经形成,并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原始农业产生,沼泽区遍布着鱼、虾、蛤、蚌之类的水生动物。丘岗地带丛林密布,大象、麋鹿、豺狗、羚羊、狼虎以及野猪、狐兔等野兽出没其间,平原上则丛生着诸如桑、竹、梓、漆等类灌木、乔木和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濮阳地区的东部紧临一个巨大的湖泊,它甚至可以东达泰山地区西部的兖州地区,这就是雷泽水域。雷泽地区的先民为华胥氏,知名学者吕思勉、王献唐等认为华胥氏可能是赫胥氏。濮阳地区有相传为赫胥陵的大土固堆。

大约距今7000年时,鲁西北地区有“北辛文化”,其年代比磁山、裴李岗文化稍晚,文化类型相近,与濮阳戚城遗址下层文化是同时并存、类型相近的文化系统。这个文化系列的先民族群,后世称为东夷集团。

60007000年间,濮阳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崛起,实际是东夷文化兴盛发达,向周边扩展时期。此时,这一族群为太昊集团。后人往往把太昊与伏羲合为一人。

东夷部族的遗迹遍布太行山以东的整个黄河下游地区,濮阳地区已知有十几处。这一文化,过去通常称为仰韶文化。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说:后冈一期文化是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并存的另一谱系的考古学文化,它和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及大汶口文化存在着源流关系,……如果和史书对照,它当是东夷的一个发展阶段”。

6000年以前,濮阳地区很可能没有华夏族群的活动,因为没有发现华夏族群(即炎黄部落)的文化痕迹,基本上都是东夷集团的文化遗存。

后冈一期(东夷)文化是从磁山、北辛文化直接发展成长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素面陶为主,含有部分彩陶,以鼎、壶、钵为基本组合,红顶钵是典型器物。它显然和同时期的(仰韶文化)西安半坡文化流行装饰陶,彩陶占相当比例,以夹砂罐和瓶、钵为基本组合的基本特征相差甚远。

主流意识认为,半坡文化是典型的华夏文化,即炎黄文化。而后冈一期文化则是东夷文化,即长期传承下来的太昊、蚩尤、少昊文化。二者分属两个同时存在的不同族群。DNA单倍体Y染色体测定,其根本血系完全不同。

在濮阳地区流传这一时期的传说故事,主要有伏羲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仓颉造字等。

华夏族团主要以游牧狩猎为主,而东夷族团主要以农耕为主。两大族团后来发生严重对立,并很快发展成战争。原因是因为华夏族团势力从西向东的大规模扩张。

东夷文化在邯郸、安阳、濮阳、新乡等地区以及滏阳河、漳河、卫河流域有广泛分布。其中安阳后冈、大司空、濮阳西水坡、鹤壁大赉店、邯郸地区的下潘汪、界段营等十余处遗址,因曾经过科学发掘研究,成为这一史前文化类型中研究最为广泛深入、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系区。

从文化分布的地理概念上看,邯郸地区的东部(大名一带)向南,经濮阳地区仓颉陵、戚城、西水坡、小海通等遗址入长垣境内,东夷文化呈南北一线分布。而这条线以东则不见同期文化遗存,直到泰沂区西部才又出现这一文化类型。也就是说,今濮阳地区以东至泰沂地区西,中间有一个大面积的后冈一期文化空白地带,这应是广大的雷泽水域。大约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在今山东阳谷、濮阳市的范县、台前等地才出现龙山文化遗址。这应当是后冈一期文化经大汶口文化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后,包括濮阳地区在内的河南龙山文化东渐的结果。

从地貌上来看,是由于黄河的淤积,雷泽不断缩小,先民聚落“逐水草而居”不断迁徙流动的结果。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后冈一期文化,由于揭露面积大,出土器物丰富,发现迹象多,特别是M45蚌塑龙虎及其他动物图形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除了对龙的起源、演变和龙的精神以及M45墓主人、龙虎蚌塑研究之外,海内外专家学者最关注的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研究,而探索这一时期的宗教文化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状况是研究的重点。

有学者认为,侍奉神、侍奉巫师和侍奉统治者,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依次出现的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世界上不少民族的历史都没有走出这一法则。从西水坡M45直接见到的是侍奉巫师的现象,在后冈一期文化时期,濮阳地区社会还没有进入侍奉统治者这一历史时段,阶级或者还没有产生。

后冈一期文化时期的各个部族的首领都可能是大巫师,直到后来的华夏文化颛顼时代亦然。

传说华胥氏在雷泽之畔因踩上了龙的大脚印而怀孕生了伏羲,这个故事说明李学勤等认为伏羲氏族“兴起于雷泽,即今河南北部濮阳一带”的观点是有渊源的。伏羲是东夷部族集团的大首领,史家多有论证。伏羲经过十几代的传承,向南扩展到陈(今淮阳一带),冀南豫北及山东广大地区的东夷首领是蚩尤。后冈一期文化属东夷文化,碳-14测定距今6000多年,和伏羲生活的年代相契合。

后冈一期文化的兴盛时期,亦即东夷集团的大发展时期。他们曾经扩大到山西的汾河流域。然而正是在汾河流域最早与西方的半坡文化(华夏集团)发生碰撞。在实力强大的半坡文化的攻击下,东夷集团节节败退,而华夏集团紧追不放,势力不断扩大。

大约在6500年前,陕西的半坡文化发展壮大,进入势力大膨胀阶段,它与周边文化进行强烈碰撞,地域争夺十分惨烈。经过反复较量,半坡文化取得胜利,而其自身经过千年发展,也因为融入了众多新的文化成分和文化因素,最终导致其自身的进一步变革,过渡成为庙底沟文化,即典型的黄帝文化。

一般认为,华夏、东夷两大族团的激烈碰撞期,正是黄帝战蚩尤时期。蚩尤战败,被黄帝腰斩,东汉《皇览》载:山东寿张阚乡(今濮阳市台前王油坊一带)有蚩尤冢,每年农历十月初祭蚩尤。冀鲁豫地区流传至今的每年十月初一祭祖先的习俗,或许与此有关。

后冈一期文化(东夷文化)在庙底沟文化(黄帝文化)膨胀势力的步步紧逼之下,逐步向东退缩,以致于原属于东夷集团的大片土地统治权被取代。在与庙底沟文化的抗衡中,后冈一期文化也受到对方文化的影响,他们调整内部机制,不断澄汰,容纳新的文化,最后过渡为大汶口文化(仍属于东夷系列)。

随着庙底沟文化(黄帝文化)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以后,原在此处的东夷文化便销声匿迹了。而在山东汶、泗河流域则不见庙底沟文化的遗迹。后冈一期文化却在那里发展成为大汶口文化,即东夷文化的又一个历史阶段。他们不断与已经占据了太行山以东原属于东夷文化范畴的华夏族群发生征战。农耕文化的东夷族群尽管有以弓箭技术熟练的有穷(窮)氏的大力支持,也没有能够战胜强悍的游牧狩猎文化的华夏族群。

华夏集团在与东夷集团争战的过程中,也吸纳对方的先进文化来完善自己,如弓矢、天文、文字、农事等等。

上述文化碰撞与融合现象,都可以从考古学研究中找到依据。

西水坡后冈一期文化遗存中有明显的兖州王因遗址的文化因素。王因遗址曾经至少发现分属20个个体的鳄的残骨,又与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形似鳄的蚌龙相巧合,这是发人深思的。

西水坡后冈一期文化上层实际已成为庙底沟文化,在《发掘简报》中称为仰韶文化晚期阶段。这个时期华夏族团已完全占领了包括濮阳地区在内的豫北、冀南地区。

在夷、夏两大族团文化碰撞和交融中,经过了剧烈的搏杀,从西水坡遗址后冈一期文化层中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西水坡出土有被砸烂后抛入垃圾灰坑中的石质人体雕像残块,这不是普通的艺术品,它应是和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像功能相类似的宗教祭祀神祇,是后冈一期文化时期西水坡聚落抑或是这一地区先民的崇拜偶像。西水坡先民是不可能自毁其神主的,他们认为那样会因为对神的大不敬而招灾至祸。石神像被砸得稀烂,应当是另一个族团入侵之后,首先在意识形态方面对被征服族群的一次粗暴的改造所致。原住民的反抗必然遭到残酷的杀戮。西水坡遗址发现一些凌乱丛葬的无头尸骨,是否与此次“城头易帜”有关呢?

到了大约距今5000年前,庙底沟文化过渡为龙山文化。原来只有在东方才出现的斝式鬶陶器在濮阳地区出现。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曾一度向西挺进。此后经历了龙山文化时期,直到夏文化兴起,东夷文化系统一直未能恢复到后冈一期时的势力范围。

距今50004000年间,濮阳地区文化经历了千年巨变。此时在濮阳地区华夏族群的首领是传说为黄帝的儿子昌意,而东夷文化集团首领为少昊。昌意按照黄帝的怀柔政策,初步实现了夷夏两大族团的和平共处。《魏书·地形志》等古籍说,昌意在今南乐西建昌意城,娶濮水姑娘女濮(女僕)为妻,生子颛顼。

传说颛顼10岁“于宇少昊”,20岁称帝,在濮水北古帝丘建都。颛顼讨伐共工(都共城,今河南辉县),大胜。天下承平,颛顼在濮阳进行大的宗教改革,大踏步走向文明,颛顼“声名洋溢,超过黄帝”。

颛顼去世,葬濮阳西。帝喾即位,迁都商丘,昆吾氏在帝丘建都,故帝丘也称昆吾之墟。后昆吾氏迁许(今禹州)。

颛顼后裔陶唐氏帝尧在濮阳、菏泽一带活动,后迁山西临汾。有虞氏舜生于姚墟(今濮阳东南),有德行,尧禅位与舜。孟子说:舜“东夷人也。”

大洪水灾,帝舜命鲧治水无成效,鲧之子禹在河济之间疏瀹九河,治河成功。禹即帝位,都阳城,在河济之间。禹命昆吾氏在濮阳铸九鼎。禹之子启建夏朝,王朝时代开始,古酋邦时代结束。

夏朝中早期,东夷有穷氏首领羿曾一度夺取夏王朝政权。

3000多年前,东夷人成汤灭夏桀,建商朝,都于亳。今濮阳西内黄境内有亳城,传为商都。商人是东夷后裔,古籍有“玄鸟生商”的故事,鸟是东夷图腾。商文化的蓬勃发展,又四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两大地理单元形成的文化格局。商后期的几次东征,又弥合了不少文化差异。

王国维认为夏商所都“率在东土”。沈长云认为,大禹治水就在濮阳地区。商代,濮阳地区称“东”,见于甲骨卜辞的主要方国有仓国(在南乐西仓颉陵,侯爵)、马方(在范县北马陵)、敦(顿)方(在濮阳西)、观国(在清丰东)等。

殷商动乱期间,位于陕西岐山的姬姓周国迅速成长起来,姬发东征商王帝辛(即纣王),食于戚城(今辉县西),住于百泉,战于牧野(今新乡市),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把已经缩小了的东夷地区分为齐、鲁两个诸侯国,封勋戚重臣姜尚(字子牙)、周公旦掌控齐鲁。在殷商近畿的牗(新乡一带)、邶(汤阴、安阳)、东(濮阳一带)建卫国,封给康叔,都朝歌(淇县)。至此,周王朝以分封的手段最终统一了山东,东夷作为一个族群的概念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经历了卫懿公好鹤失国,王族只有几百人逃到了漕,又迁楚丘,再迁帝丘的过程。此后380多年,濮阳地区一直是卫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孔子曾居卫十年,至卫公角迁野王,为秦王所灭。秦行郡县制,濮阳地区为东郡。后,濮阳地区行政区划逐渐完善,经过长期动荡不宁,终于渐趋平静。

在中国历史上,华夏、东夷两大部族集团相互争夺,相互渗透,最终统一。而濮阳地区在这上下数千年间,经历了东夷文化的兴起、发达扩张及被华夏文化所同化、互为消长的社会大变革。学者认为濮阳地区是华夷两大族团的结合部,即出于上述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水坡遗址:将道教起源追溯至6000多年前,或与颛顼有关
文化中国形成大场景:良渚古国诞生前后的华夏和世界
山海经:颛顼是华夏黄帝后裔,还是东夷族人?解少昊孺帝颛顼之谜
六千年前的古墓,墓主左右有蚌塑龙虎图案,专家:墓主可能是颛顼
《皇皇者华.华夏风骨》三:华夏祥龙
濮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