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隍
城隍,原指护城河。有水的城壕为“池”,无水的城壕为“隍”。后来,“城隍”作为某个城的主管神,由“无水的城壕”变作神的时候,则是后世人的牵强附会加上中国古代旷日持久的造神运动所臆造和衍化出来的。于是,当我们今天提起“城隍”的时候,大多指的便是“城隍神”了。
   别处的城隍神是什么样子?我没见过。我们那地方的城隍神是“文”官“武”像。即冕服是文官装饰:梁冠、赤罗衣;像貌却凶威如武士:红脸、乍须、豹目。此外,除冕服不同,其余如陪殿判官、小鬼、牛头、马面皆与阎罗殿的阎罗帝君没有多大区别。这是一个很怪的“一身双神”现象,一个是主管生死的阴间帝君,一个是保家护城的守护神,他们所司神职不同,所处地位也不同,论理都是叱咤风云、大权在握的角色,但他们的跟班差役怎么会是同一支队伍呢?这是很令人费解也是很能让人编织和想象出许多故事来的。近读《明史》,方知城隍的演变过程,居然还是一个很难讲清的千古之谜呢。首先“城隍之祭,莫详其始”(《明史》卷四十九)。按《辞海》“城隍”条称:“据说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这个推测大概不无道理,中国古代神话不乏类似这种以讹传讹的先例。而“水庸”又是由什么时候真正地变作城隍、且归于正果成了“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张九龄《祭洪州城隍》),司掌城池安危、福祸的主管神呢?
 唐人李阳冰称:“祀典无之,惟吴、越有之。”也就是说,祭祀或供奉城隍的事情,在唐之前的各朝皇家祭神中,还没有“城隍”的位置,只是在吴越之地的民间有这种做法。那么,“城隍”原本是位“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地方小神,登不的大雅之堂,不足与社稷、日月及其它正统诸神享宠的。
 据史书记载,最早给城隍建庙立坛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于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在芜湖所建的城隍庙。之后,《北齐书》“慕容俨传”中称,慕容俨曾于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郢城(今河南信阳南)参拜过城隍庙:“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北齐书》卷二十)。这样看来,唐人李阳冰的结论只对了一半,因为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城隍已不再只属于吴、越之地的地方神了。它跨州越县,渡江涉河,到唐朝时期已是恩泽天下了。特别是在后唐清泰元年崐(公元934年)“封城隍为王”(《辞海》“城隍”条语)后,更为城隍在以后的日子里最终走进“上流社会”、跻身正统诸神之列,成为一城之主宰神而奠定了“名正言顺”的基础。以至到了宋朝,城隍之多已泛滥成灾了:“其他州县岳渎、城隍、仙佛、人神、龙神、水泉江河之神及诸小祠,皆由祷祈感应,而封赐之多,不能尽录云”(《宋史》卷一百零五)。城隍的社会地位,就这样居然从“王”一下与山神、水神沦落到了同一个档次。看来“物以稀为贵”的经济规律,在决定神仙的价值上也是可以适用的。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宋以来其祠遍天下,或锡(赐)庙额,或颁封爵,至或迁就傅(附)会,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名”(《明史》卷四十九)。“城隍神”被贬值到这种地步,大概连“城隍”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其实,孤坐庙堂,受人香火熏烧,整日与那些牛头、马面为伍,想来做神仙也是件辛苦累人的事情。不过正如我们凡世俗人,不做官的骂官、恨官又千方百计地想做官一样,做官自有做官的好处,做神仙也自有做神仙的好处,要不大家为什么一说做官就趋之若鹜,一说做神仙就欣喜若狂呢?
 这里讲一个笑话。据说蔚州(今河北蔚县)的城隍原是和别处的城隍没什么两样的。有一天,张三和李四为一笔借债发生了口角。张三说李四借了他银子没有还他,李四说银子早还了,张三在讹他。争吵不休,二人便约好第二天到城隍庙上去起誓赌咒。借人钱不还的李四虽然嘴上很硬,但也很心虚,便在当天晚上备了香火供品悄悄地一个人来到城隍庙,对着城隍爷许愿说,如果明天赌咒时城隍爷能向着他李四,让张三肚子痛,过后李四便给城隍爷送一块匾,且以三牲之首孝敬城隍。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便拉着李四一起来到城隍庙赌咒发誓。张崐三说:“城隍老爷,如果李四借了我银子没有还我就让李四肚子痛,如果李四还了我银子我还讹李四,你就让我肚子痛。”由于李四昨晚贿赂了城隍,所以李四并不怕张三的发誓。张三崐发完誓,李四也就跟着如是说。咒毕,债主张三竟然肚痛起来。无奈之下,有冤无处诉的张三只好连连说:“罢了罢了,是我想讹李四,银子我也不要了,请城隍爷爷开开恩,不要再让我肚痛了。”
 后来,李四良心发现归还了张三的银子,张三问起赌咒一崐事,李四便说出前缘,张三气愤难挡,跑到城隍庙上照脸就给了那城隍一个响亮的耳光,并说:“原来你也是个贪官!”自此,蔚州城隍的脸便打得扭在了一边。
 这是传说,大可不信。中国人惯于造神,也惯于在不顺心的时候用各种方法来调侃神、戏弄神。这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不过,到了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城隍的地位一下子又有了新的提高。且被加封定爵受了皇封:“京都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官儿不小呢)。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哀章冕旒俱有差。”各有所归,等级森严,“城隍”作为一城之主神,在这时才地地道道的成了正果,皈依了正道。
 可惜好景不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大帝为人不正派,出尔反尔。仅过了一年,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却又“诏去封号,止称某府某州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庙屏去他神,定庙制,高广视官署厅堂。造木为主,毁像舁置水中,取其泥涂壁,绘以云山”(《明史》卷四十九)。城隍封爵那样高,除京都及六城(上面提到的开封、临濠等六城)封王之外,其余府、州、县城隍的官爵俱比当地官员高,只要走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敬如皇上,那把朱元璋这个真正的皇帝放在什么位置上呢?城隍不就有些等于朱元璋了吗?就那一堆泥巴糊就、整日与判官、小鬼、牛头、马面为伍,朱元璋成什么了?不行!去掉封号,拆去泥像涂到墙上,画上山水,以木代土重新塑像……
 这就令人为城隍有些不平了。神的命运、福禄居然游戏于人的手中!那么,环宇之内,究竟是神在主宰众生呢,还是人在主宰诸神?可见中国的君主才是上达皇天,下辖黎庶,人、鬼、神三界真正的主宰--天马行空,唯我独尊!
 好在城隍毕竟是神了。洪武大帝不愿那堆泥巴取代自己,却不忘用那堆泥巴愚弄百姓,以达到他一统天下,万世不竭的宏图大愿,在着实戏嬉了一顿城隍老子之后,又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在“中都城隍神主成”后,“遣官赉香币奉安。”给了你一顿“白眼”、“冷遇”的奚落之后,再轻轻地抚摸和安顿一番,烧点香火,敬点纸钱,问声安好……最后,让你如狗样的摇头摆尾,保人家社稷,护人家安危,中国的神仙原来也就这水平了呢!
  嗟夫!城隍之道,亦如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很多城市里都有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是什么神仙?
岭南最大的城隍庙
城隍爷是个什么神 文/朱耀儒
上海城隍庙,为什么供奉了三位城隍爷?
新竹都城隍庙
「漫话古城」街巷逸事——琅瑚街忆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