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西汉黄河瓠子决口的成因及治理

河槽两旁、大堤之内,往往会淤出大片肥沃的滩地,天长日久、人们在滩上垦殖居住,形成聚落村邑。这样堤内的居民又逐渐在堤内修了很多民埝来保护田园,远的距水面几里,近的只有几百步距离。7从黎阳(今浚县)至魏郡昭阳(今濮阳附近)一段,为当时魏郡和东郡接壤地带,因为民埝变成河弯,“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河水“一折即一冲,冲即成险”。8百姓在堤内河滩耕作居住,又修筑堤防把河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河床不能容纳洪水,自然决溢造成灾害。一旦洪水量大,两岸河堤距离又远,洪水水位在河堤内不停地上涨,加上没有泄洪的渠道,冲垮堤坝则成为必然。

天然的河湾也是决口的重要原因。黄河流经瓠子口处是一个大拐弯(如图 2 ),水流过大过急时,河湾处的堤坝很容易被冲毁,加之河湾处有一支流,冲破瓠子堤,洪水顺着瓠子河河道南流,以前的河道被冲来的泥沙不断淤积,河床逐渐升高,待到洪水退去,古河道已经高于原来河道,黄河遂改道经瓠子河东南流注入巨野,入泗水夺淮入海。

降水多成为决口的另一重要原因。元光三年春天,顿丘(今濮阳市清丰县西南)决口,《史记·河渠书》中记载:“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渤)海”,表示这一年黄河的水流量比往年要大。同年夏天,雨季到来之后,黄河水流量再一次增加,迎来第二次大的洪峰。洪水经过淇水口、古浚县到古黎阳,此段有河堤阻拦,并未造成决口,但是洪水到了古濮阳境内,河堤筑在离河道数里的地方,洪水过境,大肆淹没良田,形成一片泽国。瓠子河本是黄河支流,向东蜿蜒流入济水,但是洪水在流经瓠子处,由于水量过大,冲破堤防,洪水顺势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去,瓠子河成为决口后洪水的第一选择。河水直接注入瓠子河后,冲向巨野泽,从巨野泽处冲出一条新河汇入泗水,随着泗水注入淮河,从此黄河主干道偏离故道,从瓠子处改道西南流。

1.3 决口后河道变化

汉代早期黄河下游河道流经何地,到何处入海,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依据《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恤志》和《水经注·河水》的相关记载,其主河道大概经今河南荥阳北、延律西、滑县东、浚县南、濮阳西南、内黄东南、清丰西、南乐西北,河北的大名东,山东的冠县西,过馆陶镇后,经临清南、高唐东南、平原南,绕平原西南,由德州市东复入河北,自东光县北流向东北,至沧州市折转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00次泛滥,二三十次改道:黄河水患三千年
一条有故事的河流,濮阳马颊河的前世今生
古代的淮河洪灾频频,为何现在没有了?伟大的祖国早已解决
黄河的六次大改道,怎样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军事史和政治史|文史宴
泛滥的黄河——历史上的六次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六次改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