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西通渭:陇中古道新发现 黄土深处有碧玉(组图)

  考察团成员在周家沟合影留念。张振宇 摄

  中国甘肃网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张振宇 亢兆宁) 1月26日,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文化考察团11人从兰州出发赶往通渭县。活动第一天,考察团在通渭县周家沟有重大发现,找到了玉矿,据专家称,该地玉矿资源极为丰富。

  定西通渭县碧玉乡李家坪遗址。张振宇 摄

  通渭县玉收藏受到专家的青睐

  1月26日清晨,天寒、星稀、月明,但考察团已踏上了征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华、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丁虎生、《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中国甘肃网总编张振宇、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丁哲、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国荣、作家军政兴致盎然得在车上谈论起有关玉帛之路的感想和丝绸古道的趣闻轶事。

  通渭县民办博物馆,由南强先生出资兴建,里面收藏有大量齐家文化玉石器,图为石斧。张振宇 摄

  上午11时许,考察团成员来到通渭县博物馆,平行线网纹罐、变体鸟纹瓶、弧线网纹壶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下子吸引住考察团专家的眼球,询问起它们的前世今生。这里还有琳琅满目的玉器:三孔刀、三璜璧等,大家边观察边细心地拍照。随后,考察团又来到通渭县一家博物馆,这里是南强个人出资并于半个月前建成的民办博物馆,收藏有玉石器等文物共1427件。南强是中国玉文化研究会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2009年开始在民间收藏玉,现在俨然成为了玉的专家,对每件藏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陈列室的小玉斧、玉铲、玉钺、玉琮、直径18.5厘米的玉璧等,都受到专家的青睐。

  上午考察结束后,叶舒宪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的玉器,不得了。好几件玉器,在齐家文化考察中都是少见的。”

  “宝贝在民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华深有感触地说道。

  碧玉关古城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见。张振宇 摄

  探访周家沟玉矿 考察有了重大发现

  1月26日下午1时50分,考察团在通渭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志明的带领下继续考察。车队出了县城没多久,就驶入单行道的山路上缓慢前行,一旦遇到其他车辆通行就非常艰难,还没等考察团成员叫苦,车队已驶入牛洛河河道,沙尘扬起,车辆异常颠簸,车底部与石头的刮擦声不时传来。这不像刮在车下,倒像刮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家为出行的安全捏着一把汗。“谁能想到这样的地方有玉。 ”叶舒宪教授说道。

  下午3时5分,车队停在空旷的河滩上,山下的村庄异常宁静,这就是碧玉乡周家沟社牛洛村。我们去拜访村里一位爱玉的老人。院子里是几间陈旧的房子,61岁的丁朝刚老人非常地憨厚,不怎么说话,他把雕刻的碧玉鸟等宝贝拿出来让大家欣赏。老人家院子的东南角堆放着他从山上背来的玉石,好多被积雪掩埋。老人说,他喜欢玉,就从后山上挖来玉石,打磨加工,加工好的玉几乎送给了亲朋和村里人。这让大家出乎意料,我们在探寻玉文化,老人爱玉但不占有,清贫但淳朴无暇,这难道不是爱玉人所阐释的生活中的玉文化吗。

  离开老人的家已是下午3时30分,他主动带考察团去村庄后山的周家沟探访玉矿。考察团分两队,一路沿沟下行进,另一路爬山前行。沟下是冰河积雪,沟上是积雪很厚的山路。每走一步脚下都传来咯吱声,不时打滑,大家互相帮扶着前行。不多时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身上冒出汗来,寒冷被驱逐。行进了50分钟,沟下传来考察团专家异常高兴的欢呼声,他们还没到玉矿遗址,已发现了很好的玉石标本,在年轻村民的帮助下,玉石标本被抱到了山路上。专家们拿出仪器,细心地观察,相互交换意见。乘胜前行,玉矿遗址地处小山头下。当地村民称,玉矿是那个年代开始启用的,谁也不知道,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取玉石,用来刻章或做玉器摆在家中。

 通渭县南强先生出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博物馆,图为玉环。 张振宇 摄

  “这里玉石丰富,可与马衔山相媲美。”叶教授说,这是考察的重大发现。“玉矿资源丰富,产量较高。”丁哲博士补充说,这次采集的样本半石半玉,与古玉接近,虽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有研究价值。

  1月26日下午4时15分,考察团继续前行,车队前行没多久,一只黑色的仙鹤落在车队前不远处。众人下车为仙鹤拍照时,仙鹤却展翅飞走。

  下午4时35分,考察团成员躬着身子钻过幽深的山洞,先闻到炉烟的味道。过了山洞,抬头看到的是村庄里的一个个院落。这就是碧玉镇川口村,考察团一行来到村民李启东家,专家门细心地察看了其收藏加工的丁家石、玉和印章。离开村庄后,叶教授感慨道:“考察路上遍地都是齐家文化。”

  1月26日下午5时20分,考察团一行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察。已挖掘的墓葬群被保护起来,现场还残留着陶瓷的碎片。通渭县博物馆馆长徐煜告诉记者,县博物馆陈列的许多玉器和彩陶都是从这里出土的。这里的玉,玉质温润,但质地不是很强。古代当地人用玉来陪葬或祭祀。

  夕阳西下,炊烟升起,考察团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李家坪遗址,踏着暮色,连夜赶往平凉庄浪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古镇地理及郭氏家簇简编(第一节)
古方: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调查
【展览说】齐家玉文化·展品精选
新疆玛纳斯碧玉
收藏收藏,这种玉料,直接颠覆了我近10年来对高古玉材的认知!
甘肃 夜光杯 黑玛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