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因素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因素,力图提出合理性的教学建议,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制图教学实践效果!
论文关键词:影响,中职生,制图,因素
  机械制图是机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好坏,对学生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能力的发展。笔者在中等职教战线上奋斗了十多载,担任过多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发现中职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发现的问题作归纳分析,力图找到影响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因素,并提出合理性的教学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入门“滞缓”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时,普遍存在入门“滞缓”现象。试想,学生连制图的门槛还未跨进,又怎谈得上“修行”呢?
  2.不能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简称“国标”,代号为GB)
  机械制图中的“图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无论是绘图者还是读图者都必须严格遵守机械制图中的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想尽办法让学生重视遵守“制图国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我们发现,有较多中职生很难做到这点,在他们的意识中,制图中的“绘图”与数学或物理作业中画一个图形没什么两样。
  3.不能理解三视图中“三等”关系。
  任何一个学过制图的人,都应掌握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视图与实物各个方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而我所教的班级中,总有学生直至在制图课程即将结束时,他(她)所画的三视图布置却是这样的(至于各个图与实物的方位关系,那是更不明白了):
  

  三视图中的“三等”规律:即长对正(主俯视图)、高平齐(主左视图)、宽相等(俯左视图),是看图和画图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而中职生在画图时,常常会使主左视图之间横向尺寸相等,而主俯视图之间的纵向尺寸相等。
  4.头脑中建立不起“图库”
  在教学进行到基本体的投影作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拿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基本体的模型,分析三视图的投影特点,然后与学生一起画出各基本体的三视图,接着再根据所画的基本体的三视图,归纳出各种基本体的投影特点。在教学中,我提醒他们要记住各种基本体的三视图,将来看到具有相应特点的三视图,马上就能逆向思维,进而想到该图所表达机件的真实形状。但我们不少中职生,由于各种原因,头脑中没有任何素材,所以在看图时,就表现出困难重重!
  5.空间想像能力较弱且较难培养
  每个机械专业老师在任教《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都会努力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像能力,这个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6.学习动机不强
  较多中职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时,表现出的学习动机往往都很弱,特别是在学习专业课程和不易理解的知识时,这种态度尤为明显!
  二、因素分析
  分析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存在的上述问题,大致归结于以下原因:
  1.情感、态度问题的影响
  提及中职生,工作在职教战线上的老师们往往会有一个共识:生源一届不如一届!中职生们也许是在小学、或是在初中,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能够端正好学习态度!部分同学甚至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这种“醉生梦死”的日子,对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会起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2.认知结构不完整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他们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很低,但对《机械制图》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同学,往往在初始学习《机械制图》时,一下子对制图产生较强的兴趣,他们能够很快入门。前几年,我指导过几次这样的“偏科”学生,参加大市举办的中职生《机械制图》竞赛,获得较高奖项。
  3.教师的影响
  教师身临课堂之境,他们的决定和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专业课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课程,若我们教师总是用传统的一套“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势必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4.学习者的影响
  传统上,学习者常常只被置于课堂被动接受者地位,在课堂改革中,学习者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他们应与教师一样,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专业老师应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注重体验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会使人耳止一新
  5.教材的影响
  我任教的《机械制图》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从当年的第二版(王幼龙主编)到目前使用的第五版(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应中职教育改革要求,考虑到中职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深浅度逐次下降,各章节的次序也有所调整。作为一名教师,不应一味地照搬照讲,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上的内容有所取舍和整合,以更好为教学服务。
  6.教学手段
  考虑到中职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教师若仅凭一支粉笔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截交线和相贯线等部分内容,教师不提供模型或以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观察,首先给他们提供直观感性认识,那么这个教学只能成为“空对空”---------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授课计划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教法探析
运用口诀“平平是矩形框”快速补画第三视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