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 三国中坚指挥编制浅说

一、校尉

  按汉官体系,校尉及司马是常制领兵的组织领导,而再高级的将军、刺史等职,却是临时性任命,通常作战结束或任务完成就解散。

  西汉七国之乱时「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或者「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参战主力以校尉为主,「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中央不派将军,往往派个戊己校尉就可镇守西域,陈汤以副校尉的身分,就敢率兵斩杀郅支单于。连享有盛名的「飞将军」李广,其实原本军职为中郎,后为骑郎将,七国之乱时,李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后来始为将军后,仍埋怨「汉击匈奴的诸部校尉」有人封侯,李广竟不得封。可见军队的主要干部或指挥,皆以校尉为重心。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一支军队统有诸部,通常是一位将军率领各位校尉,如果没有将军,或每部独立作战时,校尉独大。

  将军可以解甲归田,但是校尉却长期任职。

  二、部曲

  汉朝军队编制为(营)、部、曲、(屯)。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部的长官为校尉或司马。五校营就是指含有五个校尉,所谓五校校尉为: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屯骑校尉及越骑校尉,蜀汉仍有此官,五校尉在陈志均可按图索骥。曹魏则增设武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五营。东汉时的西园八校尉为典军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左军校尉、右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孙坚即「以郡司马募召精勇」,捕获关羽及关平父子的马忠就是潘璋的司马。

  曲的长官为军侯,屯的长官为屯长;或有曲长及屯将的说法,名异而实同。

  何进、董卓、曹操、曹洪、李典、任峻、刘备、孙坚、孙策及孙权父子,皆有私兵部曲的记绿,至于周瑜曾送兵给孙策,除了新招募的新兵外,不排除是原先豢养的庐江部曲,另外刘备接受「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陆逊早年「部曲已有二千余人」,朱桓亦有「部曲万口」。后来就以「部曲」为士兵通称,通常部曲都携家带眷,这与世兵制有关,也就是代代世袭,父执为兵,子辈为兵,孙继为兵,世世为兵,当兵当到死,始能解脱。就连家属也不能任意迁移或嫁娶,只能在部曲中择偶生子,不得逃亡。

  营、屯通常因应情势而新设,像度辽营、渔阳营及屯田客、屯田兵等,就是一开始为临时性驻兵防守性质的编制,后来便持久为之。其中每单位并没有一定成员,像是一营有多少人,一屯上下限又是规定多少人。刘备夷陵出兵结营四十余营,平均起来,一营不过一百人上下,此一营比一校还不如。五校营还含有五位校尉,一营又变成含有五校。编制原则为「其兵多少各随时宜」,并没有一定编成。

  基本组织还是部曲,除了往上可推结营,其下可分为屯,另有变化。至于屯田式的武装耕田,范围又大过部曲,邓艾在两淮屯田,「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光是这个常置四万屯兵,远远超过营、部等组织。

  编制不是没有规矩,而是例外太多,不能一之。

浅叙东汉以前的部曲编制特点及兼论其他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秦汉时期的部曲制是当时最主要的军队战术编制体系,其架构,指挥模式,兵力构成等相关问题一直比较模糊,本文想就其中一些问题及当时其他方面简单叙论,与同感兴趣者共探讨之。此文为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东汉以前的部曲编制的发展和演变。由于内容较散,不足之处请多多提及。

战国及秦代的部曲制度

部曲制度成型于战国中后期,是当时的普遍征发各国所属郡县军进行举国之战的结果。《云梦秦简 编年记》中就记载有数次大兴兵的事件,而战国后期的几次重大战役动员兵力数以十万计,规模庞大。虽然军队的组织结构不能细就,但通过对继承秦军事制度的西汉军队的研究以及《史记》中龙鳞凤角或许可知一二。典型的组织结构如秦,大体框架是将军,都尉,司马(骑司马,车司马),候(骑将)的层次。

将军是全军统帅,有“立军者,将军”的说法。将军有幕府作为指挥机构,一些后勤参谋的规划在这里做出。

都尉是典属一郡兵马或战略要地的军事武官。由于《司马法》有“大将军出,必置偏裨”的方法,也就是当一名大臣被全权任命为某一重要战线的前线统帅时,必然要设置辅助将领,以便于军令,政令的上下传达和贯彻,往往就由都尉充当裨将,偏将,以及亚将。很多时候也有两军合并时一军统帅降为裨将以辅助新任命的全军统帅的情况,如长平之战中武安君任秦军统帅时,原统帅王齿就成为“尉裨将”以辅助白起指挥全军的情况。

都尉可以说成为一军之主,主持的往往是一个合成军团,其下编有部和曲,部主多为司马,下设曲,有曲候,骑将多种建制结构以适应不同兵种。曲的规模从汉代曲以及其下的几种官吏或许可以反论,根据《孙家山汉简》有千人,五百将,当百之类曲级官员名称。由此可猜测,秦军的曲规模在千人左右。而部下辖的曲级单位,可以认为并不能很多,否则会严重影响指挥系统的效率。

克氏的《战争论》中在谈及部队编成时,提出“按基本战术或高级战术来确定一个大单位和小单位应该有多大兵力,这当然有很大自由度,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争论了。与此相反,一个独立的整体需要分为若干部分,这却是既明确又肯定的要求。由于有这个要求,在战略上就要确定大单位的数目并进而确定它们的兵力。至于小单位(如连、营等等)的数目及其兵力的确定,则是战术范围的事情。”在比较秦军的部曲与上级指挥机构之间关系,可以认为,相对比而言,部是当时秦军中最大的单兵种战术单位。这一点从司马一职有,司马,骑司马,车司马冠以兵种之名的官职或许可以看出。

克氏随后有段关于旅级规模及下属单位的评论,我个人认为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秦军部曲的规模,而且这个情况也恰好和秦兵马俑中的一号坑方阵的大体规模相吻合。“通常一个旅有二千到五千人,不得超过五千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人们认为旅是一个指挥官能够直接地、即用口令指挥的部队;第二、一个步兵部队兵力较大,就必须配有炮兵,而这种有各兵种初步联合的部队,就自然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了。“《战争论 第五编 军队》

秦楚,楚汉时期的部曲制度

秦末时期,群豪并起,由于各路旧贵族相起,以及当时在战争中骑兵的广泛使用,原来的部曲军队建制规模急剧缩小。一种校的军事编制结构开始出现。

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囚犯的枷具,一种是通(手交),“主马者,必仍校视之。校人,马官之长,按此引申之仪也。”也就是说校尉原先是指一种骑马军官。在战国时期,大多数军官是在战车上指挥的。而校的解释是骑马的人,因此校尉一开始很有可能是骑兵军官。实际上,校的出现也不是全新的概念,在秦赵邯郸之战中,秦军兵败,记录时就有“亡五校”之说。

真正大量出现校是在秦楚,楚汉战争时期。这在《史记》《汉书》之中不胜枚举“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史记 项羽本纪》《汉书 陈胜项藉列传》”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樊郦滕灌傅靳周传》“陈馀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及地形,原请奇兵北略赵地。”於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张耳陈馀列传》

校这一架构的出现实际上是当时军事体制适应战场形式变化的要求,原来的部曲结构简单,规模较大,下属单位比较多,在大规模战争中,依靠大军列阵或者严明的军法,赏功还可以忽略,从而使指挥结构扁平,可以适合当时也较为简单的指挥信号系统,以使庞大的军队为国君,将军们所轻易指挥,特别是在重装步兵战斗为主的战国时代。而到秦末战争时期,一开始的战争规模并不是数万,数十万大军的对垒,而是相对规模较小的数千人战斗,要求指挥灵活,相对而言就要增加指挥层次。于是原先是骑兵组织的校,也在步兵之中大量采用。而且采用的是灵活的左右二进的方法,使兵力的调配更加灵活。更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

西汉初期的部曲制度

汉王朝建立以后,基本延续了这种发展方向,并且逐步完善,形成了汉代独特的部曲制度。

首先,指挥架构继承了战国,秦代的特色,即指挥架构上,由朝廷任命将军,在其下设立列将,裨将二级或者裨将一级的分支指挥结构。如七国之乱时。吴王的战斗檄文中关于投降和捕获重要官员的悬赏“能斩捕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列将,三千斤,封五千户;裨将,二千斤,封二千户;二千石,千斤,封千户:皆为列侯。其以军若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得二千石;其小吏皆以差次受爵金。”而朝廷也是委任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将军出击吴楚,显然如此众多的将军不可能只有一个裨将结构所能容下。而在将军之下则是校,部,曲的三级战术结构。如爰盎前去说服吴王无果之后被吴王囚禁,由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于军中,而围他的那个校的一个司马恰好是爰盎以前施恩的从史,所以设法协助他逃脱。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其次,在军队构成机制上,西汉初期,仍然是继承了秦代的特色,以普遍征发为基础,成年男子需要傅藉,然后承担“一年为戍卫,一年为材官骑士”相当于两年的固定兵役,此后就要求有爵位的60岁以前,没爵位的65岁以前处于可以征发的状态,需要服更役。里耶秦简中有一个关于郡县输甲卒的简,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窥当时军队的大概组成。“J1(16)6 A面[24]:廿 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⑴,洞庭守禮謂縣嗇夫⑵、卒史嘉⑶、叚(假)卒史穀⑷、屬尉⑸:令曰:“傳送委⑹,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㈡ 必先悉行城旦舂⑺、隸臣妾⑻、居貲贖責(債)⑼,急事不可留,乃興 (徭)⑽。”今洞庭兵輸內史及巴、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㈢ 南郡蒼梧⑾,輸甲兵當傳者多,節傳之⑿,必先悉行乘城卒⒀、隸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⒁、居
㈣ 貲贖責(債)、司寇⒂、隱官⒃、踐更縣者⒄。田時殹(也)⒅,不欲興黔首⒆。嘉、穀、尉各謹案所部縣
卒⒇、徒隸(21)、居
㈤ 貲贖責(債)、司寇、隱官、踐更縣者簿,有可令傳甲兵,縣弗令傳之而興黔首,[興黔首]可省
㈥ 少弗省少而多興者,輒劾移縣,[縣]亟以律令具論(22)。當坐者言名夬泰守府(23),嘉、
㈦ 穀、尉在所縣上書嘉、穀、尉,令人日夜端行(24)。它如律令(25)。“

汉武帝时期以及此后的部曲编制及规模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汉武帝时期,汉对北方,南方,东北方向的战争不断,在这种大背景下,汉的部曲编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大军编成方面,继承了秦代的特点即由朝廷诏令排大将建将军幕府主持一个战线的指挥统帅,其下设立裨将从属。如元朔五年春车骑将军卫青出征之时,麾下有游击将军,强弩将军,骑将军,轻车将军。如果军队庞大没有裨将,会提拔一些校尉为大校,担当裨将的角色,如骠骑将军出代,右北平时,军中无裨将,而其下骑兵车重颇为庞大,于是“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这主要针对的是大军出征,情况复杂,需要建立一级指挥机构以总括,折冲。

作为战术编制,这种校,部,曲的战术结构模式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秦代部一级已经是最大的单兵种战术单位,而在武帝时期,校成为了最大的单兵种战术单位。但规模却缩小很多,一般只有千人左右。如二师将军第二次征讨大宛时,“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汉书 李广利传》“愿罢骑兵,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史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步兵九校,更士万人,留顿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汉书 赵充国传》

其下结构则是部,曲,官,屯。杜佑《通典》之中收录了一种编制“「凡立軍,一人曰獨,二人曰比,三人曰參,比參曰伍,五人為烈,烈有頭。二烈為火,十人,有長,立火子 。五火為隊,五十人,有頭。二隊為官,百人,立長。二官為曲,二百人,立候 。二曲為部, 四百人,立司馬。二部為校,八百人,立尉。 二校為裨,千六百人,立將軍。二裨為軍。」 三千二百人,有將軍、副將軍也。他收录这一段也没有太多的关注,而在孙家山汉简中,却验证了,这种编制恰恰是西汉时的战术结构” □干行,五百將斬;以曲干行,候斬;以部干行,司馬斬;以校干行,軍尉斬。(044、056、027、232、218、354)”“曲次相隨,左右官并隧(292)”各级主官名称则是屯长,当百,五百将(其官吏卒長五百將當百以下及同(014、173、053)《孙家山汉简》),曲候(有候令史作为属僚)(《敦煌玄泉置汉简》中有“車師己校候令史敞?相?宗?禹?福置詣田所、爲駕一封軺傳、駕六乘。●傳百八十八。(Ⅱ0215③:11),司马(有司马丞,同见于《敦煌玄泉置汉简》),校尉(有校尉丞,同见于《敦煌玄泉置汉简》)

在曲部官长之中,骑兵部队则是千人(有副官千人丞,同见于《敦煌玄泉置汉简》),骑司马。(顺便在这里一笔代过西域都护的兵力,建制情况,《汉书》之中说“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而千人是骑兵部队的曲长,司马二人说明是两部,而且一部是步兵,一部是骑兵,正好符合司马,候,千人各二的情况。而“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其中戊己校尉的全称是“將田車師己校尉兼行戊校尉事”其下候五人在《敦煌玄泉置汉简》中正好对应其下属的五个曲候:戊校右部中曲候,己校左部中曲候,戊校前曲候,戊校左曲候,己校前曲候。按照西汉时期的兵力结构,西汉在西域的常驻兵力约在2000人左右。)

部曲的军号

由于军事征讨的建制是任务性质,战事结束就要解散,所以部曲的番号除少数长期建制外都具有临时性质。只有极为显赫的功勋才可以以成建制的队列接受荣誉。如卫青取得漠北大捷,班师时“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汉书 卫青传》

一般情况下,是有征讨的将军军号后,必有一个相应军号的校部,这个校的军号跟随校尉的军号,如横海将军麾下有横海校尉,车骑将军麾下有车骑校尉等等,但并不是一定如此,比如霍去病从军时是骠骑校尉,而当时并没有骠骑将军的军号。大多数还是临时建立的番号如甘延寿,陈汤矫制发兵时,增加建立的三校番号是扬威、白虎、合骑。不过这些校都是临时建制,战事使命结束后就解散。如果要更多知道汉军的校番号,需要出土汉简的印证。

在校之下是左右两部,再之下则是前后曲,,再其下则是左右官如此类之。不过在一些常备的校部建制下,却并不是这样的命名原则,如戊己校尉下辖是一部,而番号则如上所述。

整备成左右前后,这是和部队行军以及战术行动的习惯有关。由于行军,布阵时,左右部是平行,一般校尉及其僚属会与右部前曲一同行军。孙家山汉简中还有一些部曲战术的原则残片,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总结汉军战术的特点。

总体而言,西汉时期的部曲编成及其上的指挥架构是于当时征募结合的兵制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敌人是北方游牧民族,或者是南方土著,面对的战场幅员辽阔,需要综合既要指挥灵活,又要集中兵力的原则。所以指挥架构相对于战国时期要多。而且更加注重多路进攻之间的协调指挥。战术编成也讲究如左右使臂,而不象从前那样适合大量重装步兵之间结队列阵的会战编制模式。其中也有武器发展使汉军的武器装备普遍优于对手,以及骑兵,强弩一些兵种进一步广泛运用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战争形式发展的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期,军队编制人数是怎样的,一军多少人?
霍去病18岁一出征,为何就能带800骑兵?考证汉代部曲制细节
史上最全:揭秘秦军真实编制与作战方式
古代军队是怎样编制的,是多少人一个单位?多少人为一军?
155、三国曹魏人物官职升迁汇总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新莽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