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跳蚤市场——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浅析跳蚤市场——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前言

        随着毕业季的邻近,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终于开张了。在校会生活权益部的组织下,今年的跳蚤市场显得别具一格:押金,200个摊位,抽签。于是与在接下来的若干周六日,便有了这般景象:没有报上名的学姐学长挤在几把伞下共同吆喝着他们的宝贝;学姐学长们不再像往年那样早早过去占据有利地形,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坚守在自己的摊位前(只有第一个周六是人人平等、循规蹈矩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二天就有倒退到原始社会的苗头——简单粗暴地先到先得,否则要么暴晒于阳光下,要么忍受摊前门可罗雀);有的学妹似乎不太满意地议论:怎么出摊的比去年少多了。跳蚤市场历来是个欢乐的舞台:任凭学姐们高喊“买书送学长”,眼前的课本还是无人问津,学姐们只好眼看着行人穿梭,收摊的时候忍痛把一摞摞当年高价买来的课本丢给出价8毛一公斤的大叔;学妹们拿着shopping list一本一本地核对,力求买齐所有的专业课本,榨干学姐学长的最后一毛钱的生产者剩余;同是笑脸相迎的学姐和学长,大部分学妹、少部分羞涩的学弟都会跑到学长的摊前,眉来眼去地讨价还价,几轮博弈后学妹学弟便喜笑颜开地以低的莫名其妙的价钱抱走一坨书,却还嘟着嘴高喊“师兄再送本杂志啦~\(≧▽≦)/~”,旁边的学姐只有眼馋的份;偶尔飘过的几个后勤的叔叔阿姨,翻乱了所有存货不说,还会以一两块“天价”般地对学姐学长的货物挑三拣四,大部分学姐学长为了减轻搬运货物的痛苦,往往忍痛割爱,从了这帮老人家。

        言归正传。笔者认为,跳蚤市场的模式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上所讲的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的参与者有:买方——学妹学弟、大叔大妈;卖方——学姐学长、大叔大妈(大妈居多);“政府”管理者——校会生活权益部。跳蚤市场的特点主要是:卖旧货摊位很多,学姐学长都密密麻麻的盘踞在通向二四食堂的路边;学姐学长的商品鲜有差别,尤其是课本;买卖双方之间的消息完全,大家都对左邻右舍的存货心知肚明;长期时,学姐学长基本做到了自由进出市场。基于以上的判断,笔者认为引用完全竞争市场的相关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跳蚤市场是不会跑偏太多的。

        笔者是今年跳蚤市场上遵纪守法的学姐一枚,在参与了两天半的买卖活动过程中,对跳蚤市场有了许多的认识,在这里想结合学过的经济学相关理论,与众看官分享心得。笔者的微观经济学理论造诣相当肤浅,笔者愿意收听来自各个领域的批评指教,如果前来围观的学霸考神看在笔者在跳蚤市场上风吹日晒(今儿下午刚开张就赶上风雨大作,挨了雨浇、冰雹砸,想到在电闪雷鸣中躲在大树下的笔者还能活蹦乱跳到现在,真是善了个哉的)的份上,能够委婉客气地不吝赐教,笔者便心满意足了;笔者更是欢迎像笔者一样的屌丝学渣前来扔鸡蛋砸烂菜叶,能够成为毕业前夕众位看官回忆的一部分,是笔者偌大的荣幸。

 

关键词:跳蚤市场,供求,完全竞争市场

一、跳蚤市场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与商品货币的循环流转

       话说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主要有两类:生产者、消费者。在跳蚤市场上,所谓生产者也就是卖方(毕竟书本不是我们编写印刷的、衣服不是我们吐丝编织的,我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主要是学姐学长,上至博士蜀黍大姐,下至今年惨遭就业特困年的准本科毕业生的我们,还有若干打扫卫生的阿姨(或许她们希望在倒买倒卖中赚点外快吧),也有从摆摊卖书跳槽到摆摊给手机贴膜的童鞋等等。

       市场中所谓消费者也就是买方,主要是民大学妹学弟(看着眼前东张西望、货比三家的美眉们,笔者真心觉得给民大女生严重拖了后腿)、后勤的大叔大妈(基本上买衣服都是一块两块的出价,囧)、民大附中的娃(高一的小妹儿竟然买走了笔者金融史方面的书,还说以后想学金融专业要提前看看吧啦吧啦。尼玛话说LZ高一那会儿忙着天天花痴我们班政治老师呢)、成教的(买杂物的主力军)等等路人甲乙丙丁。另外,摊位老板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学姐学长们忙里偷闲的必备八卦话题:谁谁带着新相好出来摆摊啦;小谁和小那谁是好基友瞧他们躲在遮阳伞下甜蜜的样子啦;还有小谁虽然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眼睛却一直在人群中寻觅暗恋的那个ta啦——此是题外话,点到为止(欢迎私下继续八卦O(∩_∩)O~)。

        会有看客问:学妹学弟淘来的宝贝会去哪呢?学姐学长的血汗钱又去哪里了呢?就拿笔者来说吧。当笔者还是学妹的那些年,每年跳蚤市场开张,笔者都会按时逛上好几圈,搬好多东西回去。笔者淘回来的基本都是课本,要是赶上新学期换教材了,笔者大呼几声遭到学姐学长忽悠了也就罢了(笔者从事专业学渣多年,对于考试这种事从来都是分数别忒寒碜就行啦),反正也不看——今年好多书都是当年五块钱买来,再五块钱卖掉;还有的淘回来的东西,用两天不喜欢就送人了,再有的就是不知死活了。因为跳蚤市场开张的时间横跨考试周前后,好多淘来的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下开卷考试,鲜有珍藏下来的。现在的笔者摇身变成了学姐,今年比较变态的是,院里修改了我们的直系学妹学弟的培养方案,我们好多大三才学的课程人家大一大二就学了,只能说学妹学弟再也木有机会体验那种抢专业课本的激烈竞争啦。

        至于学姐学长的血汗钱嘛——卖的好的倒是会到处打听“卖的肿么样呀?我不行,也就二三百”,卖的不好的都不好意思数自己到底卖了几块大洋。民利达服务中心(别拿小卖部不当商店。人家也是有名有姓的)和周边的几家小卖部的生意比平时好——水呀、可爱多呀、雪碧呀大大的卖,很可能再远点的娇兰佳人的防晒霜、西门的遮阳伞、小凳子卖的都不错。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可以用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先不赘述。

二、跳蚤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虽说理论上处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各厂商进行大力创新或做广告一般会收效甚微,各厂商对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力(你毛概卖五块,我卖八块,我就比你牛逼哈哈;但是90%的同行都是卖5块一本,卖七八块的就要顶礼膜拜了;到后来甚至是人家给钱就卖,真是实打实的买家市场啊),但是跳蚤市场上最大的看点还是学姐学长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市场中各个摊位的主打商品是各种来路的书籍,当年买的、复印的、学姐学长代代相传的,专业课本、资格证、考研、雅思托福GRE、公务员、课外小说、报纸杂志应有尽有,甚至还惊现了图书馆的书(经笔者暗访,该摊主承认之前把借来的书弄丢了,只好苦逼地照价赔偿,后来奇迹般地找到了)。有女老板的摊位会出现小山般的衣服、鞋帽、包包,有的美眉会把自己曾经心爱的(或是前男友送的)手链耳钉也拿出来一卖为快。有的学姐学长使劲浑身解数,只求学妹学弟在茫茫人海中多看自己一眼——最普遍的状况是大家都比较注重自己宝贝的卖相,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课本划重点时折的死角也抹平了。上周日有个摊位高举“学姐已经全裸,你们还等什么”的牌子,真是亮瞎了笔者的近视眼;有的学姐组团打出了“保研之家”的招牌,据说最后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个学长开了个“手表专卖店”,满地的手表不灵不灵的很是拉风。总之这些营销手段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商品看上去更有魅力、更与众不同,更能卖出好价钱。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前面笔者用自己年轻那会儿的实际情况简要说明了普通学妹的需求,也就是跳蚤市场最基本的业务:买书;可是世界上还有二逼学妹、文艺学妹呢——二逼学妹可能并不介意东西是被别人用过的,衣服啦电扇啦凉席啦挂饰啦只要被老娘看上了就开始讨价还价,衣柜、项链、鞋等看到喜欢的就买,有的还要跟着学姐学长到宿舍拿还没来得及搬下来的存货;文艺学妹就对商品质量要求较高了,别人贴身用过的我不要、书太脏了我嫌弃,笔者认为文艺学妹对于跳蚤市场的需求更像是体验其中的热闹。需要注意的是,笔者在这里将“学妹”定义为买方的代名词,学弟、大叔大妈、附中的娃同样适用。

        说到跳蚤市场最基本的业务——旧书买卖,不得不提的是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弹性问题。从宏观上来看,跳蚤市场上所有东西都是富有弹性的,比如古董般的老版本教材、旧杂志和开了胶的帆布鞋,即使降价到一块钱都拿走也是无人问津,学妹学弟完全可以在网上、在学姐学长或是在男女朋友那里得到更好的,买与不买的抉择完全是看心情好坏;从微观上来看,个别“稀罕”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比如电扇、羽毛球拍等抢手货,这些东西倒是有很多人上门打听价钱,不过最后能不能卖出去还是要看东西的新旧程度和卖家的态度,价钱往往还是要学妹学弟说了算(笔者听说过的最牛逼的交易是几个学长卖市场上绝版了的旧版本教材,学长把它们卖到了20大洋一本,学妹学弟也只能接受)。此外,笔者认为跳蚤市场商品的交叉弹性很值得探讨,那就是作为同质商品,它们之间的替代性很强,这家学姐喊了八块,学妹皱皱眉头就去下一家了(不仅商品之间互相替代,在学妹学弟心中也许卖家也是互相替代的,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同是卖经院课本的学姐与学长,他们更乐意跟学长讨价还价;换做笔者也会这样选择的呵呵)。笔者私下认为收入弹性也在影响着买方,要不是家里富得流油,谁会来淘二手货呀(个别有洁癖的童鞋、学霸考神除外,后者认为征服一本满是油墨香的崭新教材而带来的效用是无法衡量),还有那些后勤的大叔大妈,之所以有魄力能五块钱抱走一堆衣服包包,还不是因为预算线离原点近。因此笔者认为跳蚤市场上的商品可以看成是劣等品。

        综上,影响跳蚤市场上商品需求的因素有:(1)偏好,即学妹学弟乐不乐意接受二手货;(2)买方收入;(3)其他相关品的价格,在这里替代品的作用不容忽视;(4)对未来的预期,主要是教材会不会改版,或者今天没有淘到宝贝明天还会有等心理;(5)买方人数,第一个周六上午的行情是最火爆的,因为这时还能挑一挑较新的商品,学妹学弟也不太了解行情、不知道怎么砍价。

        在探讨过需求后,笔者对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做出简要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供给定义是:某时期内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笔者认为最苦逼的莫过于是“愿意”二字,没有人愿意把几十块大洋买回来的九成新书像白菜那样四五块钱卖出去,可是既然跳蚤市场的定位就是卖“破烂”,学姐学长们也只能接受了,但是买卖过程中讨价还价的忽悠、左邻右舍相互调货进货的交流,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三、买卖双方的效用分析

        说到琳琅满目的地摊货,就要聊聊学妹学弟的选择问题。在这样一个很容易就货比三家的市场中,价格是市场供求信息的重要调节者,买方卖方都是在用价格来推动交易进程。在所有人看来,同样的一本毛概,五块的就是比十块的更诱人,学长卖的书就是比学姐卖的书新,这就是传说中的序数效用论者——效用是种心理现象,不能用数字衡量,只能根据喜好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一个理性的买方,应该是妥善地收集外部信息、了解自身条件后,在众多选择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任意两本毛概都是可以比较好坏的,此为完备性;用同样的马尼买到的东西多多益善,此为单调性。而笔者看到的情况是,虽说跳蚤市场上的商品质量鱼龙混杂,但是这么便宜(笔者本来打算五块钱卖了自己嫌弃已久的棉服,可是有个大妈以没带钱为由,对笔者死缠烂打,笔者最终咬牙跺脚决定在端午节行个善积个德,把它送给大妈了%>_<%),可是大部分人都忍不住淘一堆有用没用的回去,回去却又后悔不已高呼“败家”“没地方放”。

        亚当斯密当年提出过“钻石与水的矛盾”——决定商品价值的是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笔者倒是觉得在跳蚤市场上能够得到类似的结论:决定交易达成的是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就砍价这个环节,学姐学长的策略普遍是“五块一本不讲价,三本十五。……(十分钟后)这样吧,这两本十块,第三本两块,十二拿走吧”。比前两本少了三块钱的这第三本真的那么有用么?非也。但是正是因为用RMB衡量的第三本书给自己带来的边际效用比前两本大,于是乎交易能够进行下去。

        并不是所有交易都是在闹心的白菜价和雷人的砍价过程中达成的,这要看买方留给了自己多大的消费者剩余。话说笔者和同学在树下躲雨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位帅锅要微观经济学,笔者热情地告诉他只剩宏观经济学了,说着就塞给他一本高鸿业第三版绿皮书,他立马掏钱走人了。可能这些人觉得能看到自己需要的就不错啦,挑来挑去多闹心。笔者忍不住在想,要是每笔交易都能够为双方留下足够多的剩余,世界将多么和谐美好。

        跟笔者一起摆摊的童鞋偶尔会感慨:“怎么都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卖的这点钱还不如出去兼职,在肯德基一小时还能赚十多块。”这位学姐是在心疼自己的机会成本呀——生产者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用途该资源可能得到的最高收益。说的有道理,学姐学长们放弃了约会、打游戏、逛街、陪家人,在这里风吹日晒跟一群小屁孩讨价还价到口干舌燥到头来挣不了一顿好饭钱还遭人嫌弃东西破烂;学妹学弟们同样放弃了约会、打游戏、逛街、陪家人,跟一群无聊的学姐学长浪费口舌淘一些也许不那么需要的便宜货。子曾经曰过的:此乃有得必有失嘛。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

        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之前学过较多的是消费者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推导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显示性偏好理论、跨期消费理论等,这里跟跳蚤市场关系较大的是跨期消费理论。据说巴罗老先生对跨期消费理论讲得比较多比较深刻,理论上作为报考过CCER的笔者应该考前翻看一下,事实上当年笔者屌丝般地连曼昆都没看完就跟研友去了考场,活该考研落榜(笔者对于跨期消费理论也只是浅尝辄止,希望众看官批评吐槽的时候和颜悦色些(*^__^*) )。

        言归正传。对于跳蚤市场,之所以好多学妹学弟都选择观望而不是轻易下手,是因为他们担心教材改版、换了任课老师等,毕竟这是在为未来的事情消费,从来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就买教材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假设:(1)买方的选择分为两个时期,即这个学期和下个学期,学妹学弟要么选择在这个学期的跳蚤市场上花五块钱买旧教材,要么在下个学期开学时买打了八折还是死贵死贵的新教材;(2)买方具有时间偏好,由于对未来具有不确定感,心大的学妹学弟会认为先买了教材可以预习(至少学姐学长在推销时是这样说的)、对课程有了熟悉感,先人一步,即现在消费得到的效用增加比未来消费得到的效用增加要多;(3)跳蚤市场是买方在这个学期唯一得到教材的途径,不存在学妹学弟接受了学姐学长赠与的情况,学妹学弟也不会在网上购买教材;(4)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跳蚤市场模型还不至于复杂到引入利率(实际上跨期消费理论上重要的假设是借款理论等于存款利率的),让利率不利率的靠边站吧。

        当我们假设完了之后,运用跨期消费理论分析跳蚤市场最终可以归结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问题(有木有觉得,经济学家有时倾向于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不就是现在买和到时候再买的问题么),简单来说就是看看学妹学弟是否能沉得住气。选择在这个学期在跳蚤市场上买教材,优势在于便宜,顺便能打听到课程与任课老师的八卦,劣势在于要冒着改版、换老师的风险;选择在下个学期买新教材,优势在于用新书心情好、能跟随老师的进程而不用发愁新旧教材的变化,劣势在于死贵死贵的(当然了也可以复印、到图书馆借,但是这超出了我们的假设)。最后,选择在于自己,有得必有失。

        综上,笔者觉得用跨期消费理论分析跳蚤市场略显矫情。但是正是前辈们在这种微不足道的现象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分析才找到了共性,归纳出一条条经典的理论,不是么?

五、买旧货的风险

        前面笔者多次提到了学妹学弟要冒风险买书的问题,在经济学教材中较为类似的案例就是买彩票问题­­——探讨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根据每个人承担风险的意愿,我们有如下三种分类:风险趋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这三种人的差别在于对待公平赌局的态度是不同的,公平赌局是买方在无风险条件下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其在有风险条件下获得的期望收入相等的赌局。结合跳蚤市场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为“公平赌局”与三个类别重新注解:若学妹学弟在不买东西时获得的效用(为了方便论述,笔者在此使用基数效用理论进行分析,此时效用可以用1、2、3等数字来衡量大小,区别于前面所述的序数效用论;在用来衡量效用的大小时,仅限于同一个人对不同物品之间进行比较)大于在买了东西时获得的期望效用(期望效用可以看成类似于学妹学弟在心中高呼“我要预习、我下学期要变身学霸”诸如此类豪言壮志所带来的快感),这就是风险趋避者;若前者小于后者,就是风险爱好者;若二者相等,就是风险中立者。纵观市场上摩了肩接了踵的行人,那些只看热闹不掏钱的属于风险趋避者,看了热闹又爱掏钱的是风险爱好者,心中打着小算盘买不买无所谓的是风险中立者。对学姐学长来说,你买,或不买,我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偌大一个跳蚤市场,要让所有买方都知道哪里的毛概最便宜、让所有的卖方都看穿了买方的需求,是不可能滴。之所以学妹学弟频频感慨“买贵了”、学姐学长高呼“卖贱了”,那都是信息不对称捣的鬼——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同的,一方掌握的多些,另一方掌握的少些。一旦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达成的均衡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无效率的(双方忙着讨价还价、交换信息,谁还给你诚信交易);更何况跳蚤市场极少达成均衡,否则学姐学长的东西最后无不落在收破烂大叔的手里(学姐学长一直都在忍受着非均衡造成的资源无效率配置与信息不对称的双重压迫!!有木有有木有!!!)。于是乎逆向选择开始肆虐——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买方并不了解有关商品的隐藏信息,差的商品会逐渐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表现在某些无良学姐学长身上的就是:极力推销听不到声音的耳机、已经改版了的教材(“只是换了封皮,内容一点没变”“老师根本不照着课本讲课”)、扣子残缺的衬衣,and so on。令人欣慰的是,学姐学长卖的只不过是旧书、日常用品,其无良行为还不至于扰乱社会秩序,加上学妹学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少数知法懂法的四有青年上门退款退货的),所以大家的日子依旧每天红红火火。

六、福利经济学的视角

        从整体上看,笔者认为跳蚤市场对众位亲们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大家怎么会每年都有拳擦掌大展身手的盼头:有利之处在于,减轻了学姐学的离校负担,学妹学弟得到了下个学年课程与任课老师、考研司考出国就业的众多信息(说不定更有甚者在讨价还价之余不忘眉来眼去,此处省略一万字),众人在交易过程中收获了诸多乐趣;不利之处在于,市场打烊后的校园垃圾满地,等等。如果忽视了跳蚤市场这微不足道的弊端,那么我们就可以引用帕累托的话:当社会已经达到了在无人受害的情况下有人得到了好处,那么这个社会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恕笔者直言,福利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处境,说好听了它是较为高深晦涩的一部分,说难听了它是最扯淡的一部分。很少有人能够建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够说明白全面均衡的模型,受环境背景所限,不同的学者对福利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福利的判断标准及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与否一直是福利经济学的软肋。还是邓爷爷的话有道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既然诸位学者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就该让各派别各抒己见,执政者多多听从来自不同的声音也不是什么坏事。

七、完全竞争市场的视角

        跳蚤市场是个门槛很低的市场(营业前还抽签交押金,第二周就变成摊位先到先得了),谁都可以卖货,谁都可以见好就收。开始时200个摊位之所以很快就被哄抢完毕,主要是学姐学长们看到了参与其中还是有利可图的。事实确实这样,第一个周六上午是行情最火爆的,卖相还不错的书卖个十块二十块比比皆是,第一天大家都能赚个一两百,随后就每况愈下的厉害,到了营业的第四五天,一天赚个四五十就是大户了。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尤其是买方,前一两天新鲜劲过去了以后不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短期内赚了超额利润的引来了眼馋的,摊位遭到了滥用,供给逐渐严重大于需求,长期以来导致整个市场的东西都卖不上好价钱,最终使得所有人只赚到了正常利润——公共地(commons goods)悲剧讲的就是类似的事。当学姐学长觉得摆摊的钱无法补贴买水买饮料的钱时,他们就收摊回去了。笔者的经验是,赚的差不多了、在这个市场达成长期均衡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之前就应该打道回府了,末了还能让自己停留在一个较为美满的回忆中,而不是像怨妇般那样抱怨“连白送都没人要”而草草收尾。

八、Cournot寡头市场的视角

        难道跳蚤市场中真的没有一点点竞争吗?非也。竞争无处不在。笔者认为,从宏观上来看,公共课教材、同学院同专业的专业课教材这两类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同是卖国贸专业的课本,小卖部门口吆喝的学姐与在食堂门口吆喝的学姐视为完全替代品;最有可能的是学妹学弟直奔卖书的学长去了),从微观上来看,每一个专业的教材又是Cournot寡头市场(买日语的参考书就去找日语专业的摊位,买计算机的书就找卖计算机的书的学长等等)。

        此外,极个别商品由于卖方少、东西确实稀罕而造成了垄断。市场上偶尔会惊现卖吉他、卖二胡、卖跆拳道服、卖手机的,不是很挑剔又不愿意出原价的学妹学弟往往就会受到垄断卖方出价的影响。

        纵观整个跳蚤市场的交易环节,其本质就是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有来有往,见风使舵,直到你情我愿。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交易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横向上来看,交易是静态博弈,大部分学妹学弟只会光顾某个摊位一次,双方过招后若缘分未到基本上形同路人,使得买卖双方会出现不合作甚至欺诈的行为(笔者听过的最霸气的交易是,某学长由于前来买枕头的学妹不够漂亮,虽然谈好了价钱,但是最后该学长还是委婉地拒绝了把枕头卖给学妹)。从纵向上来看,交易是动态博弈,买卖双方同时讨价还价,往往要经过若干回合才能敲定成交价格,随着博弈的时间足够长、次数足够多,大多数的买卖双方是能够达成交易的(多是学姐学长忍痛割爱,以白菜价卖出了自己的宝贝)。

九、生活权益部的角色

        跳蚤市场虽小,可是它五脏俱全:有大量的买方卖方,有商品货币的流动,还有个像模像样的管理者——校会生活权益部。同样,跳蚤市场也有着市场失灵的时候,主要是外部性、公共品分配和交易成本问题。

        外部性,顾名思义就是买卖双方的经营活动对交易以外的第三方造成了影响,第三方要么得到了收益却不用承担费用,要么受到损失却无法要求赔偿。若存在外部性的经济状态任其发展,最后可能使交易双方遭受损失。前面提到过,跳蚤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性。从外部收益来看,市场内部的交易带动了周边小卖部和收破烂大叔的生意;从外部成本来看,每次收摊都会忙坏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关于这种污染问题,科斯说过:外部成本(污染)只能转移不能消除,因此生活权益部会要求学姐学长在收摊的时候清理垃圾,虽然仍是收效甚微。

        公共品(public goods)具有两大特性——非排他性,即很难禁止他人消费该商品;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消费该商品,它的效用并不会减少,成本也不会增加。于是乎我们发现身边的公共品都是供不应求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搭便车的现象,需要有政府出面管理公共品市场。回头看看我们的跳蚤市场,门槛低便是应了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之说。今年的跳蚤市场只授权给了200个摊位,生活权益部势必要出面协商监督。基于公共品的这些特点,生活权益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交易成本是为了促使交际顺利进行而要求供需双方皆要付出的成本。笔者认为跳蚤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大多是协商沟通成本。在后来几天的买卖中,学姐学长似乎摸索到了摆摊的规律,大肆哄抢有利地形,食堂门口、农行旁边摊位比比皆是,邮局那边、七号楼下虽然阴凉却门可罗雀。偶尔会有因为圈地运动而大动干戈的,这时候生活部的不管乐意不乐意都要出面协调。有的学姐学长报名了却不出摊,生活部就会取消他们的摊位而转让给要加入的新人,要是没有这些举动,恐怕市场会混乱下去的。

        我们能够发现,生活权益部总是若隐若现地出没在跳蚤市场中,就像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那样,对市场活动时时刻刻进行协调干预。除了人气与传统之外,这大概就是民大跳蚤市场能够平稳健康持续运行的重要原因了。

十、小结

       “跳蚤市场”的名字从何而来?有个版本是这么说的(感谢百度TV):早期英国人经常把自己的旧衣服、旧东西拿到街上去卖,而那些旧东西上时常会有跳蚤、虱子,逐渐的人们就将这种卖旧货的地方叫做flea market(这个词又可以追溯到18世纪左右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一个名叫fly market的固定市场,fly源于该市场的荷兰语名称vly或vlie,其发音又同英语的flea相同,于是乎flea market问世了)。后来不知哪个好事的中国人就将其按着字面意思译成了“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是个神奇而又欢乐的地方。在这里,学姐学长卖萌无数,希望能在大学的尾巴上将疯狂进行到底;学妹学弟精打细算,希望能够得到前辈们的经验真传。笔者倾尽所能,在真实记录了这两天半营业过程的同时,借着分析跳蚤市场特点的机会,把学过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胡乱套用了一番,不禁感慨:生活处处都是经济学,只是缺少发现经济学的眼睛。欢迎众位看官吐槽拍砖。

参考文献

     略。

致谢

        感谢谢薇老师,虽然当年她霸气侧漏地把我撵出教室,但是是她把我带入了经济学的知识殿堂,是她教会了我用经济理论思考这个世界。感谢我今年考研落榜,否则现在我不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梳理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感谢最近的阴雨天气,凉爽湿润的空气让我头脑清醒。感谢我的大学同学,是你们与我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年华,我的成长路上有你们的陪伴与见证,真好。

动笔于2013年6月11日(下雨),完成于6月12日(端午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长眼中的学妹VS 学姐眼中的学妹
马上又开学了 这真是混乱的季节~!
总有一句贱到你心里
这么多贱的经典句子 总有一句贱到你心里了
经典句子欣赏
百日誓师,搏一回青春无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