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碗牛腩粉

前几天和妈妈去茂名探望外婆等,因为去得很早,就在街边小店先吃了碗牛腩粉。现在要6块钱一碗了,2003年是2块钱,2007年7月是3块钱。

家乡牛腩粉的价钱曾经在2元左右稳定了3-4年(大概是我读高中起到中学毕业一年左右),而在这3-4年间M0、M1和M2的增速并不高。如果以对牛腩粉关系最直接的的M0而论,2000年1月一万六千多亿,2004年两万二千多亿,考虑到消费规模的扩展,这个价格小店们是承受得起的。2007年7月是两万七千多亿,这个时候的提价似乎也很正常。

今年年初,M0的规模已经十分接近6万亿,但最近一直在回落。牛腩粉的提价幅度与货币供应量还没有完全同步,尚稍微滞后一些。可以设想,如果M0和M1恢复扩张,随着数字越来越大以及整元结算障碍的影响消失,今后,2元迟迟不提到3元的那种情况可能很快消失,7、8、9……N元时代将会迅速降临,单价变动将越来越快,给人一种巨大的心里冲击。但问题是,其实M0和M1的水平一直比较稳定,就算它们回落,物价也一直在涨,所以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狭义货币,广义货币是真正的要害——那些看起来“留中不发”的钱,却是始终推动着通胀的。

我们注目于这个过程时,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广义货币量的那个天文数字,不管M0和M1怎么动,M2一直猛增。现在我们的M2已经到达了92.5万亿,有消息说年终将会到达100万亿。这么庞大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哪里有那么大的投资和流通空间?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流动性作用尤为引人注目。增发货币的手段,是克服局部流动性需要的最简便的方式,但却往往会引发较强的外溢效应,从而推着整个局势有时不得不跟着这些外溢效应走,从而反主为客。急于建立海外人民币结算机制和货币市场的步骤,虽然在争夺铸币税和金融战略主导权方面有利可图,但却也有很大的风险,海外机构囤积的大量人民币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说,2011年底,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已经达到6300亿元,但今年受到欧债等问题影响,美元流动性紧缺,大量美元从新兴经济体回撤,使得美元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前景降低,人民币相对走弱,1-4月在港的人民币存量数字分别为5760、5662、5543、5524亿元。下降的速度之所以慢,是因为这部分资金其实没什么好地方可去,回到内陆也没有很合适的投资对象,尽管国内投资环境还是比欧洲好那么一点。

与此相伴的一个情况是,为了调控房地产过热,以及受升值的影响,银行紧缩银根。尽管近一年来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有回落,但新增的那么多货币去了哪里呢?肯定不是去买牛腩粉。我们之前有一个理论模型,就是货币增速=GDP增速+CPI增速+公有资源市场化吸收量增速。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GDP不等同于实体经济的规模,货币供应本身有重复计算,但在增速层面上等式可以成立,不过还得看增长的部分主要在哪里,要考虑货币流动速度的部门差异等因素;第二个资源市场化吸收量,增速一直没有公开的统计,相对于这么大的经济规模,每年新征的那点地估计不到1%;第三个问题来了,货币供应量本来是应该控制CPI的,反过来要由这个模型决定货币供应量,并不合理。这个模型充其量是一个描述的模型。反过来,如果人为地将M2增速等值于CDP增速+市场化增速,CPI会不会下来呢?可能数字上会,但实际上购买力分配的格局没有变,因为M2投放渠道和流动结构没有变更。不过,适当减少M2的供应,还是会起到一定的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的作用,因为这个投放和流动结构本身是不均衡的,新投放货币的重新集中速度是很快的,大量的新供应货币最终会凝集在经济系统的高端,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流动,成为一个M0甚至M1里永远看不到的数字。

新投放的这笔钱流向哪里了呢?一部分确实用于增加工资和社会福利,但消费市场没有发现明显的扩张迹象,可能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医药等大宗需求的消解效应,也可能是因为在投资市场失利被金融界洗掉,也有可能通过其它渠道被迅速集中起来。市场上一旦存在需求刚性较大的垄断,新分配的购买力很容易被提升的价格所消化,更多地成为一种价格符号而重新归于集中,而已经集中的部分又难以再消费出来,变成账户上的一个符号;或者需要较长的时滞,或者因消费国际奢饰品(引发巨额进口或出国旅游消费)、推动子女出国、准备家庭移民等,购买外币而重新流入银行。另一笔用于冲洗进入的外汇,因此外贸行业以及一些其他对外经贸机构也获得了一部分新增货币。获得以后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和前一部分差不多。尽管收入是增长了,但由于市场力量不平衡,资金黑洞的广泛存在,就有可能感觉到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价格增长的速度。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原理。现在我们强调“定向投放”,这个东西很复杂,也不仅仅是改革分配秩序所需要,对于生产秩序也十分关键;但无论初始分布如何,对于分配体系来说,只要这个流动结构不改变,资金流的集中很快,初始投放只能促进一点最初的消费激励,甚至可能因为金融秩序的影响连这点最初激励也被提前收割。比如说一些保险产品的推销,强调现在存多少多少,将来一次性返还多少;或者现在一次性存多少,将来可以分期提取多少。心里没有一个通胀预期的人,或者有其他顾虑,或者考虑自己也不善于理财,可能就做了这笔交易,新获得的收入增长立即被收掉一部分,至于将来返还的那些,算算折现价值就知道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金融安排,有更繁复的影响,例如社保金,这里就不说了。

时滞问题也很重要,人最怕就是处于经济传动链的最远端,例如卖牛腩粉的。人们收入倾斜性增长时他们受益较少,而且因为竞争激烈,不能随意提价,最后整个行业被成本推高、被周围收入增长拉动而全行业提价需要一个过程,例如(仅仅是假设,因为实际过程不是这样,更复杂,还有政策调控因素):资金投入生产性项目——上游产业提价——工业原料提价——农业机械及化工品提价——饲料/农作物提价——牛肉提价——牛腩粉提价,这个提价过程还未完成,新一轮的货币发行和通胀冲击又来了,远端的人就永远处在后一拍乃至后几拍的相对困境中,成为相对低收入者,一旦动态理解宏观经济均衡,考虑复杂经济系统中较长的时滞,在时间截面上实现均衡就越来越难。但是缩短这个时滞很困难,因为时滞本身也是重要的获益手段。如果我们把相对于原平均收入水平的收入增长程度与增长频率的乘积和流入时滞的比看作一个社会经济指标,即结构性时间优势指标,就可以看到一些经济部门在这里获利是何等巨大。行业链的总竞争越激烈,收入增长流动的时滞就越长,各产业环节竞争水平差距大、产业链长的情况下,结构性时间优势是最明显的。

巨量的货币供应,相对集中的流动渠道,以及相对较长的时滞,让许多人在吃一碗6元的牛腩粉时,都觉得有些太贵。我们的整个空间顿时化作一个四维的流形,上面标满了等高线、等时线以及经纬线。这个流形是一条社会的真实写照,社会经济就像一个弯曲凹折、粗糙不平的时空,我所担心的,就是这个时空的形状,会由一个包子变成一盆倒伏的水仙花。一旦这种格局成型,大量制度设计模板得以可行的前提都将不复存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真实通胀率到底是多少?
M1 是比M2 更好的监测流动性的指标——畅徕财经网
每年11.5%!安全蕴含风险,财富正在被悄悄掠夺,你知道吗?
M1与M2之差——与股市顶底的关系
m2增速|m2增速是什么|历年m2增速|2015年m2增速|2016年m2增速
把握宏观经济,深度解读M0、M1、M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