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方融资平台真实账本:“以贷养贷”,贷款利率再乘以1.6倍

文/张菲菲 来源/一财网

郑前(化名)是南方某地区政府开发建设公司的负责人,他也是这家国有独资企业的“财务管家”。

谈起公司的融资之道,郑前表现得相当自信,财经院校科班出身,在金融圈更是身经百战的他告诉记者,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私募基金、企业债券、资产管理公司债务重组、产业基金、银行间私募债、股权融资……各种融资渠道,他样样精通。

直接+间接 融资“货比三家”讲策略

“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和三家有合作,国内综合实力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我们与四家有合作,五大国有银行,我们与四家都有合作,五大股份制银行也都有合作,当地三家地方法人银行,我们都有合作。”谈起跟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郑前滔滔不绝。

至于融资渠道的选择,郑前所在的地方国企既有直接融资,又有间接融资。“我更偏好直接融资,因为直接融资成本最低。”郑前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发债直接融资,不仅融资成本低,而且不需要抵押物。近期,他所在的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一笔3年期私募债,发行利率为6.03%,较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利率7.02%,融资成本又下降了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在贷款利率定价上,银行“兵分三路”:对于中央企业,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下浮5%到10%;对于地方国企,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到30%;对于民营企业,银行则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到50%。

郑前告诉本报记者,银行判断一家企业的授信资质主要有四方面:企业信用状况良好,项目设施齐全,抵押物充足,后续还款能力较好。作为当地名声响亮的国有独资企业,他所在的公司显然不会为贷款发愁。

“向银行贷款的边际成本很高,比如企业向银行贷款10亿元,名义贷款利率是6%,还需要6亿元甚至10亿元资产去抵押,这些资产的资金是占用成本的,加起来融资成本超过10%。”郑前说。

他给本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的贷款利率乘以1.6倍才是企业贷款承担的真实融资成本,因为银行对资产评估基本上打了五折或六折,这些固定资产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证件和手续完备的资产抵押率是70%,证件手续不健全的资产抵押率则要打五折,即为50%。

由于每家银行对集团贷款有授信额度的控制,郑前所在公司适应各家银行的规模,与多家银行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

在间接融资渠道上,郑前则直接表露了对银行的选择偏好:“我们最喜欢政策性银行,基准利率下浮5个点,期限长,一般在12到20年;其次选择国有大行,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15%到20%,国有大行降息后成本下降了10%,近期从国有大行获得的利率在基准水平上上浮5%;第三是股份制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

降息周期里,银行贷款利率的下行也带动了信托融资成本的下降。郑前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通过发行信托项目获得融资的成本为8.5%。

对于这家政府平台企业的融资结构,郑前总结道:“两到三家国有大行为支撑,三到五家股份制银行为补充,信托和基金作为点缀。”

作为银行的大客户,郑前对银行各种收费情况了如指掌,当然,这也是融资成本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一般国有大行都不收取手续费,股份制银行则会变通收取手续费。”

“股份制银行都收(手续费),”郑前表示,银行收费是在监管合规范围内,而借助客户企业给银行介绍客户和存款回报,则是隐性“交易”,比如,要求企业对银行有存款回报,通过开票贴现,中间的利差纳入银行囊中。

“以贷养贷” 巧用降息空间节省利息成本

经济增速下调,好项目、优质企业不好找,加上央行多次降准降息,银行信贷资源充裕。长期与银行打交道的郑前表示,目前银行对优质企业的贷款资质要求已经有所松动。

那么,降息究竟给郑前所在的地方国企减负多少?他向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公司累计融资100亿元为例,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由原来的6.35%,下调至现在的4.9%或5.2%,即贷款利率下降1.45个或1.15个百分点,由此,融资成本下降逾1亿元。

尽管融资成本下降,但郑前所在地方国企正处于建设期,尚有可能无法如期还款。据他介绍,该地方国企所投基建项目建设需要3到5年时间,一般8到10年才能退出。如此投资长的项目,银行贷款期限无法匹配。在贷款期限上,一般国有大行为5年,股份制银行为3年,政策银行为8年。也就是说,银行信贷与企业项目周期无法匹配。

为此,郑前向记者透露了他的还贷“秘方”:利用信托错配资金提前偿还银行的贷款。

“我们的办法是‘以贷养贷’,按照新的《商业银行法》,所有的贷款无法用新的银行贷款承接,可用信托还银行贷款,先向银行贷款3年,用于补充项目贷款的现金流,再向信托公司融资3年,用于还银行的贷款,6年时间,采用间歇性贷款还清本息。”他说。

如此长的借款时间,企业支付的利息成本不是小数目。借助银行贷款利率的调整,郑前利用降息空间,在节省利息成本上下了“巧功夫”。

“降息后,企业可以提前向银行还款,第一,将旧有的贷款提前还款,第二,发行新的信托产品偿还贷款,今年的信托融资下降了1个百分点,合同签完,分两次上账,第二批上账的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郑前表示,再发行一笔新的贷款项目来承接原来的项目贷款,由此融资成本又下降了。

郑前的“省钱”招数不止于此,他还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具体来说,银行贷款到期后,原来只给3到5年期限,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不能覆盖本金,对于现金流不能偿还贷款的部分,则将贷款资产打包,进行债务重组,通过三方协议将债务卖给资产管理公司,期限再延长4年,最后将贷款偿还给资产管理公司。

作为一家企业的“财务管家”,郑前对于财务有着深刻的认知——财务是核心命脉,是企业的血液,“其实多数公司不是死在利息上,而是死在现金流的断裂上,现金流控制好了,这个公司就能生存。”他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项目融资(负债篇1)
商业银行流动性核心管理工具:FTP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研究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调研报告
如何实现1.5万亿让利目标?银保监会打出组合拳
利率这么高 企业为什么还要向P2P借钱
银行:继续降成本,降风险-2014-11-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