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游侠”到“任侠”的转变,探析侠文化的“升华”:文学之侠

“侠”指的是仗义直行,为人高洁,超脱于物欲横流之外的武士,其含义甚广。历代文人对侠的评价多为敬仰崇尚,认为其豪放不羁,敢做敢为,可称为当之无愧的勇者。试问谁的心中没曾有过侠者之梦呢?

由古至今,“侠”经历了从游侠到任侠的转变,而对于“侠”的具体含义,早在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就作出了解释“侠,俜也。从人夾聲。胡頰切。”与今人对侠的理解大为相似。而在《韩非子》中,则分别对侠与游侠做出了阐明,这也是最早记录与侠相关释义的著作。一.历代帝王打压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有趣的是,韩非子对于“侠”并未有好的评价,其认为这些“侠”过于崇尚武力,目无法纪,他们的存在会对社会造成混乱,与如今人们口中的侠大相径庭。那么,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与朝代更迭,才使得当初韩非子口中的“暴民”逐步演化成如今的仗义之客呢?

在两汉时期,汉高祖等统治者对侠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其原因在于,刘邦在登基之前,也称得上为“乡侠”,所以,其统治时期,并未约束侠的发展。侠在百姓中随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护,私斗之风盛起。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朝廷对侠的态度便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最具代表的,就是对一代大侠郭解的打压。侠作为武者,有着其自身的原则,只要他们认为是不正确,不合理的,就会不顾一切去推翻,且将生死置之度外。

汉武帝剧照

从《后汉书》之后再无为游侠立传可以看出,此时的朝廷已经明确要与江湖对立,这些江湖侠客也不愿再受朝廷管束,因此,二者便如此分道扬镳。汉武帝做出如此决断,是因为随着侠在百姓中声望渐起,再加上其不受规则制约,极容易带领百姓与朝廷作对。

在当时有些侠表面崇尚“贞廉之行”,实则是乐于私斗,不顾朝廷律法。他们大多忠于快意恩仇,又受到百姓爱戴,使得大部分百姓只识游侠,不认朝廷。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处事方式,使得当时的社会规则被破坏,帝王的地位也受到撼动。朝廷不能任由这种威胁朝廷制度的势力存在,因此,历代帝王都如汉武帝般对侠有所忌惮,从而大力打压。将侠称之为一意孤行的,不遵守社会规则的暴民。一方面通过军力镇压,另一方面也通过文化抵制。二.墨家文化推崇侠

即使受到历代朝廷的极力打压,但因为侠推崇的“扶贫救弱”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而且侠大多在社会底层,便渐渐成为了有能力为贫苦大众发生的正义人士。这与推崇“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墨者不谋而合。墨子认为侠的本质就是为了大义,为了扶危救贫。

即使是在被汉武帝大力打压的社会背景下,司马迁也在《史记》中提到侠,他认为即使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则,但其重信重诺的精神值得肯定。侠并不只是舞刀弄棒,精通武术的武者,而是心怀侠义之心的任何人。侠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也在发生着改变,并由此经历了从游侠到任侠的转变。三.游侠到任侠的转变

游侠与任侠虽然都属于侠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确有差异。游侠,具有仁者之心,能够为弱势群体讨公道。正如前面提到的《史记》,司马迁着重对游侠进行了释义,他认为游侠言而有信,重诺守信,不在乎个人安危,是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

《水浒传》剧照

除此之外,由于游侠经历了历代统治者的制衡,所以侠在历史典籍上不但没有文化位置,而且经常受到思想家的揶揄,但是司马迁看到了侠者身上的英雄气魄,并且大为敬佩。于是司马迁专门为游侠列传,让其在文化上具有一席之地。不但对其行为大加赞赏,更是为其受到的压制抱不平。

不只《史记》,《汉书》也以游侠作传,这些被记录在正史之中的侠称为历史之侠。自此之后,正统史家已经不再有“游侠”的身影。但是侠并非就此销声匿迹,而是侠渐渐形成一种精神品格,不同于以往的武者形象,侠不再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实物,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变成了人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百姓想要有这样的正义之士为自己谋得生存,文人则希望如侠者一般具有浩然正气的品格,能够扫除天下不平。归根结底,这种崇尚大义的侠者精神可以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其用文学来传承侠的文化精神,称为文学之侠。其已经形成了独立于实物的人格流品。四.侠文化的延伸:文化之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说说“侠”(上)
失去的中国古代游侠精神
江湖离我们有多远?
侠:一种文化人格的历史流变
【专题资料收录】
在古代,江湖大侠厉害,还是大内高手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