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微创治疗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Disc Herniation FLDH),应用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是比较好的适应症,但在应用椎间孔镜处理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病例时,时常感觉处处是陷阱。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各位专家的经验,现将相关的问题加以汇总,因为本公众号只传递全可视技术,所以可能和其他老师教授的镜下操作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首先将最近的L5-S1极外侧的病例照片分享一下。

图1 MRI检查:L5-S1左侧3区、4区的突出

图2 CT检查:L5-S1左侧4区的突出

再来看一个骨质增生的

图3 CT检查:L5-S1右侧3区、4区骨质增生

1.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发病率

    被确诊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约30%的病例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文献报道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占腰椎间盘突出1%-11.7%,平均9%-10%。Kurbame等在1572例中有11例,为0.7%;梅藤千秋的105例中有16例,为15.2%;Abdullah的1400例中发现9.9%;国内周跃报道的1062例中有73例, 占6.9%。上述文献报道的数据差异较大,结合我院数据,认为Abdullah的9.9%较为接近实际。FLDH中L4-5节段发病率高,L3-4、L5-S1节段次之。和正常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一致。

2.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症状

    L5-S1极外侧突出,压迫的出口根是L5神经根,所以症状就是L5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同时会伴随S1神经根的受压症状。急性期突出的是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经常会和带状疱疹相鉴别;而在急性期过后,则可能会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神经根性间歇性跛行。相关极外侧的症状及内镜处理,可以详见另一篇公众号文章: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椎间孔镜下处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图4 可能对L5神经根形成压迫的3个位置:1.L4-5中央型突出;2.L5-S1的椎间盘突出;3.椎间孔内的骨质增生或椎间孔内外的椎间盘突出

3.在诊断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症状及查体检均符合L5神经根受压,再详细阅读MRI及CT片,因为考虑的是L5根的问题,首先要看L4-5节段的椎间盘情况,在L4-5节段排除后,再检查L5-S1的极外侧有无受压的情况,有时因为S1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及扫描技术的问题,不一定及时确诊,所以要结合CT、MRI检查,避免“阴性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4.如果L4-5椎管内突出,伴随L5-S1极外侧突出,怎么来处理?

    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L4-5椎管内突出,伴随L5-S1极外侧突出。因为这两个地方压迫的都是L5神经根,所以有人就提出行神经根阻滞试验,来确认压迫的位置。可是要明确一点,无论你阻滞在L4-5的侧隐窝,还是L5-S1的椎间孔,阻滞的神经根都是L5根,都是有效果的。所以这时的神经根阻滞已经无实际意义了。为确保术后效果,我一般就采取了一次做2个节段:L4-5椎管内减压、L5-S1极外侧减压。当然,也可以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分次做双节段。

图5 CT检查显示:L4-5左侧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伴L5-S1左侧极外侧的突出

图6 MRI检查显示:L4-5左侧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伴L5-S左侧1极外侧的突出

5.L5-S1节段极外侧突出相关的解剖

    较多术者认为,自己处理L4-5节段突出包括该节段的极外侧突出,已经非常有经验了,再来处理L5-S1极外侧、及椎间孔入路进入椎管,应该很好处理。殊不知,在L5-S1椎间孔侧入路处处陷阱。经查阅资料,将相关的解剖逐一记录。

5.1  L5解剖节段与其他任何腰椎节段都不相似,它是整个脊柱的底座,比其他任何节段都大、都坚强。

5.2  L5椎体陷入骨盆内,处于腰椎生理前屈的的顶端,横突间间隙本身就比较窄,而骶骨翼的倾斜度使得该间隙变得更窄。

5.3  L5椎体的椎弓根上下径较宽,及S1的上关节突较短,使得L5-S1椎间孔上下径较L4-5明显小。同时S1上关节突的尖端距离L5的椎弓根下缘间隙变小,导致在穿刺时容易进入S1上关节突的顶端间隙,即L5椎板外缘(峡部),再想往尾端调整穿刺点比较费事。

5.4  L5-S1的关节突关节,侧路时可以看到上下关节突关节呈矢状位,S1上关节突较大,且外侧面也呈前后直立状,无明显的向内倾斜,所以在穿刺针穿刺时一般都处于上关节突的外侧缘,侧位透视已经平椎间隙且在椎间孔内,而正位透视是在上关节突外侧缘,即在极外侧的位置。

5.5  L5双侧峡部的距离比任何腰椎节段都要宽,这使得峡部的外侧缘处于椎弓根中点连线上或稍偏外侧。而S1上关节突的外侧缘就可能已经在椎弓根的外侧了,即从S1上关节突外侧缘穿刺时腹侧可能不是骨质或椎间盘,而是椎体旁的软组织。

5.6 在L5-S1间隙发出的出口根为L5神经根,L5根从硬脊膜发出时及出椎间孔时均比较水平,并且L5-S1的椎间隙距离L5椎弓根下缘距离较短,所以L5神经根在出椎间孔时比较特殊,1是L5出口根出椎间孔之前背侧基本是被关节突关节的骨质完全覆盖,而在出椎间孔之后神经根腹侧基本是没有椎间盘及椎体的骨质。2是L5根在出椎间孔之前的腹侧与椎间盘接触的距离比其他节段的要长,所以在极外侧突出时挤压L5神经根基本上都会有症状的。

5.7 L5-S1极外侧神经根L5出口根在骶骨前面,急转向下行走汇入骶神经根形成坐骨神经,因此该神经根在椎间孔内活动度较其他神经的活动度小。

6.椎间孔镜下处理L5-S1突出极外侧型的相关问题

6.1 采用的入路 这类的患者在术前就已经明确L5根性症状是L5-S1极外侧突出压迫引起的,建议采用侧后方入路,即椎间孔入路,当然也可以行后方椎板间入路。椎间孔入路是常用的入路,但受髂嵴的高度及横突的位置的影响,导致穿刺不到位。处理办法,如果髂嵴不高,那就正常穿刺即可,如果髂嵴高,那么就采用“无视髂骨技术”,即在髂骨高时,避开髂骨骨质,或加大头倾、加大旁开距离进行穿刺,此时往往出现横突阻挡的情况;或是减少头倾角度、缩短旁开距离,从髂骨后缘的边缘穿刺,大概旁开8cm左右,头倾较小,穿刺针接触到骨质时需要透视,在透视下进行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头尾侧的位置及腹背侧的位置。当穿刺到位后,再来观察穿刺针的方向,向腹侧倾斜的角度几乎是和上关节突边缘平行的,即从腰后侧垂直穿刺到上关节突腹侧的。

图7 L5-S1极外侧突出穿刺及置管情况

    如若采用后路椎板间入路,势必要把L5下关节突及椎板的骨质部分切除,在神经根或硬脊膜的肩部找到椎间盘水平,然后再向椎间孔内区域及孔外的区域进行探查。该入路受到下关节突的阻挡,同时出口根的背侧无法进行骨性减压。

6.2 穿刺针到位后置入导丝,经导丝置入1级导杆,导杆可以顺导丝沿上关节突外缘深入至椎间孔外口(如下图9)。

图8 穿刺针在上关节突外侧缘向腹侧滑入椎间孔,之后再透视侧位及正位

    在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中,很少透视正位,因为穿刺针、导杆及工作套管等,均是从上关节突外侧缘滑进去的,只要是侧位位置良好后即可,正位一般都是在椎间孔外口外侧,即在极外侧的位置。

图8  1级导杆置入后透视侧位及正位片

图9 外保护套管置入后透视情况,侧位是在椎间孔内,正位在极外侧位置

    这时1级导杆如果继续深入,就有可能挤压、刺激出口根引起神经症状。还有人喜欢在置入导杆时用骨锤锤击导杆尾部,如果导杆触及的是骨质,可以锤击将导杆固定在骨质上,不至于导杆不稳致使位置丢失;如果是从上关节突外侧缘滑入的不建议锤击,可能伤及出口根。

随后的软组织扩张管置入,可能会出现髂骨嵴、横突的阻挡引起移位,一般都是向头端移位。因外保护套管(大套管)外径较大,更容易出现移位。

图10 L5-S1侧入路置入外保护套管时移位

L5-S1极外侧的穿刺同样适用于该节段的椎管内椎间盘突出的处理。

6.3 镜下处理 

    因为该节段的上关节突解剖的特殊性,直接深入套管在软组织内查找出口根时,是在软组织内寻找,同时套管、镜头的挤压,都有可能损伤出口根。全可视技术是向骨质要空间,可以减少对神经根的挤压,并按图索骥,先找到椎间孔内3区的椎间盘,逐渐向外找到突出的椎间盘、或受压的神经根。如果再采用反手持镜,顺椎间盘向外(4区)查找,基本上能够在视野的上方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及受压出口根。

    L5-S1的镜下视野也和L4-5有所不同,1.上关节突外侧缘呈矢状,且外侧有髂骨棘阻挡,不处理骨质继续深入查找出口根及椎间盘比较困难。2.解剖上关节突时向上、下显露时,适当头尾倾就能够到达头端峡部、尾端光滑部,没有L4-5节段的分界明显。还有一些患者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明显,容易导致解剖分辨不清,镜下迷路。

    处理骨质 全可视下分辨清楚解剖结构后就可以行骨质的环除了,第1锯包含上关节突的尖部,这样不至于太偏向尾端,环入椎弓根上缘及椎体。上关节突的外侧缘的矢状位前后径比L4-5的宽,在环骨质到一定深度时可以选择先行掰断骨质,观察深部情况后继续环骨质或改变环除骨质的方向,直至环除的骨质自行随锯子活动(上关节突外侧缘环除到椎间孔了),取出后在骨道的深部可以看到椎间盘纤维环组织,或者是出口根的背侧。此时不要大意,因为出口根可能就在视野中。

    骨面的渗血随着水压的增大可能自行止血了,也可以用射频头电灼止血。还有视野6点方位的软组织出血,一般都能很好的止血。如果一直不能显露深部的椎间盘组织,建议继续向背侧环除骨质,因为向背侧环骨质时安全的。也有可能因为上关节突骨质的增生,使第1锯环除的骨质偏外。如果在此时一旦迷路,不要强行处理,先将套管放置到骨道内,及时透视就能明确位置,然后进行改变位置及方向。特别是侧弯、骨质增生明显、内固定术后及邻椎病等病例中,容易出现迷路的情况。

    如何避免在术中出现迷路,避免浪费手术时间?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先盲视(C臂透视)下将T氏环锯放置到位,环除部分骨质,即先在上关节突外侧缘骨质上做个“标记”,再下全可视工具,这样就可以减少迷路的发生。即“盲视+全可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L5-S1上关节突骨质增生明显的患者。

图11 邻椎病,L5-S1极外侧,因为骨质及内固定的阻挡,只好行“盲视”环除骨质

    在骨性减压完成后,进镜子探查骨道底部,用射频头烧灼、分离软组织,此处一般是静脉血管、脂肪组织,处理后找到椎间盘的纤维环,将此处软组织处理干净。旋转镜头显露头端的软组织,有时也会直接显露出出口根及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进一步处理将突出椎间盘取出。继续向头端、外侧旋转镜头直至反手持镜,可以将出口根的跨椎间盘部位完全显露出来, 

    直视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将出口根的腹侧及外侧减压彻底。

    反手持镜情况下将腹侧的软组织出血点止血。再次旋转镜头正手持镜,显露减压骨道,根据情况是否处理3区的椎间盘组织。如果同时伴有椎管内(2区)的突出,需要继续行背侧骨质环除减压,直至显露出盘黄间隙、黄韧带,之后进行椎管内的椎间盘摘除及减压。

    至此,L5-S1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及减压完成。

    计划在做L5-S1节段时如果应用L4-5的理论,会明显感觉到不同,不但是解剖方面,还有镜下操作的理念。只有不断的操作练习,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开展L5-S1的侧路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1、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精要 /(美)麦卡洛克(McCulloch,J.A.),(美)扬(Young,P.H.)著;邹海波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3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腰椎侧路篇(PPT)
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椎间孔镜下处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修感悟】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椎间孔成形术
全可视理念下的I See技术(腰椎侧路篇)​
镜下解剖(二):腰椎侧路全可视内镜镜下解剖结构初探
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椎间孔入路的置管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