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菁讲:改良“Capsule Noose”:L字切开类重建缝合提高后外侧入路THA稳定性

菁讲栏目 全面升级

各位骨科同道大家好,

上线2年的《菁讲》栏目升级啦!

过去的两年,我们携手骨科菁英会委员,为大家推送了108篇经典学术内容,浏览量近18w,各位教授用音频和图文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深受各位同道的欢迎。

两年后,我们对菁讲栏目进行了升级优化,除了音频形式,我们还将邀请各位专家教授用短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分享学术知识,动态展示手术技巧,让大家更清晰更直观地感受手术魅力;除了学术知识,还会有不定期的国内外文献解读临床故事分享,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学术动态和各位教授的心路历程,戳COEC,赶紧关注起来吧!

骨科医生关心的正是我们在聊的。如果你有感兴趣的话题、关注的教授或者想了解的知识点,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耿 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学习笔记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量增长迅速,2018年我国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人口超过44万人,手术量每年增长20%。

然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存在入路之争,是选择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直接外侧入路还是各种微创入路?而作为最经典入路的后外侧入路,文献报道其脱位率为0.6%-3%不等。为什么后外侧入路脱位率有高有低?除了假体方向、角度、种类及术中的操作等细节,是否存在一个小技巧能够改善后外侧入路的脱位率?

1

传统后外侧入路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切断外旋肌,不保留梨状肌,完整切除后方关节囊,充分显露,进行关节置换,但由于我们切除了后方所有的稳定装置,只能依靠假体的完美植入来减少脱位风险,一旦假体植入角度存在问题,就存在后脱位的风险!

2

改良后外侧入路

为了增加后方的稳定,出现了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术中保留梨状肌、切断外旋肌后修复、保留关节囊。文献表明,后方关节囊一方面有很强的阻挡作用,增强后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留后方的关节囊后会存在本体感觉,能够减少早期脱位的概率。这种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可使脱位率从3%降至0.6%!

3

微创改良后外侧入路切开方式

我们以大转子为中心做一略呈弧形的切口,股骨侧长度占2/3,髋臼侧长度占1/3,长度约8-9cm,而这种切口方式,大转子侧的开口方向要适合髋臼挫前倾角的方向,从而方便髋臼挫置入,不需要延长切口。

4

外旋肌和关节囊的处理

显露至外旋肌,我们保留梨状肌,沿外旋肌止点处切断外旋肌,但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部分保留股方肌,保留股方肌并不影响显露,但由于缝合方式的特殊,若完全切断股方肌,修复时类似推移皮瓣的缝合方式可能无法达到完美的软组织覆盖。

如果您对外旋肌与关节囊之间界膜十分熟悉,能够做到很好的剥离。建议将外旋肌及关节囊分层剥离,首先我们找到梨状肌,与其平行切开,直至显露至转子止点处,再水平切断外旋肌止点,将外旋肌完全拨开,向上剥离梨状肌,从而显露关节囊。再沿梨状肌走形方向“L字”切开关节囊上部,此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后方关节囊。将外旋肌和关节囊分层切开的好处是可以保留更多的关节囊,推移缝合时填塞死腔的作用更强、强度更大、效果更好,同时减少一部分失效带来的连锁失效反应。既能保证稳定,又能恢复外旋肌动力。

如果由于黏连过重或一些特殊的原因,无法很好地将外旋肌和关节囊剥离,可以选择不剥离外旋肌和关节囊,进行“L字”联合切开关节囊和外旋肌,并联合修复,联合腱的强度高于分层修复中每层的强度。但存在的问题是,相对于分层切开,联合切开保留的关节囊更少,缝合时较紧,存在一定程度的撕裂风险。

5

传统修复方式

传统的修复方式分为几种:

  • 将外旋肌直接修复缝合至大转子,不修复关节囊,这种修复方式强度较差;

  • 将外旋肌直接缝合至大转子,关节囊原位缝合。这种修复方式非常理想,部分手术需将前方关节囊松解,甚至完全切除,无法将关节囊原位缝合

  • 在大转子上打孔,将外旋肌及关节囊修复至大转子,这种修复方式存在多种打结方式,最优的选择是于大转子上方打结,相较其他打结方式更加可靠,虽然如此,由于肌腱与骨的愈合并不确切,随着缝线在骨隧道摩擦,仍存在较高的断裂风险,文献报道,缝合撕裂概率高达70%,术后第一天撕裂占50%,且存在大转子骨折风险。此外这种方式修复后,关节囊与假体之间仍存在一个巨大的空腔。

  • 锚钉修复,通过锚钉将外旋肌及关节囊修复至大转子,这种修复方式费用昂贵,且无研究证明其失败率。此外,锚钉修复仍无法解决填塞死腔问题。

6

微创类重建修复方式

我们都知道,腱与腱之间为瘢痕愈合,而骨与肌腱之间的愈合不确切,失败率较高。我们将传统方式进行改良,双“L字”切开外旋肌和关节囊后,我们将外旋肌和关节囊类似推移皮瓣一样,向梨状肌和臀中肌、臀小肌止点进行推移,将外旋肌和关节囊缝合至臀中、臀小肌止点,腱与腱之间重叠2-3mm,从而实现良好的软组织愈合和瘢痕愈合,相对骨与肌腱愈合更加确切可靠。

而选择推移缝合,股方肌处就可能出现空缺,这就是前文提到保留股方肌的原因,我们通过关节囊和外旋肌的修复完全关闭后方死腔,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此外,在进行外旋活动时,腱与腱之间的缝合是有弹性的,减少了断裂的风险。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后外侧入路的脱位率!

作者结语

1、微创改良后外侧入路不仅仅是切口的大小,内部梨状肌的保留、外旋肌和关节囊的重建才是微创的关键,保留、修复后方的稳定结构,并填塞死腔才是最终的目的

2、改良缝合方式效果更佳,减少了缝合失败概率,后方稳定结构的重建降低了脱位概率,但假体角度仍是脱位与否的关键因素

3、修复软组织的目标是修复时达到肌腱与肌腱之间的瘢痕愈合,这样才更加确实可靠,而不是骨与肌腱之间不确实的愈合方式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科充电站|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技巧
快速康复的利器 | 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讲堂】干货丨几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总结
早读 | 肩关节的体格检查,这篇文章讲得太全了!
【健康加油站】不是所有肩关节疼痛都是肩周炎之——肩袖损伤
聊聊扁平足(二):扁平足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