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茶笔记(82):“涩味”不是一种基本味觉
userphoto

2023.10.30 云南

关注

前两天上了一款“涩味”稍重的大树秋茶,正好谈谈茶的涩味这个话题。

我们常说的“涩味”其实并不是一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而是一种触觉。它不是某一种物质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而是通过刺激口腔后产生的一种收敛的感觉。

就茶而言,茶氨酸带来鲜味,生物碱带来苦味,糖类带来甜味,有机酸带来酸味,芳香物质和脂类带来香味......但“涩味”的形成却稍显复杂--与茶多酚有关,但并不是由茶多酚直接产生的:‍‍‍

当茶多酚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相遇时,会形成不透水层膜,此时舌面及口腔黏膜会产生润滑性迟钝或消失的现象。(引自《茶学与茶科学》)

润滑性迟钝或消失,反应在口腔感官上表现为一种皱缩感,书面说法是“收敛性”。不透水层膜的厚度,决定了涩感的强烈程度。当皱缩感连续下降时,润滑性渐渐恢复,这便是我们喝茶时常说的“涩味化去”的过程。

茶多酚是茶的原生物质,因此涩是茶的一种原性,也就是说,茶有涩感(收敛性)很正常,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从一款茶的品饮审美的丰富性、层次感而言,一定的涩感是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属于茶汤的“骨架”,具有阳刚性,适当的涩感能彰显出茶的力度与张力。

需要说明的是,涩感也有好坏之分。就我个人的粗浅体会来说,不好的涩感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层膜太厚,强涩感,不化,让人感觉“刮”;

第二,层膜太厚,强涩感,微化,让人感觉“麻”;

第三,层膜薄,弱涩感,不化,让人感觉“利”。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是一款好茶应有的涩感表现,也就是说,对于一款茶而言,涩感强弱不重要,重要的是涩感能不能最终完全化去,并随着生津、回甘的涌现而带来品饮愉悦感的不断提升,这也是我挑选一款茶时在涩感这个维度的主要考察因素。

周二上架的老彝寨大树秋茶陆续收到一些茶友的反馈,贴两个供后续的茶友参考,如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除了闻香和尝滋味,普洱茶品鉴还需要触觉?
正确分析茶的苦涩,才能辨别茶的品质?
喝茶时说的‘苦尽甘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越苦的普洱茶越好?这个观点坑了多少人
诺贝尔化学奖翻篇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茶汤回甘生津的原因【学院派】
关于茶汤的味道品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